張邈收到曹操的來信,說是等天子返程經過陳留的時候,希望他能夠暫時留下“天子”。
對於曹操的指示,張邈不能不考慮。
因為之前王匡和韓馥的事情,張邈和袁紹已經鬧翻,袁紹幾番讓曹操殺了張邈,曹操不肯。
這是情!
而眼下東郡戰亂頻發,曹操屢戰不休,實力卻越發強大,陳留雖在張邈的治理下,位居兗州前列,可是兵馬戰力卻是遠遠弱於曹操。
而且僅有的軍隊,也不是張邈的武裝,而是世家大族的部曲,對抗黃巾之時,眾人尚能齊心協力,其餘時候,張邈也指揮不得。
這是實力差距。
但是那位也不是泥捏的,此番帶了千餘兵馬,可卻兩番擊敗黃巾,更是斬了雲虎。
而且張邈也找不到理由去留下對方,人家好歹曾經也是天子,以臣留君,這不是坑他嗎?
至於態度上,人家是來幫忙打黃巾的,打完就走,這多好的人,不要錢不要土地,至於沿途吃點糧食,那不應該嗎?
至於帶走的幾萬人,那是黃巾啊,又不是稅民,對於偌大的兗州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
張邈不在乎。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很棘手。
……
在申屠蟠的葬禮上,張邈就見到了這位大帥,而邊柳也看到了這位名列“八廚”的漢末名士。
張邈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行禮,是君臣之禮,還是同僚之禮,讓他頗為糾結。
倒是邊柳率先開口,“無妨,此番為送子龍先生而來,不以俗禮相見,諸位隨意些就好。”
張邈微微躬身,先對著靈位叩拜後,便與邊柳表達出兵之恩。
“此番多次經過陳留,本帥也得多謝張府君大開方便之門。”邊柳客氣的說道。
“應該的,隻是嵩山畢竟高聳險峻之地,大帥於山中閑居豈不是有損英明,在下不才,不如請大帥在陳留另辟一縣,作為立業之地?”
張邈思考著說道。他既不想違背曹操的意思,又不想和眼前這位交惡。
邊柳一聽,直接就問道:“這是張府君的意思,還是誰的指使啊?”
“大帥何意?在下不過是出於好心——”張邈一驚,沒想到眼前年輕人如今警覺,難道苦難就如此曆練人?
在邊柳的眼中,張邈若是有迎奉他,然後指令天下的膽魄,早就不是眼前這般境地了。
在這個時候說出這番話,大可能是受到了其他人的指使,而這之中大概率就是曹操。
“想本帥在緱氏之時,創業之初,張府君多對本帥有所臂助,今日巧遇,本帥有意提點張府君幾句,不知張府君聽不聽得?”
“在下洗耳恭聽。”
“昔日太平之日,名聲便是實力,張府君以‘八廚’之名,便是我父皇,也隻能驅逐而不敢加以傷害。”
關東這些反對董卓的人,對天子不感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大多是被漢靈帝放逐的士子。董卓進京後,才將他們平反任用。不過可惜,董卓和袁家鬧翻,他們大多支持了袁家,董卓反倒是作繭自縛了。
“但如今天下已亂,張府君覺得名聲還能保住自己嗎?”
“在下愧為陳留太守,兵馬過千,錢糧充裕,誰還敢來冒犯不成?”張邈覺得邊柳的話語裏有著威脅的意思。
“張府君難道忘了韓馥了嗎?”邊柳提醒道。
張邈陡然一驚,那韓馥可是袁家的故吏,還對袁紹有著大恩,僅僅是因為袁紹的忌憚,就逃到了陳留,最後更是在自己府上自盡而亡。
“張府君治政之能,天下聞名,如今兗州四處亂戰,唯獨陳留百姓衣食充裕,此皆張府君之能也。然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天下皆亂,陳留難道還能獨善其身?”
“大帥的意思是有人要圖謀我陳留?”
“正是,而且陳留亂戰,隻在眼前。”
“誰?”
“南陽袁術。袁家兄弟之野心,張府君難道視而不見?袁紹占據光武皇帝龍興之地,又北據燕代,南向爭奪天下之誌;而袁術南下阻於漢水,想要不弱於袁紹,自然要趁袁紹與公孫瓚交戰之時北上,而北上最方便的通道就是陳留。
曹操與袁紹交情深厚,袁術北上,曹操勢必阻攔,到時候,雙方必在陳留有一番大戰。張府君介時該如何自處?”
邊柳說的這番話,張邈自然是清楚的,因為袁術已經多番來信拉攏他。
“屆時我關門閉戶,據城觀望,豈不是上策?”
“張府君莫做這意氣之爭,假途伐虢、唇亡齒寒的故事你不是沒聽說過,張府君若想作壁上觀,屆時無論袁術還是曹操,隻要分出勝負,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張府君。而且,雙方大戰於此,百姓必定遭難,倒時恐怕勝負未分,百姓多以將怨憤施加在無所作為的府君之上了。”
“不知道大帥有何建議呢?”張邈麵露擔憂,邊柳的這些話不無道理,而且很可能就發生在眼前。
“本帥有上中下三策!”
“請指教。”
“第一嘛,便是徹底投靠曹操或者袁術,交出兵權,以府君的名聲,我想富貴一生並無問題。”
有韓馥這個前車之鑒,張邈可不敢這麽做,不然曹操或者袁術不傷害自己,但若是他們提拔一些與自己有過梁子的人,那可就危險了。
張邈斷然搖頭。
邊柳一笑,若張邈真是不爭之人,又怎麽能做到太守的高位,凡是身居高位的人,從來沒有不經過戰爭就把權力讓出去的。
像申屠蟠這般不要一官半職固然清高,可是當個太守縣令,前程更廣闊不是?
“第二嘛,張府君和令弟皆是大漢忠臣,肩負二郡之地,實力不在曹操袁術之下。若是府君以匡扶漢室為名,兄弟齊心,厲兵秣馬,待到陳留兵強馬壯之時,他們又焉敢來犯?所謂求人不如求己,結交他人不如增強自己,這個道理張府君自然是明白的。如是張府君有誌於此,本帥願以天子之名,冊封府君為輔漢將軍。府君隻需答應本帥,待到兵強馬壯之時,能與本帥一道出兵,救迴皇弟即可。”
……
對於曹操的指示,張邈不能不考慮。
因為之前王匡和韓馥的事情,張邈和袁紹已經鬧翻,袁紹幾番讓曹操殺了張邈,曹操不肯。
這是情!
而眼下東郡戰亂頻發,曹操屢戰不休,實力卻越發強大,陳留雖在張邈的治理下,位居兗州前列,可是兵馬戰力卻是遠遠弱於曹操。
而且僅有的軍隊,也不是張邈的武裝,而是世家大族的部曲,對抗黃巾之時,眾人尚能齊心協力,其餘時候,張邈也指揮不得。
這是實力差距。
但是那位也不是泥捏的,此番帶了千餘兵馬,可卻兩番擊敗黃巾,更是斬了雲虎。
而且張邈也找不到理由去留下對方,人家好歹曾經也是天子,以臣留君,這不是坑他嗎?
至於態度上,人家是來幫忙打黃巾的,打完就走,這多好的人,不要錢不要土地,至於沿途吃點糧食,那不應該嗎?
至於帶走的幾萬人,那是黃巾啊,又不是稅民,對於偌大的兗州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
張邈不在乎。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很棘手。
……
在申屠蟠的葬禮上,張邈就見到了這位大帥,而邊柳也看到了這位名列“八廚”的漢末名士。
張邈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行禮,是君臣之禮,還是同僚之禮,讓他頗為糾結。
倒是邊柳率先開口,“無妨,此番為送子龍先生而來,不以俗禮相見,諸位隨意些就好。”
張邈微微躬身,先對著靈位叩拜後,便與邊柳表達出兵之恩。
“此番多次經過陳留,本帥也得多謝張府君大開方便之門。”邊柳客氣的說道。
“應該的,隻是嵩山畢竟高聳險峻之地,大帥於山中閑居豈不是有損英明,在下不才,不如請大帥在陳留另辟一縣,作為立業之地?”
張邈思考著說道。他既不想違背曹操的意思,又不想和眼前這位交惡。
邊柳一聽,直接就問道:“這是張府君的意思,還是誰的指使啊?”
“大帥何意?在下不過是出於好心——”張邈一驚,沒想到眼前年輕人如今警覺,難道苦難就如此曆練人?
在邊柳的眼中,張邈若是有迎奉他,然後指令天下的膽魄,早就不是眼前這般境地了。
在這個時候說出這番話,大可能是受到了其他人的指使,而這之中大概率就是曹操。
“想本帥在緱氏之時,創業之初,張府君多對本帥有所臂助,今日巧遇,本帥有意提點張府君幾句,不知張府君聽不聽得?”
“在下洗耳恭聽。”
“昔日太平之日,名聲便是實力,張府君以‘八廚’之名,便是我父皇,也隻能驅逐而不敢加以傷害。”
關東這些反對董卓的人,對天子不感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大多是被漢靈帝放逐的士子。董卓進京後,才將他們平反任用。不過可惜,董卓和袁家鬧翻,他們大多支持了袁家,董卓反倒是作繭自縛了。
“但如今天下已亂,張府君覺得名聲還能保住自己嗎?”
“在下愧為陳留太守,兵馬過千,錢糧充裕,誰還敢來冒犯不成?”張邈覺得邊柳的話語裏有著威脅的意思。
“張府君難道忘了韓馥了嗎?”邊柳提醒道。
張邈陡然一驚,那韓馥可是袁家的故吏,還對袁紹有著大恩,僅僅是因為袁紹的忌憚,就逃到了陳留,最後更是在自己府上自盡而亡。
“張府君治政之能,天下聞名,如今兗州四處亂戰,唯獨陳留百姓衣食充裕,此皆張府君之能也。然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天下皆亂,陳留難道還能獨善其身?”
“大帥的意思是有人要圖謀我陳留?”
“正是,而且陳留亂戰,隻在眼前。”
“誰?”
“南陽袁術。袁家兄弟之野心,張府君難道視而不見?袁紹占據光武皇帝龍興之地,又北據燕代,南向爭奪天下之誌;而袁術南下阻於漢水,想要不弱於袁紹,自然要趁袁紹與公孫瓚交戰之時北上,而北上最方便的通道就是陳留。
曹操與袁紹交情深厚,袁術北上,曹操勢必阻攔,到時候,雙方必在陳留有一番大戰。張府君介時該如何自處?”
邊柳說的這番話,張邈自然是清楚的,因為袁術已經多番來信拉攏他。
“屆時我關門閉戶,據城觀望,豈不是上策?”
“張府君莫做這意氣之爭,假途伐虢、唇亡齒寒的故事你不是沒聽說過,張府君若想作壁上觀,屆時無論袁術還是曹操,隻要分出勝負,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張府君。而且,雙方大戰於此,百姓必定遭難,倒時恐怕勝負未分,百姓多以將怨憤施加在無所作為的府君之上了。”
“不知道大帥有何建議呢?”張邈麵露擔憂,邊柳的這些話不無道理,而且很可能就發生在眼前。
“本帥有上中下三策!”
“請指教。”
“第一嘛,便是徹底投靠曹操或者袁術,交出兵權,以府君的名聲,我想富貴一生並無問題。”
有韓馥這個前車之鑒,張邈可不敢這麽做,不然曹操或者袁術不傷害自己,但若是他們提拔一些與自己有過梁子的人,那可就危險了。
張邈斷然搖頭。
邊柳一笑,若張邈真是不爭之人,又怎麽能做到太守的高位,凡是身居高位的人,從來沒有不經過戰爭就把權力讓出去的。
像申屠蟠這般不要一官半職固然清高,可是當個太守縣令,前程更廣闊不是?
“第二嘛,張府君和令弟皆是大漢忠臣,肩負二郡之地,實力不在曹操袁術之下。若是府君以匡扶漢室為名,兄弟齊心,厲兵秣馬,待到陳留兵強馬壯之時,他們又焉敢來犯?所謂求人不如求己,結交他人不如增強自己,這個道理張府君自然是明白的。如是張府君有誌於此,本帥願以天子之名,冊封府君為輔漢將軍。府君隻需答應本帥,待到兵強馬壯之時,能與本帥一道出兵,救迴皇弟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