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京,薑太傅府。
“廢物,為那麽點錢財斷了在朔方的經營,現在祁隆隻怕提防甚嚴,再想安插進我們的人談何容易。”薑太傅一腳踹翻了傳信之人,背手在屋裏急躁地踱步,“我們的人可接觸到了那孩子?”
傳信之人抖如篩糠,“秉老爺,接觸是接觸到了,但此子戒心甚重,隻怕很難……”
薑太傅又是一腳踢去,“我當然知道難,輕輕鬆鬆就能招攬來,還要你們做什麽?隻要他恨著蕭家,你們利用好了這點,不愁不能為我所用。”
被踹的心口痛,仍爬起來恭敬地跪好,頭頂上薑太傅又陰沉地開口道:
“派人去漠北把季成滅口了,壞了我的事,還指望能苟活麽?嗬。”撣了撣衣袖,又囑咐道:“傳信給貴妃讓她多注意季美人,識時務便留著,若鬧騰,便除去。”
待傳信之人離開,薑太傅扭頭問屏風後的謀士:
“皇帝借著此次洪澇不知有意無意罷免了我派四人,太子諄奪了謙兒的差事去了趟朔方,又拔掉了我在朔方的眼線。難道這瞎了眼的太子還妄想帝位?皇帝此舉又所謂何意?”
屏風後之人悠悠開口,卻是個女聲,
“屬下已經查過,罷官的十人皆是引得民間怨聲載道的,聖上此次懲處當是禦史台有人檢舉所致,大人應盡早拉攏幾位禦史才是。”聲色清冷卻帶著不屑又道:
“太子朔方之行本意應是阻撓貴妃封後,卻不知他的愚蠢推給了彤寶公主一樁有利的婚事。且季通判東窗事發怎麽看都是巧合,全因祁隆之女偶遇榆縣治下的災民。大人不必煩惱於此。”
薑太傅茅塞頓開,連聲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本官幸得女先生提點。”
這太子自從眇一目,除了偶爾處理縣京事務,一直如烏龜縮在東宮不出,薑太傅深覺這樣的廢人不足為慮。想來在眇一目且鬱鬱寡歡的太子和自己文韜武略的外孫謙兒之中,皇帝也不會不知誰更適合帝位。既如此,皇帝偶爾壓製一下薑家的勢頭也正常,自己還是過於忌憚了。
消去了心病,薑太傅便去找他新納的妾氏快活了。
年近花甲的薑太傅今年枯木逢春,又貪好起女色,隻因新得的女謀士芙蓉玉麵、風華絕代,薑太傅每每見之都欲壑難填。然求而不得,又不可強取豪奪,唯有用別的年輕女子瀉火,卻怎及女謀士萬一。
於是薑老夫人近日總是垂淚哀歎。兒子整日荒淫無度,搞得府裏烏煙瘴氣也就罷了,臨老了,那老東西也和兒子一樣亂來,真是羞臊了她一張老臉。還好女兒爭氣,卻是不能告訴她府裏這些糟心事惹其擔心,唉……
入夜,薑貴妃在澤慶宮寢殿攆著信箋的一角,任燭火一點點舔舐上麵的文字,待燃成灰燼後,接過南熏遞來的濕帕拭了拭手,高高挑起峨眉,冷哼道:
“既然季通判成了廢棋,留著那賤人還有什麽意義?找個由頭除了吧。”
“娘娘三思,再過半月即公主大婚,不宜生事啊。”
南熏極了解薑貴妃,這話正中要害,薑貴妃立馬轉了話音道:“也罷,聖上倒是寵她幾分,如今失了娘家隻能依仗本宮,她也是個精明的,當不會再拎不清自己斤兩,留著做條狗也尚可。”
然後又和南熏細細說起了彤寶公主的婚事,自從逼迫寧箬定親,她就再沒出過霽月官的門,對薑貴妃更是避而不見,說是“安心待嫁”,薑貴妃惱她卻也無法。
南熏一笑,“娘娘牽掛公主,不如明日再去看看?”
薑貴妃心有不安,還是點頭允了,一夜無夢。
第二日早膳過後,薑貴妃帶了茶點去看彤寶公主,又被以“身體不適”推辭,薑貴妃霎時間來了火,沒再遷就,帶了人直直衝進了彤寶公主閨閣。
進去後南熏就欲遣散一眾宮人,話還沒出口,就聽閨房傳出一聲清脆的響聲,一刹那的寂靜,南熏趕緊擺手讓宮人們都出去,隨後就聽薑貴妃聲色尖銳地斥責彤寶公主,但無論說什麽都沒有迴應。
一炷香後,許是罵累了,許是氣狠了,薑貴妃出來後什麽都沒說就走了。南熏有意看一眼公主如何了,卻隻能跟著薑貴妃離開。
“若是皇後娘娘還在就好了。”彤寶公主囁嚅。
還記得兒時母妃不曾抱過她,卻在弟弟滿月後整日地抱著,帶去父皇那裏,帶去母後那裏,帶去別宮的娘娘那裏,小小的她就避開了宮婢一個人躲在麗沁園哭泣,卻是來賞花的皇後娘娘抱起了藏在大簇牡丹後泣不成聲的她。
記憶中那溫溫軟軟的懷抱,明淨澄澈的眼眸,讓她心中娘親的影象隱隱約約有了雛形。
那個會給她棗兒酥,會替她綰雙繯,會與她講《山海經》的人兒那麽早就去了,自己卻一直因為相思情郎而渾渾噩噩度日,忘了照拂那個同母後一樣眼眸清徹的弟弟,那個纏著她玩鬧糯糯喊她姐姐的弟弟,那個貴為太子卻命途多舛的弟弟。
上蒼定是怪她沒保護好諄哥兒才捉弄她的姻緣吧?定是罰她無知蠢笨害了母後性命才讓她親情、愛情皆不可得吧?
彤寶公主手裏攢著繡了一多半的“鴛鴦戲水”被麵,淚水劃過臉上的紅痕滴落在上,暈濕了鴛鴦的眼睛,似在悲泣她得不到幸福。
太子諄返迴縣京後不久就到了彤寶公主大婚的日子,正好把剛迴京時聖上賞下的金銀都給長姐做了添妝。
為此事,太子幕僚匪石差點掀了東宮,理由是“錢啊,那都是錢啊,是培養勢力最需要的錢啊,您就這樣輕輕鬆鬆全送出去了,還是薑貴妃的女兒。我,我該怎麽說您,果然不持家不知柴米貴啊。錢啊啊啊!”
而太子諄看著幾近咆哮的匪石,手肘著左臉隻淡淡迴了一句:“她是我長姐。”
影衛順風耳躲在暗處樂得不行,一副看好戲的樣子,就差手裏抓把瓜子嗑。但匪石是誰?他可是太子心腹,怎會不懂太子的意思。朝著暗處一瞪,順風耳趕緊收了形色。
匪石一歎,理了理被他的劇烈動作帶亂的衣襟坐於太子諄對麵,“如今薑太傅一派牽扯上了中書令,這可相當於在聖上身邊埋了個眼線,您作何打算?”
“以靜製動。”
匪石似乎想到了什麽,看了眼太子諄彎起的眼睛,也跟著笑了起來,“駙馬可是蕭家大爺的友人?”太子諄眨了眨眼。
袁珂?就說這名字怎麽如此熟悉,薑家隻怕太過忽視了蕭太師那隻知花天酒地的兒子蕭惟餘,竟然沒有查到駙馬袁珂和蕭惟餘是結拜兄弟,隻當酒肉朋友湊成一堆。
怕是蕭皇後在天有靈,竟讓薑家千挑萬選的駙馬是太子舅舅的好友,雖然一個嫡次子不能改了袁家的政向,但讓袁珂偶爾從中做個梗也夠薑太傅喝一壺了。
匪石越想越樂,也忘了金銀之事,笑眯眯給他家太子殿下燉雞湯去了。穀暑在一旁撇嘴,這匪石大人怎老搶娘們的活計,不是管家就是下廚,真真兒不如自己一個太監“陽剛”,東宮確實急需一個女主子了。
“廢物,為那麽點錢財斷了在朔方的經營,現在祁隆隻怕提防甚嚴,再想安插進我們的人談何容易。”薑太傅一腳踹翻了傳信之人,背手在屋裏急躁地踱步,“我們的人可接觸到了那孩子?”
傳信之人抖如篩糠,“秉老爺,接觸是接觸到了,但此子戒心甚重,隻怕很難……”
薑太傅又是一腳踢去,“我當然知道難,輕輕鬆鬆就能招攬來,還要你們做什麽?隻要他恨著蕭家,你們利用好了這點,不愁不能為我所用。”
被踹的心口痛,仍爬起來恭敬地跪好,頭頂上薑太傅又陰沉地開口道:
“派人去漠北把季成滅口了,壞了我的事,還指望能苟活麽?嗬。”撣了撣衣袖,又囑咐道:“傳信給貴妃讓她多注意季美人,識時務便留著,若鬧騰,便除去。”
待傳信之人離開,薑太傅扭頭問屏風後的謀士:
“皇帝借著此次洪澇不知有意無意罷免了我派四人,太子諄奪了謙兒的差事去了趟朔方,又拔掉了我在朔方的眼線。難道這瞎了眼的太子還妄想帝位?皇帝此舉又所謂何意?”
屏風後之人悠悠開口,卻是個女聲,
“屬下已經查過,罷官的十人皆是引得民間怨聲載道的,聖上此次懲處當是禦史台有人檢舉所致,大人應盡早拉攏幾位禦史才是。”聲色清冷卻帶著不屑又道:
“太子朔方之行本意應是阻撓貴妃封後,卻不知他的愚蠢推給了彤寶公主一樁有利的婚事。且季通判東窗事發怎麽看都是巧合,全因祁隆之女偶遇榆縣治下的災民。大人不必煩惱於此。”
薑太傅茅塞頓開,連聲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本官幸得女先生提點。”
這太子自從眇一目,除了偶爾處理縣京事務,一直如烏龜縮在東宮不出,薑太傅深覺這樣的廢人不足為慮。想來在眇一目且鬱鬱寡歡的太子和自己文韜武略的外孫謙兒之中,皇帝也不會不知誰更適合帝位。既如此,皇帝偶爾壓製一下薑家的勢頭也正常,自己還是過於忌憚了。
消去了心病,薑太傅便去找他新納的妾氏快活了。
年近花甲的薑太傅今年枯木逢春,又貪好起女色,隻因新得的女謀士芙蓉玉麵、風華絕代,薑太傅每每見之都欲壑難填。然求而不得,又不可強取豪奪,唯有用別的年輕女子瀉火,卻怎及女謀士萬一。
於是薑老夫人近日總是垂淚哀歎。兒子整日荒淫無度,搞得府裏烏煙瘴氣也就罷了,臨老了,那老東西也和兒子一樣亂來,真是羞臊了她一張老臉。還好女兒爭氣,卻是不能告訴她府裏這些糟心事惹其擔心,唉……
入夜,薑貴妃在澤慶宮寢殿攆著信箋的一角,任燭火一點點舔舐上麵的文字,待燃成灰燼後,接過南熏遞來的濕帕拭了拭手,高高挑起峨眉,冷哼道:
“既然季通判成了廢棋,留著那賤人還有什麽意義?找個由頭除了吧。”
“娘娘三思,再過半月即公主大婚,不宜生事啊。”
南熏極了解薑貴妃,這話正中要害,薑貴妃立馬轉了話音道:“也罷,聖上倒是寵她幾分,如今失了娘家隻能依仗本宮,她也是個精明的,當不會再拎不清自己斤兩,留著做條狗也尚可。”
然後又和南熏細細說起了彤寶公主的婚事,自從逼迫寧箬定親,她就再沒出過霽月官的門,對薑貴妃更是避而不見,說是“安心待嫁”,薑貴妃惱她卻也無法。
南熏一笑,“娘娘牽掛公主,不如明日再去看看?”
薑貴妃心有不安,還是點頭允了,一夜無夢。
第二日早膳過後,薑貴妃帶了茶點去看彤寶公主,又被以“身體不適”推辭,薑貴妃霎時間來了火,沒再遷就,帶了人直直衝進了彤寶公主閨閣。
進去後南熏就欲遣散一眾宮人,話還沒出口,就聽閨房傳出一聲清脆的響聲,一刹那的寂靜,南熏趕緊擺手讓宮人們都出去,隨後就聽薑貴妃聲色尖銳地斥責彤寶公主,但無論說什麽都沒有迴應。
一炷香後,許是罵累了,許是氣狠了,薑貴妃出來後什麽都沒說就走了。南熏有意看一眼公主如何了,卻隻能跟著薑貴妃離開。
“若是皇後娘娘還在就好了。”彤寶公主囁嚅。
還記得兒時母妃不曾抱過她,卻在弟弟滿月後整日地抱著,帶去父皇那裏,帶去母後那裏,帶去別宮的娘娘那裏,小小的她就避開了宮婢一個人躲在麗沁園哭泣,卻是來賞花的皇後娘娘抱起了藏在大簇牡丹後泣不成聲的她。
記憶中那溫溫軟軟的懷抱,明淨澄澈的眼眸,讓她心中娘親的影象隱隱約約有了雛形。
那個會給她棗兒酥,會替她綰雙繯,會與她講《山海經》的人兒那麽早就去了,自己卻一直因為相思情郎而渾渾噩噩度日,忘了照拂那個同母後一樣眼眸清徹的弟弟,那個纏著她玩鬧糯糯喊她姐姐的弟弟,那個貴為太子卻命途多舛的弟弟。
上蒼定是怪她沒保護好諄哥兒才捉弄她的姻緣吧?定是罰她無知蠢笨害了母後性命才讓她親情、愛情皆不可得吧?
彤寶公主手裏攢著繡了一多半的“鴛鴦戲水”被麵,淚水劃過臉上的紅痕滴落在上,暈濕了鴛鴦的眼睛,似在悲泣她得不到幸福。
太子諄返迴縣京後不久就到了彤寶公主大婚的日子,正好把剛迴京時聖上賞下的金銀都給長姐做了添妝。
為此事,太子幕僚匪石差點掀了東宮,理由是“錢啊,那都是錢啊,是培養勢力最需要的錢啊,您就這樣輕輕鬆鬆全送出去了,還是薑貴妃的女兒。我,我該怎麽說您,果然不持家不知柴米貴啊。錢啊啊啊!”
而太子諄看著幾近咆哮的匪石,手肘著左臉隻淡淡迴了一句:“她是我長姐。”
影衛順風耳躲在暗處樂得不行,一副看好戲的樣子,就差手裏抓把瓜子嗑。但匪石是誰?他可是太子心腹,怎會不懂太子的意思。朝著暗處一瞪,順風耳趕緊收了形色。
匪石一歎,理了理被他的劇烈動作帶亂的衣襟坐於太子諄對麵,“如今薑太傅一派牽扯上了中書令,這可相當於在聖上身邊埋了個眼線,您作何打算?”
“以靜製動。”
匪石似乎想到了什麽,看了眼太子諄彎起的眼睛,也跟著笑了起來,“駙馬可是蕭家大爺的友人?”太子諄眨了眨眼。
袁珂?就說這名字怎麽如此熟悉,薑家隻怕太過忽視了蕭太師那隻知花天酒地的兒子蕭惟餘,竟然沒有查到駙馬袁珂和蕭惟餘是結拜兄弟,隻當酒肉朋友湊成一堆。
怕是蕭皇後在天有靈,竟讓薑家千挑萬選的駙馬是太子舅舅的好友,雖然一個嫡次子不能改了袁家的政向,但讓袁珂偶爾從中做個梗也夠薑太傅喝一壺了。
匪石越想越樂,也忘了金銀之事,笑眯眯給他家太子殿下燉雞湯去了。穀暑在一旁撇嘴,這匪石大人怎老搶娘們的活計,不是管家就是下廚,真真兒不如自己一個太監“陽剛”,東宮確實急需一個女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