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審案]
兩廂飯畢,書房那頭。
祁隆麵色沉重地拿著一份密報,“殿下,情報可屬實?”
太子諄點了點頭,“卻有其事。”
穀暑得了指示對祁隆迴稟道:
“殿下和咱家幾日前先到朔方,怕驚擾了官員救災就隨便找了間客棧住下,恰巧遇到貴府仆從帶兩個孩童住宿,就聊了兩句,多留意了幾分。晚膳時聽聞孩童的娘從醫館被送了過來,攀談了會兒,得知了此事。”
頓了頓,繼續說道:
“這榆縣知縣乘洪澇逼此孀居婦人行苟且之事,被拒後汙蔑婦人***判浸豬籠。因在河裏浸泡了若幹時候,被孩子救出後就得了癆病。最後被沒收了房屋田地的母子流離失所,一路和災民尋到金川想去衙門告狀,奈何婦人病重,耽擱了下來。”
說著又拿出一張字跡密密麻麻的紙,“這些都是小人這兩日核實的情況。榆縣知縣確實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瞞報災情,隻因榆縣偏遠苦寒無人來告罷了。”
祁隆看完那罄竹難書的罪狀,怒不可遏,沒想到在他轄下竟有這等人麵獸心的官!
隻怪他看轄內百姓安居樂業後,因不愛和文官糾纏磨嘰,將治理之權交給了手下的兩位通判協理,自己隻是每日去衙門問詢批閱一些遞上來的事務,多半時間耗在了軍營練兵。
如今治下出現紕漏,祁隆深知自己難辭其咎,他不怕受罰,隻是悔恨因個人失察,害苦了這一縣鄉鄰。此事使祁隆對兩位通判起了疑,命童植喚石二郎領一隊騎兵隨穀暑公公速速前去捉拿榆縣知縣。
太子諄貌似不經意地問起石二郎,祁隆如實作了迴答。
石熙載在祁府已經四載,祁隆看著這孩子從一心報仇、急功近利,到如今踏實穩重、吃苦耐勞,一點點的相處讓還無子的祁隆心裏已經把石熙載看做自己的半個兒子。此時見太子注意他,自然希望石熙載能給太子留下些印象,日後入了官也好有個錦繡前程。
祁隆講完石熙載身世,又如數家珍細細說著這孩子的優點。
太子諄微微笑著傾聽,不時點頭。祁隆所述和影衛查出的並無二致,心中更是疑惑薑太傅為何派人留意一個商賈的遺孤,隻是因為祁隆喜愛這孩子所以想收為己用嗎?太子諄想了想便否定了,祁隆是石熙載的恩人,又待他不薄,聽描述也是個正氣的人,當不會忘恩負義背叛祁府吧。
太子諄自嘲一笑,曾經就是因為對薑家的舉動一無所知害了母後的性命,如今自己竟然還是不能看透啊。
午膳之前祁隆便和太子諄去了河堤,戶部、工部右侍郎隨後趕到,一行人察看了堤壩加固的進度,又沿河看了下遊的田地村莊受災程度。
曾經熱鬧的綏河渡口如今孤零零停泊著幾艘破敗的木船,河水已經漫過水則碑第三劃,而雨勢未有減退,預計九月上旬至少將漲到五劃。沿河州府和都水監、都巡河官半月前疏散了河岸邊的居民後,就指揮災民一起疏通河道,並對田地積水挖渠引流。
戶部、工部右侍郎一看,交口陳讚朔方防汛及救災做得好,祁隆搖了搖頭並未言語,隻那滿臉的愁苦看得兩位侍郎一頭霧水,齊齊又看向太子諄。
太子諄自然知道祁隆是想到了榆縣的事,笑說:“原由明日兩位便會知曉。”
聽得此,兩位侍郎更是糊塗,但也隻好靜候。
第二日晌午,朔方城門浩浩蕩蕩一隊人馬衝進來,隊中央可見一輛囚車裏麵似是有個人,百姓還未看清,隊伍就消失在灰蒙蒙的雨裏。
朔方郡安撫使府衙。
榆縣知縣略略抬起那雙三角眼瞟向堂上正位的祁隆和側手的幾位大人……卻被那可怖的青銅麵具嚇得一抖,莫不是太子也來審他吧?榆縣知縣心裏叫苦。
祁隆看著下方那廝的猥瑣模樣,一拍驚堂木,喝道:“你可知罪?”
榆縣知縣平日裏頂天也就見過季通判幾麵,這會一屋的大人讓他頭皮發麻,聲音都顫抖起來,“小人,啊,不,下官不知何罪之有。”
“你,你,你還有臉說不知?!”
祁隆火冒三丈,這要是在軍隊裏,他早杖斃了這混賬,哪用走這麽個過場,和這廝掰扯!抓著驚堂木的指節泛白,祁隆耐著性子又問:
“你書房的信件是與何人傳遞的?貪墨的銀兩去哪了!?”
榆縣知縣剛開腔,祁隆手上的驚堂木就蓄勢待發隨時準備砸人了。
要說這榆縣知縣是真沒見過什麽世麵的,本是某員外的侄孫輩,卻從出生就一直養在鄉下,還好有個玲瓏心腸考了個秀才,被子孫凋零的老員外看重,過繼到了門下。
奈何此人是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徒,此後和老員外的親孫子一起花天酒地好不逍遙。老員外怒火攻心,自覺命不久矣,哀歎家裏沒一個爭氣的,隻能矮子裏麵挑高個兒,替這有功名的孫子打點鋪路得了個縣令做。可這過繼來的孫子一直覺得老員外偏私,嫌棄分到了個苦寒之地,老員外登仙後,榆縣知縣仗著官身還搶了本是分給老員外親孫的遺產,隻留了租宅給人家過活。
本就個欺軟怕硬,沒甚見識的主,此時被祁隆一嚇,竟快要哭了,“小人該死,小人是被豬油蒙了心啊……嗚嗚嗚。”
頭迴見大老爺們哭,堂上幾位都傻了眼,祁隆手裏的驚堂木都甩偏出去,太子諄看著瞠目結舌的諸位,差點笑出來,輕咳了兩聲‘喚醒’了祁隆等人。
本就不待見巧舌如簧的榆縣知縣,如今他一副窩囊相更惹了祁隆惡心,有意讓衙役直接叉出去打,打得隻剩說話的力氣在拖迴來,省的他再作妖。
穀暑附在祁隆耳上低聲問:“祁大將軍,這榆縣知縣貪生怕死卻也油滑,殿下想替您審問幾句,您看可否?”
祁隆感激太子諄對他的尊重,對太子諄欠身拱手一禮,點了點頭。
榆縣知縣此時抹著淚,但眼睛仍透過指間的縫隙觀察著堂上的一舉一動,看到祁隆和太子諄的互動,心道這幾位定是想出什麽陰損主意施加於自己了。
這直覺的惶恐確實沒錯,太子諄治理縣京時,每每有狡猾難審的犯人,總是三兩句就能令對方丟盔卸甲。此時微微笑著,令人如沐春風,平平淡淡說出的話卻令榆縣知縣一寒,
“你可知魚肉百姓是死罪?本宮所知你去年才得一子,這孩子也算留了血脈。”
略一停頓,如果剛才的話令榆縣知縣感到寒氣撲麵,接下來就如同跌入寒冰囹圄。
“可你還不止一罪,瞞報災情,這是要奏明聖上的,你府中其他人也是活不成了。雖我大雍朝對未成人的孩童不處死刑,但這麽小的人兒孤身發配漠北,可有活路?”
太子諄說罷仍微笑著看著跌跪地上的榆縣知縣。
“下官知罪,敢請殿下給幼子一條活路。”比起剛才的假哭,此時癱伏於地的榆縣知縣眼中再無一絲精明算計,空洞洞失了魂魄,
“下官貪墨銀兩過半都孝敬了季通判,夏通判不知為何很忌憚季通判,對此都視而不見。因榆縣無人檢察,時間長了下官漸漸收不住自己的惡習……下官該死,隻求讓幼子寄養鄉野平淡活著,求諸位大人網開一麵。”
祁隆看向太子諄,太子諄卻一副憑祁隆決定的樣子看了迴去,祁隆了然,徐徐開口道:
“你罪不可恕,株連九族都不可憐,但念你檢舉有功,其子尚幼,本官答應你的請求。”
將榆縣知縣罷官收押後又先後傳喚了季、夏兩位通判。季通判因受賄罪判流放之刑,同樣罷官收押,待罪證上達天聽和榆縣知縣的抄家死刑一起施行。夏通判因知情不報杖責三十,撤職查辦。榆縣下屬裏正、黨長也依照情況貶謫、罷免。
第二節[離別]
這一案在朔方都城金川鬧得沸沸揚揚,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到行刑的日子,雖雨仍淅淅瀝瀝下著,但高築的堤壩和沿河挖通的疏水渠使得綏河不再那麽洶湧,像逐漸失了力的猛獸,伏了下來。
北方的災民都得以安置,賑災的銀兩已經發放下去,大多災民選擇了返迴故土,也有少數留了下來,融入了這一方百姓做起了營生。
圍觀行刑的人中就有一個孩子靜靜地看著,絲毫沒有對即將要發生的血腥場麵感到害怕。
這是那日偷饅頭的孩子,名叫剩兒,因為爹爹沿綏河走船遇了匪徒再沒能迴來,留下三歲的幼子和懷著身孕的他娘,悲戚之下他娘給兒子起了這個名。
這段時日,剩兒已經和娘親、妹妹定居都城金川。煎熬了那麽多年,總算等到這一天,不顧娘親阻攔跑來刑場,他要親眼看著榆縣知縣人頭落地才安心,盡管還有二十多人是受牽連的縣令家眷,他也不覺可憐。
當監斬官斬首令一下,隨著刀光一晃,一雙溫軟但略有薄繭的手遮住了他的眼睛,
“小孩兒看這斷頭的場麵也不怕噩夢。”因手下之人的掙紮,宛如黃鸝的女聲咯咯笑了起來:“你這小身板別指望能從小爺手裏逃脫了。別鬧了,你娘要我帶你迴去。”
“好,我隨你迴去,但別叫我小孩兒了,你也和別人一樣叫我剩兒吧。”
自知拗不過祁采采,剩兒順從地轉身迴家,不再迴頭。從今天起過去的噩夢就過去罷,娘親,還有妹妹還在等他不是嗎。
隔著一條街,和祁采采錯過的太子諄騎在馬上,遙遙望著祁府方向,直到穀暑出聲試探,才迴神,
“殿下,可還有什麽事?”
太子諄搖了搖頭,“出發吧。”會再見嗎?會再見的吧。
戶部、工部右侍郎緊隨太子的馬後,一行人啟程迴京。
沿路認出那青銅麵具的百姓,都跪伏了下來,有小兒害怕儺戲麵具橫眉立目的可怖,似是要哭,她娘輕拍著低聲哄道:“這是咱們大雍的太子呢,是抓壞蛋的好人,不怕不怕。”
朔方郡的天放了晴,夾道的胡楊在北風的吹拂下彎了腰,誰也不知此行太子已和朔方結下了不解的淵源。
兩廂飯畢,書房那頭。
祁隆麵色沉重地拿著一份密報,“殿下,情報可屬實?”
太子諄點了點頭,“卻有其事。”
穀暑得了指示對祁隆迴稟道:
“殿下和咱家幾日前先到朔方,怕驚擾了官員救災就隨便找了間客棧住下,恰巧遇到貴府仆從帶兩個孩童住宿,就聊了兩句,多留意了幾分。晚膳時聽聞孩童的娘從醫館被送了過來,攀談了會兒,得知了此事。”
頓了頓,繼續說道:
“這榆縣知縣乘洪澇逼此孀居婦人行苟且之事,被拒後汙蔑婦人***判浸豬籠。因在河裏浸泡了若幹時候,被孩子救出後就得了癆病。最後被沒收了房屋田地的母子流離失所,一路和災民尋到金川想去衙門告狀,奈何婦人病重,耽擱了下來。”
說著又拿出一張字跡密密麻麻的紙,“這些都是小人這兩日核實的情況。榆縣知縣確實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瞞報災情,隻因榆縣偏遠苦寒無人來告罷了。”
祁隆看完那罄竹難書的罪狀,怒不可遏,沒想到在他轄下竟有這等人麵獸心的官!
隻怪他看轄內百姓安居樂業後,因不愛和文官糾纏磨嘰,將治理之權交給了手下的兩位通判協理,自己隻是每日去衙門問詢批閱一些遞上來的事務,多半時間耗在了軍營練兵。
如今治下出現紕漏,祁隆深知自己難辭其咎,他不怕受罰,隻是悔恨因個人失察,害苦了這一縣鄉鄰。此事使祁隆對兩位通判起了疑,命童植喚石二郎領一隊騎兵隨穀暑公公速速前去捉拿榆縣知縣。
太子諄貌似不經意地問起石二郎,祁隆如實作了迴答。
石熙載在祁府已經四載,祁隆看著這孩子從一心報仇、急功近利,到如今踏實穩重、吃苦耐勞,一點點的相處讓還無子的祁隆心裏已經把石熙載看做自己的半個兒子。此時見太子注意他,自然希望石熙載能給太子留下些印象,日後入了官也好有個錦繡前程。
祁隆講完石熙載身世,又如數家珍細細說著這孩子的優點。
太子諄微微笑著傾聽,不時點頭。祁隆所述和影衛查出的並無二致,心中更是疑惑薑太傅為何派人留意一個商賈的遺孤,隻是因為祁隆喜愛這孩子所以想收為己用嗎?太子諄想了想便否定了,祁隆是石熙載的恩人,又待他不薄,聽描述也是個正氣的人,當不會忘恩負義背叛祁府吧。
太子諄自嘲一笑,曾經就是因為對薑家的舉動一無所知害了母後的性命,如今自己竟然還是不能看透啊。
午膳之前祁隆便和太子諄去了河堤,戶部、工部右侍郎隨後趕到,一行人察看了堤壩加固的進度,又沿河看了下遊的田地村莊受災程度。
曾經熱鬧的綏河渡口如今孤零零停泊著幾艘破敗的木船,河水已經漫過水則碑第三劃,而雨勢未有減退,預計九月上旬至少將漲到五劃。沿河州府和都水監、都巡河官半月前疏散了河岸邊的居民後,就指揮災民一起疏通河道,並對田地積水挖渠引流。
戶部、工部右侍郎一看,交口陳讚朔方防汛及救災做得好,祁隆搖了搖頭並未言語,隻那滿臉的愁苦看得兩位侍郎一頭霧水,齊齊又看向太子諄。
太子諄自然知道祁隆是想到了榆縣的事,笑說:“原由明日兩位便會知曉。”
聽得此,兩位侍郎更是糊塗,但也隻好靜候。
第二日晌午,朔方城門浩浩蕩蕩一隊人馬衝進來,隊中央可見一輛囚車裏麵似是有個人,百姓還未看清,隊伍就消失在灰蒙蒙的雨裏。
朔方郡安撫使府衙。
榆縣知縣略略抬起那雙三角眼瞟向堂上正位的祁隆和側手的幾位大人……卻被那可怖的青銅麵具嚇得一抖,莫不是太子也來審他吧?榆縣知縣心裏叫苦。
祁隆看著下方那廝的猥瑣模樣,一拍驚堂木,喝道:“你可知罪?”
榆縣知縣平日裏頂天也就見過季通判幾麵,這會一屋的大人讓他頭皮發麻,聲音都顫抖起來,“小人,啊,不,下官不知何罪之有。”
“你,你,你還有臉說不知?!”
祁隆火冒三丈,這要是在軍隊裏,他早杖斃了這混賬,哪用走這麽個過場,和這廝掰扯!抓著驚堂木的指節泛白,祁隆耐著性子又問:
“你書房的信件是與何人傳遞的?貪墨的銀兩去哪了!?”
榆縣知縣剛開腔,祁隆手上的驚堂木就蓄勢待發隨時準備砸人了。
要說這榆縣知縣是真沒見過什麽世麵的,本是某員外的侄孫輩,卻從出生就一直養在鄉下,還好有個玲瓏心腸考了個秀才,被子孫凋零的老員外看重,過繼到了門下。
奈何此人是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徒,此後和老員外的親孫子一起花天酒地好不逍遙。老員外怒火攻心,自覺命不久矣,哀歎家裏沒一個爭氣的,隻能矮子裏麵挑高個兒,替這有功名的孫子打點鋪路得了個縣令做。可這過繼來的孫子一直覺得老員外偏私,嫌棄分到了個苦寒之地,老員外登仙後,榆縣知縣仗著官身還搶了本是分給老員外親孫的遺產,隻留了租宅給人家過活。
本就個欺軟怕硬,沒甚見識的主,此時被祁隆一嚇,竟快要哭了,“小人該死,小人是被豬油蒙了心啊……嗚嗚嗚。”
頭迴見大老爺們哭,堂上幾位都傻了眼,祁隆手裏的驚堂木都甩偏出去,太子諄看著瞠目結舌的諸位,差點笑出來,輕咳了兩聲‘喚醒’了祁隆等人。
本就不待見巧舌如簧的榆縣知縣,如今他一副窩囊相更惹了祁隆惡心,有意讓衙役直接叉出去打,打得隻剩說話的力氣在拖迴來,省的他再作妖。
穀暑附在祁隆耳上低聲問:“祁大將軍,這榆縣知縣貪生怕死卻也油滑,殿下想替您審問幾句,您看可否?”
祁隆感激太子諄對他的尊重,對太子諄欠身拱手一禮,點了點頭。
榆縣知縣此時抹著淚,但眼睛仍透過指間的縫隙觀察著堂上的一舉一動,看到祁隆和太子諄的互動,心道這幾位定是想出什麽陰損主意施加於自己了。
這直覺的惶恐確實沒錯,太子諄治理縣京時,每每有狡猾難審的犯人,總是三兩句就能令對方丟盔卸甲。此時微微笑著,令人如沐春風,平平淡淡說出的話卻令榆縣知縣一寒,
“你可知魚肉百姓是死罪?本宮所知你去年才得一子,這孩子也算留了血脈。”
略一停頓,如果剛才的話令榆縣知縣感到寒氣撲麵,接下來就如同跌入寒冰囹圄。
“可你還不止一罪,瞞報災情,這是要奏明聖上的,你府中其他人也是活不成了。雖我大雍朝對未成人的孩童不處死刑,但這麽小的人兒孤身發配漠北,可有活路?”
太子諄說罷仍微笑著看著跌跪地上的榆縣知縣。
“下官知罪,敢請殿下給幼子一條活路。”比起剛才的假哭,此時癱伏於地的榆縣知縣眼中再無一絲精明算計,空洞洞失了魂魄,
“下官貪墨銀兩過半都孝敬了季通判,夏通判不知為何很忌憚季通判,對此都視而不見。因榆縣無人檢察,時間長了下官漸漸收不住自己的惡習……下官該死,隻求讓幼子寄養鄉野平淡活著,求諸位大人網開一麵。”
祁隆看向太子諄,太子諄卻一副憑祁隆決定的樣子看了迴去,祁隆了然,徐徐開口道:
“你罪不可恕,株連九族都不可憐,但念你檢舉有功,其子尚幼,本官答應你的請求。”
將榆縣知縣罷官收押後又先後傳喚了季、夏兩位通判。季通判因受賄罪判流放之刑,同樣罷官收押,待罪證上達天聽和榆縣知縣的抄家死刑一起施行。夏通判因知情不報杖責三十,撤職查辦。榆縣下屬裏正、黨長也依照情況貶謫、罷免。
第二節[離別]
這一案在朔方都城金川鬧得沸沸揚揚,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到行刑的日子,雖雨仍淅淅瀝瀝下著,但高築的堤壩和沿河挖通的疏水渠使得綏河不再那麽洶湧,像逐漸失了力的猛獸,伏了下來。
北方的災民都得以安置,賑災的銀兩已經發放下去,大多災民選擇了返迴故土,也有少數留了下來,融入了這一方百姓做起了營生。
圍觀行刑的人中就有一個孩子靜靜地看著,絲毫沒有對即將要發生的血腥場麵感到害怕。
這是那日偷饅頭的孩子,名叫剩兒,因為爹爹沿綏河走船遇了匪徒再沒能迴來,留下三歲的幼子和懷著身孕的他娘,悲戚之下他娘給兒子起了這個名。
這段時日,剩兒已經和娘親、妹妹定居都城金川。煎熬了那麽多年,總算等到這一天,不顧娘親阻攔跑來刑場,他要親眼看著榆縣知縣人頭落地才安心,盡管還有二十多人是受牽連的縣令家眷,他也不覺可憐。
當監斬官斬首令一下,隨著刀光一晃,一雙溫軟但略有薄繭的手遮住了他的眼睛,
“小孩兒看這斷頭的場麵也不怕噩夢。”因手下之人的掙紮,宛如黃鸝的女聲咯咯笑了起來:“你這小身板別指望能從小爺手裏逃脫了。別鬧了,你娘要我帶你迴去。”
“好,我隨你迴去,但別叫我小孩兒了,你也和別人一樣叫我剩兒吧。”
自知拗不過祁采采,剩兒順從地轉身迴家,不再迴頭。從今天起過去的噩夢就過去罷,娘親,還有妹妹還在等他不是嗎。
隔著一條街,和祁采采錯過的太子諄騎在馬上,遙遙望著祁府方向,直到穀暑出聲試探,才迴神,
“殿下,可還有什麽事?”
太子諄搖了搖頭,“出發吧。”會再見嗎?會再見的吧。
戶部、工部右侍郎緊隨太子的馬後,一行人啟程迴京。
沿路認出那青銅麵具的百姓,都跪伏了下來,有小兒害怕儺戲麵具橫眉立目的可怖,似是要哭,她娘輕拍著低聲哄道:“這是咱們大雍的太子呢,是抓壞蛋的好人,不怕不怕。”
朔方郡的天放了晴,夾道的胡楊在北風的吹拂下彎了腰,誰也不知此行太子已和朔方結下了不解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