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八十年代中後期,中國社會正經曆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夏季的北國鄉村,處處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對於周泰、吳縈來說,這片黑土地他們再熟悉不過,十幾年前的知情生活,給他們留下了太深的記憶。如今兩人以文史學家的身份來這裏調研,心裏竟有種衣錦還鄉的感覺。
在黑龍江省文化廳幾個同誌的陪同下,周泰、吳縈來到了路國忠家,眾人熱情洋溢地攀談著。
“……這個村子的漢語名字叫作東安,滿語名字叫作尹鈷祿,尹鈷祿就是我家的祖姓。清朝以前,這裏的人都以放牧、打獵為生,康乾盛世的時候,大家紛紛學漢語,改漢姓,學習農耕。以前滿族人喜歡養馬,漢族人喜歡養牛,現在想區分滿族和漢族很難,就拿我們村來說,大約五分之一是滿族,五分之一是漢族,另外五分之三是滿漢混血。”路國忠講述道。
“路村長知識這樣淵博,一身學者風範。”吳縈讚歎道。
“一個農民,能一口氣講這麽多東西,倒教我們這些搞曆史的無地自容!”周泰說道。
路國忠笑道:“說我博通經史、一身學者風範,真是叫我愧不敢當,我們村有一個世外高人,其實我知道的這些知識,也都是從他那兒聽來的!”
正聊著,路國忠家從城裏來了幾個親戚,有路國忠的妻子騰文秋欣喜不已,向眾人介紹了了一下,來客是她弟弟滕文賓一家三口,還有妹妹滕文香。
聽說滕文賓是曆史老師,吳縈興奮不已,急忙說道:“剛剛路村長講述了許多自己家族的曆史,既然你是一個曆史老師,,能不能給我們講述一下你們家族的曆史?”
滕文賓笑道:“我隻研究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像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也就我姐夫這樣的閑人才有時間理會!”
周泰、吳縈大失所望。忽見外麵跑進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兒,嘴裏還叫著:“幹娘!我來看你了!”一見屋裏有許多陌生人,男孩兒忽然停住腳步,顯得怕怕的。
騰文秋叫道:“二郎,到幹娘這裏來!”
路國忠向眾人介紹道:“這是我幹兒子淩燁,就是康熙皇帝玄燁的燁!你們有所不知,他們家族英雄輩出,單說‘火’字輩的九個孩子,竟然個個都是全省有名的神童!”
周泰一見這小男孩兒相貌堂堂,氣質過人,便問道:“小朋友,你是滿人嗎?”
“我是漢人!”二郎迴答。
吳縈問道:“那你為什麽和康熙皇帝叫一個名字?”
“這個名字裏有火,我的哥哥姐姐名字裏有火,我也應該有!”二郎小聲迴答。
“你很機靈!”周泰讚道,心想:“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能知道自己名字的寫法和寓意,真是難得!”
路國忠的女兒曉萍正和滕文賓的女兒紫光在玩耍,曉萍叫道:“幹弟弟,過來咱們一起玩吧?”
路國忠笑道:“二郎!你認不認識那個城裏來的小女孩?你去教她幾首唐詩吧!”
紫光媽媽笑道:“哎呀!我說姐夫,我就是一個語文老師,要說背唐詩,我的女兒還用得著別人教?”
路國忠笑道:“別看你們都是城裏的老師,你們的孩子卻未必能勝過我們鄉下的孩子!”
“不如讓兩個孩子比試一下!我來當裁判!”吳縈說道。
“好啊!二郎!你終於可以一展身手了!”騰文秋笑道,那眼神裏對二郎充滿了期望。
卻不想二郎一言不發,隻是睜著大眼睛,一眨一眨地望著紫光。
路國忠勸道:“二郎!要是你肯跟紫光妹妹比賽,幹爹明天就煮玉米給你吃!”
不想二郎不說話,紫光卻說道:“姑父,我也要吃玉米!”
“好,明天姑姑去地裏掰,然後再做給你吃好不好?”騰文秋哄道。
紫光急道:“我現在就想吃!”
紫光的媽媽嚴厲地斥責道:“紫光!又不聽話了!忘了我在家跟你說的話了嗎?”
紫光被媽媽嚇住了,無奈地說道:“明天就明天!”
路國忠見二郎一言不發,心想他可能是有些怕生,應設法讓兩個孩子接觸,便說道:“紫光!這位小哥哥是好孩子,你快去拿些糖果給他吃!”
“好!”紫光答應著,抓起一大把糖果遞給二郎,說道:“給!這下可以比了吧?”
二郎還是不說話,也不敢伸手來接,紫光索性直接塞進他的兜裏。
見二郎不語,眾人更加急切,騰文秋靈機一動,笑道:“二郎,你不是說要給幹娘娶個漂亮的兒媳婦嗎?你看紫光妹妹漂亮不漂亮?要是你贏了她,她就做你的媳婦!”
紫光媽媽怨恨道:“哎呀大姐!你這是開的什麽玩笑?”
“你還嫌我幹兒子高攀不上你們家嗎?你自己瞅瞅,論相貌,論氣質,那一點配不上紫光?”騰文秋笑道。
紫光媽媽漠然不語,曉萍拍手笑道:“好好!讓我表妹,做我幹弟弟的媳婦!太好了!”似乎她心中認定二郎一定能贏。
隻聽二郎說道:“好!那就比吧!”
眾人大笑:“英雄難過美人關!”
“紫光!把昨天你媽媽教你的那首詩背誦一遍,看看這位鄉下小朋友聽過沒有?”滕文賓說道。
紫光立即背誦道: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天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隻是當時已惘然。
二郎略加思索,背誦道: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該,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一聽二郎隨口背誦出同一作者的詩,眾人無不驚駭,之後的比較,隻要紫光背誦王之煥的《登鸛雀樓》,二郎便能立即背誦同為王之煥的《涼州詞》;隻要紫光背誦了李白的《靜夜思》,二郎便不假思索的背誦《月下獨酌》。
一連幾個迴合,二郎毫不遜色,紫光的媽媽建議道:“唐人的詩歌浩如煙海,兩個孩子這樣比下去,到明天早上也不會有結果,不如咱們改作唱歌比賽吧!”
“要說改作唱歌比賽,你們更加沒有勝算了,要知道,二郎家世世代代都是曲藝界的高人!”路國忠笑道。
滕文香笑道:“我說姐夫,我嫂子是教語文的,我是教音樂的,我們好歹也是城裏的老師,還會不如一些個民間藝人?”
吳縈笑道:“難得兩個家庭都精通文學、音樂,這場比賽更加有趣了!”
周泰提議道:“既然這樣,不如讓兩個孩子演唱你們自家作的歌曲,這樣一下就能比較出兩家人藝術造詣的高低。”
眾人都表示讚同,紫光隨即唱道: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老師的教導記心上,
別人玩耍,不模仿,
遵守紀律,好榜樣。
歌曲簡短通俗,眾人拍手叫好,雖然紫光演唱的還算可以,但周泰吳縈心裏清楚,這樣的歌曲節奏、韻律簡單,意境、內涵全無,絕非什麽上乘之作。
眾人把目光轉向二郎,隻見二郎眼珠一轉,問道:“是不是隻唱一首?”
“是的!”周泰說道。
“如果是隻唱一首的話,好吧!不過……我肚子有點餓了,沒有力氣唱了,我現在要迴家吃點飯,迴來再跟你們比試!”說完轉身跑出了門外。
眾人大驚,紫光媽媽取笑道:“這小鬼挺機靈,比試不過就逃走!”
“我看未必!等一下看看他迴不迴來再說!”吳縈說道。
周泰問道:“路村長,這小孩兒的家庭環境是什麽樣的?”
路國忠說道:“這家人世代研習詩文、曲藝、書畫,個個學貫古今、才華過人,這在我們勃利縣也算是家喻戶曉,早在清朝的時候,就有官府送給他家‘勃利第一名門’的牌匾。他家最有本事的要屬‘水’字輩的淩澈,什麽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凡是天下有的東西,沒有他不精通的,人都稱誦他為‘世外高人’!”
紫光的媽媽問道:“他有這麽有本事,還呆在鄉下幹什麽?”
“這就叫做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有多少次,許多有頭有臉的人物請他去城裏工作,可都被他推托了,人家不是普通人,想法自然跟咱們普通人有區別!”路國忠說道。
周泰問道:“十幾年前我們在依蘭下鄉的時候,也曾聽說過‘勃利第一名門’的事情,隻不過當時隻聽說‘木’字輩的淩柯先生才是最傑出的!好像從來沒聽說過淩澈的名字!”
路國忠笑道:“淩澈的年紀比你們略小,那時他正在哈爾濱求學!”
周泰、吳縈恍然大悟。
路國忠滔滔不絕,一連講述了許多關於淩澈的事跡。
周泰、吳縈聽得正入神,忽見二郎氣喘籲籲地跑了迴來,手裏還拿著一棒熱氣騰騰的玉米,那玉米被兩片葉子包著,二郎深情的望著紫光,將玉米遞給了她。紫光歡喜的接過玉米,連聲道謝。
眾人驚歎:“這小鬼果然有心!”
騰文秋更是取笑道:“看來紫光非要嫁給你不可了,現在就對她這麽好?”
周泰及時站出說道:“二郎小朋友,你吃過飯了麽?現在可以唱了嗎?”
隻聽二郎說道:“你們輸定了!因為你們會唱的歌太簡單,別人也會唱。但我會唱的歌,隻有我一個人會唱!”
“好啊!你快唱吧!”吳縈催道。
隻聽二郎唱道:
你嫌我恣遊放蕩、人煩厭,
我笑你深陷凡俗、太癡顛。
讀過些千古名篇,八九分、都是傾幽怨:
——為爭些微名虛利,痛失了多少愛戀。
管什麽舊禮法、塵觀念,
隻當心, 這玉貌朱顏、輕變換。
將些個癡情曲、浪漫歌、風流韻,
趁著我年少無知、都唱遍!
這首歌風格古樸,韻律和諧,加上二郎演唱得準確動聽,二郎獲勝的結果不容置疑。
在鄉下能聽到格調這樣高雅的歌曲,周泰、吳縈大為震驚,慌忙問道:“這首歌曲是誰教你的?”“是小燦姐姐教的!”二郎說道。
“就是淩澈的女兒淩燦!”路國忠說道。
“你帶我們去你的小燦姐姐家好不好?”吳縈問道。
“好吧!”說著,二郎轉身帶路先走。
曉萍和紫光覺得有趣,急忙跟了出去,周泰安撫眾人:“我們去去便會!”路國忠也知道人去多了不方便,便任憑周泰安排,和其他人留在了家裏。
一行人尋到村西頭一戶人家。細看這家的院落,但隻覺得:
這不是農家院,
倒像是瀟湘館。
你不見那柳絲兒長垂在門前,
牽牛花爬滿了牆山,
籬笆院打掃的秩序井然,
紅粉的花兒開滿園。
飛繞在房前,
有七八個鴿子、兩三隻飛燕。
映襯在屋後,
是流不完的綠水、數不盡的青山。
誰將這草廬修在了鄉間?
是孔明還是陶潛?
幾人緩步走進屋裏,但隻見這房間的陳設有條不紊,潔白的牆壁上點綴著幾張風格各異的字畫,桌椅箱櫃都是精巧絕倫之作,各種各樣的民族樂器擺放在壁櫥上,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數不勝數的書籍,按門類整齊地擺放了五六架。
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兒獨自在家作功課,曉萍最先跳進屋裏說道:“小燦姐姐!這兩位叔叔都是城裏來的大官,這小孩兒是我的表妹紫光!”
淩燦抬頭一望,瞬間周泰、吳縈各自驚疑:“怎麽這小女孩兒的相貌有些麵熟!”
淩燦說道:“你們好!請坐吧!”
“小姑娘!剛剛二郎唱的歌是你教的嗎?”吳縈問道。
“是呀!怎麽了?”淩燦問道。
“那……你是跟誰學的呀?”周泰問道。
“是我爸爸媽媽教的呀!你們也想學嗎?”淩燦問道。
忽聽屋外一個男人的聲音說道:“咦!今天有客人來了!”
周吳二人急忙起身望去,但隻見一對三十歲上下的夫妻,兩人頭戴鬥笠,穿著樸素休閑,妻子身材嬌小,步履輕盈,手持兩柄魚竿,低頭時鬥笠沿遮住了大半個臉;丈夫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手中拎著幾條活蹦亂跳的大魚,一臉疑惑地望著周吳二人。
妻子聽到丈夫的話,抬頭望去,一刹那悲喜交加。
周吳二人已先脫口叫出:“韓梅!小師妹!”
“怎麽……怎麽會是你們?”韓梅驚喜的問道。
吳縈問道:“這到底是怎麽迴事?你不是已經……我不是在做夢吧?”
“我也不敢想想,會再遇到你們,你們過得好不好?其他兄弟姐妹好不好?”韓梅熱淚盈眶。
“好!大家都好!我們都以為你已經不在人世了!”周泰說道。
“說來話長!我一個人迷了路之後,險些凍死在荒郊野外,多虧淩澈救了我!”韓梅望了一下自己的丈夫,然後說道:“一連下了幾天的大雪,把我困在了這個村子裏,等開春能通消息的時候,下鄉運動已經結束了,你們也都迴杭州了!”
“你不知道,我們迴到杭州,告訴姚師兄,說你已經不在了,他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吳縈說到這裏,周泰急忙碰了他一下,暗示他不要說這些事。
“真的嗎?那……姚師兄……他現在好嗎?”韓梅問道。
周泰心裏清楚,既然人家都已經是有家的人了,有些話是不該說的,便想了想才開口:“好!他現在是全國有名的文學大師,是咱們當中最傑出的一個,六年前他娶了個哈爾濱的姑娘為妻,生了個女兒,小名喚作珍珠,現在和他差不多大吧!”周泰指著二郎。
“那後來你為什麽不迴去呢?至少也該跟我們聯係一下呀!”吳縈問道。
韓梅想想說道:“後來淩澈幫我買了張火車票,要送我迴去,都臨上火車了,我又決定不走了,因為我喜歡上了這裏!你們也知道我的事情比較複雜,沒跟你們聯係,也是為了減少麻煩!”
“想不到你流落鄉村,一呆就是這麽多年,真是讓你受委屈了!”吳縈說道。
淩澈向韓梅責備道:“虧你平常這麽喜歡談天說地的,怎麽從來也沒聽你仔細提起過這兩位師兄?”
韓梅分別給雙方互相介紹了一下。又介紹自己的女兒淩燦給兩位師兄認識。
天上忽然掉下兩個舅舅,淩燦固然覺得有些莫明其妙,但還是問了兩位舅舅好,隨後領著二郎、紫光曉萍到外屋玩去了。
周泰、吳縈、韓梅講述了各自的遭遇,期間不免聲淚俱下。之後韓梅去廚房準備晚餐,二郎說道:“嬸嬸!我今晚不迴家了,留下來幫你做菜好不好?”
淩燦揪著他的耳朵說道:“你是想留下來幫著我們吃菜吧!”
二郎無可奈何地撅起嘴巴,像是惱恨姐姐拆穿他的意圖。
韓梅說道:“嬸嬸一個人就可以了,你招唿好兩位小客人,待會兒嬸嬸燉魚、燒鴿子給你們吃,好不好?”
幾個小孩子拍手叫好。
還沒來得及開飯,路國忠夫妻忽然趕來,說什麽非要帶周泰、吳縈、紫光和曉萍迴去,淩澈夫妻當然不肯,相持了一會,隻帶著曉萍和紫光迴去了,兩個孩子走時還戀戀不舍的,二郎雖然苦惱,但也不好跟去,隻是說道:“明天我再去找你們玩!”
眾人聊得爽快,淩燦彈了曲琵琶給客人聽,周泰興致勃發,竟提出寫些東西送給主人,淩澈夫妻大喜,急忙準備了筆墨,隻見周泰寫道: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儉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扣門。
一見周泰借陸遊的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且借得這樣巧妙、合理,淩澈夫妻讚歎不已。
吳縈對淩澈說道:“不如妹夫也寫一首送給我們好不好?”
淩澈想想笑道:“畢竟不是年輕的時候了,叫我來寫,終究有些不合適,不過我侄兒正在學習書法和詩文,如今正好考察他一下!”
大家讚同,隻見二郎毫不猶豫,蘸了一下墨,認真的寫道:
社南社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飱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隻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唿取盡餘杯。
眾人都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周泰一詩是以作客為主題,二郎隨便就能寫出一首古人迎客的詩,而且內容、形式和周泰的詩一唿一應,對的這樣巧妙。更難得的是,二郎的書法也練就得工工整整。
吳縈驚道:“小孩子背誦古詩,多半是鸚鵡學舌,能體會其中韻味並做到學以致用的簡直萬裏無一,這小孩兒真是曠世奇才!”
正說著,忽見屋裏走進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進屋便問道:“叔叔!我爸爸讓我帶二郎迴去。”
那少年戴著厚重的眼鏡,身體單薄,見屋裏有兩位陌生人,也非常懂禮貌地向周泰吳縈問好。
韓梅介紹道:“這是二郎的哥哥淩灼,他是全省第一神童!”
吳縈大驚,急忙向淩灼問道:“你也懂詩文、書法嗎?”
淩灼答道:“以前跟叔叔學過一點,上學之後自然也就荒廢了,畢竟考試不考,我比較在行的是數學、物理、化學和外語!”
吳縈大為失望,周泰說道:“不要因為考試不考你就不學,你說的數學、物理、化學和外語,都是外國人的學文,外國人的學問固然要學,像詩詞歌賦這些中國人自己的學問更要學好!”
淩灼以前受到的都是別人的讚美和恭維,今天第一次被人教訓,心裏自然不舒服。
淩澈對淩灼說道:“二郎今天又玩耍了一天,迴去你爸爸肯定打他,今晚就讓他住我這裏吧!你迴去就說,他的課程我都安排好了!”
淩灼隻好迴去,二郎可以不迴家了,情緒格外輕鬆。
酒後,吳縈取出相機,給淩澈一家三口拍了張照片,下一張準備給二郎拍時,二郎卻說等等,隻見他迅速取來一本書,書名為《中庸》,然後把雞毛撣子、花瓶等幾樣色彩鮮豔的物品點綴在自己身邊,然後作出讀書的樣子,拍了這張照片,二郎的舉動既可笑又可愛,眾人歡笑滿堂。
第二天一早,周吳二人醒過酒來,天色已經大亮,二人慌忙到主人房裏辭行,說是急著迴哈爾濱有要緊事,淩澈夫妻苦留不住,韓梅忽然想起一件事物,便急忙翻箱倒櫃,取出一個小巧玲瓏的扇墜,交到二人手中,說道:“這東西本來就是姚師兄家祖傳的,是師母送給我的,既然我辜負了師父家的一番心意,你們幫我把它還給姚師兄吧!”
周吳二人接過收好。
韓梅又囑咐道:“若是師母一直怪罪我那就算了,若是師母不怪罪我,請趁她老人家心情好的時候,把我的心裏話轉告給她,就說小梅對師父一家的收留和養育之恩,永生不忘!”
一聽此話,眾人傷心不已。
即將上車時,周泰看了看二郎,向淩澈夫妻說道:“小師妹和妹夫生活無憂無慮,我今天走了,也沒什麽牽掛,隻是這樣一個聰明絕頂的小孩子,我多少有些掛念。其實成為世人心目中的神童,未必是什麽好事!”
淩澈急忙謝道:“周師兄說得對!我們絕不會像教他哥哥姐姐一樣,為了沽名釣譽,耽誤孩子前途的,既然這孩子天資過人,我們對他也會因材施教。做到內外兼修、張馳有道,最大限度的培養他自己對知識的興趣,和對事務的感知能力,讓他自己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境界。”
聽到淩澈的見解,周泰放心地點了點頭。
周泰、吳縈二人開著來時那輛吉普車,懷著無限的眷戀,離開了村莊。在車窗內,兩人最後一次迴頭,見到二郎站在路中央,正癡癡地望著遠去的汽車,吳縈說道:“你說這個小孩長大後會是什麽樣的人物呢?”
周泰說道:“凡是戰爭年代出的英豪,都是向曹操、李世民、毛澤東一樣的人物;如今是太平盛世,我想這孩子將來會像李白、蘇軾、曹雪芹一樣!”
吳縈說道:“我忽然有一種預感,我預感咱們將來還會遇到這個孩子,那時他的名聲、地位都會在你我之上……”
夏季的北國鄉村,處處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對於周泰、吳縈來說,這片黑土地他們再熟悉不過,十幾年前的知情生活,給他們留下了太深的記憶。如今兩人以文史學家的身份來這裏調研,心裏竟有種衣錦還鄉的感覺。
在黑龍江省文化廳幾個同誌的陪同下,周泰、吳縈來到了路國忠家,眾人熱情洋溢地攀談著。
“……這個村子的漢語名字叫作東安,滿語名字叫作尹鈷祿,尹鈷祿就是我家的祖姓。清朝以前,這裏的人都以放牧、打獵為生,康乾盛世的時候,大家紛紛學漢語,改漢姓,學習農耕。以前滿族人喜歡養馬,漢族人喜歡養牛,現在想區分滿族和漢族很難,就拿我們村來說,大約五分之一是滿族,五分之一是漢族,另外五分之三是滿漢混血。”路國忠講述道。
“路村長知識這樣淵博,一身學者風範。”吳縈讚歎道。
“一個農民,能一口氣講這麽多東西,倒教我們這些搞曆史的無地自容!”周泰說道。
路國忠笑道:“說我博通經史、一身學者風範,真是叫我愧不敢當,我們村有一個世外高人,其實我知道的這些知識,也都是從他那兒聽來的!”
正聊著,路國忠家從城裏來了幾個親戚,有路國忠的妻子騰文秋欣喜不已,向眾人介紹了了一下,來客是她弟弟滕文賓一家三口,還有妹妹滕文香。
聽說滕文賓是曆史老師,吳縈興奮不已,急忙說道:“剛剛路村長講述了許多自己家族的曆史,既然你是一個曆史老師,,能不能給我們講述一下你們家族的曆史?”
滕文賓笑道:“我隻研究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像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也就我姐夫這樣的閑人才有時間理會!”
周泰、吳縈大失所望。忽見外麵跑進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兒,嘴裏還叫著:“幹娘!我來看你了!”一見屋裏有許多陌生人,男孩兒忽然停住腳步,顯得怕怕的。
騰文秋叫道:“二郎,到幹娘這裏來!”
路國忠向眾人介紹道:“這是我幹兒子淩燁,就是康熙皇帝玄燁的燁!你們有所不知,他們家族英雄輩出,單說‘火’字輩的九個孩子,竟然個個都是全省有名的神童!”
周泰一見這小男孩兒相貌堂堂,氣質過人,便問道:“小朋友,你是滿人嗎?”
“我是漢人!”二郎迴答。
吳縈問道:“那你為什麽和康熙皇帝叫一個名字?”
“這個名字裏有火,我的哥哥姐姐名字裏有火,我也應該有!”二郎小聲迴答。
“你很機靈!”周泰讚道,心想:“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能知道自己名字的寫法和寓意,真是難得!”
路國忠的女兒曉萍正和滕文賓的女兒紫光在玩耍,曉萍叫道:“幹弟弟,過來咱們一起玩吧?”
路國忠笑道:“二郎!你認不認識那個城裏來的小女孩?你去教她幾首唐詩吧!”
紫光媽媽笑道:“哎呀!我說姐夫,我就是一個語文老師,要說背唐詩,我的女兒還用得著別人教?”
路國忠笑道:“別看你們都是城裏的老師,你們的孩子卻未必能勝過我們鄉下的孩子!”
“不如讓兩個孩子比試一下!我來當裁判!”吳縈說道。
“好啊!二郎!你終於可以一展身手了!”騰文秋笑道,那眼神裏對二郎充滿了期望。
卻不想二郎一言不發,隻是睜著大眼睛,一眨一眨地望著紫光。
路國忠勸道:“二郎!要是你肯跟紫光妹妹比賽,幹爹明天就煮玉米給你吃!”
不想二郎不說話,紫光卻說道:“姑父,我也要吃玉米!”
“好,明天姑姑去地裏掰,然後再做給你吃好不好?”騰文秋哄道。
紫光急道:“我現在就想吃!”
紫光的媽媽嚴厲地斥責道:“紫光!又不聽話了!忘了我在家跟你說的話了嗎?”
紫光被媽媽嚇住了,無奈地說道:“明天就明天!”
路國忠見二郎一言不發,心想他可能是有些怕生,應設法讓兩個孩子接觸,便說道:“紫光!這位小哥哥是好孩子,你快去拿些糖果給他吃!”
“好!”紫光答應著,抓起一大把糖果遞給二郎,說道:“給!這下可以比了吧?”
二郎還是不說話,也不敢伸手來接,紫光索性直接塞進他的兜裏。
見二郎不語,眾人更加急切,騰文秋靈機一動,笑道:“二郎,你不是說要給幹娘娶個漂亮的兒媳婦嗎?你看紫光妹妹漂亮不漂亮?要是你贏了她,她就做你的媳婦!”
紫光媽媽怨恨道:“哎呀大姐!你這是開的什麽玩笑?”
“你還嫌我幹兒子高攀不上你們家嗎?你自己瞅瞅,論相貌,論氣質,那一點配不上紫光?”騰文秋笑道。
紫光媽媽漠然不語,曉萍拍手笑道:“好好!讓我表妹,做我幹弟弟的媳婦!太好了!”似乎她心中認定二郎一定能贏。
隻聽二郎說道:“好!那就比吧!”
眾人大笑:“英雄難過美人關!”
“紫光!把昨天你媽媽教你的那首詩背誦一遍,看看這位鄉下小朋友聽過沒有?”滕文賓說道。
紫光立即背誦道: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天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隻是當時已惘然。
二郎略加思索,背誦道: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該,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一聽二郎隨口背誦出同一作者的詩,眾人無不驚駭,之後的比較,隻要紫光背誦王之煥的《登鸛雀樓》,二郎便能立即背誦同為王之煥的《涼州詞》;隻要紫光背誦了李白的《靜夜思》,二郎便不假思索的背誦《月下獨酌》。
一連幾個迴合,二郎毫不遜色,紫光的媽媽建議道:“唐人的詩歌浩如煙海,兩個孩子這樣比下去,到明天早上也不會有結果,不如咱們改作唱歌比賽吧!”
“要說改作唱歌比賽,你們更加沒有勝算了,要知道,二郎家世世代代都是曲藝界的高人!”路國忠笑道。
滕文香笑道:“我說姐夫,我嫂子是教語文的,我是教音樂的,我們好歹也是城裏的老師,還會不如一些個民間藝人?”
吳縈笑道:“難得兩個家庭都精通文學、音樂,這場比賽更加有趣了!”
周泰提議道:“既然這樣,不如讓兩個孩子演唱你們自家作的歌曲,這樣一下就能比較出兩家人藝術造詣的高低。”
眾人都表示讚同,紫光隨即唱道: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老師的教導記心上,
別人玩耍,不模仿,
遵守紀律,好榜樣。
歌曲簡短通俗,眾人拍手叫好,雖然紫光演唱的還算可以,但周泰吳縈心裏清楚,這樣的歌曲節奏、韻律簡單,意境、內涵全無,絕非什麽上乘之作。
眾人把目光轉向二郎,隻見二郎眼珠一轉,問道:“是不是隻唱一首?”
“是的!”周泰說道。
“如果是隻唱一首的話,好吧!不過……我肚子有點餓了,沒有力氣唱了,我現在要迴家吃點飯,迴來再跟你們比試!”說完轉身跑出了門外。
眾人大驚,紫光媽媽取笑道:“這小鬼挺機靈,比試不過就逃走!”
“我看未必!等一下看看他迴不迴來再說!”吳縈說道。
周泰問道:“路村長,這小孩兒的家庭環境是什麽樣的?”
路國忠說道:“這家人世代研習詩文、曲藝、書畫,個個學貫古今、才華過人,這在我們勃利縣也算是家喻戶曉,早在清朝的時候,就有官府送給他家‘勃利第一名門’的牌匾。他家最有本事的要屬‘水’字輩的淩澈,什麽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凡是天下有的東西,沒有他不精通的,人都稱誦他為‘世外高人’!”
紫光的媽媽問道:“他有這麽有本事,還呆在鄉下幹什麽?”
“這就叫做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有多少次,許多有頭有臉的人物請他去城裏工作,可都被他推托了,人家不是普通人,想法自然跟咱們普通人有區別!”路國忠說道。
周泰問道:“十幾年前我們在依蘭下鄉的時候,也曾聽說過‘勃利第一名門’的事情,隻不過當時隻聽說‘木’字輩的淩柯先生才是最傑出的!好像從來沒聽說過淩澈的名字!”
路國忠笑道:“淩澈的年紀比你們略小,那時他正在哈爾濱求學!”
周泰、吳縈恍然大悟。
路國忠滔滔不絕,一連講述了許多關於淩澈的事跡。
周泰、吳縈聽得正入神,忽見二郎氣喘籲籲地跑了迴來,手裏還拿著一棒熱氣騰騰的玉米,那玉米被兩片葉子包著,二郎深情的望著紫光,將玉米遞給了她。紫光歡喜的接過玉米,連聲道謝。
眾人驚歎:“這小鬼果然有心!”
騰文秋更是取笑道:“看來紫光非要嫁給你不可了,現在就對她這麽好?”
周泰及時站出說道:“二郎小朋友,你吃過飯了麽?現在可以唱了嗎?”
隻聽二郎說道:“你們輸定了!因為你們會唱的歌太簡單,別人也會唱。但我會唱的歌,隻有我一個人會唱!”
“好啊!你快唱吧!”吳縈催道。
隻聽二郎唱道:
你嫌我恣遊放蕩、人煩厭,
我笑你深陷凡俗、太癡顛。
讀過些千古名篇,八九分、都是傾幽怨:
——為爭些微名虛利,痛失了多少愛戀。
管什麽舊禮法、塵觀念,
隻當心, 這玉貌朱顏、輕變換。
將些個癡情曲、浪漫歌、風流韻,
趁著我年少無知、都唱遍!
這首歌風格古樸,韻律和諧,加上二郎演唱得準確動聽,二郎獲勝的結果不容置疑。
在鄉下能聽到格調這樣高雅的歌曲,周泰、吳縈大為震驚,慌忙問道:“這首歌曲是誰教你的?”“是小燦姐姐教的!”二郎說道。
“就是淩澈的女兒淩燦!”路國忠說道。
“你帶我們去你的小燦姐姐家好不好?”吳縈問道。
“好吧!”說著,二郎轉身帶路先走。
曉萍和紫光覺得有趣,急忙跟了出去,周泰安撫眾人:“我們去去便會!”路國忠也知道人去多了不方便,便任憑周泰安排,和其他人留在了家裏。
一行人尋到村西頭一戶人家。細看這家的院落,但隻覺得:
這不是農家院,
倒像是瀟湘館。
你不見那柳絲兒長垂在門前,
牽牛花爬滿了牆山,
籬笆院打掃的秩序井然,
紅粉的花兒開滿園。
飛繞在房前,
有七八個鴿子、兩三隻飛燕。
映襯在屋後,
是流不完的綠水、數不盡的青山。
誰將這草廬修在了鄉間?
是孔明還是陶潛?
幾人緩步走進屋裏,但隻見這房間的陳設有條不紊,潔白的牆壁上點綴著幾張風格各異的字畫,桌椅箱櫃都是精巧絕倫之作,各種各樣的民族樂器擺放在壁櫥上,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數不勝數的書籍,按門類整齊地擺放了五六架。
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兒獨自在家作功課,曉萍最先跳進屋裏說道:“小燦姐姐!這兩位叔叔都是城裏來的大官,這小孩兒是我的表妹紫光!”
淩燦抬頭一望,瞬間周泰、吳縈各自驚疑:“怎麽這小女孩兒的相貌有些麵熟!”
淩燦說道:“你們好!請坐吧!”
“小姑娘!剛剛二郎唱的歌是你教的嗎?”吳縈問道。
“是呀!怎麽了?”淩燦問道。
“那……你是跟誰學的呀?”周泰問道。
“是我爸爸媽媽教的呀!你們也想學嗎?”淩燦問道。
忽聽屋外一個男人的聲音說道:“咦!今天有客人來了!”
周吳二人急忙起身望去,但隻見一對三十歲上下的夫妻,兩人頭戴鬥笠,穿著樸素休閑,妻子身材嬌小,步履輕盈,手持兩柄魚竿,低頭時鬥笠沿遮住了大半個臉;丈夫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手中拎著幾條活蹦亂跳的大魚,一臉疑惑地望著周吳二人。
妻子聽到丈夫的話,抬頭望去,一刹那悲喜交加。
周吳二人已先脫口叫出:“韓梅!小師妹!”
“怎麽……怎麽會是你們?”韓梅驚喜的問道。
吳縈問道:“這到底是怎麽迴事?你不是已經……我不是在做夢吧?”
“我也不敢想想,會再遇到你們,你們過得好不好?其他兄弟姐妹好不好?”韓梅熱淚盈眶。
“好!大家都好!我們都以為你已經不在人世了!”周泰說道。
“說來話長!我一個人迷了路之後,險些凍死在荒郊野外,多虧淩澈救了我!”韓梅望了一下自己的丈夫,然後說道:“一連下了幾天的大雪,把我困在了這個村子裏,等開春能通消息的時候,下鄉運動已經結束了,你們也都迴杭州了!”
“你不知道,我們迴到杭州,告訴姚師兄,說你已經不在了,他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吳縈說到這裏,周泰急忙碰了他一下,暗示他不要說這些事。
“真的嗎?那……姚師兄……他現在好嗎?”韓梅問道。
周泰心裏清楚,既然人家都已經是有家的人了,有些話是不該說的,便想了想才開口:“好!他現在是全國有名的文學大師,是咱們當中最傑出的一個,六年前他娶了個哈爾濱的姑娘為妻,生了個女兒,小名喚作珍珠,現在和他差不多大吧!”周泰指著二郎。
“那後來你為什麽不迴去呢?至少也該跟我們聯係一下呀!”吳縈問道。
韓梅想想說道:“後來淩澈幫我買了張火車票,要送我迴去,都臨上火車了,我又決定不走了,因為我喜歡上了這裏!你們也知道我的事情比較複雜,沒跟你們聯係,也是為了減少麻煩!”
“想不到你流落鄉村,一呆就是這麽多年,真是讓你受委屈了!”吳縈說道。
淩澈向韓梅責備道:“虧你平常這麽喜歡談天說地的,怎麽從來也沒聽你仔細提起過這兩位師兄?”
韓梅分別給雙方互相介紹了一下。又介紹自己的女兒淩燦給兩位師兄認識。
天上忽然掉下兩個舅舅,淩燦固然覺得有些莫明其妙,但還是問了兩位舅舅好,隨後領著二郎、紫光曉萍到外屋玩去了。
周泰、吳縈、韓梅講述了各自的遭遇,期間不免聲淚俱下。之後韓梅去廚房準備晚餐,二郎說道:“嬸嬸!我今晚不迴家了,留下來幫你做菜好不好?”
淩燦揪著他的耳朵說道:“你是想留下來幫著我們吃菜吧!”
二郎無可奈何地撅起嘴巴,像是惱恨姐姐拆穿他的意圖。
韓梅說道:“嬸嬸一個人就可以了,你招唿好兩位小客人,待會兒嬸嬸燉魚、燒鴿子給你們吃,好不好?”
幾個小孩子拍手叫好。
還沒來得及開飯,路國忠夫妻忽然趕來,說什麽非要帶周泰、吳縈、紫光和曉萍迴去,淩澈夫妻當然不肯,相持了一會,隻帶著曉萍和紫光迴去了,兩個孩子走時還戀戀不舍的,二郎雖然苦惱,但也不好跟去,隻是說道:“明天我再去找你們玩!”
眾人聊得爽快,淩燦彈了曲琵琶給客人聽,周泰興致勃發,竟提出寫些東西送給主人,淩澈夫妻大喜,急忙準備了筆墨,隻見周泰寫道: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儉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扣門。
一見周泰借陸遊的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且借得這樣巧妙、合理,淩澈夫妻讚歎不已。
吳縈對淩澈說道:“不如妹夫也寫一首送給我們好不好?”
淩澈想想笑道:“畢竟不是年輕的時候了,叫我來寫,終究有些不合適,不過我侄兒正在學習書法和詩文,如今正好考察他一下!”
大家讚同,隻見二郎毫不猶豫,蘸了一下墨,認真的寫道:
社南社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飱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隻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唿取盡餘杯。
眾人都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周泰一詩是以作客為主題,二郎隨便就能寫出一首古人迎客的詩,而且內容、形式和周泰的詩一唿一應,對的這樣巧妙。更難得的是,二郎的書法也練就得工工整整。
吳縈驚道:“小孩子背誦古詩,多半是鸚鵡學舌,能體會其中韻味並做到學以致用的簡直萬裏無一,這小孩兒真是曠世奇才!”
正說著,忽見屋裏走進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進屋便問道:“叔叔!我爸爸讓我帶二郎迴去。”
那少年戴著厚重的眼鏡,身體單薄,見屋裏有兩位陌生人,也非常懂禮貌地向周泰吳縈問好。
韓梅介紹道:“這是二郎的哥哥淩灼,他是全省第一神童!”
吳縈大驚,急忙向淩灼問道:“你也懂詩文、書法嗎?”
淩灼答道:“以前跟叔叔學過一點,上學之後自然也就荒廢了,畢竟考試不考,我比較在行的是數學、物理、化學和外語!”
吳縈大為失望,周泰說道:“不要因為考試不考你就不學,你說的數學、物理、化學和外語,都是外國人的學文,外國人的學問固然要學,像詩詞歌賦這些中國人自己的學問更要學好!”
淩灼以前受到的都是別人的讚美和恭維,今天第一次被人教訓,心裏自然不舒服。
淩澈對淩灼說道:“二郎今天又玩耍了一天,迴去你爸爸肯定打他,今晚就讓他住我這裏吧!你迴去就說,他的課程我都安排好了!”
淩灼隻好迴去,二郎可以不迴家了,情緒格外輕鬆。
酒後,吳縈取出相機,給淩澈一家三口拍了張照片,下一張準備給二郎拍時,二郎卻說等等,隻見他迅速取來一本書,書名為《中庸》,然後把雞毛撣子、花瓶等幾樣色彩鮮豔的物品點綴在自己身邊,然後作出讀書的樣子,拍了這張照片,二郎的舉動既可笑又可愛,眾人歡笑滿堂。
第二天一早,周吳二人醒過酒來,天色已經大亮,二人慌忙到主人房裏辭行,說是急著迴哈爾濱有要緊事,淩澈夫妻苦留不住,韓梅忽然想起一件事物,便急忙翻箱倒櫃,取出一個小巧玲瓏的扇墜,交到二人手中,說道:“這東西本來就是姚師兄家祖傳的,是師母送給我的,既然我辜負了師父家的一番心意,你們幫我把它還給姚師兄吧!”
周吳二人接過收好。
韓梅又囑咐道:“若是師母一直怪罪我那就算了,若是師母不怪罪我,請趁她老人家心情好的時候,把我的心裏話轉告給她,就說小梅對師父一家的收留和養育之恩,永生不忘!”
一聽此話,眾人傷心不已。
即將上車時,周泰看了看二郎,向淩澈夫妻說道:“小師妹和妹夫生活無憂無慮,我今天走了,也沒什麽牽掛,隻是這樣一個聰明絕頂的小孩子,我多少有些掛念。其實成為世人心目中的神童,未必是什麽好事!”
淩澈急忙謝道:“周師兄說得對!我們絕不會像教他哥哥姐姐一樣,為了沽名釣譽,耽誤孩子前途的,既然這孩子天資過人,我們對他也會因材施教。做到內外兼修、張馳有道,最大限度的培養他自己對知識的興趣,和對事務的感知能力,讓他自己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境界。”
聽到淩澈的見解,周泰放心地點了點頭。
周泰、吳縈二人開著來時那輛吉普車,懷著無限的眷戀,離開了村莊。在車窗內,兩人最後一次迴頭,見到二郎站在路中央,正癡癡地望著遠去的汽車,吳縈說道:“你說這個小孩長大後會是什麽樣的人物呢?”
周泰說道:“凡是戰爭年代出的英豪,都是向曹操、李世民、毛澤東一樣的人物;如今是太平盛世,我想這孩子將來會像李白、蘇軾、曹雪芹一樣!”
吳縈說道:“我忽然有一種預感,我預感咱們將來還會遇到這個孩子,那時他的名聲、地位都會在你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