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一二……三!”


    “動了動了!快躲開!”


    四月、在各方雲動,各自籌謀的時候,大明更是為了接下來的一戰,對遼東開始了轟轟隆隆的道路修葺。


    鎮江通往鳳凰城、寬甸的路上,在農忙過後,鎮江府駐紮的兩萬大軍和當地七八萬的壯年男丁開始開拓道路。


    男人們用長長的鐵鍬撬動道路兩側的石頭,將鎮江通往寬甸那不足十丈寬的道路拓寬。


    從四月初一開始,到中旬的時候,一百五十裏山道已經有四十裏被拓寬到了二十丈。


    鬆軟的泥土被堆積在山道上,隨後被數百斤的石碾子碾壓,重複數次後,便被夯實。


    這條道隻是鎮江府內的一處縮影,人手也不過隻有一萬餘人。


    相較於這裏、寬甸通往鴨綠江的道路才是鎮江府要急於拓寬的道路。


    這條五十裏長的道路,狹隘處不過三丈,寬處不過十五丈,但卻是大明走水路運送糧草前往寬甸卸船後,直達寬甸最近的一條道路。


    如果說鎮江通往寬甸的道路是為了保障大軍的機動性可以不受道路的影響,那麽鴨綠江這條道路就是保障大軍陷入僵持戰後的生命線。


    半個月的時間,兩萬餘人使用火藥不斷地擴寬山道,不僅將最窄的斷斷續續幾條山道拓寬到了五丈,還帶人在鴨綠江口重新修葺了永甸堡和碼頭。


    而這一切的工程都是由鎮江府三將的戚元功、戚元輔和秦民屏三人組織的。


    不過對於這三人來說,這樣的道路標準他們卻並不滿意……


    “這樣的路修完,估計若是不常走動,恐怕半年就會長草荒廢。”


    永甸堡碼頭上,戚元輔眺望著通往寬甸的道路,歎了一口氣,而他旁邊的秦民屏也道:


    “真搞不懂,殿下為什麽不讓我們炒土摻入石灰和三合土,難道是舍不得糧食?”


    “以殿下的性格,應該不會……”旁邊的戚元功搖了搖,否決了這個想法,並說道:


    “我看了一眼軍報,殿下基本都是讓各地把石頭灑在第一層做地基,隨後填土夯實,所有人想炒土放入石灰和米漿的想法都被拒絕了。”


    “殿下說燕山所正在弄一種東西,弄出來之後很簡單就能把道路給修好,況且眼下大戰在即,不用擔心道路沒人走。”


    “大戰在即,寬甸囤了六十萬石米,等道路拓寬之後還需要將它們弄成軍糧,這恐怕沒有半個月的時間,沒辦法收尾。”戚元輔也道:


    “現在已經是四月十七了,按照殿下的意思,估計等西南援遼的兵馬抵達寬甸,就可以開始動手了。”


    “守了三年,終於能主動打一仗了!”秦民屏心裏癢癢,對接下來的大戰很是期待。


    “是啊、守了三年……”戚元功也唿出一口濁氣,看著遠處延綿不斷的青山,又想起了南方的定遠老家,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打完這一仗、不知道能不能告休幾個月,迴一趟家。”


    “要說迴家,你們倒是方便,我這迴去一趟都需要兩個月了。”秦民屏爽朗一笑,但聲音有些苦。


    眼下遼東兵馬中,浙兵和川兵三萬多人,已經從家鄉走出三年了,說不想家是假的。


    因此所有人都憋著一口氣,想著打完這一仗。


    因為將領們都知道、遼東一戰如果勝利,那麽接下來就是要對天下衛所的裁撤了。


    浙兵和川兵的歸宿是哪裏,所有人都能大概猜到。


    南直隸、浙江,四川、貴州……


    一想到這一仗結束後就可以迴家,所有人都吐出了一口氣,而秦民屏卻吐氣之後皺眉道:


    “這些天、老奴他們天天修築石堡,難不成真的想要憑借石堡來阻擋我們到冬季?”


    “應該不止是修石堡。”戚元功經曆的大戰多,因此解釋道:


    “如果隻是修石堡,那麽東部還好說,但是遼東北部的鐵路和開原可沒有那麽多狹窄的山道。”


    “鐵嶺和開原,雖然左側有長白山餘脈,但西邊是平坦的耕地,還有遼河流淌。”


    “三江合並往下的鐵嶺和開原都可以行上千料的船隻,減少民夫的需求,而鐵嶺和開原隻要被攻下,老奴手中可以耕種的田地就要折損一半。”


    “屆時再打下撫順關,那麽老奴手中的田畝,必然是養不活十萬大軍的。”


    “他一定得想個萬全之策,不然即便全軍撤走,在山中也挨不過兩年。”


    戚元功的分析很有道理,或者說似乎是接到了朱由檢的手書和意見多了之後,被視為齊王黨的所有武將都有了一個認知。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


    努爾哈赤再能打,也不可能在大平原和二十幾萬明軍交手。


    一旦他不敢交手,那麽就必須要在山中機動作戰。


    然而這種機動作戰隻要明軍不上當,那麽就會慢慢演變為持久戰。


    論死守的持久戰,別說努爾哈赤了,全世界也找不出幾個國家能和眼下的大明來玩消耗。


    經過朱由檢的衛所和藩王革新,大明僅僅六部五寺的賦稅就達到了三千萬石的歲入。


    再加上內帑、以及禦馬監,大明的賦稅現在已經達到了洪武二十六年的水平。


    隻要軍餉和糧食管夠,明軍就能攻能守,所以努爾哈赤不可能在知道明軍的優勢後,還傻傻的等待決戰。


    可就算他要避戰,朱由檢也不會避戰……


    也正在戚元功三人討論的時候,四月十七的東宮儼然成為了一個小朝廷。


    陸上十三衛軍的將領都趕到了東宮,進行遼東戰事的推演和模擬。


    朱由檢迴京的短短二十幾天,三十餘名將領進行了上千次沙盤推演,但不管怎麽推演,得出來的結論就是根本不可能輸。


    東宮主殿的春和殿內,一個長寬一丈的巨大沙盤被放置在矮幾上,一米的高度既不讓眾人脖子難受,也不會看的不清楚。…


    朱由檢穿著一身紅色的圓領袍,其他諸將身著武官常服,眾人站在沙盤四周,旁邊還有兩排桌子擺放糕點、冷飲,可以疲憊的時候吃些東西,解解乏。


    “燕山三倉的糧食還有多少?”


    朱由檢站在沙盤前,背著手,手上拿著他的那根梨花小棍,頭也不迴的詢問。


    站在他身旁的曹化淳聞言,上前說道:“尚有米五百六十萬石。”


    “再調六十萬石運往寬甸,一百萬石運往沉陽。”朱由檢目不轉睛的盯著沙盤下令,而曹化淳也應下。


    “殿下,這麽一來、沉陽就有米三百萬石,寬甸有一百二十萬石了啊。”


    陸文昭有些感歎,畢竟即便是眼下的北京太倉和南京太倉,都沒有三百萬石米,而沉陽居然囤聚了這麽多。


    “不止是沉陽和寬甸,遼陽還有八十萬石,而廣寧,大寧和鎮江、旅順等地都各自有米五十萬石。”


    天策衛的指揮使笑著開口,而朱由檢聞言也頷首道: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這些糧草吃不完,就等戰後留在遼東發給新民開墾用。”


    “收複遼東之事第一步,第二步便是沿著遼河和鬆花江、混同江北上築石堡開墾田地。”


    朱由檢的手筆很大,而這話說出後,一旁從燕山大營一同前來的王承恩忍不住開口道:


    “殿下、若是這樣,恐怕開墾的花費就更大了……”


    王承恩畢竟是禦馬監大掌櫃,家底有多少他知道。


    以禦馬監的財政,養軍已經很困難了,去年本來就已經有些財源貴乏,如果不是遼東販糧把大明發給遼東的銀兩都賺迴的差不多,那估計去年就開始需要朝廷救濟了。


    眼下雖然說又增添了上千萬畝田,但要維持百萬人的屯墾還是太難了。


    不過對此、朱由檢沒有緊張和不安,而是對王承恩平澹道:


    “花費大很正常,一時之痛換日後遼東數千萬畝是值得的!”


    朱由檢敢說這話,是知道晚清闖關東下的田畝增長數量才這麽說的。


    五十多年的時間,在官府沒有支持,提供糧食的情況下,闖關東百姓將田畝不足兩千萬畝的東北開發到了一億三千多萬畝。


    十七年,波及上億百姓的大旱一旦爆發,東北就會成為北方百姓的主力遷移地。


    即便就眼下來看,北方一京五省的百姓不足七千萬,但哪怕隻有一千萬人湧入,東北廣袤的地區都將會成為大明的基本盤。


    大明無力供養上千萬人湧入開墾,而民間也因為沒有太多大災而沒有遷移的欲望。


    但朱由檢記得很清楚,幾乎在小冰河大旱爆發前,大明就每年都有地震、旱災、洪澇等災害了。


    他記不清楚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但他可以對災害補救,也就是移民。


    遼東之戰一旦結束,他就要開始堅持不斷的進行移民計劃,和財稅改革的計劃了。…


    他不可能一下子腦袋一熱就宣布財稅改革,畢竟哪怕是張居正,也是積累了十幾年的學生才實行變法的。


    燕山學子雖然每年能出四五萬人,但大多不過是胥吏之才罷了。


    大明的稅種很多,三年後燕山學子畢業,即便每年隻改一種稅收,也能讓大明可以組織遷移百姓了。


    所以對於朱由檢來說、最難熬的日子還有兩年。


    這兩年裏,大明可以調動的,大概就是現銀一千萬兩,外加五千多萬石米麥。


    “遼東百姓手中的銀錢都因為去年的糧食而花了大概,雖然每年我們發的軍餉也會通過遼人士兵的家屬而迴流,但畢竟太少了。”


    “糧食的貿易,還是以惠民為主,不能鑽到錢眼裏去。”


    朱由檢對王承恩和曹化淳說著,而二人也頷首認可。


    “算上今年的田畝,沒有災害的話,五千萬石田賦能達到嗎?”


    朱由檢對二人詢問,並不避諱諸多將領,而王承恩也微微頷首道:


    “應該沒有問題,畢竟番薯和土豆種植較多,大概能有兩千萬石的占比,剩下的米麥能有三千萬石。”


    關鍵時刻,番薯和土豆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而朱由檢聞言歎了一口氣道:


    “隻可惜這些作物若是連片耕種容易患病,不然耕種上千萬畝,獲能解決遼東屯墾一事了。”


    “殿下,這種作物連片種植後,患病有這麽厲害嗎?”曹化淳有些不解,而朱由檢搖了搖頭道:


    “比你想象的要厲害的多……”


    曹化淳他們不知道,但朱由檢可是知道這些作物一旦染病,那蔓延的速度將會有多快。


    愛爾蘭大饑荒那種事情一旦在大明爆發,可不是死幾十萬、上百萬人那麽簡單了。


    因此、朱由檢才控製著讓這些作物分散種植,種植片區也足夠遠,並且嚴苛的要求百姓對作物脫毒。


    在這個時代沒有優良基因選種的手段,那就隻能用笨辦法了。


    “番薯和土豆可以在山東和遼東、河南進行推廣了,不過注意區域。”


    “除了留下種子之外,可以運三百萬石的番薯和土豆前往遼東,耕種、發糧屯墾。”


    “至於剩下的,也可以在皇店按照我之前交給你們的圖紙,來製作烤番薯和炸土豆等食物了。”


    “土豆和番薯的食用方法,要好好告訴下麵皇店的夥計,讓他們告知城池中的百姓們。”


    “隻有百姓喜歡吃,它們才能更好地被推廣。”


    “另外辣椒也可以派往遼東一些,冬季苦寒,有這個東西,能讓將士沒有那麽冷。”


    朱由檢一件件事的叮囑著,王承恩和曹化淳也都記下了。


    隻是在朱由檢把想說的事情都說完之後,曹化淳才道:


    “殿下、今年皇店獲利不錯,南場的織布廠,北場的牲畜、蜂窩煤、鹽場都獲利不少。”…


    “花生的製油場也開辦了,出油率確實不錯。”


    “這些東西前三個月就獲利八十一萬七千餘兩,一年下來三百萬兩銀子是怎麽都有了。”


    曹化淳說了一個好消息,而朱由檢也奇怪道:


    “怎麽突然漲了這麽多?去歲我領兵出征前,不是每月隻有十幾萬兩銀子嗎?”


    他有疑問不奇怪,而曹化淳聞言也笑著解釋道:“之所以能有這麽多,還是殿下的高見。”


    “我?”朱由檢露出不解的表情,而曹化淳繼續說道:


    “自從去歲十一月,沉副提舉抵達琉球府後,便按照和殿下說的一樣,開始對海上貿易進行管控。”


    “一開始賴於船隻不足,還沒有起色。”


    “但沉副提舉前往福建招募沿海討生活的上萬漁民,將他們組成海巡司後,事情就不一樣了。”


    “過往船隻都被海巡司要求掛上市舶司的旗幟和鐵牌,鐵牌上有編號,編號和船隻船主的姓名、籍貫、年齡一同記錄在一本文冊上。”


    “沉副提舉以船隻的重量設置每年需要繳納的稅銀,五百料以下每年交二百兩,五百到一千料以下交五百兩,一千料以上交一千兩。”


    “同時、沉副提舉派人入濠鏡設立皇店,並在年初南港初具規模後,向大弗朗機人(西班牙)、弗朗機人(葡萄牙)、暗厄利亞(英國)等國商人傳令。”


    “西洋商人,隻能在濠鏡和南港的皇店購買商貨,進行貿易,而日本的海商隻能在北港進行貿易。”


    “在得知南場有茶引,並且建設織布廠後,沉副提舉又用茶引在福建購茶,將皇店的織布廠所產出的布匹要了三分之一的份額。”


    “再往後,便是以殿下的名義,從江西購入大批官窯、民窯的瓷器。”


    “這麽一來,濠鏡、南港、北港三地,完全可以一次性采買西洋商人所需的一些貨品。”


    “正是因為沉副提舉的舉措,皇店的月入才會提高到了每月二十餘萬兩銀子。”


    “這還隻是皇店的月入,估計市舶司的月入更多。”


    曹化淳由衷的佩服沉廷揚,因為對方隻用了短短五個月,就讓皇店的收入提高。


    並且市舶司那邊,估計也收入不少。


    隻不過市舶司下還有海巡司,海巡司又有上萬水兵,恐怕支出也不少……


    “沉廷揚這人,果然沒有用錯!”


    了解了事情經過,朱由檢也忍不住誇了一句沉廷揚。


    不過他的誇獎有些早了,因為就在他誇完的下一秒、春和殿外就傳來了腳步聲,隨後拿著兩本文冊的陸文昭就胯步走進了春和殿,並在見到朱由檢的同時行禮道:


    “殿下、南邊琉球府和市舶司來了消息。”


    “還真是剛誇了他,就來了消息。”朱由檢對曹化淳和王承恩笑道,隨後接過陸文昭遞來的兩本文冊。…


    這兩本文冊被翻閱,而內容也果然和剛才曹化淳講的一樣,隻不過更為全麵,也多了許多東西。


    這兩本文冊,一本是黃龍所寫,一本是沉廷揚所寫,各有不同。


    沉廷揚所寫的,大多是市舶司和海巡司的事情,其中講述了市舶司和海巡司的人手問題。


    眼下、市舶司的人手是沉廷揚從浙江、福建等地招募的落榜學子組成的,人數是一千八百餘人,每人年俸二十兩銀子。


    海巡司則是從福建等地的壯年漁民招募而來,每人年俸十二兩銀子。


    加上一些其他的人手,市舶司的年俸支出近十六萬兩。


    另外船隻這塊,市舶司和海巡司的船隻不足,眼下還在用天津船廠所製造的三千料大船,隻有三十艘。


    三十艘想要控製巴士海峽,順帶監察浙江、福建、廣東、南直隸等地,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並且就船隻的噸位來說,也不太適合海巡司。


    盡管南北港已經在籌建船廠,但畢竟陰幹木料需要時間,並且市舶司還沒有步入正軌,支出大於收入。


    所以、沉廷揚想請朱由檢下令,讓天津船廠製造五百料的海巡船八百艘,一千料的海巡船一百艘。


    這兩種船隻,就連造價沉廷揚都寫好了,五百料造價五十二兩,一千料造價一百二十兩。


    這麽看、實際花費也不多,幾萬兩銀子罷了。


    到文冊末尾,沉廷揚則是寫了在黃龍所駐紮的兩衛水軍巡邏下,還是有一些海商選擇了掛牌掛旗,聽從市舶司的規定在海上貿易。


    各船掛鐵牌和旗幟的價格和曹化淳說的一樣,而經過過去三個月的巡查和警告,目前已經交了市舶稅的船隻是一千四百六十四艘,所繳納的稅銀是四十六萬四千兩。


    不過、其中有一百多艘船是南洋地區歐洲人的貿易商船,而對於他們的稅、則是漢人的兩倍。


    即便如此、據沉廷揚的觀察,一京三省海貿的海船不止那麽點,最少要翻三倍。


    也就是說,一京三省之地每年可以獲得的稅銀最少是一百四十萬兩。


    所以沉廷揚想請朱由檢快些撥發海巡船,而朱由檢看到沉廷揚收到的稅銀後,更是眼睛都直了。


    “這群海商,還真是有錢……”


    吧唧著嘴,朱由檢感歎了一句,不過仔細一算,這稅銀實際上已經比較高了。


    畢竟在大明近海各省貿易的海商,利瀾也就是在20%到50%左右,而市舶司的市舶稅,差不多就是在一船一年15%的利瀾左右。


    總之不會做生意的,隻會因為市舶司的誕生而被擠出海上貿易的行列。


    不過對於這群人,朱由檢也覺得十分可惜,因此在看完沉廷揚的文冊後,當即便叫曹化淳和王承恩拿來了信紙。


    他首先迴複造船的事情可以,並且將造船的數量提高到了五百料三千艘,一千料一千艘。


    另外會在接下來的兩年裏,陸續從燕山軍械所調騎銃三千支,步銃兩萬支,以及五斤火炮五千門,十斤火炮一千門給他,以及鐵紮甲兩萬套給他。


    火炮主要放在一千料的船隻上,作為威懾船,而巡邏的主要還是五百料的海巡船。


    至於海巡司,朱由檢建議沉廷揚將兵力提高到五萬人,為之後的巡查山東、北直隸、遼東等海域做準備。


    並且、日後海軍擴充,也會從海巡司抽調兵力,可以說海巡司就是未來海軍的預備役。


    市舶司內部的事情寫完,朱由檢又說了說貿易的事情。


    那就是可以按照之前計劃所講的一樣,將被擠兌出海上貿易行列的小海商招募為皇店編外行商,讓他們前往南洋進行貿易。


    水軍可以派出丙級艦隊進行護送,這算是編外行商的一個福利。


    加入編外行商後,可以自由前往南洋享受水軍艦隊的庇護,不過需要在繳納市舶稅的同時,再按照船隻噸位繳納皇店的編外稅銀,可以定為按照市舶稅的定級,分為一百兩、二百五十兩,五百兩三種等級。


    寫到這裏、朱由檢重新看了一遍,確定沒有什麽問題後,便蓋上了自己的王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兄朱由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