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肅聽後,本想安慰幾句,可是大殿內雖然不奢華。但趙官家這些年搞出來的試驗,卻讓部分牆壁光滑似銅鏡,他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和趙官家的須發都已經斑白。
他忽然想開了什麽一樣,道:“官家,肉身凡胎,須白齒落是天子以至庶人都不免的。但可怕在人心已經老了,跟不上形式,官家此心不變,何必言老。”
趙官家一怔,繼而苦笑道:“這個月,朕已然往秘閣公閣各去了一次,結果都不能讓朕滿意,我心不變,人事皆變。怎麽能不氣餒?想找個人傾訴一二。”
梁肅心裏吐槽,那你去找韓世忠楊沂中啊,找我一個快退休的半路子臣子做什麽?
趙官家這時好像會神鬼小說裏那種讀心術一樣,竟然雙手一攤。又像年輕時那般輕佻道:“旁觀者,清,梁肅離朕不遠不近。又偏偏快要退休了,這些話不跟你說,跟誰說?”
梁肅:……
好吧,你是中心之主,你說了算。
不過,梁肅半生為官,到底是個勤勉負責的性子,想了一會兒,還是懇切道:“既然官家抬愛,臣就大著膽子說兩句。其實,官家是不是對自己的權威認識不足?這樣大的事情,就算背後牽扯再多利益,隻要官家發中旨。甚至不用通過中書門下,禦營軍中無不為您所向披靡。就算是秘閣大員也絕不敢違拗你,何至於你要勞動至此?”
是啊,十年殄滅金國,十六年滅國交趾,一生治理黃河。救亡圖存,富國強兵。趙官家的威望,不僅在他活著的時候無人可以動搖,就算說句大不敬的千秋萬歲之後,也沒有人可以敢明著違背。
趙官家也是無奈了,道:“你這話說的倒是和秦王心有靈犀。他昨日知道朕生氣,直接請命要帶禦前班直去抄家。但朕怎麽可能答應呢?梁卿,其實還是咱們剛才說的那句話,朕老了,固然可以為所欲為。但朕也知道這些年自己有多大權威,一旦不加收斂,對於別人來說就是抄家滅族之禍。朕為國朝辛勞三十餘載,眼看著天下萬民辛勞三十餘載,不是為了這種結果。所以朕還是要盡力的去勸。”
聽到這裏,梁肅肅然起敬,站起來大禮叩拜,道:“官家不僅聖明燭照。更有一顆克製之心,自古明君聖主難以企及。是臣淺薄了。”
趙玖對於這些話已經免疫了,隻道:“其實,單論這件案子。雖然影響惡劣,但朕知道,隻要自己堅持,終究還是會按朕的意思辦的。但不管是南北分裂,貿易停滯,在朕心裏都算是小節。梁卿,你素來是個內秀,但卻不多說話的。今日恐怕也是咱們君臣最後一次長談了,你就放開說說。國朝在朕之後,最大的弊病是什麽?”
梁肅簡直無奈,“官家,臣到底是遼地降人出身?為了臣日後能過安生日子,這話你不能問別人嗎?朝中可不是沒有能臣的。”
“無妨,今日景福宮中,隻有你我和裴詠裴大官。這話絕不會流傳出去。你就當咱們君臣半輩子,最後一次為朕分憂解勞了唄。至於你的餘生,朕在一日,便不會有人妄加治罪於你。畢竟想來你也是活不過朕的。”
這可真是趙官家本人的言語無疑。不過他到底還是這樣的赤誠天子,梁肅無奈,道:“官家英明,臣也覺得自己是絕計活不過管家的。既然如此,那就放肆一迴。以臣私心揣度和這些年的見聞。國家既然已經安定。那麽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學術之爭,也就是原學中的理心之分。”
趙官家抬眼一看他,梁肅說到這個份上,反而有些無所顧忌道:“官家國家正統學派本就有引導天下的作用,正如本朝之初,太祖定下規矩,宰相需用讀書人。所以天下人皆以文為貴,漸漸改去了五代時武人跋扈的毛病。又如官家登基之初,萬事以抗金為主,提出原學,實事求是。所以凡三十載成此大功。天下再沒有一些虛言造作。而官家臣也說句實在的,當年為了考科舉,臣也仔細研究過原學。他真的……需要進一步完善,不然人們理解是肯定會有偏差的。”
這話梁肅說到這一步,已經算是極致赤誠了。趙玖沒有再逼迫,反而笑道:“朕於天下有紹宋功業,自然也有建炎功臣,從李忠定(李綱)宗忠武到活著的秦王魏王,哪怕梁肅梁敬之也是其中一位。你們這些人的功業天生和原學綁定。就算察覺出原學有所不妥。也會裝作沒看見,而一力附和,因為你們本身就是把原學當成輔助的。但到了你們的下一輩。比如說朱熹陸九淵,乃至張栻嶽珂,又不是辛棄疾那樣可以憑借自身武功出頭的,自然要靠學問入仕途。也自然會深入研究這個原學,那問題也不就來了?朕自己鼓搗出來的東西。雖然借了已故呂公相的名,卻知道到底是一個殘次品,跟傳統的儒家連不到一起。這就難免出現很多補全之論。”
梁肅這次是真有點兒吃驚了,沒想到趙官家如此洞若觀火。
趙官家卻沒有理他的意思,接著說,“剛才你的意思朕也聽明白了,國家大政方針不定。早晚要形成大禍。那可比南北分裂、貿易停滯要可怕得多。與之相比,日本高麗那些破事兒,朕管個什麽意思?”
梁肅無奈,道:“官家聖明。不過陳也有請罪的意思。臣素來喜歡陸遊,沒想到他犯下如此失誤,離職之前,請求官家再不要問臣,誰可以接任了。”
“可以。”趙官家喟歎,“陸遊,陸務觀何嚐又不是讓朕失望了?也罷,他終究隻是約束無力,迴去寫他的詩詞吧。”
梁肅一驚,卻意識到趙官家是在行駛他的權威,再不敢多言。
其實梁肅說的很對,趙官家的威權是無人可以挑戰的。關鍵隻在於他用什麽方式。秘閣也好,公閣也好都不是傻子,不可能為了一點利益得罪一個生殺予奪功業滔天的皇帝。
趙官家稍微溫和一點兒。他們也就是就坡下驢,把人給處置了。最終,陸遊和劉珙罷官迴家,張說則下了大獄。
蘇州繅絲廠正式由北地漢人石琚負責,他為此改任知蘇州。
本來有許多人為這個金國餘孽的兒子升遷不服,但此事處置完之後。秋日的晴空白雲中。戶部尚書梁肅正式乞骸骨。眾人這才不敢說話了。
一個幹了實事多年的高官退休,趙官家加恩姻親師門是正常的。何況,此舉恐怕也有緩和南北矛盾的意思。再鬧下去,真當趙官家不敢殺人了。
當然,這些事情與後半輩子的梁肅就沒有什麽關係了。他已經老邁,在老家嵩縣休養許久後,於第二年的春天前往定州代替師弟掃墓,時過境遷。石皋這個名字雖然注定逃不過史書口誅筆伐。但也沒有什麽激進的人想來破壞墓碑了。畢竟呂頤浩和王勝入土多年。
所以幾年前,石局給父親正式立了碑,卻到底沒敢書寫名字。就在這簡陋的墳塋前,梁肅歎氣道:“老師,前半輩子您教我的道理都是對的。但後來的事。學生認為您錯了。”
迴應他的是北方漸漸暖和的南風和歸巢之燕的鳴叫。
(番外完)
他忽然想開了什麽一樣,道:“官家,肉身凡胎,須白齒落是天子以至庶人都不免的。但可怕在人心已經老了,跟不上形式,官家此心不變,何必言老。”
趙官家一怔,繼而苦笑道:“這個月,朕已然往秘閣公閣各去了一次,結果都不能讓朕滿意,我心不變,人事皆變。怎麽能不氣餒?想找個人傾訴一二。”
梁肅心裏吐槽,那你去找韓世忠楊沂中啊,找我一個快退休的半路子臣子做什麽?
趙官家這時好像會神鬼小說裏那種讀心術一樣,竟然雙手一攤。又像年輕時那般輕佻道:“旁觀者,清,梁肅離朕不遠不近。又偏偏快要退休了,這些話不跟你說,跟誰說?”
梁肅:……
好吧,你是中心之主,你說了算。
不過,梁肅半生為官,到底是個勤勉負責的性子,想了一會兒,還是懇切道:“既然官家抬愛,臣就大著膽子說兩句。其實,官家是不是對自己的權威認識不足?這樣大的事情,就算背後牽扯再多利益,隻要官家發中旨。甚至不用通過中書門下,禦營軍中無不為您所向披靡。就算是秘閣大員也絕不敢違拗你,何至於你要勞動至此?”
是啊,十年殄滅金國,十六年滅國交趾,一生治理黃河。救亡圖存,富國強兵。趙官家的威望,不僅在他活著的時候無人可以動搖,就算說句大不敬的千秋萬歲之後,也沒有人可以敢明著違背。
趙官家也是無奈了,道:“你這話說的倒是和秦王心有靈犀。他昨日知道朕生氣,直接請命要帶禦前班直去抄家。但朕怎麽可能答應呢?梁卿,其實還是咱們剛才說的那句話,朕老了,固然可以為所欲為。但朕也知道這些年自己有多大權威,一旦不加收斂,對於別人來說就是抄家滅族之禍。朕為國朝辛勞三十餘載,眼看著天下萬民辛勞三十餘載,不是為了這種結果。所以朕還是要盡力的去勸。”
聽到這裏,梁肅肅然起敬,站起來大禮叩拜,道:“官家不僅聖明燭照。更有一顆克製之心,自古明君聖主難以企及。是臣淺薄了。”
趙玖對於這些話已經免疫了,隻道:“其實,單論這件案子。雖然影響惡劣,但朕知道,隻要自己堅持,終究還是會按朕的意思辦的。但不管是南北分裂,貿易停滯,在朕心裏都算是小節。梁卿,你素來是個內秀,但卻不多說話的。今日恐怕也是咱們君臣最後一次長談了,你就放開說說。國朝在朕之後,最大的弊病是什麽?”
梁肅簡直無奈,“官家,臣到底是遼地降人出身?為了臣日後能過安生日子,這話你不能問別人嗎?朝中可不是沒有能臣的。”
“無妨,今日景福宮中,隻有你我和裴詠裴大官。這話絕不會流傳出去。你就當咱們君臣半輩子,最後一次為朕分憂解勞了唄。至於你的餘生,朕在一日,便不會有人妄加治罪於你。畢竟想來你也是活不過朕的。”
這可真是趙官家本人的言語無疑。不過他到底還是這樣的赤誠天子,梁肅無奈,道:“官家英明,臣也覺得自己是絕計活不過管家的。既然如此,那就放肆一迴。以臣私心揣度和這些年的見聞。國家既然已經安定。那麽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學術之爭,也就是原學中的理心之分。”
趙官家抬眼一看他,梁肅說到這個份上,反而有些無所顧忌道:“官家國家正統學派本就有引導天下的作用,正如本朝之初,太祖定下規矩,宰相需用讀書人。所以天下人皆以文為貴,漸漸改去了五代時武人跋扈的毛病。又如官家登基之初,萬事以抗金為主,提出原學,實事求是。所以凡三十載成此大功。天下再沒有一些虛言造作。而官家臣也說句實在的,當年為了考科舉,臣也仔細研究過原學。他真的……需要進一步完善,不然人們理解是肯定會有偏差的。”
這話梁肅說到這一步,已經算是極致赤誠了。趙玖沒有再逼迫,反而笑道:“朕於天下有紹宋功業,自然也有建炎功臣,從李忠定(李綱)宗忠武到活著的秦王魏王,哪怕梁肅梁敬之也是其中一位。你們這些人的功業天生和原學綁定。就算察覺出原學有所不妥。也會裝作沒看見,而一力附和,因為你們本身就是把原學當成輔助的。但到了你們的下一輩。比如說朱熹陸九淵,乃至張栻嶽珂,又不是辛棄疾那樣可以憑借自身武功出頭的,自然要靠學問入仕途。也自然會深入研究這個原學,那問題也不就來了?朕自己鼓搗出來的東西。雖然借了已故呂公相的名,卻知道到底是一個殘次品,跟傳統的儒家連不到一起。這就難免出現很多補全之論。”
梁肅這次是真有點兒吃驚了,沒想到趙官家如此洞若觀火。
趙官家卻沒有理他的意思,接著說,“剛才你的意思朕也聽明白了,國家大政方針不定。早晚要形成大禍。那可比南北分裂、貿易停滯要可怕得多。與之相比,日本高麗那些破事兒,朕管個什麽意思?”
梁肅無奈,道:“官家聖明。不過陳也有請罪的意思。臣素來喜歡陸遊,沒想到他犯下如此失誤,離職之前,請求官家再不要問臣,誰可以接任了。”
“可以。”趙官家喟歎,“陸遊,陸務觀何嚐又不是讓朕失望了?也罷,他終究隻是約束無力,迴去寫他的詩詞吧。”
梁肅一驚,卻意識到趙官家是在行駛他的權威,再不敢多言。
其實梁肅說的很對,趙官家的威權是無人可以挑戰的。關鍵隻在於他用什麽方式。秘閣也好,公閣也好都不是傻子,不可能為了一點利益得罪一個生殺予奪功業滔天的皇帝。
趙官家稍微溫和一點兒。他們也就是就坡下驢,把人給處置了。最終,陸遊和劉珙罷官迴家,張說則下了大獄。
蘇州繅絲廠正式由北地漢人石琚負責,他為此改任知蘇州。
本來有許多人為這個金國餘孽的兒子升遷不服,但此事處置完之後。秋日的晴空白雲中。戶部尚書梁肅正式乞骸骨。眾人這才不敢說話了。
一個幹了實事多年的高官退休,趙官家加恩姻親師門是正常的。何況,此舉恐怕也有緩和南北矛盾的意思。再鬧下去,真當趙官家不敢殺人了。
當然,這些事情與後半輩子的梁肅就沒有什麽關係了。他已經老邁,在老家嵩縣休養許久後,於第二年的春天前往定州代替師弟掃墓,時過境遷。石皋這個名字雖然注定逃不過史書口誅筆伐。但也沒有什麽激進的人想來破壞墓碑了。畢竟呂頤浩和王勝入土多年。
所以幾年前,石局給父親正式立了碑,卻到底沒敢書寫名字。就在這簡陋的墳塋前,梁肅歎氣道:“老師,前半輩子您教我的道理都是對的。但後來的事。學生認為您錯了。”
迴應他的是北方漸漸暖和的南風和歸巢之燕的鳴叫。
(番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