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肅在感慨自己倒黴的同時,也知道趙官家很憤怒。
一個在位三十多年的聖天子,在人家眼皮子底下搞這樣的事,會讓日漸衰老的帝王引發慌亂,繼而興大獄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畢竟這不是一個繅絲場被燒燒毀的簡單惡性事件,而是代表著整個江南公閣利益集團對於中央尤其是官家的不服從。
但梁素還是不夠理解趙官家,趙玖第一反應真的是心疼錢。繅絲可是很貴的,製作工藝複雜蘇州繅絲廠那邊的規模又很大。其次就是有些擔憂,他終究會老去,他尚且如此,嗣君登基後隻怕是南北分裂要更加嚴重。
這點尤其不能讓趙玖接受,老子從淮河一直打到遼河,難道就是為了讓你們之間內鬥的嗎?那我跑到揚州去平安偏安多好。
所以他當即拍板兒道:“此時是戶部代管,梁卿責無旁貸。請禦史中丞陳俊卿一起協辦。如果真有人膽大包天,敢燒朕的工廠,朕隻好把他也給燒了。”
老臣如嶽飛今日列席,裝了一上午的聾啞人,這迴兒終於道:“官家,慎言。”
“鵬舉,都快一輩子了,我改不了了,也不想改。不過是這兩年喜歡吃素,這幫蛀蟲就以為貓不敢逮耗子了。”趙官家道。
梁肅不合時宜地想道,趙官家整天說自己江郎才盡,但是日常嬉笑怒罵,還是皆成文章。
其實這事兒說大真的不大,尤其是放在國家層麵來說。這個規模的廠子戶部就管著不下幾百個之多呢!
但趙官家本著小心的原則。還是命令王玨為兩浙路經略使,同時讓征西將軍,禦營後軍統製官辛棄疾為平江軍節度使,帶兵五千駐紮潤州。為的就是防止一些大族狗急跳牆或者是失業工人鬧事。
兵部尚書洪適道:“官家,本朝的禦營海軍陸戰部就在舟山群島附近,由湯陰郡王率領,何必舍近求遠?”
梁素聞言趕緊跟著附和,大軍一調動就不是兵馬的事情。他的後勤壓力也非常大呀。
趙官家無奈的歎了一口氣,解釋道:“朕雖然攤丁入畝多年。但是兩浙之地就是七水兩山一分田。這些職工都是由破產農民組成的。鬥爭性也最強。偏偏海軍陸戰部常年對戰倭寇,殺的都是大奸大惡之徒。因此他們殺性兒最大,沒有後軍先講道理再動手的習慣。若是兩者擦槍走火,鬧出天大的事端,把好不容易誕生的資本萌芽扼殺在搖籃之中。那就是朕這個皇帝當的不稱職了。”
可憐的洪適聽不懂什麽是資本萌芽?隻以為官家又是在日常的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摘取其中有用部分就領命去了。
梁素倒是懂得一點。他對這方麵的探討非常多。因為燕京建設的事情,他甚至還代理過商會會長,親眼目睹過商人和農民之間的不同。
趙官家曾經還和他討論過產業工人和農民之間的相關性,隻是出於種種原因,他隻能裝不懂罷了。
趙官家處理這類的事情一向是雷厲風行的,眼裏不揉半點沙子,堪比早年間抗金的堅決。除了派兵封繅絲場,還有戶部官員查賬。大理寺就地羈押嫌疑犯,為了統籌兼顧。禦史中丞陳俊卿甚至親自去了蘇州,坐鎮監督。
這等雷霆萬鈞之下,什麽貓膩也是藏不住的。果然有好幾家大戶牽扯了進去。隨著不正當利益越來越多,賬目填不平了,就有一個胥吏狗膽包天。想著報個意外失火就能過去了,反正天幹物燥的蘇州也確實很久沒下雨了。
而這件事情的直接責任人居然是吳貴妃的妹夫張說。
當然,他沒這麽大的膽子敢放火。一屆外戚也沒有這個權利,隻是幾家商戶和一些不甘於田產越來越少的形式戶都是他勾連的。
這文書看的趙官家是越來越火。對著席槁待罪的吳貴妃說:“愛妃陪伴朕多年,一向最是懂得避嫌。但所以朕都不知道你這位妹夫居然這麽有才華,早知道就該啟用他去鴻臚寺任職啊。說不定能把日本和高麗搞成一家子。”
吳貴妃多年早已經有皇後之實,聞言都有些守不住,隻能說:“妾有罪,不敢求官家寬恕,隻求您莫要氣壞了龍體。”
“朕自然不會寬恕。”趙官家看著陪伴自己多年的吳瑜如此年紀還誠惶誠恐,心裏多少閃過一絲不忍,但家國天下的責任很快就把這一絲不忍壓得幹幹淨淨。
“貴妃,張說會即可下獄,該怎麽判就怎麽判。至於你的娘家那裏,你自己去安撫。多年情分,朕隻有一句話,都是你我的皇孫,不要淪為別人博弈的籌碼。”
最後一句話令吳瑜幾乎跪不穩,她雖不幹政。但隨著這些年趙官家有意無意的栽培,誰還能看不出大皇子燕王就是下一任的皇帝。也因此,很多人就在他身上押寶。但隨著這些年大皇子地位穩固,又有人試圖在皇孫一輩投機。
這裏麵自然少不了江南大族的手筆,他們想著,哪怕是熬過父子兩代。五十年之後,換上一個好說話的皇帝,對他們也好。
而在這其中,穿針引線的不必多說,就是這個張說了。
趙九在那一刻特別理解朱元璋為什麽那麽喜歡殺人了,甚至還留下了“殺盡江南百萬兵”的名言。
他明明已經把人打碎安置了。各地田皮田骨幾乎消失無蹤,佃戶受虐帶可以越級上訴,這些人怎麽還有這麽大的力量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終於在一天深夜,也不知道怎麽想的,把人家正在睡覺的梁肅叫過來,問出了這個疑問。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梁肅想了一會兒,道:“官家,請問江南一條鞭法之後,各地是不是出現了銀貴穀賤,而近年海寇猖獗,他們為了生存不得已跨地域報團。開始是為了自保,朝廷也隻好支持,但久而久之,會不會形成新的利益集團?他們又是否會謀取利益呢?比如說通過合法的手段把田產記在公社之下。”
“比如說這次涉案的陸侍郎陸遊。他本人對此事完全不知,但山陰陸氏乃是大族,借著他的旗號做事方便許多。”梁素說到這裏不由得感慨,本來陸遊是他比較看好的接班人之一,但是現在也不用想了。
趙官家聽後十分震驚,但多年當皇帝形成的思維,讓他很快接受了這一切。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說的就是這情況。
但他本人依舊難受,連藍橋風月都不喝了。特別找來段智興送的白彝泉酒,和梁肅幾杯下肚,傷感道道:“今日秦王還來看我。讓朕不要太擔心。但朕如何能不擔心,我們這一代人終究是都老了。”
一個在位三十多年的聖天子,在人家眼皮子底下搞這樣的事,會讓日漸衰老的帝王引發慌亂,繼而興大獄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畢竟這不是一個繅絲場被燒燒毀的簡單惡性事件,而是代表著整個江南公閣利益集團對於中央尤其是官家的不服從。
但梁素還是不夠理解趙官家,趙玖第一反應真的是心疼錢。繅絲可是很貴的,製作工藝複雜蘇州繅絲廠那邊的規模又很大。其次就是有些擔憂,他終究會老去,他尚且如此,嗣君登基後隻怕是南北分裂要更加嚴重。
這點尤其不能讓趙玖接受,老子從淮河一直打到遼河,難道就是為了讓你們之間內鬥的嗎?那我跑到揚州去平安偏安多好。
所以他當即拍板兒道:“此時是戶部代管,梁卿責無旁貸。請禦史中丞陳俊卿一起協辦。如果真有人膽大包天,敢燒朕的工廠,朕隻好把他也給燒了。”
老臣如嶽飛今日列席,裝了一上午的聾啞人,這迴兒終於道:“官家,慎言。”
“鵬舉,都快一輩子了,我改不了了,也不想改。不過是這兩年喜歡吃素,這幫蛀蟲就以為貓不敢逮耗子了。”趙官家道。
梁肅不合時宜地想道,趙官家整天說自己江郎才盡,但是日常嬉笑怒罵,還是皆成文章。
其實這事兒說大真的不大,尤其是放在國家層麵來說。這個規模的廠子戶部就管著不下幾百個之多呢!
但趙官家本著小心的原則。還是命令王玨為兩浙路經略使,同時讓征西將軍,禦營後軍統製官辛棄疾為平江軍節度使,帶兵五千駐紮潤州。為的就是防止一些大族狗急跳牆或者是失業工人鬧事。
兵部尚書洪適道:“官家,本朝的禦營海軍陸戰部就在舟山群島附近,由湯陰郡王率領,何必舍近求遠?”
梁素聞言趕緊跟著附和,大軍一調動就不是兵馬的事情。他的後勤壓力也非常大呀。
趙官家無奈的歎了一口氣,解釋道:“朕雖然攤丁入畝多年。但是兩浙之地就是七水兩山一分田。這些職工都是由破產農民組成的。鬥爭性也最強。偏偏海軍陸戰部常年對戰倭寇,殺的都是大奸大惡之徒。因此他們殺性兒最大,沒有後軍先講道理再動手的習慣。若是兩者擦槍走火,鬧出天大的事端,把好不容易誕生的資本萌芽扼殺在搖籃之中。那就是朕這個皇帝當的不稱職了。”
可憐的洪適聽不懂什麽是資本萌芽?隻以為官家又是在日常的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摘取其中有用部分就領命去了。
梁素倒是懂得一點。他對這方麵的探討非常多。因為燕京建設的事情,他甚至還代理過商會會長,親眼目睹過商人和農民之間的不同。
趙官家曾經還和他討論過產業工人和農民之間的相關性,隻是出於種種原因,他隻能裝不懂罷了。
趙官家處理這類的事情一向是雷厲風行的,眼裏不揉半點沙子,堪比早年間抗金的堅決。除了派兵封繅絲場,還有戶部官員查賬。大理寺就地羈押嫌疑犯,為了統籌兼顧。禦史中丞陳俊卿甚至親自去了蘇州,坐鎮監督。
這等雷霆萬鈞之下,什麽貓膩也是藏不住的。果然有好幾家大戶牽扯了進去。隨著不正當利益越來越多,賬目填不平了,就有一個胥吏狗膽包天。想著報個意外失火就能過去了,反正天幹物燥的蘇州也確實很久沒下雨了。
而這件事情的直接責任人居然是吳貴妃的妹夫張說。
當然,他沒這麽大的膽子敢放火。一屆外戚也沒有這個權利,隻是幾家商戶和一些不甘於田產越來越少的形式戶都是他勾連的。
這文書看的趙官家是越來越火。對著席槁待罪的吳貴妃說:“愛妃陪伴朕多年,一向最是懂得避嫌。但所以朕都不知道你這位妹夫居然這麽有才華,早知道就該啟用他去鴻臚寺任職啊。說不定能把日本和高麗搞成一家子。”
吳貴妃多年早已經有皇後之實,聞言都有些守不住,隻能說:“妾有罪,不敢求官家寬恕,隻求您莫要氣壞了龍體。”
“朕自然不會寬恕。”趙官家看著陪伴自己多年的吳瑜如此年紀還誠惶誠恐,心裏多少閃過一絲不忍,但家國天下的責任很快就把這一絲不忍壓得幹幹淨淨。
“貴妃,張說會即可下獄,該怎麽判就怎麽判。至於你的娘家那裏,你自己去安撫。多年情分,朕隻有一句話,都是你我的皇孫,不要淪為別人博弈的籌碼。”
最後一句話令吳瑜幾乎跪不穩,她雖不幹政。但隨著這些年趙官家有意無意的栽培,誰還能看不出大皇子燕王就是下一任的皇帝。也因此,很多人就在他身上押寶。但隨著這些年大皇子地位穩固,又有人試圖在皇孫一輩投機。
這裏麵自然少不了江南大族的手筆,他們想著,哪怕是熬過父子兩代。五十年之後,換上一個好說話的皇帝,對他們也好。
而在這其中,穿針引線的不必多說,就是這個張說了。
趙九在那一刻特別理解朱元璋為什麽那麽喜歡殺人了,甚至還留下了“殺盡江南百萬兵”的名言。
他明明已經把人打碎安置了。各地田皮田骨幾乎消失無蹤,佃戶受虐帶可以越級上訴,這些人怎麽還有這麽大的力量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終於在一天深夜,也不知道怎麽想的,把人家正在睡覺的梁肅叫過來,問出了這個疑問。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梁肅想了一會兒,道:“官家,請問江南一條鞭法之後,各地是不是出現了銀貴穀賤,而近年海寇猖獗,他們為了生存不得已跨地域報團。開始是為了自保,朝廷也隻好支持,但久而久之,會不會形成新的利益集團?他們又是否會謀取利益呢?比如說通過合法的手段把田產記在公社之下。”
“比如說這次涉案的陸侍郎陸遊。他本人對此事完全不知,但山陰陸氏乃是大族,借著他的旗號做事方便許多。”梁素說到這裏不由得感慨,本來陸遊是他比較看好的接班人之一,但是現在也不用想了。
趙官家聽後十分震驚,但多年當皇帝形成的思維,讓他很快接受了這一切。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說的就是這情況。
但他本人依舊難受,連藍橋風月都不喝了。特別找來段智興送的白彝泉酒,和梁肅幾杯下肚,傷感道道:“今日秦王還來看我。讓朕不要太擔心。但朕如何能不擔心,我們這一代人終究是都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