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潘昭容幾十年如一日,毫無長進的腦子。晚輩們不好說什麽。但兩位太後實在是有些膩歪。
若是官家是個沉迷於兒女情長的人也就罷了。可偏偏他是有所作為的一代雄主。你當年弄些閨房之樂,那叫情趣。可若是和家國大業比起來。實在不值一提。也無怪乎,後宮就那麽兩個人,你還能把自己搞得漸漸失寵。
這不,現在就連你自己的親閨女也覺得受不了你的愚蠢了。
吳瑜倒是沒有落井下石。主要是潘氏這個智商吧,也確實用不著費這個心,平白給自己增加了惡名。
不過很快,後宮諸人也就沒心思關注潘昭容的腦子了。因為就在西北蘭州附近,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吸引了整個大宋的目光——被趙官家親口評價為中國英雄的抗金名臣李綱,險些遭到西遼方麵的劫掠。為保持大臣體麵,差點一頭撞死在兩國邊境線上。
這事兒可就太大了,從朝堂到後宮,再到市井,無一不無一不為之義憤填膺。
要知道,大宋和女真人之間的仇恨固然比山高比海深。但往前數幾百年,他們可沒少受遼國人的欺負。不僅每年要供給歲幣,就是市井小民在都城還要看著契丹使者橫行霸道,當年為了共同對抗金國人。捏著鼻子承認了,官家定的金河之盟也就罷了,如今你還敢來挑事兒?真當禦營二十萬兵馬是吃閑飯的。
一向好脾氣的吳國長公主(哲宗女,生母劉皇後,趙官家現任親姐)就在宮裏罵道:“耶律大石這狗子當真是欺人太甚。李世輔在做什麽?他不是在大同前線嗎?”
她這樣說還真不算是幹政,因為李世輔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吳國長公主的女婿。
吳瑜多年接觸核心政治,自然明白吳國長公主生氣是真,但是想把自己的女婿摘出來也是真,於是委婉道:“李相公脾氣直,天下皆知。別說李副都統,隻怕是曲都統也沒有辦法,何況這次是禦營前軍陪伴他出的事。”
吳國長公主鬆了一口氣,嶽飛和王貴那裏就不太好過了。更加不好過的是燕京的趙官家,因為這次事件太過惡劣了。不僅是底層民眾民情洶湧。上了年紀的士大夫群體普遍想起了當年的受的窩囊氣,恨不得請官家再打一仗。
正是在熱血年紀的武學生們,都顧不得自己即將科考一個個上書,都恨不得學習班定遠投筆從戎。可把趙官家可愁壞了。
從戰略上來說,西遼這個地方屬於中亞的大宋屏障,可以有效的發展漢文化圈。從財力上來說。國家這些年剛剛打完了大仗,主要的精力都在燕京建設和黃河治理上,哪有這麽些軍費來動兵呀。
但那可是李綱。於天下大亂中立起流亡朝廷的舊時宰相。在民間讀書人的心目中享有無上的威望。他這麽大年紀,傷著的又是腦袋,萬一真有個三長兩短,自己這個官家還不能不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
所以他除了盡全力給李相公找醫生、找藥材之外,就是以自己私人的形式給耶律大石寫信,要求他們那邊表示出誠意來。不然他也不會為西遼臣子的莽撞行為買單。
所謂誠意,當然就是河西六州和耶律燕山的人頭了。
後宮婦人或許想不到這麽多。但耶律大石必然是想得到的。這不,東京這邊的鴻臚寺又開始熱鬧了。耶律大石估計也是病急亂投醫,估計這個時候趙官家也不會見他的來使,幹脆正式走了鴻臚寺的渠道。這使者也是真的忠肝義膽,冒著被東京人民投石子扔臭雞蛋的危險遠道而來交涉,但這個事兒西遼怎麽說怎麽不占理。他也隻好采取了一些別的措施。比如說夫人外交。
邢皇後薨逝已久,兩宮太後又不管事。外臣夫人求見,自然是隻能去見吳貴妃。這外交也講究一個平級。吳貴妃雖無皇後之名,卻有皇後之實。更重要的是西遼方麵經過打聽。發現她在政事上對趙玖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絕不是潘昭容那種看著好看實則無用的繡花枕頭。所以西遼方麵也出了位重量級人物——北院大王蕭斡裏刺的王妃耶律氏,遼聖宗之後。
這等大事,吳瑜不敢擅專,專程寫了劄子向趙官家匯報。趙官家也知道吳瑜是個有分寸的人。而且他也沒有打算和西遼徹底交惡。於是快馬加鞭,通知吳瑜接見外使夫人。
但吳瑜還是謹慎的,潘昭容是不敢放出來,但趙官家的三個女兒則是全部出席,就在皇儀殿接見。由安陽郡王酈瓊暫時充當護衛。
別看西遼糧食人口都很匱乏,但西域之地的特產確實是不少。這次。耶律王妃算是下了血本兒。波斯地毯、綠寶石乃至各種名貴香料應有盡有。連佛像都給兩宮太後請迴來幾座。而且這也是個聰明人。不敢說李綱的問題。就提出了一個要求。能不能把趙宋官家的進程,也就是李綱之子李秀之給接走?
吳瑜還要端著,宜佑自小受寵,性格最為活潑,直接就給堵了迴去,“王妃這話說得好沒道理,莫非欺負我等久居深宮沒有見識?那李秀之明是被你們給擄走的。怎麽還成了他賴著不走了?這不是侮辱我朝士人的人格嗎?”
耶律王妃滿麵尷尬。好歹也是精通漢文化,知道形勢比人強。越發謙卑道:“當時的情況是,我們的將士犯了糊塗。我家陛下已經把那些蠢驢解除了兵權,押迴都城問罪。李相公的事,我們暫且無能為力。但是,李舍人的確不能長久留於我們西遼啊。”
再出個什麽事,誰頂得住啊?
吳瑜這時終於道:“王妃,既然已經說到這裏了,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我朝規矩不同於契丹,後宮不得幹政。但你既然來了,我也不好讓你白跑一趟。汝之要求。本宮會原樣轉呈給官家。在這之前。我想契丹人除了好好照顧李舍人,應該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了。這些禮物你們還是留著。畢竟為國受辱的不是我,我也不敢替李相公做這樣的主。”
耶律王妃有些急了,道:“貴妃娘娘。聽說你也是相從趙官家於戰亂之中?難道忍心看著因為一些人兩國再起爭端?”
酈瓊大怒,嗬斥道:“放肆,誰允許你對我朝貴妃如此說話?”
吳瑜卻不生氣,正色道:“正是因為經曆了這些離亂。本宮才知道有多少忠貞之士為之喪命?不見太平。若今日官家還不能為之張目,何談中興?王妃若真是想兩國相安無事?與其拿這些死物,不如早早交還我國青壯和烈士遺孤。”
若是官家是個沉迷於兒女情長的人也就罷了。可偏偏他是有所作為的一代雄主。你當年弄些閨房之樂,那叫情趣。可若是和家國大業比起來。實在不值一提。也無怪乎,後宮就那麽兩個人,你還能把自己搞得漸漸失寵。
這不,現在就連你自己的親閨女也覺得受不了你的愚蠢了。
吳瑜倒是沒有落井下石。主要是潘氏這個智商吧,也確實用不著費這個心,平白給自己增加了惡名。
不過很快,後宮諸人也就沒心思關注潘昭容的腦子了。因為就在西北蘭州附近,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吸引了整個大宋的目光——被趙官家親口評價為中國英雄的抗金名臣李綱,險些遭到西遼方麵的劫掠。為保持大臣體麵,差點一頭撞死在兩國邊境線上。
這事兒可就太大了,從朝堂到後宮,再到市井,無一不無一不為之義憤填膺。
要知道,大宋和女真人之間的仇恨固然比山高比海深。但往前數幾百年,他們可沒少受遼國人的欺負。不僅每年要供給歲幣,就是市井小民在都城還要看著契丹使者橫行霸道,當年為了共同對抗金國人。捏著鼻子承認了,官家定的金河之盟也就罷了,如今你還敢來挑事兒?真當禦營二十萬兵馬是吃閑飯的。
一向好脾氣的吳國長公主(哲宗女,生母劉皇後,趙官家現任親姐)就在宮裏罵道:“耶律大石這狗子當真是欺人太甚。李世輔在做什麽?他不是在大同前線嗎?”
她這樣說還真不算是幹政,因為李世輔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吳國長公主的女婿。
吳瑜多年接觸核心政治,自然明白吳國長公主生氣是真,但是想把自己的女婿摘出來也是真,於是委婉道:“李相公脾氣直,天下皆知。別說李副都統,隻怕是曲都統也沒有辦法,何況這次是禦營前軍陪伴他出的事。”
吳國長公主鬆了一口氣,嶽飛和王貴那裏就不太好過了。更加不好過的是燕京的趙官家,因為這次事件太過惡劣了。不僅是底層民眾民情洶湧。上了年紀的士大夫群體普遍想起了當年的受的窩囊氣,恨不得請官家再打一仗。
正是在熱血年紀的武學生們,都顧不得自己即將科考一個個上書,都恨不得學習班定遠投筆從戎。可把趙官家可愁壞了。
從戰略上來說,西遼這個地方屬於中亞的大宋屏障,可以有效的發展漢文化圈。從財力上來說。國家這些年剛剛打完了大仗,主要的精力都在燕京建設和黃河治理上,哪有這麽些軍費來動兵呀。
但那可是李綱。於天下大亂中立起流亡朝廷的舊時宰相。在民間讀書人的心目中享有無上的威望。他這麽大年紀,傷著的又是腦袋,萬一真有個三長兩短,自己這個官家還不能不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
所以他除了盡全力給李相公找醫生、找藥材之外,就是以自己私人的形式給耶律大石寫信,要求他們那邊表示出誠意來。不然他也不會為西遼臣子的莽撞行為買單。
所謂誠意,當然就是河西六州和耶律燕山的人頭了。
後宮婦人或許想不到這麽多。但耶律大石必然是想得到的。這不,東京這邊的鴻臚寺又開始熱鬧了。耶律大石估計也是病急亂投醫,估計這個時候趙官家也不會見他的來使,幹脆正式走了鴻臚寺的渠道。這使者也是真的忠肝義膽,冒著被東京人民投石子扔臭雞蛋的危險遠道而來交涉,但這個事兒西遼怎麽說怎麽不占理。他也隻好采取了一些別的措施。比如說夫人外交。
邢皇後薨逝已久,兩宮太後又不管事。外臣夫人求見,自然是隻能去見吳貴妃。這外交也講究一個平級。吳貴妃雖無皇後之名,卻有皇後之實。更重要的是西遼方麵經過打聽。發現她在政事上對趙玖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絕不是潘昭容那種看著好看實則無用的繡花枕頭。所以西遼方麵也出了位重量級人物——北院大王蕭斡裏刺的王妃耶律氏,遼聖宗之後。
這等大事,吳瑜不敢擅專,專程寫了劄子向趙官家匯報。趙官家也知道吳瑜是個有分寸的人。而且他也沒有打算和西遼徹底交惡。於是快馬加鞭,通知吳瑜接見外使夫人。
但吳瑜還是謹慎的,潘昭容是不敢放出來,但趙官家的三個女兒則是全部出席,就在皇儀殿接見。由安陽郡王酈瓊暫時充當護衛。
別看西遼糧食人口都很匱乏,但西域之地的特產確實是不少。這次。耶律王妃算是下了血本兒。波斯地毯、綠寶石乃至各種名貴香料應有盡有。連佛像都給兩宮太後請迴來幾座。而且這也是個聰明人。不敢說李綱的問題。就提出了一個要求。能不能把趙宋官家的進程,也就是李綱之子李秀之給接走?
吳瑜還要端著,宜佑自小受寵,性格最為活潑,直接就給堵了迴去,“王妃這話說得好沒道理,莫非欺負我等久居深宮沒有見識?那李秀之明是被你們給擄走的。怎麽還成了他賴著不走了?這不是侮辱我朝士人的人格嗎?”
耶律王妃滿麵尷尬。好歹也是精通漢文化,知道形勢比人強。越發謙卑道:“當時的情況是,我們的將士犯了糊塗。我家陛下已經把那些蠢驢解除了兵權,押迴都城問罪。李相公的事,我們暫且無能為力。但是,李舍人的確不能長久留於我們西遼啊。”
再出個什麽事,誰頂得住啊?
吳瑜這時終於道:“王妃,既然已經說到這裏了,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我朝規矩不同於契丹,後宮不得幹政。但你既然來了,我也不好讓你白跑一趟。汝之要求。本宮會原樣轉呈給官家。在這之前。我想契丹人除了好好照顧李舍人,應該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了。這些禮物你們還是留著。畢竟為國受辱的不是我,我也不敢替李相公做這樣的主。”
耶律王妃有些急了,道:“貴妃娘娘。聽說你也是相從趙官家於戰亂之中?難道忍心看著因為一些人兩國再起爭端?”
酈瓊大怒,嗬斥道:“放肆,誰允許你對我朝貴妃如此說話?”
吳瑜卻不生氣,正色道:“正是因為經曆了這些離亂。本宮才知道有多少忠貞之士為之喪命?不見太平。若今日官家還不能為之張目,何談中興?王妃若真是想兩國相安無事?與其拿這些死物,不如早早交還我國青壯和烈士遺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