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忠似奸
模擬人生:皇帝養成計劃 作者:李奉先字孔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安城外!
常遇春指揮士兵推著數百架投石車來到陣前,遂命士兵向投石車中裝填陶罐。
這一幕倒是看得城頭的趙構等人一臉的莫名其妙。
望著城外橫著列成一排的數百架投石車,萬俟卨被嚇得兩股戰戰,牙齒打顫道:“若臣所料不錯的話,陶罐中裝的應該是火油,叛軍欲縱火焚城,官家不可不察啊。”
趙構聞言,皺了皺眉,側頭瞥了一眼身體抖如篩糠般的萬俟卨,眼中閃過一抹難以掩飾的鄙夷之色,沉聲說道:“大不了與臨安玉石俱焚便是,有何懼哉?”
萬俟卨聞言,尷尬的點了點頭,硬著頭皮陪著笑臉道:“官家所言極是,所言極是。”
萬俟卨嘴上如此說,而心中想的卻是“死道友不死貧道。”
他可沒有隨趙構一同慷慨赴死的心思和覺悟。
望著距城僅四百餘步的投石車方陣,張俊卻是皺眉陷入了沉思之中,沉思過後,他不禁皺了皺眉,道:“投石車的有效射程在八百步左右,可他們卻為何要將投石車布置在距城四百步的地方呢?”
被張俊臨時拉來做壯丁的張保聞言,亦是不禁皺了皺眉,道:“許是覺得距離近些,才能夠發揮出投石車的最大威力?”
張俊聞言,不禁搖頭苦笑,道:“投石車不比箭矢,他需要在空中飛行一段距離,經過蓄力之後,通過下墜的力量來增加打擊感,因此,距離太近,對投石車而言,反倒不是什麽好事。”
張保聞言,了然的點了點頭。
正當二人對劉辯的意圖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之際。
城外的常遇春很快便為眾人揭曉了答案,常遇春高舉佩刀,直指臨安城,一聲令下,五百架已經完成裝填的投石車同時發射,向城內發動了第一輪投石攻擊。
五百枚陶罐帶著一陣幾欲撕破耳膜的破風之聲,劃破天空,直奔臨安城飛去。
包括趙構在內的城頭守軍見狀,紛紛將身子躲在城垛之後,以此來躲避異常可怖的投石攻擊。
良久之後。
眾人驚訝的發現,明明投石車已經完成了第一輪投射,但攻擊卻遲遲未至,趙構一臉不明所以的皺了皺眉,抬頭望向天空,卻見落在後方的幾枚陶罐正帶著一陣破風之聲,越過城頭,直奔城中飛去。
趙構見狀,不禁皺了皺眉,臉上露出一抹不明所以的表情,默默地站了起來,望著越過城頭飛入城中的數百枚陶罐,不禁皺眉陷入了沉思。
良久之後。
百思不得其解的趙構皺眉看向萬俟卨,問道:“叛軍意欲何為?”
萬俟卨一臉懵逼的搖了搖頭,尷尬的訕笑一聲,道:“叛軍狡詐,臣亦猜不出他們的心思。”
正當此時。
時任神武中軍統製之職的楊存中默默地來到趙構的麵前,將手中攥著的紙條遞給趙構,道:“陶罐中俱是此物,恭請官家禦覽。”
趙構默默的與楊存中對視了一眼,伸手接過楊存中遞來的紙條,一目十行的查看了起來,看過之後,不禁勃然大怒,不顧身份直唿長兄之名,破口大罵道:“趙桓,朕與你勢不兩立。”
劉辯命人用投石車向臨安城內拋射陶罐,而陶罐中則填滿了肆意抹黑趙構的話語,紙條上的內容由秦檜親自拙筆。
秦檜先是在開篇直接點名了自己的宰輔身份,而後按照劉辯的吩咐,故意將趙構抹黑成了一位目無兄長,並且與金人勾結殘害百姓的大奸大惡之徒。
秦檜最後又強調了一下劉辯的正統性,並將劉辯逃出五國城之後的英雄事跡如實的敘述了一遍。
兩相比較之下,劉辯的形象被趙構襯托得無比偉岸,而趙構則被自己最信任的宰輔給刻畫成了一個資資平庸,能力平平,卻又極度貪戀權位的小醜。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優誰劣,雖然他們嘴上不說,但心裏卻跟明鏡似的。
如今劉辯率軍兵臨城下,趙構原本隻有城外之憂,如今又要麵臨城內之患。
望著將紙條死死攥在手中,失魂落魄的趙構,萬俟卨暗歎一聲,當即作出判斷,心道:“民心已失,臨安危矣。”
萬俟卨想罷,躬身向趙構行了一禮,肅然道:“官家勿憂,臣願前往張樞相軍中,持刀督戰。”
趙構聞言,猶如抓住最後一顆救命稻草般,死死攥著萬俟卨的手,道:“滿朝公卿,唯愛卿可堪忠勇,待此役過後,論功行賞之際,朕定以宰輔之位,以酬愛卿忠勇之心。”
萬俟卨聞言,大蘿卜臉不紅不白的與趙構對視,道:“官家如天之德,臣無以為報,願與臨安共存亡,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好。”
趙構大受感動的同時,從腰間解下寶劍,遞給萬俟卨,道:“見物如見君,賜你先斬後奏之權。”
萬俟卨雙手接過趙構遞來的“尚方寶劍”,雙膝跪地,向趙構大禮參拜道:“得官家信重,實乃三生有幸,臣願以此軀,為官家效犬馬之勞。”
(尚方寶劍打引號是因為宋朝時期,還沒有出現尚方寶劍的概念)
萬俟卨說罷,手捧“尚方寶劍”,哽咽著辭別了趙構,徑直向張俊軍中行去。
望著萬俟卨漸漸遠去的背影,趙構忽感信心倍增,感歎道:“大宋有忠臣呐。”
良久之後。
萬俟卨雙手捧著趙構禦賜的“尚方寶劍”前來麵見張俊。
張俊默默的瞥了一眼捧著尚方寶劍的萬俟卨,皺眉道:“你怎麽來了?”
萬俟卨默默的將寶劍放到一邊,做賊心虛似的左右看了看,見四下無人,遂拉著張俊走到一處沒人的地方,道:“敢問樞相,此戰勝負幾何?”
張俊自然聽出了萬俟卨的言外之意,他一臉玩味的直視著萬俟卨的雙眼,道:“你說呢?”
萬俟卨見狀,不禁尷尬一笑,道:“咱們明人不說暗話,我觀此戰,勝負已定,內憂外患之下,官家已毫無勝算可言。”
張俊聞言,不禁皺了皺眉,臉色陰晴不定的看著萬俟卨,道:“你這是什麽意思?”
望著頗為警惕的張俊,萬俟卨無奈的搖了搖頭,苦笑道:“張樞相,都已經這個時候了,咱們能不能坦誠點?”
張俊一臉古怪的看著萬俟卨,問道:“怎麽個坦誠法?”
萬俟卨直視著張俊的雙眼,一字一句的說道:“今日之言,出我口,入你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是被第三個人聽了去,泄密之人,必遭五雷轟頂而死,且永世不得超生。”
萬俟卨說罷,舉起右手,迎在空中,等待著張俊的答複。
張俊見狀,默默地點了點頭,遂抬手與萬俟卨擊掌盟誓。
直到此時。
萬俟卨才終於向張俊敞開心扉,他默默的湊到張俊的耳邊,低聲說道:“張樞相,依我看,咱們還是降了吧?”
1秒記住114中文:
常遇春指揮士兵推著數百架投石車來到陣前,遂命士兵向投石車中裝填陶罐。
這一幕倒是看得城頭的趙構等人一臉的莫名其妙。
望著城外橫著列成一排的數百架投石車,萬俟卨被嚇得兩股戰戰,牙齒打顫道:“若臣所料不錯的話,陶罐中裝的應該是火油,叛軍欲縱火焚城,官家不可不察啊。”
趙構聞言,皺了皺眉,側頭瞥了一眼身體抖如篩糠般的萬俟卨,眼中閃過一抹難以掩飾的鄙夷之色,沉聲說道:“大不了與臨安玉石俱焚便是,有何懼哉?”
萬俟卨聞言,尷尬的點了點頭,硬著頭皮陪著笑臉道:“官家所言極是,所言極是。”
萬俟卨嘴上如此說,而心中想的卻是“死道友不死貧道。”
他可沒有隨趙構一同慷慨赴死的心思和覺悟。
望著距城僅四百餘步的投石車方陣,張俊卻是皺眉陷入了沉思之中,沉思過後,他不禁皺了皺眉,道:“投石車的有效射程在八百步左右,可他們卻為何要將投石車布置在距城四百步的地方呢?”
被張俊臨時拉來做壯丁的張保聞言,亦是不禁皺了皺眉,道:“許是覺得距離近些,才能夠發揮出投石車的最大威力?”
張俊聞言,不禁搖頭苦笑,道:“投石車不比箭矢,他需要在空中飛行一段距離,經過蓄力之後,通過下墜的力量來增加打擊感,因此,距離太近,對投石車而言,反倒不是什麽好事。”
張保聞言,了然的點了點頭。
正當二人對劉辯的意圖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之際。
城外的常遇春很快便為眾人揭曉了答案,常遇春高舉佩刀,直指臨安城,一聲令下,五百架已經完成裝填的投石車同時發射,向城內發動了第一輪投石攻擊。
五百枚陶罐帶著一陣幾欲撕破耳膜的破風之聲,劃破天空,直奔臨安城飛去。
包括趙構在內的城頭守軍見狀,紛紛將身子躲在城垛之後,以此來躲避異常可怖的投石攻擊。
良久之後。
眾人驚訝的發現,明明投石車已經完成了第一輪投射,但攻擊卻遲遲未至,趙構一臉不明所以的皺了皺眉,抬頭望向天空,卻見落在後方的幾枚陶罐正帶著一陣破風之聲,越過城頭,直奔城中飛去。
趙構見狀,不禁皺了皺眉,臉上露出一抹不明所以的表情,默默地站了起來,望著越過城頭飛入城中的數百枚陶罐,不禁皺眉陷入了沉思。
良久之後。
百思不得其解的趙構皺眉看向萬俟卨,問道:“叛軍意欲何為?”
萬俟卨一臉懵逼的搖了搖頭,尷尬的訕笑一聲,道:“叛軍狡詐,臣亦猜不出他們的心思。”
正當此時。
時任神武中軍統製之職的楊存中默默地來到趙構的麵前,將手中攥著的紙條遞給趙構,道:“陶罐中俱是此物,恭請官家禦覽。”
趙構默默的與楊存中對視了一眼,伸手接過楊存中遞來的紙條,一目十行的查看了起來,看過之後,不禁勃然大怒,不顧身份直唿長兄之名,破口大罵道:“趙桓,朕與你勢不兩立。”
劉辯命人用投石車向臨安城內拋射陶罐,而陶罐中則填滿了肆意抹黑趙構的話語,紙條上的內容由秦檜親自拙筆。
秦檜先是在開篇直接點名了自己的宰輔身份,而後按照劉辯的吩咐,故意將趙構抹黑成了一位目無兄長,並且與金人勾結殘害百姓的大奸大惡之徒。
秦檜最後又強調了一下劉辯的正統性,並將劉辯逃出五國城之後的英雄事跡如實的敘述了一遍。
兩相比較之下,劉辯的形象被趙構襯托得無比偉岸,而趙構則被自己最信任的宰輔給刻畫成了一個資資平庸,能力平平,卻又極度貪戀權位的小醜。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優誰劣,雖然他們嘴上不說,但心裏卻跟明鏡似的。
如今劉辯率軍兵臨城下,趙構原本隻有城外之憂,如今又要麵臨城內之患。
望著將紙條死死攥在手中,失魂落魄的趙構,萬俟卨暗歎一聲,當即作出判斷,心道:“民心已失,臨安危矣。”
萬俟卨想罷,躬身向趙構行了一禮,肅然道:“官家勿憂,臣願前往張樞相軍中,持刀督戰。”
趙構聞言,猶如抓住最後一顆救命稻草般,死死攥著萬俟卨的手,道:“滿朝公卿,唯愛卿可堪忠勇,待此役過後,論功行賞之際,朕定以宰輔之位,以酬愛卿忠勇之心。”
萬俟卨聞言,大蘿卜臉不紅不白的與趙構對視,道:“官家如天之德,臣無以為報,願與臨安共存亡,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好。”
趙構大受感動的同時,從腰間解下寶劍,遞給萬俟卨,道:“見物如見君,賜你先斬後奏之權。”
萬俟卨雙手接過趙構遞來的“尚方寶劍”,雙膝跪地,向趙構大禮參拜道:“得官家信重,實乃三生有幸,臣願以此軀,為官家效犬馬之勞。”
(尚方寶劍打引號是因為宋朝時期,還沒有出現尚方寶劍的概念)
萬俟卨說罷,手捧“尚方寶劍”,哽咽著辭別了趙構,徑直向張俊軍中行去。
望著萬俟卨漸漸遠去的背影,趙構忽感信心倍增,感歎道:“大宋有忠臣呐。”
良久之後。
萬俟卨雙手捧著趙構禦賜的“尚方寶劍”前來麵見張俊。
張俊默默的瞥了一眼捧著尚方寶劍的萬俟卨,皺眉道:“你怎麽來了?”
萬俟卨默默的將寶劍放到一邊,做賊心虛似的左右看了看,見四下無人,遂拉著張俊走到一處沒人的地方,道:“敢問樞相,此戰勝負幾何?”
張俊自然聽出了萬俟卨的言外之意,他一臉玩味的直視著萬俟卨的雙眼,道:“你說呢?”
萬俟卨見狀,不禁尷尬一笑,道:“咱們明人不說暗話,我觀此戰,勝負已定,內憂外患之下,官家已毫無勝算可言。”
張俊聞言,不禁皺了皺眉,臉色陰晴不定的看著萬俟卨,道:“你這是什麽意思?”
望著頗為警惕的張俊,萬俟卨無奈的搖了搖頭,苦笑道:“張樞相,都已經這個時候了,咱們能不能坦誠點?”
張俊一臉古怪的看著萬俟卨,問道:“怎麽個坦誠法?”
萬俟卨直視著張俊的雙眼,一字一句的說道:“今日之言,出我口,入你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是被第三個人聽了去,泄密之人,必遭五雷轟頂而死,且永世不得超生。”
萬俟卨說罷,舉起右手,迎在空中,等待著張俊的答複。
張俊見狀,默默地點了點頭,遂抬手與萬俟卨擊掌盟誓。
直到此時。
萬俟卨才終於向張俊敞開心扉,他默默的湊到張俊的耳邊,低聲說道:“張樞相,依我看,咱們還是降了吧?”
1秒記住114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