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鵬舉欲享年二十四乎?
模擬人生:皇帝養成計劃 作者:李奉先字孔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嶽飛率軍一路殺向金軍帥帳時,望著帥帳前的滿地屍體,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韓世忠默默的皺了皺眉,心有餘悸的說道:“從前隻在書本上見過對營嘯的描述,卻不想竟如此慘烈,真真嚇死個人啊。”
帥帳前,至少躺著數千具屍體,這一幕,當真將嶽飛等人驚出了一身冷汗。
嶽飛默默的與韓世忠對視了一眼,道:“日後定當嚴於律己,從嚴治軍,切不可讓此等慘事發生在我大宋軍中。”
韓世忠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道:“鵬舉所言極是。”
這時王貴默默的來到嶽飛的身邊,道:“金軍倉皇而逃,若此時引兵銜尾追殺,定能起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嶽飛聞言,皺眉沉吟了片刻,目光在帥帳四周掃視了一圈,遂默默的搖了搖頭,道:“不需要了。”
“我們已經達到了此役的戰術目的,剩下的事情,便交給金人來自行處置吧。”嶽飛饒有深意的說道。
王貴聞言,不禁皺了皺眉,道:“恕末將愚鈍,沒能聽出將軍的言外之意,不知將軍可否賜教一二?”
嶽飛聞言,微微一笑,遂伸手指了指帥帳前的滿地屍體,道:“經此一役,金兵與仆從軍已然交惡,仆從軍擅殺金兵,待脫離險境之後,估計也沒有什麽好果子吃,雙方再見時,心中必然已經有了一層深深的隔閡,此事頗為棘手,一旦處理不好,將會給金國帶來難以挽迴的致命隱患,而我等不宜插手此事,隻需從旁坐山觀虎鬥即可。”
此時放金軍一馬,反而會給金國內部帶來更大的隱患,這才是嶽飛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王貴聞言,恍然的點了點頭,遂向嶽飛豎起一根大拇指,道:“將軍深謀遠慮,做事滴水不漏,末將不及多矣。”
張憲默默的走上前來,躬身向嶽飛行了一禮,道:“金軍遭此大敗,已然元氣大傷,西安府近在咫尺,城中守備必然空虛,何不順手將其收入囊中?”
嶽飛聞言,意有所動,正欲采納張憲之言,卻聽一旁的韓世忠當即出言喝止道:“無官家旨意,不可隨意調動大軍,此乃欺君之罪,我等為人臣者,凡事皆應遵旨行事,切不可生出肆意驕縱之心。”
嶽飛聞言,默默的與韓世忠對視了一眼,見其態度堅決,遂尷尬的點了點頭,道:“良臣所言極是,此事就此作罷。”
一旦攻略西安府,則需要調動大隊人馬,以及後續的輜重糧草,所需人力物力難以計數,這與率領五千兵馬追擊敵軍完全就是兩碼事,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劉辯將興元戎司的指揮權暫時交給了嶽飛,但是,他卻並沒有給嶽飛調動大軍攻略府城的權利,若嶽飛輕易發動民夫,整合周邊官倉中糧草物資,那他就不再是大宋的將軍,而是大宋境內的軍閥。
嶽飛也實在沒有什麽自知之明,初聞張憲的提議之後,他居然動心了,幸而得到了韓世忠的及時提醒,否則,待劉辯處理完臨安的事情之後,定會賜他一個享年二十四歲的特殊榮寵。
經過片刻的沉思之後,嶽飛才終於有所明悟,心有餘悸的長舒一口氣,向韓世忠投去一個感激的目光,旋即命麾下將士快速打掃戰場,將戰馬軍械一並裝車,遂率軍緩步向興元府行去。
想到劉辯的強勢性格,以及凡事做絕的行事作風,嶽飛忽然感到有些後怕,他不怕死,但老話說得好,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若因擅自調動大軍,而被皇帝猜忌致死,那他死的可就有點太冤了。
要知道,現在的嶽飛,還僅僅是一名初出茅廬的愣頭青,他還遠不是曆史上那位名震天下的嶽家軍統帥,若是此時被劉辯賜死,根本掀不起任何的風浪。
三日後。
嶽飛率軍大勝金軍的消息不脛而走,最終經有心人之口,傳到了遠在臨安眾人的耳中。
聽聞時遷竟然還活著,並且還立下了不世之功,劉辯感到十分的高興,竟然當著眾人的麵,直言不諱的說道:“時遷有從龍之功,如今又立此不世之功,理應重重嘉獎一番才是。”
劉辯之所以當眾表露心意,是因為他心中有愧,畢竟當初狠狠地坑了時遷一把,如今想要做些彌補也在情理之中。
李善長聞言,笑嗬嗬的躬身向劉辯行了一禮,出言附和道:“陛下知人善任,真乃亙古未有之聖明之主也。”
劉辯曬然一笑,遂大手一揮,道:“傳朕旨意,賞時遷黃金千兩,封高唐候,食邑五百戶。”
眾人聞言,不禁麵麵相覷,卻無一人上前搭話。
劉辯見狀,不禁皺了皺眉,麵露不悅之色,沉聲道:“有何不妥之處?”
劉辯話音落後,秦檜卻是訥訥的站了出來,躬身向劉辯行了一禮,十分隱晦的提醒劉辯,道:“臨安近在咫尺,官家何不在破城之後,再行封賞?”
劉辯自然聽出了秦檜的言外之意,遂了然的點了點頭,道:“大軍已在城外休整多日,也該動一動了。”
劉辯說著,側頭看向立於下首的宇文成都與徐達,道:“按計劃行事。”
“遵旨。”
二人紛紛行禮而退。
幾乎同一時間。
趙構亦從旁人的口中聽到了金軍遭遇慘敗的消息,原本將金軍視作救命稻草的他,此刻終於慌了神。
趙構兩眼無神的在殿內掃視了一圈,眼中閃過一抹戀戀不舍的神色,將因畏懼而不住顫抖的雙手藏在禦案後,遂用近乎於哀求的語氣向群臣問計,道:“為今之計,如之奈何?”
群臣聞言,盡皆露出一副蔫頭耷腦的模樣,隻知一昧的唉聲歎氣,卻無一人敢公然出麵給趙構出謀獻策。
這時一名小黃門慌慌張張的從殿外跑了進來,跪地稟報道:“官家,叛軍就要對臨安城發起進攻啦,還請官家早做決斷。”
“嘶。”
小黃門話音落後,殿內頓時傳來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
趙構聞言,噌的一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快步走下禦階,滿臉肅然的在群臣的臉上掃視了一圈,遂一字一句的說道:“眾愛卿隨朕前往城頭禦敵。”
趙構倒也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廢物,他是一個頗有血性的人,對外時,唯唯諾諾,而對內時,卻重拳出擊,說的正是他這種人。
1秒記住114中文:
韓世忠默默的皺了皺眉,心有餘悸的說道:“從前隻在書本上見過對營嘯的描述,卻不想竟如此慘烈,真真嚇死個人啊。”
帥帳前,至少躺著數千具屍體,這一幕,當真將嶽飛等人驚出了一身冷汗。
嶽飛默默的與韓世忠對視了一眼,道:“日後定當嚴於律己,從嚴治軍,切不可讓此等慘事發生在我大宋軍中。”
韓世忠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道:“鵬舉所言極是。”
這時王貴默默的來到嶽飛的身邊,道:“金軍倉皇而逃,若此時引兵銜尾追殺,定能起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嶽飛聞言,皺眉沉吟了片刻,目光在帥帳四周掃視了一圈,遂默默的搖了搖頭,道:“不需要了。”
“我們已經達到了此役的戰術目的,剩下的事情,便交給金人來自行處置吧。”嶽飛饒有深意的說道。
王貴聞言,不禁皺了皺眉,道:“恕末將愚鈍,沒能聽出將軍的言外之意,不知將軍可否賜教一二?”
嶽飛聞言,微微一笑,遂伸手指了指帥帳前的滿地屍體,道:“經此一役,金兵與仆從軍已然交惡,仆從軍擅殺金兵,待脫離險境之後,估計也沒有什麽好果子吃,雙方再見時,心中必然已經有了一層深深的隔閡,此事頗為棘手,一旦處理不好,將會給金國帶來難以挽迴的致命隱患,而我等不宜插手此事,隻需從旁坐山觀虎鬥即可。”
此時放金軍一馬,反而會給金國內部帶來更大的隱患,這才是嶽飛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王貴聞言,恍然的點了點頭,遂向嶽飛豎起一根大拇指,道:“將軍深謀遠慮,做事滴水不漏,末將不及多矣。”
張憲默默的走上前來,躬身向嶽飛行了一禮,道:“金軍遭此大敗,已然元氣大傷,西安府近在咫尺,城中守備必然空虛,何不順手將其收入囊中?”
嶽飛聞言,意有所動,正欲采納張憲之言,卻聽一旁的韓世忠當即出言喝止道:“無官家旨意,不可隨意調動大軍,此乃欺君之罪,我等為人臣者,凡事皆應遵旨行事,切不可生出肆意驕縱之心。”
嶽飛聞言,默默的與韓世忠對視了一眼,見其態度堅決,遂尷尬的點了點頭,道:“良臣所言極是,此事就此作罷。”
一旦攻略西安府,則需要調動大隊人馬,以及後續的輜重糧草,所需人力物力難以計數,這與率領五千兵馬追擊敵軍完全就是兩碼事,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劉辯將興元戎司的指揮權暫時交給了嶽飛,但是,他卻並沒有給嶽飛調動大軍攻略府城的權利,若嶽飛輕易發動民夫,整合周邊官倉中糧草物資,那他就不再是大宋的將軍,而是大宋境內的軍閥。
嶽飛也實在沒有什麽自知之明,初聞張憲的提議之後,他居然動心了,幸而得到了韓世忠的及時提醒,否則,待劉辯處理完臨安的事情之後,定會賜他一個享年二十四歲的特殊榮寵。
經過片刻的沉思之後,嶽飛才終於有所明悟,心有餘悸的長舒一口氣,向韓世忠投去一個感激的目光,旋即命麾下將士快速打掃戰場,將戰馬軍械一並裝車,遂率軍緩步向興元府行去。
想到劉辯的強勢性格,以及凡事做絕的行事作風,嶽飛忽然感到有些後怕,他不怕死,但老話說得好,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若因擅自調動大軍,而被皇帝猜忌致死,那他死的可就有點太冤了。
要知道,現在的嶽飛,還僅僅是一名初出茅廬的愣頭青,他還遠不是曆史上那位名震天下的嶽家軍統帥,若是此時被劉辯賜死,根本掀不起任何的風浪。
三日後。
嶽飛率軍大勝金軍的消息不脛而走,最終經有心人之口,傳到了遠在臨安眾人的耳中。
聽聞時遷竟然還活著,並且還立下了不世之功,劉辯感到十分的高興,竟然當著眾人的麵,直言不諱的說道:“時遷有從龍之功,如今又立此不世之功,理應重重嘉獎一番才是。”
劉辯之所以當眾表露心意,是因為他心中有愧,畢竟當初狠狠地坑了時遷一把,如今想要做些彌補也在情理之中。
李善長聞言,笑嗬嗬的躬身向劉辯行了一禮,出言附和道:“陛下知人善任,真乃亙古未有之聖明之主也。”
劉辯曬然一笑,遂大手一揮,道:“傳朕旨意,賞時遷黃金千兩,封高唐候,食邑五百戶。”
眾人聞言,不禁麵麵相覷,卻無一人上前搭話。
劉辯見狀,不禁皺了皺眉,麵露不悅之色,沉聲道:“有何不妥之處?”
劉辯話音落後,秦檜卻是訥訥的站了出來,躬身向劉辯行了一禮,十分隱晦的提醒劉辯,道:“臨安近在咫尺,官家何不在破城之後,再行封賞?”
劉辯自然聽出了秦檜的言外之意,遂了然的點了點頭,道:“大軍已在城外休整多日,也該動一動了。”
劉辯說著,側頭看向立於下首的宇文成都與徐達,道:“按計劃行事。”
“遵旨。”
二人紛紛行禮而退。
幾乎同一時間。
趙構亦從旁人的口中聽到了金軍遭遇慘敗的消息,原本將金軍視作救命稻草的他,此刻終於慌了神。
趙構兩眼無神的在殿內掃視了一圈,眼中閃過一抹戀戀不舍的神色,將因畏懼而不住顫抖的雙手藏在禦案後,遂用近乎於哀求的語氣向群臣問計,道:“為今之計,如之奈何?”
群臣聞言,盡皆露出一副蔫頭耷腦的模樣,隻知一昧的唉聲歎氣,卻無一人敢公然出麵給趙構出謀獻策。
這時一名小黃門慌慌張張的從殿外跑了進來,跪地稟報道:“官家,叛軍就要對臨安城發起進攻啦,還請官家早做決斷。”
“嘶。”
小黃門話音落後,殿內頓時傳來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
趙構聞言,噌的一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快步走下禦階,滿臉肅然的在群臣的臉上掃視了一圈,遂一字一句的說道:“眾愛卿隨朕前往城頭禦敵。”
趙構倒也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廢物,他是一個頗有血性的人,對外時,唯唯諾諾,而對內時,卻重拳出擊,說的正是他這種人。
1秒記住114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