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聽到趙鞅這番話之後,聶政毫不猶豫的一點頭就開口說道。
“既然能夠為簡子效力,那麽在下自然會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趙鞅聽完之後臉上露出大喜之色,馬上吩咐人以上賓之禮待之,並且專門命人按照聶政的要求打造出來一把上好的佩劍,並且還極其優厚他的家人。
聶政受到這樣的待遇,心中自然是滿存感激,提出要即刻前往淮城,但是趙鞅覺得還不到時候再三挽留,如是再三就過去了,幾個月的時間。
當聶政再次提出前往淮城之時,趙鞅這才答應下來,他還專門穿上平民百姓的服裝,頭戴鬥笠,郵良也是如此打扮,他親自駕車載著聶政和趙鞅出了新田,兩人在城外依依惜別。
看到聶政離開之後,趙鞅的臉上也是露出感慨之色,他有些惋惜的開口說道。
“如此雄壯的一位猛士,如此一去恐怕再難迴來,真是可惜啊。”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相處,他對於聶政的感官很好,因此才有這句感慨。
而郵良也是緩緩點了點頭,不過他的目光十分的堅定,說道。
“像是這樣的猛士,如果不是得到主公的賞賜,恐怕就要老死在市井之中,而不為人之所知,不管這一次他成功與否,必將能夠揚名於天下,這應該才是猛士的歸宿吧。”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趙鞅這時候臉上露出思索之色,片刻之後抬起頭來。
“你說的不錯,天下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既然如此這一次我就要在晉國上下,派出專人到各地去尋訪賢才,爭取讓我晉國得到更多的人才。”
“不使有識之士,遺落於民間,聶政雖然是屠狗之輩,但是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根本就不計較個人的生死,如此之人可以稱得上是國士。”
“這要比那些整日高談闊論的貴族,品格更加高貴,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麽漢國善待百姓,看起來蒙荻的眼光要比我們更加長遠啊。”
郵良聽到這話以後,低聲歎了一口氣,有些無奈的開口說道。
“漢王可以稱得上是當世人傑,就算是把他放在任何一個諸侯國之中,必定也能做出一番事業來,如今做這等事也是無奈之舉。”
趙鞅沉默良久,隨後長歎一聲,轉身登上馬車,一言不發,朝著新田而去。
然而他並不知道的就是,身在淮城的蒙荻閑來無事,在查看各個諸侯國的密報之時,忽然眼睛微微一眯,他舉起其中一封竹簡,仔細的閱讀了起來,片刻之後臉上露出一抹笑意。
“聶政?看起來趙簡子要行非常之事了,豫讓馬上讓你的人,開始密切關注晉國,趙簡子剛剛得到了一個護衛,名叫聶政,一定要記住他的相貌。”
“並且在淮城附近仔細觀察,如果發現有貌似此人者,一定要盯牢了,但是也不要打草驚蛇,他隻要來到懷城,必定是為了刺殺我而來。”
“這也是一個猛士,如果能夠收為己用的話自然最好,隻是可惜這樣的人物隻能用來行刺,實在是有些太過大材小用了。”
豫讓聽得一頭霧水,他不明白為什麽一個名字,就讓蒙荻斷定此人就是來行刺的,不過對於蒙荻,他沒有絲毫的懷疑之心,隻是有些疑問的詢問道。
“主公為什麽隻是看到密報,就認定此人必定是前來行刺的?”
春秋戰國之時的著名刺客蒙荻怎麽可能不知道?雖然說因為他的到來,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有些人的命運軌跡恐怕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抱著小心為上的心思,所以蒙荻才會這樣的吩咐,於是他淡然一笑。
“隻是當初南子夫人專門跟我介紹過各地勇猛之士,這聶政就在其中一身劍術十分的高明,而且趙鞅返迴晉國之後勵精圖治,偏偏在這個時候招收猛士。”
“這本身就顯得有幾分古怪,所謂小心為上,所以我才提醒你專門注意此人,如果他不來淮城的話,自然最好,如果真的來了,肯定是為刺殺而來。”
這一番解釋雖然有些牽強,但是豫讓也沒有開口詢問,他此時的經曆全部放在了刺殺二字之上,於是臉上也露出一抹狠厲之色,直接開口說道。
“如果這個聶政真的敢來,那麽屬下保證一定讓他有來無迴。”
來年春上,春寒料峭之時,作為一國之君,現在要主持漢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春耕大典,蒙荻並沒有選擇走個過程應付一下。
而是實打實的換上一身布衣,親自下地耕田,足足花了一上午的時間,那些年輕力壯的官員,見到這一幕也是不敢怠慢,也是挽起來袖子一番苦幹。
在旁邊觀看的一些百姓之中,一名精壯的漢子看到這一幕以後,眼中略微有些動容,他沒有想到一國之君竟然如此慎重的看待春耕之事。
要知道在其他地方不過就是做個樣子而已,這讓他的心中多少有些感慨,不過一想到此行自己的任務,隨後他的眼光就變得堅定起來。
此人正是聶政,他到了淮城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了,隻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因為平時漢王都是深居簡出,重要的事物才會參與。
其他的時間,一般都是待在府中,這可並不是蒙荻願意這麽做,而是白圭,計然,甚至孫武都強烈建議在這種時候,他應該留下子嗣以安人心。
而且在蒙荻的觀念之中,也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於是這一段時間一直忙著耕耘,也算是樂得逍遙自在,不過豫讓可沒有閑著,他早就鎖定了聶政的所在。
畢竟在這種人多的場麵一旦混亂起來,很有可能無法控製局勢,也是刺客選擇的好時候,所以豫讓不得不提了幾分小心。
然而讓豫讓有些失望的就是,聶政並沒有選擇在這個時候動手,他看了一陣之後,緩緩的從人群之中離開,似乎並沒有打算趁著這個機會刺殺。
(本章完)
“既然能夠為簡子效力,那麽在下自然會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趙鞅聽完之後臉上露出大喜之色,馬上吩咐人以上賓之禮待之,並且專門命人按照聶政的要求打造出來一把上好的佩劍,並且還極其優厚他的家人。
聶政受到這樣的待遇,心中自然是滿存感激,提出要即刻前往淮城,但是趙鞅覺得還不到時候再三挽留,如是再三就過去了,幾個月的時間。
當聶政再次提出前往淮城之時,趙鞅這才答應下來,他還專門穿上平民百姓的服裝,頭戴鬥笠,郵良也是如此打扮,他親自駕車載著聶政和趙鞅出了新田,兩人在城外依依惜別。
看到聶政離開之後,趙鞅的臉上也是露出感慨之色,他有些惋惜的開口說道。
“如此雄壯的一位猛士,如此一去恐怕再難迴來,真是可惜啊。”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相處,他對於聶政的感官很好,因此才有這句感慨。
而郵良也是緩緩點了點頭,不過他的目光十分的堅定,說道。
“像是這樣的猛士,如果不是得到主公的賞賜,恐怕就要老死在市井之中,而不為人之所知,不管這一次他成功與否,必將能夠揚名於天下,這應該才是猛士的歸宿吧。”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趙鞅這時候臉上露出思索之色,片刻之後抬起頭來。
“你說的不錯,天下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既然如此這一次我就要在晉國上下,派出專人到各地去尋訪賢才,爭取讓我晉國得到更多的人才。”
“不使有識之士,遺落於民間,聶政雖然是屠狗之輩,但是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根本就不計較個人的生死,如此之人可以稱得上是國士。”
“這要比那些整日高談闊論的貴族,品格更加高貴,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麽漢國善待百姓,看起來蒙荻的眼光要比我們更加長遠啊。”
郵良聽到這話以後,低聲歎了一口氣,有些無奈的開口說道。
“漢王可以稱得上是當世人傑,就算是把他放在任何一個諸侯國之中,必定也能做出一番事業來,如今做這等事也是無奈之舉。”
趙鞅沉默良久,隨後長歎一聲,轉身登上馬車,一言不發,朝著新田而去。
然而他並不知道的就是,身在淮城的蒙荻閑來無事,在查看各個諸侯國的密報之時,忽然眼睛微微一眯,他舉起其中一封竹簡,仔細的閱讀了起來,片刻之後臉上露出一抹笑意。
“聶政?看起來趙簡子要行非常之事了,豫讓馬上讓你的人,開始密切關注晉國,趙簡子剛剛得到了一個護衛,名叫聶政,一定要記住他的相貌。”
“並且在淮城附近仔細觀察,如果發現有貌似此人者,一定要盯牢了,但是也不要打草驚蛇,他隻要來到懷城,必定是為了刺殺我而來。”
“這也是一個猛士,如果能夠收為己用的話自然最好,隻是可惜這樣的人物隻能用來行刺,實在是有些太過大材小用了。”
豫讓聽得一頭霧水,他不明白為什麽一個名字,就讓蒙荻斷定此人就是來行刺的,不過對於蒙荻,他沒有絲毫的懷疑之心,隻是有些疑問的詢問道。
“主公為什麽隻是看到密報,就認定此人必定是前來行刺的?”
春秋戰國之時的著名刺客蒙荻怎麽可能不知道?雖然說因為他的到來,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有些人的命運軌跡恐怕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抱著小心為上的心思,所以蒙荻才會這樣的吩咐,於是他淡然一笑。
“隻是當初南子夫人專門跟我介紹過各地勇猛之士,這聶政就在其中一身劍術十分的高明,而且趙鞅返迴晉國之後勵精圖治,偏偏在這個時候招收猛士。”
“這本身就顯得有幾分古怪,所謂小心為上,所以我才提醒你專門注意此人,如果他不來淮城的話,自然最好,如果真的來了,肯定是為刺殺而來。”
這一番解釋雖然有些牽強,但是豫讓也沒有開口詢問,他此時的經曆全部放在了刺殺二字之上,於是臉上也露出一抹狠厲之色,直接開口說道。
“如果這個聶政真的敢來,那麽屬下保證一定讓他有來無迴。”
來年春上,春寒料峭之時,作為一國之君,現在要主持漢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春耕大典,蒙荻並沒有選擇走個過程應付一下。
而是實打實的換上一身布衣,親自下地耕田,足足花了一上午的時間,那些年輕力壯的官員,見到這一幕也是不敢怠慢,也是挽起來袖子一番苦幹。
在旁邊觀看的一些百姓之中,一名精壯的漢子看到這一幕以後,眼中略微有些動容,他沒有想到一國之君竟然如此慎重的看待春耕之事。
要知道在其他地方不過就是做個樣子而已,這讓他的心中多少有些感慨,不過一想到此行自己的任務,隨後他的眼光就變得堅定起來。
此人正是聶政,他到了淮城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了,隻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因為平時漢王都是深居簡出,重要的事物才會參與。
其他的時間,一般都是待在府中,這可並不是蒙荻願意這麽做,而是白圭,計然,甚至孫武都強烈建議在這種時候,他應該留下子嗣以安人心。
而且在蒙荻的觀念之中,也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於是這一段時間一直忙著耕耘,也算是樂得逍遙自在,不過豫讓可沒有閑著,他早就鎖定了聶政的所在。
畢竟在這種人多的場麵一旦混亂起來,很有可能無法控製局勢,也是刺客選擇的好時候,所以豫讓不得不提了幾分小心。
然而讓豫讓有些失望的就是,聶政並沒有選擇在這個時候動手,他看了一陣之後,緩緩的從人群之中離開,似乎並沒有打算趁著這個機會刺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