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沈諸梁選擇先讓楚惠王複位,至少楚惠王是楚昭王之子,雖然說現在季羋畀我還沒有跟漢侯成親,但是兩國之間已經定下了婚約,這樣一來就可以派人聯係漢國。
他的打算自然也是想要趁著吳國和漢國開戰的時候,趁機反攻,再奪迴楚國失去的領土。
所以楚惠王複位之後,馬上就派出使者前往漢國,隨後沈諸梁這才開始,帶兵追擊白公勝,然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陳和已經帶著大軍拿下了夷虎之地。
之所以能夠速度如此之快,這都得益於之前蒙荻已經在當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中不少部落跟淮城都有聯係,他們更是羨慕淮夷之地的那些部落,根本就沒有怎麽抵抗。
隨後陳和就馬上帶兵直撲鍾離,皇野帶戰車三百乘鎮守夷虎,陽虎則是帶領戰車千乘直撲伯舉,因為吳國對於楚國人的政策發生了變化,所以讓這些楚國人的生存受到了威脅。
見到漢軍攻來之後,這些楚國人開始配合漢軍行動,並且主動提供消息,而且吳軍留守的兵馬並不多,陽虎隨軍攜帶的還有特殊的床弩,攻打城池的時候無往而不利。
一路之上根本就沒有什麽阻礙,就在沈諸梁追擊白公勝之時,陽虎已經距離伯舉不遠了。
三天之後直接拿下了伯舉,隨後就開始清掃周圍的吳軍勢力,並且在當地招兵,宣傳漢國的新政,並且嚴肅軍紀對於百姓秋毫無犯,這對於當地的楚國人而言都是見所未見的事情。
他們飽受戰爭的摧殘之後,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將來能夠過得安穩一些,所以不少的楚人也開始加入到漢國的軍隊之中,陽虎用這些人去反攻吳軍。
而這個時候白公勝被沈諸梁追的無處可逃,困於一座山上,他自知這一次在劫難逃,也不願意迴去受到折辱,所以選擇了自縊。
到了這個時候,楚國的內亂終於宣告結束,沈諸梁戴兵返迴楚國,都城被任命為楚國的令尹,但是他麵臨的局勢並不容樂觀,於是他對司馬公孫寬說道。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漢國所圖非小,如今吳王夫差帶著大軍在新城跟漢國作戰,但是這個時候陽虎確實出現在伯舉,這說明漢國早就謀劃已久了。”
“既然如此的話,我們楚國想要拿迴舊地恐怕不可能了,而且在這種時候我們還不能主動跟漢國開展,畢竟我們楚國剛剛經曆過動蕩,也需要時間進行恢複。”
“在如此的情況之下,韓國的崛起恐怕是無可阻擋的,但是有這樣一個強大的漢國,我楚國相鄰,恐怕未必是好事,長此以往下去的話,終有一天漢國會對我楚國動手。”
而公孫寬聽到這話以後皺起眉頭,想了一陣,然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那陽虎原本是魯國季孫氏的家臣,並且曾經一度掌握實權執政魯國,這樣的人物畢竟是野心勃勃之輩,他在漢國一無封地,二來也沒有顯赫的位置。”
“不如我們在這個時候私下給陽虎許諾,讓他自立,這樣一來的話,我們將來就可以想辦法奪迴舊地,可以借此削弱漢國的實力。”
沈諸梁聽到這個建議之後,也是有些心動,不過始終還是感覺有些冒險,遲疑半天之後,他也沒有拿定主意,於是長出了一口氣,就開口問道。
“既然做這樣的事情,那就需要有合適的人選才行,並且要秘密進行,否則事情一旦敗露的話,就會給我楚國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聽到這話以後公孫寬歎了一口氣,滿臉無奈的開口說道。
“如果我們不趁著這個機會試一試的話,難道就要眼睜睜看著漢國崛起,從而將我楚國推向滅亡的邊緣嗎?令尹在這個時候應該當機立斷,不該再猶豫了。”
沈諸梁這個時候心中也拿定了主意,他明白眼下這種情況,楚國已經別無選擇了,於是他派人找來了申包胥,將自己的打算說完之後,申包胥緩緩點了點頭,說道。
“要是這樣的話,在下可以前去一試,不過至於能不能成功,在下並無把握,因為漢侯此人也是極具個人魅力,能夠讓手底下的文武群臣競相追隨,絕非常人。”
“而且陽虎自從成為漢侯的家臣之後,做事情一向兢兢業業,再無越權之舉,由此可見一斑,隻是在下心中疑惑的就是漢侯為什麽會有如此的底氣?”
“敢在吳國跟漢國交戰之時,分兵進攻吳國的屬地?要知道一旦郯城失手,吳軍就能夠長驅直入攻擊淮城,這樣就會動搖漢國的基業,所以這樣的舉動未免讓人有些疑惑。”
而沈諸梁對此確實有自己的看法,他輕聲的歎了一口氣,然後這才說道。
“自從漢國崛起之後,先是訓練騎兵,天下聞名,然後各種新奇的軍械,層出不絕,尤其是之前漢國攻打鄭國之時,所使用的一種輕弩,方便攜帶不說,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更可怕的就是這種輕弩居然可以連射三箭,並且他們的盔甲還十分的兼顧,尋常的青銅劍難以破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說不定漢國還有其他的手段沒有使出。”
“否則的話,漢侯不會在這個時候分兵,為了楚國的將來,我們不得不冒險一試,如果成功的話,至少能夠讓我楚國能夠獲得喘息之機。”
他畢竟是精通於作戰之人,所以能夠推斷出來也不稀奇,申包胥聽完之後點了點頭,隨後就帶了大量的禮物前往伯舉去見陽虎。
自從拿下伯舉之後,陽虎擔心自己手中的兵力過於單薄,所以就命人開始加固城池,一路之上掠奪到的財貨不少,全部用於支付這些民夫的餉錢。
當地的楚國人這還是第一次見到,為官府做事還能得到報酬的,並且還是按月支付,一開始還有人有些不相信,不過在支付了第一次的餉錢之後,前來參與的人就越來越多。
(本章完)
他的打算自然也是想要趁著吳國和漢國開戰的時候,趁機反攻,再奪迴楚國失去的領土。
所以楚惠王複位之後,馬上就派出使者前往漢國,隨後沈諸梁這才開始,帶兵追擊白公勝,然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陳和已經帶著大軍拿下了夷虎之地。
之所以能夠速度如此之快,這都得益於之前蒙荻已經在當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中不少部落跟淮城都有聯係,他們更是羨慕淮夷之地的那些部落,根本就沒有怎麽抵抗。
隨後陳和就馬上帶兵直撲鍾離,皇野帶戰車三百乘鎮守夷虎,陽虎則是帶領戰車千乘直撲伯舉,因為吳國對於楚國人的政策發生了變化,所以讓這些楚國人的生存受到了威脅。
見到漢軍攻來之後,這些楚國人開始配合漢軍行動,並且主動提供消息,而且吳軍留守的兵馬並不多,陽虎隨軍攜帶的還有特殊的床弩,攻打城池的時候無往而不利。
一路之上根本就沒有什麽阻礙,就在沈諸梁追擊白公勝之時,陽虎已經距離伯舉不遠了。
三天之後直接拿下了伯舉,隨後就開始清掃周圍的吳軍勢力,並且在當地招兵,宣傳漢國的新政,並且嚴肅軍紀對於百姓秋毫無犯,這對於當地的楚國人而言都是見所未見的事情。
他們飽受戰爭的摧殘之後,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將來能夠過得安穩一些,所以不少的楚人也開始加入到漢國的軍隊之中,陽虎用這些人去反攻吳軍。
而這個時候白公勝被沈諸梁追的無處可逃,困於一座山上,他自知這一次在劫難逃,也不願意迴去受到折辱,所以選擇了自縊。
到了這個時候,楚國的內亂終於宣告結束,沈諸梁戴兵返迴楚國,都城被任命為楚國的令尹,但是他麵臨的局勢並不容樂觀,於是他對司馬公孫寬說道。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漢國所圖非小,如今吳王夫差帶著大軍在新城跟漢國作戰,但是這個時候陽虎確實出現在伯舉,這說明漢國早就謀劃已久了。”
“既然如此的話,我們楚國想要拿迴舊地恐怕不可能了,而且在這種時候我們還不能主動跟漢國開展,畢竟我們楚國剛剛經曆過動蕩,也需要時間進行恢複。”
“在如此的情況之下,韓國的崛起恐怕是無可阻擋的,但是有這樣一個強大的漢國,我楚國相鄰,恐怕未必是好事,長此以往下去的話,終有一天漢國會對我楚國動手。”
而公孫寬聽到這話以後皺起眉頭,想了一陣,然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那陽虎原本是魯國季孫氏的家臣,並且曾經一度掌握實權執政魯國,這樣的人物畢竟是野心勃勃之輩,他在漢國一無封地,二來也沒有顯赫的位置。”
“不如我們在這個時候私下給陽虎許諾,讓他自立,這樣一來的話,我們將來就可以想辦法奪迴舊地,可以借此削弱漢國的實力。”
沈諸梁聽到這個建議之後,也是有些心動,不過始終還是感覺有些冒險,遲疑半天之後,他也沒有拿定主意,於是長出了一口氣,就開口問道。
“既然做這樣的事情,那就需要有合適的人選才行,並且要秘密進行,否則事情一旦敗露的話,就會給我楚國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聽到這話以後公孫寬歎了一口氣,滿臉無奈的開口說道。
“如果我們不趁著這個機會試一試的話,難道就要眼睜睜看著漢國崛起,從而將我楚國推向滅亡的邊緣嗎?令尹在這個時候應該當機立斷,不該再猶豫了。”
沈諸梁這個時候心中也拿定了主意,他明白眼下這種情況,楚國已經別無選擇了,於是他派人找來了申包胥,將自己的打算說完之後,申包胥緩緩點了點頭,說道。
“要是這樣的話,在下可以前去一試,不過至於能不能成功,在下並無把握,因為漢侯此人也是極具個人魅力,能夠讓手底下的文武群臣競相追隨,絕非常人。”
“而且陽虎自從成為漢侯的家臣之後,做事情一向兢兢業業,再無越權之舉,由此可見一斑,隻是在下心中疑惑的就是漢侯為什麽會有如此的底氣?”
“敢在吳國跟漢國交戰之時,分兵進攻吳國的屬地?要知道一旦郯城失手,吳軍就能夠長驅直入攻擊淮城,這樣就會動搖漢國的基業,所以這樣的舉動未免讓人有些疑惑。”
而沈諸梁對此確實有自己的看法,他輕聲的歎了一口氣,然後這才說道。
“自從漢國崛起之後,先是訓練騎兵,天下聞名,然後各種新奇的軍械,層出不絕,尤其是之前漢國攻打鄭國之時,所使用的一種輕弩,方便攜帶不說,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更可怕的就是這種輕弩居然可以連射三箭,並且他們的盔甲還十分的兼顧,尋常的青銅劍難以破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說不定漢國還有其他的手段沒有使出。”
“否則的話,漢侯不會在這個時候分兵,為了楚國的將來,我們不得不冒險一試,如果成功的話,至少能夠讓我楚國能夠獲得喘息之機。”
他畢竟是精通於作戰之人,所以能夠推斷出來也不稀奇,申包胥聽完之後點了點頭,隨後就帶了大量的禮物前往伯舉去見陽虎。
自從拿下伯舉之後,陽虎擔心自己手中的兵力過於單薄,所以就命人開始加固城池,一路之上掠奪到的財貨不少,全部用於支付這些民夫的餉錢。
當地的楚國人這還是第一次見到,為官府做事還能得到報酬的,並且還是按月支付,一開始還有人有些不相信,不過在支付了第一次的餉錢之後,前來參與的人就越來越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