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後,郵良如期趕到了吳軍大營,接待他們的自然就是伯嚭,因為在此之前雙方還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談,吳王夫差想要借此稱霸天下。


    同時夫差的心裏麵也十分的清楚,以現在吳國的實力,將來就算是拿下了漢國,也需要一段時間休整一下,所以他就想要通過商談的方式讓晉國成為吳國的霸主地位。


    如此就能夠省下一大部分的力氣,那麽夫差的心願也就可以達成了,雖然說之前已經承認了淮城的王子朝為周天子,不過這對於吳國來說沒有任何的約束力。


    畢竟還是天下的霸主,更加適合夫差的胃口,伯嚭考慮了一下之後,覺得做到這一步應該不難,畢竟現在晉國已經衰落下去了,論實力跟吳國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伯嚭將郵良迎接到大營之中落座,伯嚭淡然一笑,然後直接開口問道。


    “晉國如今剛剛平定的內亂,趙簡子正是用人之際,郵子作為家臣,在這種時候,不知道有什麽重要事情,讓郵子親自前來我吳國?”


    聞言,郵良先是長歎了一口氣,然後臉上露出擔憂之色,開口解釋道。


    “這一次在下前來吳國就是為了漢國之事,如今吳國幾次擊敗楚國,已經成為了南方最強的諸侯國,不過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如今漢國國力蒸蒸日上。”


    “相國幫助吳王治理吳國,難道不為此感到心憂嗎?別的不說,就說上一次滅宋之戰,漢國隻是取了蕭縣以南,這個地方可是相當的關鍵,如果落在吳國的手中。”


    “那麽從此以後就可以進取中原,甚至稱霸天下,但是漢國偏偏搶先一步站下了此地,並且淮夷之地建立了新城,源源不斷的從吳國獲得好處。”


    “此消彼長之下,吳國的國庫恐怕會越來越空虛,到了那個時候,吳國就像是一頭被人馴服的老虎一樣,隻能聽從別人的指揮,好為他人做嫁衣裳。”


    伯嚭聽到這話以後,臉上的表情沒有絲毫的變化,既然是談判雙方自然要把對方的優劣點全部掌握在手中,很明顯郵良也是對於吳國的情況十分清楚。


    隨後他哈哈一笑,捋著自己的胡須,臉上露出了不屑的神色,然後開口說道。


    “當今天下以實力為尊,我吳國的實力獨步天下,如今晉國經過內亂之後,國力大不如前,而且齊國田氏作亂,國力必定因此而受損,漢國正在崛起之間。”


    “就算是漢侯有一些野心,不過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撐,到了最後也不過就是鏡花水月罷了,我吳國有披甲之士數十萬,而且都是積年老卒,與漢國新兵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而郵良聽到這話以後,臉上露出古怪的笑容,隨後他緩緩地說道。


    “當初申胥入吳,得到重用之後,便邀自己的好友孫武子前來,這才幫助吳國訓練出來了天下聞名的強軍,從此以後吳國才會順利崛起。”


    “正好最近在下得到了一幅畫,實在是曠世之作,讓在下看完之後心中情緒,久久不能平複,所以這一次一定帶來準備獻給吳王。”


    這兩句話說的前言不搭後語,伯嚭的心中有些奇怪,於是目光之中露出好奇之色。


    這時候郵良站起身來,從隨從的手中接過一個長條形的盒子,雙手一舉便放在了麵前的作案之上,然後靜靜的坐了下來,臉上帶著一抹淡淡的笑意。


    這時候有下人上前將盒子捧到了伯嚭的麵前,見到他點頭,下人便打開盒子將裏麵的錦帛打開,隨後就看到了上麵有一個人物的畫像。


    一看之下伯嚭馬上就皺了一下眉頭,他的心中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不過臉上神情保持不變,隻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緩緩出了一口氣之後,然後這才問道。


    “果然是一幅好畫,隻是不知道郵子是在什麽地方見到了畫中之人?”


    此時的郵良已經把伯嚭的神色變化看到了眼中,於是大有深意的開口說道。


    “在下不知道此人姓字名誰,隻是這一段時間,計然忽然離開了費邑前往郯城,後來費邑就被漢侯交給了此人鎮守,我家主公為了摸清楚此人的身份。”


    “於是下了大功夫,派人前去刺探消息,花為了不少時日才得到了這張畫像,主要就是因為此人深居簡出,很少在人前露麵,正好此人的長相似乎是吳國舊人,所以就想印證一番。”


    伯嚭聽到這話以後臉皮抽動了一下,此時在他的心中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這件事情如果是真的,那麽結果就有些太過可怕了。


    孫武的本事有多強,在吳國待了這麽多年的伯嚭,心中是十分清楚的,吳國的強軍可以說就是經過孫武的手訓練出來的,如果夫差知道這件事情的話一定會暴怒異常。


    讓伯嚭最為擔心的就是,當初就是他派人前去確認孫武的死訊,沒想到現在竟然出了這麽大的紕漏,一時之間讓他心亂如麻,根本就沒有繼續談下去的心思了。


    於是穩定了一下心神之後,伯嚭的臉上依舊維持著笑容,然後開口說道。


    “郵子遠道而來,不如先休息一下,隨後等在下稟告吳王之後,再告知郵子。”


    將畫送出去,郵良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於是直接起身告辭,將他送走之後,伯嚭的臉上表情快速的變化,他現在急需想到一個合適的辦法為自己開脫。


    說起來對於伍子胥之死,伯嚭心中還是一直有些愧疚,當初他從楚國到了吳國之後,兩人的關係曾經相當的親密,隻是後來因為他心生妒忌,才一步步走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麵。


    現在他更擔心的就是,孫武這一次投靠了漢國會不會為伍子胥報仇?一想到這裏,伯嚭就感覺有些坐立不安,不過也馬上想到了,問題出在哪裏,於是他咬牙切齒的說道。


    “好你個猗頓,好一個偷梁換柱之計,老夫真是小看你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泉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泉巷並收藏春秋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