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鞅看到現在齊國的軍隊基本上已經撤出,隻剩下田乞一支隊伍,決定趁著這個機會將範吉射和中行寅徹底驅逐,於是親自帶兵進攻柏人城。


    田乞得到消息之後隻能無奈的撤兵,在這種情況之下,柏人城根本就扛不住進軍的猛烈攻擊,短短時間之內便宣告陷落,隨後趙鞅便在晉國內部對於範氏和田氏進行清算。


    不過趙鞅也是一個很有政治眼光的人,努力想要維持住晉國的霸權,所以趁著這個時候,將不少領地劃歸到晉侯的名下,增強公室的實力,所以趙鞅在晉國內部得到晉定公的支持。


    並且在軍事上,趙鞅開始嚐試進行改革,訓練騎兵和步兵用於配合作戰,為了應對韓國的騎兵衝擊,長矛兵被應用於步兵方陣之中。


    在對外跟秦國和燕國頻頻示好,同時派出使者前往鄭國和衛國,承諾他們隻要能夠跟隨晉國,那麽既往不咎,但是衛出公直接拒絕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漢國頒布勳爵製的消息傳到了趙國之中,趙鞅了解了一下內容之後,長歎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來了擔憂之色,對自己的家臣郵良說道。


    “漢侯竟然能夠想出這樣的方法來激勵軍心士氣,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時間之內漢國的實力必定會快速增加,這已經成為了我晉國最大的隱患。”


    “而且南方的吳國如今勢力越來越強,從楚國得到了大片的領土,如果漢國和吳國聯手的話,那麽北方的諸侯國恐怕就要陷於混亂之中了。”


    郵良聽到這話以後,皺著眉頭想了一陣,臉上同樣充滿擔憂之色,然後說道。


    “在如今的情況之下,田氏帶兵在外,不聽從高張的命令,顯然也是心存顧忌,而且田氏一向跟漢國交好,如果將來等到田氏掌控了齊國,那麽對於我晉國而言絕非好事。”


    “所以在這種時候我們應該主動向高張示好,支持他們打壓田氏,至於衛國如今倒向齊國,可以暫時放過,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防止漢國崛起。”


    “而如今吳國和漢國之間雖然有盟約,但是夫差如今野心勃勃,大有成為南方霸主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應該派人勸說吳王,讓他們將目標放在漢國之上。”


    “畢竟吳國現在經過連年征戰,國庫已經是入不敷出,在這種情況之下,能夠滿足吳國需求的隻有漢國,而且前一段時間夫差派人向漢國索要新城。”


    “當時漢國並沒有答應,而是送去了大量的糧食和錢財,這就說明吳國和漢國之間也是有矛盾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跟吳國私下達成默契。”


    “一旦將來田氏真的執掌了齊國的大權,那麽我們晉國一定要出兵齊國,所以這個時候可以私下跟吳國約定停戰,到時候吳王夫差恐怕也會意識到漢國成為了自己的對手。”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夫差是一定會對漢國動心思的,如果夫差不答應,那我們可以聯係楚國,在這種情況之下,吳國不可能同時對付楚國和晉國,隻能選擇停戰。”


    這明顯是一個兩虎相爭之計,趙鞅聽完之後點了點頭,考慮了一下之後說道。


    “漢國實行郡縣製,有力的控製地方,而且能夠讓政令一旦發布之後就能夠暢通無阻,這一點的優勢我們必須要汲取,所以我也有意在趙氏封地之內進行改革。”


    “同時也會建議魯侯在新獲得的領地之內實行這樣的製度,這樣一來國君的權利就能夠得到加強,對於穩定晉國有十分好的作用。”


    “而且這段時間,漢國還在商討選官之法,所以我準備派人前去,一來是了解一下漢國的虛實,二來就是要看一下這個選官之法有什麽優劣之處。”


    聽到這話以後,郵良低頭沉思了一陣,然後這才緩緩的說道。


    “既然這樣的話,還不如派出各位公子前去,讓他們切實感受一下漢國如今的氛圍,這樣一來的話,對於說服趙氏的其他人,會有很好的作用。”


    趙鞅深以為然,他的心裏麵非常清楚一個家族的繼承人,能夠決定將來家族的命運,趙氏經過趙氏孤兒一事,差一點滅族,所以從趙武開始,就十分注重子弟的品格培養。


    如今從趙武開始到他已經有了三代人的努力,在這種情況之下,趙氏終於成為晉國的大家族,要想將這種榮光繼續保持下去,那麽繼承人的選擇就不能馬虎,於是他便說道。


    “這樣也好,派他們去漢國走一趟,也讓他們見識一下將來的敵人有多麽強大,同時聽一聽他們的內心所想,希望能夠選出來一個能夠繼承我誌向的家主。”


    “既然是考察,那麽就不要厚此薄彼,讓所有的公子全部前去,無論是嫡出還是庶出,隻要他們能夠有所收獲,對於我趙氏而言就是一大好事。”


    郵良馬上行禮領命,然後想了一下,臉上有一些猶豫之色,不過還是開口說道。


    “另外還有一個傳聞,那就是費邑如今的主政之人,來曆頗有一些神秘,自從他到了費邑之後,基本上就沒有外人見過他,長時間都是待在東蒙山上練兵。”


    “有傳聞說此人乃是從吳國而來,究竟是不是真的也未可知,主公我們是不是要仔細探查一番,確定此人的身份?”


    趙鞅聽到這話以後皺了一下眉頭,提起來吳國他就想到了兩個強人,一個就是伍子胥,一個是孫武,不過現在伍子胥已經自刎而亡,孫武病死了,那麽這個吳國來人會是誰?


    一時之間趙鞅也沒有想出一個結果,不過提到的練兵說明這個人是知兵之人,這讓他的心中浮現了一絲陰霾,雖然說長久以來都是蒙荻領兵在外作戰。


    但是漢國這麽久以來都在秘密練兵,這個問題就顯得有些奇怪了,說明漢國所練的士兵恐怕有悖於常規,要是這樣的話,那就不得不防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泉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泉巷並收藏春秋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