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溷聽到這話以後,沉默良久,忽然站起身來,神色決然的開口說道。
“父親一心忠於宋國,就是因為想要為宋國的將來所謀劃,所以這才得罪了範獻子,以至於客死異國他鄉,我作為父親的兒子,自然不能在這個時候退縮。”
“你的提議非常有道理,那麽我就決定這麽做,希望你在家中做好一切的準備,萬一將來真的如你所說,那麽我就選擇與宋同亡。”
陳寅臉上露出悲傷之色,眼淚順著眼角滾滾落下,他語氣哀傷的說道。
“滅國之際,當有忠貞之士,少主如此選擇乃是大義,下願意追隨,請少主放心,等到少主返迴之時,屬下必定散盡家財在商丘城中募兵,與少主共同進退。”
既然已經有了決定,樂溷的眼睛也清明了起來,神情也就變得更加堅毅,隨後他便趕往王宮之中,再去見宋景公,準備臨別之時進行諫言。
宋景公見他去而複返,有些奇怪,感覺這是準備臨時變化的節奏,於是有些不滿的問道。
“子明何故如此來去匆匆,可是覺得出使之事難以完成,所以有了退卻之心,要是這樣的話,本王還能依靠何人消彌這一次兵禍呢?”
說這話的時候,宋景公的臉上露出了悲痛之色,樂溷聽到這話以後臉上露出不悅的神情,不過將自己的心思按捺下去,鄭重的行了一禮之後開口說道。
“大王不必見疑,在下已經做好了出使的準備,隻是臨行之前還有一些諫言要獻於大王,如果大王能夠采納的話,說不定我宋國還有一線生機。”
聽到這話以後,宋景公的臉上露出希翼的神色,現在他最希望的就是有人能夠給他出一個主意,讓宋國能夠安然度過這一次的危機,於是便說道。
“既然子明有良策,那就速速講來,如果能夠讓宋國避免亡國之危,那麽本王將以大司馬之職酬謝子明,以賞賜你諫言之功。”
而樂溷聽到這話以後卻是苦笑一聲,臉色十分鄭重的說道。
“宋國如今已經處於危難的邊緣,要想渡過這一次危機,還要靠送過自己,蒙子這一次聯合魯國和鄭國一起對宋國發動進攻,恐怕他的目的就是要滅亡宋國。”
“在這種情況之下,就算是和談恐怕也難以建功,所以在下以為,大王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在商丘城中招納勇士,做出決一死戰的姿態。”
“如此一來,隻要堅持足夠長的時間,說不定三國會引兵而走,如今晉國的趙簡子已經成為了執政,將來必定會報複入侵晉國的諸侯國。”
“所以他們不敢在進攻宋國的時候有太大的損失,尤其是蒙子,兩次諸侯聯軍進攻晉國,蒙子都對晉軍獲得了勝利,而且還在淮城擁立了王子朝為周天子。”
“這對晉國而言是一種挑釁,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隻要晉國能夠穩定下來,漢國和齊國將會首當其衝,想必這一點蒙子心中十分清楚。”
“所以隻要我們有必死之心,那麽一定能夠讓漢軍知難而退,希望大王能夠采納在下的諫言,如此一來才能保住宋國不會滅亡。”
宋景公聽到這話以後,心中就湧現出一股憤怒,這很明顯就是推著他去送死,左師向巢帶著精銳之師,前去迎擊漢國軍隊,結果卻是落得兵敗身死,大敗而歸。
現在商丘城中根本就沒有什麽像樣的軍隊,在這種情況之下,靠著那些倉皇之間召集起來的勇士,怎麽可能守得住城池?
但是現在樂溷既然要前去出使,宋景公也不好訓斥,沉思片刻之後說道。
“你的這個建議本王會加以考慮,如果沒有什麽別的諫言,那就請子明趕快前去出使,如果能夠息兵罷戰自然最好,如果不行的話,再考慮這一計策也不遲。”
樂溷聽到這話以後就知道,宋景公肯定不會采納自己的諫言了,不過該說的已經說了,他也沒有什麽好猶豫的,站起身來深深行了一禮,語氣沉重的說道。
“既然如此,那麽在下就跟大王告別了,希望這一次能夠不辱使命,不過到了如此地步,靠人不如靠己,還請大王心中有數才是。”
說完之後再不多言,樂溷轉身而去,宋景公的臉上卻是陰晴不定,他是一個貪圖享樂之人,對於治理宋國並沒有什麽長遠的規劃。
要不然以商丘的繁華,隻要勵精圖治,短短時間之內就能練出來一隻精兵,不說稱霸天下,但是自保絕對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可惜宋景公在位十幾年,把大部分的心思都花費在吃喝玩樂之上,再加上用人不當導致宋國出現連續的動蕩,實力不增反減。
如今樂溷讓宋景公頂在前麵去防守商丘城,可以說隻是一廂情願罷了,現在宋景公的心裏麵正在考慮的事情就是,如果事情真的不可違。
那麽他就決定逃往晉國,將來一旦晉國穩定下來,那麽宋國就可以重新複國,這樣一來至少他就不用冒險了,而且因為樂祁之事,宋景公對於趙鞅也是充滿了好感。
於是宋景公馬上下令,讓宮人開始收拾自己的行裝,一旦情況有所不妙,那麽就馬上離開商丘前往晉國,隻要他還活著,那麽什麽事情都好說。
樂溷離開商丘城池的時候,迴頭看了一眼,眼中充滿了無限的蕭索之意,他不由得在心中想到,自己的父親為了宋國捐軀,現在又輪到他了,這也是他們樂氏的宿命。
這沒有什麽好說的,這是今天宋景公的表現,讓樂溷從心中感覺到一股悲涼之意,如此繁華的一個商丘城,很有可能會因為這一戰而毀於一旦。
一國之君,到了現在這種危機的時候,不想著如何抵抗,反而是處處考慮自己的性命安危,這樣的宋國怎麽可能抵抗過如狼似虎的漢國大軍?
想到這裏樂溷長歎了一口氣,然後命令車隊繼續前進。
(本章完)
“父親一心忠於宋國,就是因為想要為宋國的將來所謀劃,所以這才得罪了範獻子,以至於客死異國他鄉,我作為父親的兒子,自然不能在這個時候退縮。”
“你的提議非常有道理,那麽我就決定這麽做,希望你在家中做好一切的準備,萬一將來真的如你所說,那麽我就選擇與宋同亡。”
陳寅臉上露出悲傷之色,眼淚順著眼角滾滾落下,他語氣哀傷的說道。
“滅國之際,當有忠貞之士,少主如此選擇乃是大義,下願意追隨,請少主放心,等到少主返迴之時,屬下必定散盡家財在商丘城中募兵,與少主共同進退。”
既然已經有了決定,樂溷的眼睛也清明了起來,神情也就變得更加堅毅,隨後他便趕往王宮之中,再去見宋景公,準備臨別之時進行諫言。
宋景公見他去而複返,有些奇怪,感覺這是準備臨時變化的節奏,於是有些不滿的問道。
“子明何故如此來去匆匆,可是覺得出使之事難以完成,所以有了退卻之心,要是這樣的話,本王還能依靠何人消彌這一次兵禍呢?”
說這話的時候,宋景公的臉上露出了悲痛之色,樂溷聽到這話以後臉上露出不悅的神情,不過將自己的心思按捺下去,鄭重的行了一禮之後開口說道。
“大王不必見疑,在下已經做好了出使的準備,隻是臨行之前還有一些諫言要獻於大王,如果大王能夠采納的話,說不定我宋國還有一線生機。”
聽到這話以後,宋景公的臉上露出希翼的神色,現在他最希望的就是有人能夠給他出一個主意,讓宋國能夠安然度過這一次的危機,於是便說道。
“既然子明有良策,那就速速講來,如果能夠讓宋國避免亡國之危,那麽本王將以大司馬之職酬謝子明,以賞賜你諫言之功。”
而樂溷聽到這話以後卻是苦笑一聲,臉色十分鄭重的說道。
“宋國如今已經處於危難的邊緣,要想渡過這一次危機,還要靠送過自己,蒙子這一次聯合魯國和鄭國一起對宋國發動進攻,恐怕他的目的就是要滅亡宋國。”
“在這種情況之下,就算是和談恐怕也難以建功,所以在下以為,大王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在商丘城中招納勇士,做出決一死戰的姿態。”
“如此一來,隻要堅持足夠長的時間,說不定三國會引兵而走,如今晉國的趙簡子已經成為了執政,將來必定會報複入侵晉國的諸侯國。”
“所以他們不敢在進攻宋國的時候有太大的損失,尤其是蒙子,兩次諸侯聯軍進攻晉國,蒙子都對晉軍獲得了勝利,而且還在淮城擁立了王子朝為周天子。”
“這對晉國而言是一種挑釁,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隻要晉國能夠穩定下來,漢國和齊國將會首當其衝,想必這一點蒙子心中十分清楚。”
“所以隻要我們有必死之心,那麽一定能夠讓漢軍知難而退,希望大王能夠采納在下的諫言,如此一來才能保住宋國不會滅亡。”
宋景公聽到這話以後,心中就湧現出一股憤怒,這很明顯就是推著他去送死,左師向巢帶著精銳之師,前去迎擊漢國軍隊,結果卻是落得兵敗身死,大敗而歸。
現在商丘城中根本就沒有什麽像樣的軍隊,在這種情況之下,靠著那些倉皇之間召集起來的勇士,怎麽可能守得住城池?
但是現在樂溷既然要前去出使,宋景公也不好訓斥,沉思片刻之後說道。
“你的這個建議本王會加以考慮,如果沒有什麽別的諫言,那就請子明趕快前去出使,如果能夠息兵罷戰自然最好,如果不行的話,再考慮這一計策也不遲。”
樂溷聽到這話以後就知道,宋景公肯定不會采納自己的諫言了,不過該說的已經說了,他也沒有什麽好猶豫的,站起身來深深行了一禮,語氣沉重的說道。
“既然如此,那麽在下就跟大王告別了,希望這一次能夠不辱使命,不過到了如此地步,靠人不如靠己,還請大王心中有數才是。”
說完之後再不多言,樂溷轉身而去,宋景公的臉上卻是陰晴不定,他是一個貪圖享樂之人,對於治理宋國並沒有什麽長遠的規劃。
要不然以商丘的繁華,隻要勵精圖治,短短時間之內就能練出來一隻精兵,不說稱霸天下,但是自保絕對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可惜宋景公在位十幾年,把大部分的心思都花費在吃喝玩樂之上,再加上用人不當導致宋國出現連續的動蕩,實力不增反減。
如今樂溷讓宋景公頂在前麵去防守商丘城,可以說隻是一廂情願罷了,現在宋景公的心裏麵正在考慮的事情就是,如果事情真的不可違。
那麽他就決定逃往晉國,將來一旦晉國穩定下來,那麽宋國就可以重新複國,這樣一來至少他就不用冒險了,而且因為樂祁之事,宋景公對於趙鞅也是充滿了好感。
於是宋景公馬上下令,讓宮人開始收拾自己的行裝,一旦情況有所不妙,那麽就馬上離開商丘前往晉國,隻要他還活著,那麽什麽事情都好說。
樂溷離開商丘城池的時候,迴頭看了一眼,眼中充滿了無限的蕭索之意,他不由得在心中想到,自己的父親為了宋國捐軀,現在又輪到他了,這也是他們樂氏的宿命。
這沒有什麽好說的,這是今天宋景公的表現,讓樂溷從心中感覺到一股悲涼之意,如此繁華的一個商丘城,很有可能會因為這一戰而毀於一旦。
一國之君,到了現在這種危機的時候,不想著如何抵抗,反而是處處考慮自己的性命安危,這樣的宋國怎麽可能抵抗過如狼似虎的漢國大軍?
想到這裏樂溷長歎了一口氣,然後命令車隊繼續前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