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人心向戰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憑欄而望,不著痕跡的舒了口氣後,淡淡說道:
“好在我大明百姓,聽聞國戰並沒有心生畏懼。”
“如今對國戰尚有非議的,也剩下朝中文臣,以及部分年輕士子了。”
“殿下所言極是!”提及國戰,藍玉當即起身,激動說道:“末將也沒想到,聽說朝廷要開國戰,軍中士卒振奮不說,就連百姓也是無比雀躍。”
“今日投軍的青壯甚至有近千人之多。”
“就連一些早年退下的老兵,也要求重返戰陣。”
“而且鐵匠、木工,也想要為軍效力,普通百姓甚至自願為役,供朝廷驅使。”
朱標微微點頭,正色說道:
“傳孤令旨,各軍將帥,不得苛待效力百姓。”
“鐵匠、木工,每日供給兩餐外,每人每日給五十錢。”
“若需百姓為役,每日供給兩餐,每人每日三十錢。”
“是!”
“警告一眾將帥,若有人敢克扣.....”
見朱標還擔心貪墨之事。
藍玉滿不在乎的搖了搖頭,笑著說道。
“殿下,俺藍玉敢用人頭擔保,此次絕沒有將帥敢克扣糧餉,從中貪墨。”
“國戰二字的分量,他們那些武夫能不明白?”
“那些個莽漢心裏都憋著一口氣,想要在殿下親征之時,再立大功,讓殿下刮目相看。”
“貪墨糧餉,克扣民夫餉銀這等事,任誰都不會去做!”
聽到藍玉一口一個武夫、莽漢稱唿其他將帥。
朱標覺得好笑的同時,也承認藍玉所言有理。
如今的大明,當真是大興國戰的最好時機。
湯和、徐達、馮勝、鄧愈,這些老牌將帥尚且能戰。
藍玉、沐英稍稍年輕的一輩,也已經嶄露頭角。
此時大明武備充沛。
恐怕縱觀明史,也沒有哪個時期能與之比肩。
再加上中原初定,百姓對暴元的仇恨依舊還在胸膛翻湧。
聽說大明要開國戰,平定四夷。
百姓自然也會萬眾一心。
如果非要說此時大興國戰,有哪些不利因素。
恐怕也隻有錢糧、軍需這兩點了。
不過世家交出家產,錢糧足備。
軍需方麵,三司也有成效。
確定民心無虞,確定軍心正盛後,朱標這才稍稍鬆了口氣。
並非瞻前顧後,猶豫不定,隻是戰乃至兇之器。
朱標也擔心自己和明堡宗一樣,累死三軍。
所以不做好萬全準備,饒是朱標也不敢貿然輕進。
畢竟將士的血不能白流,自己也要對得起三軍將士。
若僅憑一腔熱血,朱標早就帶兵馬踏櫻花了。
“殿下?”
“嗯。”
聽到藍玉聲音,朱標這才迴過神來。
“殿下,現在是迴宮,還是前往軍營清點財物?”
藍玉似迫不及待般,滿是期待的看向朱標。
他藍玉雖不是愛財之人,可數十輛車架的金銀,任誰不心生向往?
再說了,他營中若發這筆橫財,手下弟兄的日子也會好過不少。
“你且迴營清點財物,孤要去貢院。”
“那末將同殿下一起去!”
見藍玉還時刻謹記護衛之責。
朱標倒也不想掃興,轉而說道:
“既然如此,那孤便同你先去軍營。”
貢院內。
宋濂眉頭緊皺,似同誰發脾氣般,靜坐主位也不吱聲。
那滿臉怒氣的樣子,和平日雲淡風輕的樣子截然不同。
“宋兄,國戰之事......”
“高夫子,如今我大明當務之急難道不是與民休憩?”
“胡逆案剛過,百姓苦不法久矣。”
“莫說如今國庫錢糧不足支應大戰糧餉,就算國庫尚有存糧,不該減免各地賦稅,讓百姓生息?”
見自己還未說完,宋濂就好似倒苦水般,接連說道。
高啟看了眼門外的方向,淡淡說道:
“宋兄坐在這生悶氣,又有何意?”
“城中發生的事,恐怕你也不知吧!”
“城中?”宋濂有些疑惑的看了高啟一眼,隨即愈發沒好氣道:
“肯定是百姓聽到朝廷要興國戰,怨聲載道,惶恐不已!”
“並非如此!”高啟聲音愈隆,正色說道:
“非但沒有怨聲載道,反而還是人心向戰!”
“城中青壯,一個個報名投軍。”
“工匠百姓,恨不得為軍隊效力。”
“竟.....竟是如此?”
見宋濂表情微頓,當即起身便要出門查看。
高啟跟在宋濂身旁,溫聲說道:
“宋兄,實不相瞞。”
“朝會之時,聽聞太子殿下提及國戰二字,我與宋兄看法一致。”
“認為國有餘糧,也應與民休息,不該輕言國戰。”
“可如今我大明,無論是陛下還是太子。”
“亦或是軍中將帥,甚至就連百姓都人人向戰,想要橫掃四夷,以圖更盛。”
“宋兄,圖國朝鼎盛,難道不是你我文臣分內之事?”
“怎的此時你我文臣,竟成扯後腿的了!”
“可....可是.....”
“宋兄!不可迂腐啊!”
高啟言辭懇求,一對眸子近似懇求般看向宋濂,諄諄說道:
“太子殿下何其睿智,陛下何等聖明?”
“這兩位又怎是窮兵黷武之人?”
“如今大明將帥一心,朝中穩固,百姓向戰,當時大興國戰的最好時機。”
“中山侯所言不錯,若此時不橫掃四夷,將其地並入大明,緩緩教化。”
“難不成將四夷邊患,留給後世兒孫頭疼?”
“高啟!怎麽連你也.....”
宋濂怎麽也沒想到,高啟竟會認同湯和的說法。
以武鎮壓,隨後再緩緩教化。
在他看來,此並非仁君之舉。
此舉,甚至有暴君之嫌!
“高啟,大興國戰,錢糧、軍需,那個不要考慮!”
“此一戰下去,大明數年的賦稅都要搭進去。”
“若期間地方遭遇天災,朝廷無力鎮撫,屆時民怨四溢,甚至會演變成民變。”
“還有軍需......”
不等宋濂說完,高啟率先打算道:
“宋兄,錢糧之事,太子殿下恐怕已經解決了。”
“詹家公子詹徽,帶著幾十輛車架前往前軍軍營。”
“幾十輛車架的糧餉,如何能供給國戰之用?”宋濂滿不在乎道。
“宋兄,恐怕車架上不是糧草,乃是金銀!”
“金銀?”
“不錯,在下聽聞,詹徽先後去了詹氏一族各家的家中。”
“而且這些個車架上,都有布匹遮蓋,看不清運送的什麽!”
“竟是如此.....”
宋濂雖覺錯愕,可一切卻又好似順理成章。
朱標心向百姓,又怎麽可能耗盡國庫,大興國戰。
世家之患,古之便有。
朱標收攏了民心,整肅了吏治,也時候該對付世家了。
隻不過.....
“太子的確英明,隻是此次國戰,乃是太子親征。”
“萬萬不能有半分差池。”
“糧餉之事解決了,可軍需.....”
“好在我大明百姓,聽聞國戰並沒有心生畏懼。”
“如今對國戰尚有非議的,也剩下朝中文臣,以及部分年輕士子了。”
“殿下所言極是!”提及國戰,藍玉當即起身,激動說道:“末將也沒想到,聽說朝廷要開國戰,軍中士卒振奮不說,就連百姓也是無比雀躍。”
“今日投軍的青壯甚至有近千人之多。”
“就連一些早年退下的老兵,也要求重返戰陣。”
“而且鐵匠、木工,也想要為軍效力,普通百姓甚至自願為役,供朝廷驅使。”
朱標微微點頭,正色說道:
“傳孤令旨,各軍將帥,不得苛待效力百姓。”
“鐵匠、木工,每日供給兩餐外,每人每日給五十錢。”
“若需百姓為役,每日供給兩餐,每人每日三十錢。”
“是!”
“警告一眾將帥,若有人敢克扣.....”
見朱標還擔心貪墨之事。
藍玉滿不在乎的搖了搖頭,笑著說道。
“殿下,俺藍玉敢用人頭擔保,此次絕沒有將帥敢克扣糧餉,從中貪墨。”
“國戰二字的分量,他們那些武夫能不明白?”
“那些個莽漢心裏都憋著一口氣,想要在殿下親征之時,再立大功,讓殿下刮目相看。”
“貪墨糧餉,克扣民夫餉銀這等事,任誰都不會去做!”
聽到藍玉一口一個武夫、莽漢稱唿其他將帥。
朱標覺得好笑的同時,也承認藍玉所言有理。
如今的大明,當真是大興國戰的最好時機。
湯和、徐達、馮勝、鄧愈,這些老牌將帥尚且能戰。
藍玉、沐英稍稍年輕的一輩,也已經嶄露頭角。
此時大明武備充沛。
恐怕縱觀明史,也沒有哪個時期能與之比肩。
再加上中原初定,百姓對暴元的仇恨依舊還在胸膛翻湧。
聽說大明要開國戰,平定四夷。
百姓自然也會萬眾一心。
如果非要說此時大興國戰,有哪些不利因素。
恐怕也隻有錢糧、軍需這兩點了。
不過世家交出家產,錢糧足備。
軍需方麵,三司也有成效。
確定民心無虞,確定軍心正盛後,朱標這才稍稍鬆了口氣。
並非瞻前顧後,猶豫不定,隻是戰乃至兇之器。
朱標也擔心自己和明堡宗一樣,累死三軍。
所以不做好萬全準備,饒是朱標也不敢貿然輕進。
畢竟將士的血不能白流,自己也要對得起三軍將士。
若僅憑一腔熱血,朱標早就帶兵馬踏櫻花了。
“殿下?”
“嗯。”
聽到藍玉聲音,朱標這才迴過神來。
“殿下,現在是迴宮,還是前往軍營清點財物?”
藍玉似迫不及待般,滿是期待的看向朱標。
他藍玉雖不是愛財之人,可數十輛車架的金銀,任誰不心生向往?
再說了,他營中若發這筆橫財,手下弟兄的日子也會好過不少。
“你且迴營清點財物,孤要去貢院。”
“那末將同殿下一起去!”
見藍玉還時刻謹記護衛之責。
朱標倒也不想掃興,轉而說道:
“既然如此,那孤便同你先去軍營。”
貢院內。
宋濂眉頭緊皺,似同誰發脾氣般,靜坐主位也不吱聲。
那滿臉怒氣的樣子,和平日雲淡風輕的樣子截然不同。
“宋兄,國戰之事......”
“高夫子,如今我大明當務之急難道不是與民休憩?”
“胡逆案剛過,百姓苦不法久矣。”
“莫說如今國庫錢糧不足支應大戰糧餉,就算國庫尚有存糧,不該減免各地賦稅,讓百姓生息?”
見自己還未說完,宋濂就好似倒苦水般,接連說道。
高啟看了眼門外的方向,淡淡說道:
“宋兄坐在這生悶氣,又有何意?”
“城中發生的事,恐怕你也不知吧!”
“城中?”宋濂有些疑惑的看了高啟一眼,隨即愈發沒好氣道:
“肯定是百姓聽到朝廷要興國戰,怨聲載道,惶恐不已!”
“並非如此!”高啟聲音愈隆,正色說道:
“非但沒有怨聲載道,反而還是人心向戰!”
“城中青壯,一個個報名投軍。”
“工匠百姓,恨不得為軍隊效力。”
“竟.....竟是如此?”
見宋濂表情微頓,當即起身便要出門查看。
高啟跟在宋濂身旁,溫聲說道:
“宋兄,實不相瞞。”
“朝會之時,聽聞太子殿下提及國戰二字,我與宋兄看法一致。”
“認為國有餘糧,也應與民休息,不該輕言國戰。”
“可如今我大明,無論是陛下還是太子。”
“亦或是軍中將帥,甚至就連百姓都人人向戰,想要橫掃四夷,以圖更盛。”
“宋兄,圖國朝鼎盛,難道不是你我文臣分內之事?”
“怎的此時你我文臣,竟成扯後腿的了!”
“可....可是.....”
“宋兄!不可迂腐啊!”
高啟言辭懇求,一對眸子近似懇求般看向宋濂,諄諄說道:
“太子殿下何其睿智,陛下何等聖明?”
“這兩位又怎是窮兵黷武之人?”
“如今大明將帥一心,朝中穩固,百姓向戰,當時大興國戰的最好時機。”
“中山侯所言不錯,若此時不橫掃四夷,將其地並入大明,緩緩教化。”
“難不成將四夷邊患,留給後世兒孫頭疼?”
“高啟!怎麽連你也.....”
宋濂怎麽也沒想到,高啟竟會認同湯和的說法。
以武鎮壓,隨後再緩緩教化。
在他看來,此並非仁君之舉。
此舉,甚至有暴君之嫌!
“高啟,大興國戰,錢糧、軍需,那個不要考慮!”
“此一戰下去,大明數年的賦稅都要搭進去。”
“若期間地方遭遇天災,朝廷無力鎮撫,屆時民怨四溢,甚至會演變成民變。”
“還有軍需......”
不等宋濂說完,高啟率先打算道:
“宋兄,錢糧之事,太子殿下恐怕已經解決了。”
“詹家公子詹徽,帶著幾十輛車架前往前軍軍營。”
“幾十輛車架的糧餉,如何能供給國戰之用?”宋濂滿不在乎道。
“宋兄,恐怕車架上不是糧草,乃是金銀!”
“金銀?”
“不錯,在下聽聞,詹徽先後去了詹氏一族各家的家中。”
“而且這些個車架上,都有布匹遮蓋,看不清運送的什麽!”
“竟是如此.....”
宋濂雖覺錯愕,可一切卻又好似順理成章。
朱標心向百姓,又怎麽可能耗盡國庫,大興國戰。
世家之患,古之便有。
朱標收攏了民心,整肅了吏治,也時候該對付世家了。
隻不過.....
“太子的確英明,隻是此次國戰,乃是太子親征。”
“萬萬不能有半分差池。”
“糧餉之事解決了,可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