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裁撤丞相製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啟稟太子殿下,胡惟庸背棄君恩,欲圖行刺天家,其罪罄竹難書。”
“罪大惡極,無論以何種極刑處之,都不為過。”
“臣以為,胡惟庸滅族抄家,也算輕饒。”
“其罪行應當刻入奸臣錄中,永世不得翻身。”
“至於譚平等人。”
開濟迴頭看了眼開濟等十三人,繼續說道:
“譚平等人對先前罪行供認不諱,理應先行處斬。”
“夥同奸相,罪大惡極,也該株連九族!”
朱標本就知道開濟為人中正,素以鐵腕著稱。
所以聽到開濟的迴答,朱標倒是一點都不意外。
隻不過表麵上。
朱標怒氣不減,卻微微有些猶豫說道:
“株連九族,懲罰是否過重?”
“殿下!”
見朱標似有不忍,開濟忙高聲喊道:
“臣素知太子殿下仁慈,然譚平等人不可輕饒。”
“此時先行斬首,株連九族。”
“待查明他們參與胡惟庸謀逆一案後,也該寫入奸臣錄中,被萬世唾罵。”
“嗯.....”
“太子殿下!”
“胡惟庸此獠,極刑處之,株連九族,尚不能贖其大罪之萬一。”
“譚平等十三人或為胡惟庸逆黨,若不株連,不足以明正典刑。”
“還請殿下萬萬不可寬縱!”
開濟將頭死死抵在地上,高聲請求朱標下旨嚴懲。
然而見朱標似乎還有些猶豫。
詹同緩步出列,恭敬說道:
“太子心性仁慈,我等盡知。”
“然,胡惟庸此獠雖罪大惡極,可他今日在朝會所言,卻也有幾分道理。”
“若不明正典型,嚴懲罪徒,不足以威懾百官!”
“譚平等人若不嚴懲,亦是辱我大明國法。”
“還請殿下不可仁慈寬縱,株連罪徒九族!”
隨著詹同說完,在場百官也跟著齊聲高唿。
“殿下不可寬縱,應株連罪徒九族!”
“殿下不可寬縱,應株連罪徒九族~”
在他們眼中,朱標著實太過仁慈了些。
胡惟庸犯的可是謀逆大罪。
即便朱標現在隨意株連其他官員。
在場百官雖會感到惶恐,但也沒人覺得不妥。
畢竟曆朝曆代,行刺天子的罪徒,也從未有寬縱的先例。
而且眾人也很清楚。
若是此時朱標下不了狠心。
那旁邊的老朱便會親自下令。
然而等到老朱下令的時候,那便不是株連譚平這十三人九族那麽簡單了。
說不定。
到時候整個朝堂都會籠罩在一片血色之中。
“既然如此....”
朱標沉沉歎了口氣,凝眉開口:
“行株連之舉,孤所不願。”
“然諸位臣公所言有理。”
“既是如此,那便準了。”
“將譚平等十三名罪徒,盡數斬首!”
“殿下英明!”
“殿下英明~”
伴隨陣陣山唿。
藍玉、沐英,徐允恭、李景隆等人手持長刀,緩步走到譚平等十三名罪徒身旁。
當看到長刀高舉。
開濟、詹同,宋濂、高啟也有些詫異。
這十三名罪徒的確最該萬死。
可在這大朝會上。
當著老朱、朱標的麵,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就地斬首,這也著實讓眾人有些始料未及。
“噗嗤~”
伴隨血肉割裂之聲,十三顆人頭怦然落地。
殷紅鮮血好似噴泉般,不斷湧出。
隨之而來的,則是一股令人作嘔的血腥味道。
“毛驤!”
“屬下領旨!”
不用朱標多言。
毛驤隨即便帶著錦衣衛朝宮門外走去。
一炷香的功夫。
就在諸多官員不解朱標為何不再開口,同時又忍受著那令人作嘔的血腥味時。
隻聽身後竟傳來一陣嘈雜。
迴頭望去。
眾人竟發現譚平等罪徒的九族,被毛驤這些個錦衣衛,拖到了宮牆下斬首。
聽著那長刀割裂血肉,發出的滲人聲響。
聽著那人頭落地,發出的悶聲。
在場官員也算明白了一個道理。
太子朱標雖然仁慈,可若真的下定決心,那也絕對不會心慈手軟。
“殿下!”
“嗯。”
聽到毛驤的稟告。
朱標眉頭微蹙,似很痛心般輕揉著眉心。
“凡入朝為官者,或有賢名,或有才學。”
“譚平十三人,也不例外。”
“他們理應成為我大明肱股之臣,然......”
朱標似不忍心般,微微一頓。
隨即看向眾人,溫聲勸誡道:
“爾等應當自持,不可毀自己一生清譽,不可連累族人盡喪。”
“更不可,壞法亂國,欺壓百姓。”
“臣等謹記!”
“臣等謹記~”
聞言,朱標旋即轉身。
可也是此時。
官員隊伍的後方,一名五品小官,高聲說道:
“啟稟太子殿下!”
“臣彈劾中書省左司郎中,曾勾結胡惟庸。”
此話一出。
卻好似巨石砸向靜湖一般,激蕩起驚天波瀾。
話音剛落。
在場官員陸續出班說道:
“臣彈劾參議府參議,勾結胡惟庸。”
“臣彈劾......”
一時間。
原本肅穆莊嚴的大朝會,彈劾聲不斷,嘈雜一片。
如此情形,朱標卻也一點都不意外。
如今譚平等十三人被當眾斬首,胡惟庸也難逃死罪。
這些個官員,或是為了借機揚名,或是為了與胡惟庸撇清關係。
所以相互彈劾,也是理所應當。
可正是這種落井下石,事後諸葛亮的行徑,讓朱標心中厭惡。
旁邊的老朱更是不能容忍。
就在老朱眉頭微蹙,即將開口訓斥之時。
朱標率先開口,衝宋濂問道:
“宋學士,先前先生曾教本宮學問。”
“今日本宮有所不解,還請先生賜教。”
“老臣不敢。”
宋濂顫顫巍巍走到朱標跟前,恭敬拱手。
“請問宋學士,朝廷待胡惟庸如何?”
“恩重如山。”
“陛下賜胡惟庸丞相之位,命其主官中書。”
“殿下許胡惟庸侯爵之位,極其恩寵。”
“那孤便不明白了。”
“既然朝廷對胡惟庸恩重如山。”
“為何胡惟庸官居丞相,做到了百官之首,更是有侯爵之位,可他為何還不滿足。”
“甚至想要行刺父皇,行刺本宮,謀求大位。”
“這......”宋濂雖有話說,可此時情形卻也不敢開口。
偏是此時,隻聽朱標繼續說道:
“難不成丞相之位還不滿足,就一定要滅國登基。”
“難不成百官之中,多的是覬覦皇位之人!”
此話一出,宛若驚雷。
聲音落下的瞬間。
包括宋濂在內的所有官員齊齊下拜,不敢作聲。
聽到此等誅心之論。
不少官員甚至認定。
朱標下一秒,便要大肆屠殺在場官員。
可也正是眾人心中戰栗,惶恐不安之際。
朱標緩步上前,親自躬身將宋濂扶起來後,衝著百官溫聲說道:
“孤不是問責,孤隻是想請教。”
“一個奸相,勾結我朝半數朝臣。”
“胡惟庸此獠雖即將處斬,然今後,還會不會再出現似胡惟庸這樣的奸邪丞相!”
見朱標臉上雖有怒氣,但更多的是為大明長遠的擔憂。
宋濂微微拱手,緩聲說道:
“太子殿下不可過分憂慮。”
“胡惟庸此獠野心昭昭,欲壑難平。”
“可自古正臣難得,此等奸臣更是少有。”
“今後或許不會再有胡惟庸此等奸邪丞相。”
“或許?”
當看到朱標目光灼灼,緊緊盯著自己。
宋濂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
為大明長遠計,哪裏能容或許二字。
那是所有不利因素,都應該被徹底抹除的。
“老臣昏聵,一時失言,還請殿下責罰!”
“何須責罰。”
朱標應了一聲,徑直走到百官之中。
“宋學士所言極是。”
“我大明並非沒有正臣,也絕不都是似胡惟庸這般,忘恩負義,覬覦皇位之賊子。”
“隻因迫於胡惟庸這個丞相的威懾。”
“譚平等心智不堅者,依存黨附。”
“開濟等恪守本心、忠君體國者,不被重用。”
“此番種種,皆因胡惟庸位列丞相,乃百官之首。”
“太子明鑒!”
“太子明鑒~”
聽到朱標為他們開脫,眾人連忙高聲附和。
也是此時。
朱標居百官之中,突然衝老朱下跪,朗聲說道:
“故而!”
“兒臣請求父皇,裁撤丞相製,改設內閣!”
ps:被罵的不敢看評論,等會補加更,抱歉抱歉。
“罪大惡極,無論以何種極刑處之,都不為過。”
“臣以為,胡惟庸滅族抄家,也算輕饒。”
“其罪行應當刻入奸臣錄中,永世不得翻身。”
“至於譚平等人。”
開濟迴頭看了眼開濟等十三人,繼續說道:
“譚平等人對先前罪行供認不諱,理應先行處斬。”
“夥同奸相,罪大惡極,也該株連九族!”
朱標本就知道開濟為人中正,素以鐵腕著稱。
所以聽到開濟的迴答,朱標倒是一點都不意外。
隻不過表麵上。
朱標怒氣不減,卻微微有些猶豫說道:
“株連九族,懲罰是否過重?”
“殿下!”
見朱標似有不忍,開濟忙高聲喊道:
“臣素知太子殿下仁慈,然譚平等人不可輕饒。”
“此時先行斬首,株連九族。”
“待查明他們參與胡惟庸謀逆一案後,也該寫入奸臣錄中,被萬世唾罵。”
“嗯.....”
“太子殿下!”
“胡惟庸此獠,極刑處之,株連九族,尚不能贖其大罪之萬一。”
“譚平等十三人或為胡惟庸逆黨,若不株連,不足以明正典刑。”
“還請殿下萬萬不可寬縱!”
開濟將頭死死抵在地上,高聲請求朱標下旨嚴懲。
然而見朱標似乎還有些猶豫。
詹同緩步出列,恭敬說道:
“太子心性仁慈,我等盡知。”
“然,胡惟庸此獠雖罪大惡極,可他今日在朝會所言,卻也有幾分道理。”
“若不明正典型,嚴懲罪徒,不足以威懾百官!”
“譚平等人若不嚴懲,亦是辱我大明國法。”
“還請殿下不可仁慈寬縱,株連罪徒九族!”
隨著詹同說完,在場百官也跟著齊聲高唿。
“殿下不可寬縱,應株連罪徒九族!”
“殿下不可寬縱,應株連罪徒九族~”
在他們眼中,朱標著實太過仁慈了些。
胡惟庸犯的可是謀逆大罪。
即便朱標現在隨意株連其他官員。
在場百官雖會感到惶恐,但也沒人覺得不妥。
畢竟曆朝曆代,行刺天子的罪徒,也從未有寬縱的先例。
而且眾人也很清楚。
若是此時朱標下不了狠心。
那旁邊的老朱便會親自下令。
然而等到老朱下令的時候,那便不是株連譚平這十三人九族那麽簡單了。
說不定。
到時候整個朝堂都會籠罩在一片血色之中。
“既然如此....”
朱標沉沉歎了口氣,凝眉開口:
“行株連之舉,孤所不願。”
“然諸位臣公所言有理。”
“既是如此,那便準了。”
“將譚平等十三名罪徒,盡數斬首!”
“殿下英明!”
“殿下英明~”
伴隨陣陣山唿。
藍玉、沐英,徐允恭、李景隆等人手持長刀,緩步走到譚平等十三名罪徒身旁。
當看到長刀高舉。
開濟、詹同,宋濂、高啟也有些詫異。
這十三名罪徒的確最該萬死。
可在這大朝會上。
當著老朱、朱標的麵,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就地斬首,這也著實讓眾人有些始料未及。
“噗嗤~”
伴隨血肉割裂之聲,十三顆人頭怦然落地。
殷紅鮮血好似噴泉般,不斷湧出。
隨之而來的,則是一股令人作嘔的血腥味道。
“毛驤!”
“屬下領旨!”
不用朱標多言。
毛驤隨即便帶著錦衣衛朝宮門外走去。
一炷香的功夫。
就在諸多官員不解朱標為何不再開口,同時又忍受著那令人作嘔的血腥味時。
隻聽身後竟傳來一陣嘈雜。
迴頭望去。
眾人竟發現譚平等罪徒的九族,被毛驤這些個錦衣衛,拖到了宮牆下斬首。
聽著那長刀割裂血肉,發出的滲人聲響。
聽著那人頭落地,發出的悶聲。
在場官員也算明白了一個道理。
太子朱標雖然仁慈,可若真的下定決心,那也絕對不會心慈手軟。
“殿下!”
“嗯。”
聽到毛驤的稟告。
朱標眉頭微蹙,似很痛心般輕揉著眉心。
“凡入朝為官者,或有賢名,或有才學。”
“譚平十三人,也不例外。”
“他們理應成為我大明肱股之臣,然......”
朱標似不忍心般,微微一頓。
隨即看向眾人,溫聲勸誡道:
“爾等應當自持,不可毀自己一生清譽,不可連累族人盡喪。”
“更不可,壞法亂國,欺壓百姓。”
“臣等謹記!”
“臣等謹記~”
聞言,朱標旋即轉身。
可也是此時。
官員隊伍的後方,一名五品小官,高聲說道:
“啟稟太子殿下!”
“臣彈劾中書省左司郎中,曾勾結胡惟庸。”
此話一出。
卻好似巨石砸向靜湖一般,激蕩起驚天波瀾。
話音剛落。
在場官員陸續出班說道:
“臣彈劾參議府參議,勾結胡惟庸。”
“臣彈劾......”
一時間。
原本肅穆莊嚴的大朝會,彈劾聲不斷,嘈雜一片。
如此情形,朱標卻也一點都不意外。
如今譚平等十三人被當眾斬首,胡惟庸也難逃死罪。
這些個官員,或是為了借機揚名,或是為了與胡惟庸撇清關係。
所以相互彈劾,也是理所應當。
可正是這種落井下石,事後諸葛亮的行徑,讓朱標心中厭惡。
旁邊的老朱更是不能容忍。
就在老朱眉頭微蹙,即將開口訓斥之時。
朱標率先開口,衝宋濂問道:
“宋學士,先前先生曾教本宮學問。”
“今日本宮有所不解,還請先生賜教。”
“老臣不敢。”
宋濂顫顫巍巍走到朱標跟前,恭敬拱手。
“請問宋學士,朝廷待胡惟庸如何?”
“恩重如山。”
“陛下賜胡惟庸丞相之位,命其主官中書。”
“殿下許胡惟庸侯爵之位,極其恩寵。”
“那孤便不明白了。”
“既然朝廷對胡惟庸恩重如山。”
“為何胡惟庸官居丞相,做到了百官之首,更是有侯爵之位,可他為何還不滿足。”
“甚至想要行刺父皇,行刺本宮,謀求大位。”
“這......”宋濂雖有話說,可此時情形卻也不敢開口。
偏是此時,隻聽朱標繼續說道:
“難不成丞相之位還不滿足,就一定要滅國登基。”
“難不成百官之中,多的是覬覦皇位之人!”
此話一出,宛若驚雷。
聲音落下的瞬間。
包括宋濂在內的所有官員齊齊下拜,不敢作聲。
聽到此等誅心之論。
不少官員甚至認定。
朱標下一秒,便要大肆屠殺在場官員。
可也正是眾人心中戰栗,惶恐不安之際。
朱標緩步上前,親自躬身將宋濂扶起來後,衝著百官溫聲說道:
“孤不是問責,孤隻是想請教。”
“一個奸相,勾結我朝半數朝臣。”
“胡惟庸此獠雖即將處斬,然今後,還會不會再出現似胡惟庸這樣的奸邪丞相!”
見朱標臉上雖有怒氣,但更多的是為大明長遠的擔憂。
宋濂微微拱手,緩聲說道:
“太子殿下不可過分憂慮。”
“胡惟庸此獠野心昭昭,欲壑難平。”
“可自古正臣難得,此等奸臣更是少有。”
“今後或許不會再有胡惟庸此等奸邪丞相。”
“或許?”
當看到朱標目光灼灼,緊緊盯著自己。
宋濂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
為大明長遠計,哪裏能容或許二字。
那是所有不利因素,都應該被徹底抹除的。
“老臣昏聵,一時失言,還請殿下責罰!”
“何須責罰。”
朱標應了一聲,徑直走到百官之中。
“宋學士所言極是。”
“我大明並非沒有正臣,也絕不都是似胡惟庸這般,忘恩負義,覬覦皇位之賊子。”
“隻因迫於胡惟庸這個丞相的威懾。”
“譚平等心智不堅者,依存黨附。”
“開濟等恪守本心、忠君體國者,不被重用。”
“此番種種,皆因胡惟庸位列丞相,乃百官之首。”
“太子明鑒!”
“太子明鑒~”
聽到朱標為他們開脫,眾人連忙高聲附和。
也是此時。
朱標居百官之中,突然衝老朱下跪,朗聲說道:
“故而!”
“兒臣請求父皇,裁撤丞相製,改設內閣!”
ps:被罵的不敢看評論,等會補加更,抱歉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