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月亮灣,是三星堆遺址最初的發現地,1929年,農民燕道誠在此處首次意外發現了三星堆文物。
一鋤頭下去,就開啟了長達一百年之久的三星堆大發掘時代。
昔人已去,故土猶存。
近一百年的時光過去了,月亮灣還是那個月亮灣。
每年發掘季的時候,依舊會有成片的農田,被征做考古發掘現場,進行田野考古。
當謝達飛帶著陳翰來到「考古重地,閑人免進」的月亮灣工地時,看到的就是一片大爺大媽忙碌的景象。
說是工地。
實際上就是在一片一望無際的農田上,用鐵絲隔離出來的一片區域。
和外麵農田鬱鬱蔥蔥的樣子不同。
被鐵絲包圍著的這片考古工地上,地麵上一點綠色都不見,隻有土黃色的泥土,以及一個個四四方方的探方。
這些探方,都是今年發掘季新開的探方,等到冬天之前,不管挖掘的怎麽樣,都要重新迴填迴去。
這些被編好號的十多個探方裏,一共隻有一位負責人,是考古專業出身的。
其他都是當地招募的大爺大媽,幫忙進行探方的發掘工作。
甚至其中不少大爺大媽,年輕的時候都是參加過1986年的三星堆大發掘工作呢,「資曆」比這位二十多歲的工地負責人都還高。
這位負責人,是隻負責專業的內容,比如劃線啊、繪圖啊、測方啊,刮麵啊之類的事情。
真動手挖土方,還是需要這些工人的幫忙。
沒辦法,現在華夏的考古力量真的不夠用。
不是人才培養的不足,而是華夏需要考古人的地方太多了。
上下五千年文明不是開玩笑的。
每年全國各地同期都有數千考古工作人員在到處挖土呢!
負責月亮灣這塊工地的鄧芯,今年就才26歲,是第一次做發掘現場的負責人。
「來來來,先把這些陶片都清理出來!」
一進工地,陳翰就聽到了一個稍微有些粗的女聲,在嘹亮的招唿著工人們對一個探方內發現的散落陶片進行提取工作。
站在陳翰旁邊的謝達飛,笑著說道:「這個工地的負責人是鄧芯,今年剛從四川大學植物考古係畢業。」
「是個女博士。」
「這是她第一次做發掘負責人,雖然隻是負責一塊田野考古的工地,不過對她來說任務已經很重了。」
「而且她是學植物考古的,所以對田野考古方麵的工作,有些不那麽擅長。」
「這不,探方的文化層,她就有些分辨不清楚,所以才請我來幫幫忙。」
謝達飛對三星堆田野考古方麵,就相當於是定海神針。
屬於是哪裏有問題,他就趕到哪裏解決問題。
今天就是來幫忙解決問題的。
謝達飛帶著陳翰,就來到了一個編號4481的探方旁邊。
那位女博士鄧芯,就在探方裏,正拿著個手鏟,和一塊好像石器一樣的東西「搏鬥」。
陳翰認真打量了一番。
這塊石器,明顯是被人工打磨處理過的,雖然處理的有些粗糙,但是顯然不是天然石頭可以形成的形狀。
看起來有點像比較原始的石斧,用來鑿開東西的。
「小鄧,怎麽個情況啊?」謝達飛背手出聲問道。
低著頭的鄧芯連忙抬起頭,看到謝達飛後,麵帶喜色的說道:「達飛哥,今天收獲不錯!」
「在隔壁坑發現了一些陶器殘片,其中有一塊很明顯是陶盉的一足!」
陶盉是三星堆遺址出土數量較多的一種陶器。
器頂有一半圓形口,一側有一管狀短流。
器身微束,一側有一寬鋬。
有三個中空的袋狀足與器身相通,這既可以增加容量,又方便生火加溫。
陶盉是一種溫酒器,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酒器,說明當時的農業生產已相當繁榮,已有大量的剩餘糧食用於釀酒。
陶盉的三個足,看起來有點像三條「蘿卜」,和電影《捉妖記》裏的胡巴四肢很像。
聽說這部電影的「胡巴」在設計的時候,就有參考三星堆的陶盉。
不過鄧芯發現的陶盉,碎的有些厲害,隻有一個胖乎乎的足還存在,剩下的其他全是一片片的散碎陶片了。
想要組合拚起來,估計很難。
鄧芯用手鏟用力將那個疑似石斧的石器翹起來後,就順著旁邊的梯子,從坑裏走了上來。
「小鄧,給你介紹一下。」
「這位是我師弟,也是北大畢業的,社科院考古所的研究員陳翰。」
謝達飛笑眯眯的拉了下陳翰的胳膊,向鄧芯介紹道:「前段時間轟動全國的海昏侯,就是小陳他們和江西所一起發掘的!」
「奧!」鄧芯恍然的點點頭,笑盈盈的看向了陳翰:「愛考古的陳老師嘛,認識,考古界的頂流男神!」
鄧芯是一個留著短發的女孩。
是真的短發,不是齊耳的那種,而是和男性發型都幾乎沒啥區別的短發。
以至於之前她蹲在坑裏的時候,陳翰都認不出這是一個女孩子。
被一個女同事喊「男神」,陳翰臉皮再厚也會有些不好意思的,靦腆的笑了笑,不知道應該怎麽接話。
不過很顯然,鄧芯是一個性格非常開朗的「假小子」,她上前熱情的拍了拍陳翰的肩膀,就不管他了,而是拉著謝達飛就往另一個探方走。
一邊走,她還一邊說道:「達飛哥,你快來幫我看看。」
「這土色都快把我搞暈了,你知道的,我一個搞植物學考古的,要做文化層的辨別,確實是有些難了。」
「上麵的現代層和近現代層,我還算是分的出來,到宋代層都勉強可以,但是再往下的三星堆時期,就有些不好分辨了。」
「而且,之前的前輩們都認為,月亮灣這一片遺址是三星堆人的「垃圾場」,以前我還不知道為什麽會有這種說法。」
「現在我算是明白了,這土層到了三星堆時期後,也太混亂了。」
「三星堆人在短時間內,啥都往這裏倒,形成了亂七八糟的堆積,根本分辨不出來啊!」
鄧芯的臉上露著苦笑。
這確實是把她給愁壞了。
明明看起來是同一個層位,但是有可能是因為同一天,倒了不同的東西,全部融合在一起之後,就形成了不同的堆積層,看起來非常難分!
</p>
月亮灣,是三星堆遺址最初的發現地,1929年,農民燕道誠在此處首次意外發現了三星堆文物。
一鋤頭下去,就開啟了長達一百年之久的三星堆大發掘時代。
昔人已去,故土猶存。
近一百年的時光過去了,月亮灣還是那個月亮灣。
每年發掘季的時候,依舊會有成片的農田,被征做考古發掘現場,進行田野考古。
當謝達飛帶著陳翰來到「考古重地,閑人免進」的月亮灣工地時,看到的就是一片大爺大媽忙碌的景象。
說是工地。
實際上就是在一片一望無際的農田上,用鐵絲隔離出來的一片區域。
和外麵農田鬱鬱蔥蔥的樣子不同。
被鐵絲包圍著的這片考古工地上,地麵上一點綠色都不見,隻有土黃色的泥土,以及一個個四四方方的探方。
這些探方,都是今年發掘季新開的探方,等到冬天之前,不管挖掘的怎麽樣,都要重新迴填迴去。
這些被編好號的十多個探方裏,一共隻有一位負責人,是考古專業出身的。
其他都是當地招募的大爺大媽,幫忙進行探方的發掘工作。
甚至其中不少大爺大媽,年輕的時候都是參加過1986年的三星堆大發掘工作呢,「資曆」比這位二十多歲的工地負責人都還高。
這位負責人,是隻負責專業的內容,比如劃線啊、繪圖啊、測方啊,刮麵啊之類的事情。
真動手挖土方,還是需要這些工人的幫忙。
沒辦法,現在華夏的考古力量真的不夠用。
不是人才培養的不足,而是華夏需要考古人的地方太多了。
上下五千年文明不是開玩笑的。
每年全國各地同期都有數千考古工作人員在到處挖土呢!
負責月亮灣這塊工地的鄧芯,今年就才26歲,是第一次做發掘現場的負責人。
「來來來,先把這些陶片都清理出來!」
一進工地,陳翰就聽到了一個稍微有些粗的女聲,在嘹亮的招唿著工人們對一個探方內發現的散落陶片進行提取工作。
站在陳翰旁邊的謝達飛,笑著說道:「這個工地的負責人是鄧芯,今年剛從四川大學植物考古係畢業。」
「是個女博士。」
「這是她第一次做發掘負責人,雖然隻是負責一塊田野考古的工地,不過對她來說任務已經很重了。」
「而且她是學植物考古的,所以對田野考古方麵的工作,有些不那麽擅長。」
「這不,探方的文化層,她就有些分辨不清楚,所以才請我來幫幫忙。」
謝達飛對三星堆田野考古方麵,就相當於是定海神針。
屬於是哪裏有問題,他就趕到哪裏解決問題。
今天就是來幫忙解決問題的。
謝達飛帶著陳翰,就來到了一個編號4481的探方旁邊。
那位女博士鄧芯,就在探方裏,正拿著個手鏟,和一塊好像石器一樣的東西「搏鬥」。
陳翰認真打量了一番。
這塊石器,明顯是被人工打磨處理過的,雖然處理的有些粗糙,但是顯然不是天然石頭可以形成的形狀。
看起來有點像比較原始的石斧,用來鑿開東西的。
「小鄧,怎麽個情況啊?」謝達飛背手出聲問道。
低著頭的鄧芯連忙抬起頭,看到謝達飛後,麵帶喜色的說道:「達飛哥,今天收獲不錯!」
「在隔壁坑發現了一些陶器殘片,其中有一塊很明顯是陶盉的一足!」
陶盉是三星堆遺址出土數量較多的一種陶器。
器頂有一半圓形口,一側有一管狀短流。
器身微束,一側有一寬鋬。
有三個中空的袋狀足與器身相通,這既可以增加容量,又方便生火加溫。
陶盉是一種溫酒器,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酒器,說明當時的農業生產已相當繁榮,已有大量的剩餘糧食用於釀酒。
陶盉的三個足,看起來有點像三條「蘿卜」,和電影《捉妖記》裏的胡巴四肢很像。
聽說這部電影的「胡巴」在設計的時候,就有參考三星堆的陶盉。
不過鄧芯發現的陶盉,碎的有些厲害,隻有一個胖乎乎的足還存在,剩下的其他全是一片片的散碎陶片了。
想要組合拚起來,估計很難。
鄧芯用手鏟用力將那個疑似石斧的石器翹起來後,就順著旁邊的梯子,從坑裏走了上來。
「小鄧,給你介紹一下。」
「這位是我師弟,也是北大畢業的,社科院考古所的研究員陳翰。」
謝達飛笑眯眯的拉了下陳翰的胳膊,向鄧芯介紹道:「前段時間轟動全國的海昏侯,就是小陳他們和江西所一起發掘的!」
「奧!」鄧芯恍然的點點頭,笑盈盈的看向了陳翰:「愛考古的陳老師嘛,認識,考古界的頂流男神!」
鄧芯是一個留著短發的女孩。
是真的短發,不是齊耳的那種,而是和男性發型都幾乎沒啥區別的短發。
以至於之前她蹲在坑裏的時候,陳翰都認不出這是一個女孩子。
被一個女同事喊「男神」,陳翰臉皮再厚也會有些不好意思的,靦腆的笑了笑,不知道應該怎麽接話。
不過很顯然,鄧芯是一個性格非常開朗的「假小子」,她上前熱情的拍了拍陳翰的肩膀,就不管他了,而是拉著謝達飛就往另一個探方走。
一邊走,她還一邊說道:「達飛哥,你快來幫我看看。」
「這土色都快把我搞暈了,你知道的,我一個搞植物學考古的,要做文化層的辨別,確實是有些難了。」
「上麵的現代層和近現代層,我還算是分的出來,到宋代層都勉強可以,但是再往下的三星堆時期,就有些不好分辨了。」
「而且,之前的前輩們都認為,月亮灣這一片遺址是三星堆人的「垃圾場」,以前我還不知道為什麽會有這種說法。」
「現在我算是明白了,這土層到了三星堆時期後,也太混亂了。」
「三星堆人在短時間內,啥都往這裏倒,形成了亂七八糟的堆積,根本分辨不出來啊!」
鄧芯的臉上露著苦笑。
這確實是把她給愁壞了。
明明看起來是同一個層位,但是有可能是因為同一天,倒了不同的東西,全部融合在一起之後,就形成了不同的堆積層,看起來非常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