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隨著考古基地內的眾多修複成果,一一出現。
相對來說沉寂了一年多的南昌海昏侯墓,再次在業內名氣大漲。
特別是5200多枚竹簡,已經陸續都被整理出來後,更是吸引了非常多國內各大院校的學者們,通過各種關係申請,趕赴海昏侯墓考古基地,想要一睹這些兩千年前的著作!
讀書人,不管古今,對知識,對先賢們的著作,都是很向往的。
特別是現代文化雖然發達,但是西漢之前的著作,都已經失傳了,十不存一。
不隻是因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導致百家很多著作都被搜查出來付之一炬,也因為西漢時獨尊儒術的影響下,很多戰國百家學說,好不容易複興了一些,就又徹底被壓製了。
到了東漢時期,基本上除了儒家,其他諸子學說就都消亡的七七八八了。
比較出名的比如農家的著作,楊子的著作,墨家的著作,基本上都沒有文字傳下來了。
特別是楊子。
在戰國時期,楊子也算是一門顯學。
楊子學說現存最著名的內容,還是孟子的一句:「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楊子學說的內核是「為我」,經典闡釋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保性全真,不以物累形,就是楊子學說的核心。
隻是,任何楊子學說的著作,在現代都已經找不到了。
想要了解楊子學說,更多也隻能從《莊子》《孟子》等提到楊子學說的著作裏,一窺這門百家學說的理念。
當然,因為陣營問題,不管是莊子還是孟子,對楊子學說都是各種批判的。
畢竟楊子提倡的是自私,是不以物累,世間萬事都無法成為我的負擔。
這種學說,在公元前那個宗法天下的時代,簡直是怪胎學說,根本無法被世人接受。
但是!
在現代,雖然楊子學說的著作,已經沒有人知道具體內容了。
可是秉承著楊子精神的現代人,可是一抓一大把。
自私自利,一切以我為主的想法,不但沒有消亡,反而大行其道!
自私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個人的常態。
反而是大無私的人,會被大家嘲笑,覺得無私奉獻的人太傻了,太天真了。
如果楊子活在現代,不知道會不會非常欣慰,他的學說雖然在西漢就消亡了,但是在兩千年後卻有無數後繼之輩,甚至大有顯學的意思...
當然,這隻是開玩笑的說法。
到底楊子的學說是不是隻講究人要自私自利,要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現在的人也沒辦法確定了。
究其原因,還是楊子的學說已經沒有著作存世了,現在對楊子學說的看法,都是基於孟子、莊子所說的。
而做對「政敵」,孟子和莊子顯然不會給楊子說什麽好話。
這就像是儒家在墨家的嘴裏,也是百害無一利,沒有絲毫好處的學派。
而墨家在儒家的嘴裏,也是奇yin巧技,於國無用,反而是社會不穩定因素,必須要鏟除!
孰是孰非,現代人如果想要辨別,除非能夠從地底的故紙堆裏,發現幾部《墨子》《楊子》的竹簡著作,可能才能真的清楚。
很可惜,海昏侯墓裏,倒是沒有發現《墨子》《楊子》的著作。
畢竟這兩個學說,在漢武帝時期基本上就已經沒啥人傳承了,到漢宣帝的時候,儒家已經徹底把控政治了。
但是!
在海昏侯墓中,還是有不少已經確定了的,失傳或者不全的典籍!
例如:「六博」棋譜竹簡1000餘枚,《子虛賦》竹簡10餘枚、《葬賦》現存竹簡20餘枚!
60餘枚簡關於陰陽五行、五方五帝,明確提到「五行金木水火土」「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鳥北方玄武」等陰陽學著作!
「房中」「養生」「醫方」等竹簡約200枚!
《孝經》類文獻現存竹簡600餘枚!
《春秋》竹簡200餘枚!
其中,《春秋》類的竹簡,內容和今本《春秋》大為不同!
簡文有部分內容見於今本《春秋》三傳,但有些內容僅見於《公羊傳》,這說明簡文似應出自《公羊傳》。
也就是《公羊春秋》!
但是海昏侯手中的《公羊春秋》,和今本的《公羊傳》,卻也有不同之處,甚至存在較大差異。
如簡文:「夏,公子遂如楚乞師。乞,卑辭也。曷為外內同之也?重師也」。
今本《公羊傳》僖公二十六年作:「夏,齊人伐我北鄙。衛人伐齊。公子遂如楚乞師。乞師者何?卑辭也。曷為以外內同若辭?重師也」。
顯然,今本的《公羊傳》,要比海昏侯版本的內容全的多。
又如簡文「使宰周公來聘。宰周公者何也?天子之」。
今本《公羊傳》僖公三十年:「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
僖公九年:「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葵丘。宰周公者何?天子之為政者也」
這段簡文的前、後兩句,在今本《公羊傳》中分別見於兩處,並且時間不同,上半句是僖公三十年的事情,下半句是僖公九年的事情。
那麽問題來了。
為什麽在西漢漢宣帝時期的《公羊傳》,內容比較精簡,但是今本《公羊傳》的內容卻詳細擴充了很多?
為什麽古本裏記載的一件事情,在今本裏卻變成了兩件事,而且還擴充了具體的人物?
古本裏隻說天子使宰周公來聘。
今本卻自動填充了具體的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葵丘會盟?
粗一看,今本反而比古本細致的多,不但完善了人物,還填充了具體故事,更有教育意義。
可是,這如果反過來,是古本比今本記載的更加全,倒是挺正常的。
可是今本記載的比古本還全,那就有點離譜了。
哪有古人沒記載清楚的事情,後人反而能往裏增加具體人物和事件的?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些,明顯與當今傳世版本的著作,有極大差異的古本著作,引發了無數國內學者的好奇和研究欲望!
對他們來說,研究先賢的古作,以及和今本做對比,探究其中內容修改的原因,簡直是一件學術界的大盛宴啊!
這怎麽能錯過!
</p>
隨著考古基地內的眾多修複成果,一一出現。
相對來說沉寂了一年多的南昌海昏侯墓,再次在業內名氣大漲。
特別是5200多枚竹簡,已經陸續都被整理出來後,更是吸引了非常多國內各大院校的學者們,通過各種關係申請,趕赴海昏侯墓考古基地,想要一睹這些兩千年前的著作!
讀書人,不管古今,對知識,對先賢們的著作,都是很向往的。
特別是現代文化雖然發達,但是西漢之前的著作,都已經失傳了,十不存一。
不隻是因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導致百家很多著作都被搜查出來付之一炬,也因為西漢時獨尊儒術的影響下,很多戰國百家學說,好不容易複興了一些,就又徹底被壓製了。
到了東漢時期,基本上除了儒家,其他諸子學說就都消亡的七七八八了。
比較出名的比如農家的著作,楊子的著作,墨家的著作,基本上都沒有文字傳下來了。
特別是楊子。
在戰國時期,楊子也算是一門顯學。
楊子學說現存最著名的內容,還是孟子的一句:「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楊子學說的內核是「為我」,經典闡釋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保性全真,不以物累形,就是楊子學說的核心。
隻是,任何楊子學說的著作,在現代都已經找不到了。
想要了解楊子學說,更多也隻能從《莊子》《孟子》等提到楊子學說的著作裏,一窺這門百家學說的理念。
當然,因為陣營問題,不管是莊子還是孟子,對楊子學說都是各種批判的。
畢竟楊子提倡的是自私,是不以物累,世間萬事都無法成為我的負擔。
這種學說,在公元前那個宗法天下的時代,簡直是怪胎學說,根本無法被世人接受。
但是!
在現代,雖然楊子學說的著作,已經沒有人知道具體內容了。
可是秉承著楊子精神的現代人,可是一抓一大把。
自私自利,一切以我為主的想法,不但沒有消亡,反而大行其道!
自私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個人的常態。
反而是大無私的人,會被大家嘲笑,覺得無私奉獻的人太傻了,太天真了。
如果楊子活在現代,不知道會不會非常欣慰,他的學說雖然在西漢就消亡了,但是在兩千年後卻有無數後繼之輩,甚至大有顯學的意思...
當然,這隻是開玩笑的說法。
到底楊子的學說是不是隻講究人要自私自利,要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現在的人也沒辦法確定了。
究其原因,還是楊子的學說已經沒有著作存世了,現在對楊子學說的看法,都是基於孟子、莊子所說的。
而做對「政敵」,孟子和莊子顯然不會給楊子說什麽好話。
這就像是儒家在墨家的嘴裏,也是百害無一利,沒有絲毫好處的學派。
而墨家在儒家的嘴裏,也是奇yin巧技,於國無用,反而是社會不穩定因素,必須要鏟除!
孰是孰非,現代人如果想要辨別,除非能夠從地底的故紙堆裏,發現幾部《墨子》《楊子》的竹簡著作,可能才能真的清楚。
很可惜,海昏侯墓裏,倒是沒有發現《墨子》《楊子》的著作。
畢竟這兩個學說,在漢武帝時期基本上就已經沒啥人傳承了,到漢宣帝的時候,儒家已經徹底把控政治了。
但是!
在海昏侯墓中,還是有不少已經確定了的,失傳或者不全的典籍!
例如:「六博」棋譜竹簡1000餘枚,《子虛賦》竹簡10餘枚、《葬賦》現存竹簡20餘枚!
60餘枚簡關於陰陽五行、五方五帝,明確提到「五行金木水火土」「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鳥北方玄武」等陰陽學著作!
「房中」「養生」「醫方」等竹簡約200枚!
《孝經》類文獻現存竹簡600餘枚!
《春秋》竹簡200餘枚!
其中,《春秋》類的竹簡,內容和今本《春秋》大為不同!
簡文有部分內容見於今本《春秋》三傳,但有些內容僅見於《公羊傳》,這說明簡文似應出自《公羊傳》。
也就是《公羊春秋》!
但是海昏侯手中的《公羊春秋》,和今本的《公羊傳》,卻也有不同之處,甚至存在較大差異。
如簡文:「夏,公子遂如楚乞師。乞,卑辭也。曷為外內同之也?重師也」。
今本《公羊傳》僖公二十六年作:「夏,齊人伐我北鄙。衛人伐齊。公子遂如楚乞師。乞師者何?卑辭也。曷為以外內同若辭?重師也」。
顯然,今本的《公羊傳》,要比海昏侯版本的內容全的多。
又如簡文「使宰周公來聘。宰周公者何也?天子之」。
今本《公羊傳》僖公三十年:「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
僖公九年:「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葵丘。宰周公者何?天子之為政者也」
這段簡文的前、後兩句,在今本《公羊傳》中分別見於兩處,並且時間不同,上半句是僖公三十年的事情,下半句是僖公九年的事情。
那麽問題來了。
為什麽在西漢漢宣帝時期的《公羊傳》,內容比較精簡,但是今本《公羊傳》的內容卻詳細擴充了很多?
為什麽古本裏記載的一件事情,在今本裏卻變成了兩件事,而且還擴充了具體的人物?
古本裏隻說天子使宰周公來聘。
今本卻自動填充了具體的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葵丘會盟?
粗一看,今本反而比古本細致的多,不但完善了人物,還填充了具體故事,更有教育意義。
可是,這如果反過來,是古本比今本記載的更加全,倒是挺正常的。
可是今本記載的比古本還全,那就有點離譜了。
哪有古人沒記載清楚的事情,後人反而能往裏增加具體人物和事件的?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些,明顯與當今傳世版本的著作,有極大差異的古本著作,引發了無數國內學者的好奇和研究欲望!
對他們來說,研究先賢的古作,以及和今本做對比,探究其中內容修改的原因,簡直是一件學術界的大盛宴啊!
這怎麽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