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關於為什麽墓門上會有這樣一個被盜墓賊破壞的洞,考古人員們顯然是沒辦法找到答桉了。
除非當初弄出這個洞的盜墓賊複生。
這個話題被略過後,大家談起了一個更重要的話題。
“怎麽進入墓室?”
“要從墓門進嗎?”
一般來說,在類似地宮一般的墓葬。
比如兩漢時期的部分諸侯王陵,唐代到明清時期的部分保存完好的石磚墓,在墓門還在的情況下,考古工作者們,也會以不破壞墓葬為首要目的,從墓門直接進入墓室進行發掘清理工作。
最出名的,就要數郭沫若的定陵發掘了。
當初要發掘定陵的時候,一開始郭沫若和吳晗是決定先找墓道,然後從墓道進入,打開墓門進入主墓室。
計劃是計劃的挺好。
但是在第一步的時候,就受到了挫折。
雖然定陵有成片的地麵祭祀建築,但是這墓道在哪,還真不好找。
郭沫若帶人找了幾個月,挖掘了多個疑似“定陵口”的地方,都沒找到墓道。
番茄免費閱讀
差一點,郭沫若就決定,幹脆不找墓道了,直接從上往下暴力挖掘,直接把地麵全強拆得了。
還好,就在要下這個決定之前,墓道口找到了。
不然,現在定陵別說還有地麵建築了,恐怕就連地宮都沒得參觀了,全得夷為下陷十來米的平地。
不過找到墓道後,郭沫若和吳晗帶領的發掘團隊,進入定陵就沒有造成多少破壞了。
雖然,很多珍貴的文物,在遇到空氣後,就迅速氧化消失了,導致文物損失慘重。
但是整個地宮,是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可以讓後人進入參觀,看看明清時期的皇帝陵寢是如何建造的。
上次陳翰他們參與發掘的南越王陵墓,也是如此。
主要以進入地宮進行發掘為主,不破壞地宮的整體建築,這樣可以在發掘完成後,將地宮做成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但是,這次這個新血渭一號墓的情況不一樣啊。
這個新血渭一號墓的墓門,太小了。
隻能容納一個人彎腰來迴進出。
如果要搬運轉移裏麵的隨葬品,都通過這麽墓門來進行的話,會非常麻煩,甚至很多隨葬品也許都帶不出去。
說起這個話題。
李春潮胸有成竹。
“之前我們已經考察過了。”
“墓室由主室和北1、北2、南1、南2四個側室構成的。”
“從上麵的勘查情況來看,墓室均為木石結構,平麵呈長方形。”
“墓室頂部鋪南北向的棚木,四壁均為石砌,石層間夾有方木。”
“墓室的北、南、西三麵與墓壙間為土坯與碎石混合砌築。”
“主室與側室、相鄰側室間均以土坯與碎石砌壁相隔,主室與側室間有通道相連。”
“簡單地說,就是每一間墓室都與主墓室相連,並且墓室的上方,用來封頂的全部都是棚木。”
“我們沒必要走墓門,隻需要將各個墓室上方封頂的棚木都取掉,然後像發掘土坑豎穴墓一樣,直接作業就行!”
理解!
孔建文點點頭。
這操作他熟啊!
就和發掘大部分先秦時期的墓葬一樣,直接從上往下挖,然後挖到頂蓋板後,掀開蓋板,就直接進入墓室,可以開工了!
這方麵,社科院考古所絕對夠專業。
“行,那就這麽辦吧!”
這座墓並不深,從地表到墓室棚木頂,大概也就隻有兩三米而已。
而墓室的深度,根據甬道和照牆的高度來判斷,大概也就在2米到2.26米左右。
這算是一座比較好挖的墓了。
得力於這是一座吐穀渾部落的墓,而非漢墓。
所以哪怕是吐穀渾部落的貴族,乃至王族,他們也沒有像中原貴族那樣的習慣,動輒就是往地下挖十幾米深。
嗯,可能也有沒那個技術有關係吧。
想要在地底十幾米深的地方,開鑿出一片一兩百平方米的中空墓室,這可是個技術活。
怎麽保證上麵十幾米厚的土層,能夠不塌陷?
這是一個極其考驗選址水平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麽古人看重“風水寶地”,一方麵是真的有玄學的加成。
一方麵也是要注意地形。
有的地形,你下挖十幾米,絕對會塌方的。
但是有的地形因為中間有岩石層承重,卻可以做到相安無事。
不是什麽地方都可以隨隨便便往下挖個十幾二十米,就能建個墓的。
像趙胡的南越國君墓,之所以能挖那麽深,就是因為他的墓一半都是建在岩石層裏。
是挖到了地下近二十米深的岩石層後,依靠著岩石層,往裏鑿出了個墓室,並且用了大量的石塊。
據統計,整個南越國君墓,用了七百多塊兩米長的巨石來做牆壁、承重、頂蓋,這才避免塌陷的危險,才能保存兩千年還那麽堅固。
即便如此,南越國墓的一半範圍,也是直接用的岩石層當承重。
對華夏人來說,這就是以千年為單位積累下來的施工經驗。
全世界,隻有華夏古代貴族的墓穴,能夠埋的這麽深。
帝王級別的陵寢,都是在15-20米的土層,甚至有的時候會深入到20多米!
這,都是曆代專門挖陵寢的人,一代代總結出來的經驗!
就是,這些會建帝陵的人才,到現在基本已經絕跡了,技術也早就全失傳了。
不過就算有技術,在現代也沒啥用了。
現在都是火化。
不管生前地位多顯赫,多牛逼。
死後隻有那個小盒子才是永遠的家。
最多,也就隻能選選死後葬在哪個公墓。
頂天了,算你是牛逼到不行,能葬進八寶山公墓,那墓地也就幾個平方。
而且下挖一米都不到。
這種在地下十幾米的地方建地宮的技術,在現代已經失去意義了。
“怎麽說,先清理主墓室嗎?”
“那必須的啊!”
柯教授與李春潮相似一笑。
一座墓室,肯定是主墓室最重要了!
李春潮幹咳了一聲,故作嚴肅的說道:“考慮到這座墓遭受到了嚴重盜掘,被盜了七百多件文物,主墓室絕對是重災區。”
“所以我們先發掘主墓室吧!”
“大家都動起來!”
</p>
關於為什麽墓門上會有這樣一個被盜墓賊破壞的洞,考古人員們顯然是沒辦法找到答桉了。
除非當初弄出這個洞的盜墓賊複生。
這個話題被略過後,大家談起了一個更重要的話題。
“怎麽進入墓室?”
“要從墓門進嗎?”
一般來說,在類似地宮一般的墓葬。
比如兩漢時期的部分諸侯王陵,唐代到明清時期的部分保存完好的石磚墓,在墓門還在的情況下,考古工作者們,也會以不破壞墓葬為首要目的,從墓門直接進入墓室進行發掘清理工作。
最出名的,就要數郭沫若的定陵發掘了。
當初要發掘定陵的時候,一開始郭沫若和吳晗是決定先找墓道,然後從墓道進入,打開墓門進入主墓室。
計劃是計劃的挺好。
但是在第一步的時候,就受到了挫折。
雖然定陵有成片的地麵祭祀建築,但是這墓道在哪,還真不好找。
郭沫若帶人找了幾個月,挖掘了多個疑似“定陵口”的地方,都沒找到墓道。
番茄免費閱讀
差一點,郭沫若就決定,幹脆不找墓道了,直接從上往下暴力挖掘,直接把地麵全強拆得了。
還好,就在要下這個決定之前,墓道口找到了。
不然,現在定陵別說還有地麵建築了,恐怕就連地宮都沒得參觀了,全得夷為下陷十來米的平地。
不過找到墓道後,郭沫若和吳晗帶領的發掘團隊,進入定陵就沒有造成多少破壞了。
雖然,很多珍貴的文物,在遇到空氣後,就迅速氧化消失了,導致文物損失慘重。
但是整個地宮,是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可以讓後人進入參觀,看看明清時期的皇帝陵寢是如何建造的。
上次陳翰他們參與發掘的南越王陵墓,也是如此。
主要以進入地宮進行發掘為主,不破壞地宮的整體建築,這樣可以在發掘完成後,將地宮做成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但是,這次這個新血渭一號墓的情況不一樣啊。
這個新血渭一號墓的墓門,太小了。
隻能容納一個人彎腰來迴進出。
如果要搬運轉移裏麵的隨葬品,都通過這麽墓門來進行的話,會非常麻煩,甚至很多隨葬品也許都帶不出去。
說起這個話題。
李春潮胸有成竹。
“之前我們已經考察過了。”
“墓室由主室和北1、北2、南1、南2四個側室構成的。”
“從上麵的勘查情況來看,墓室均為木石結構,平麵呈長方形。”
“墓室頂部鋪南北向的棚木,四壁均為石砌,石層間夾有方木。”
“墓室的北、南、西三麵與墓壙間為土坯與碎石混合砌築。”
“主室與側室、相鄰側室間均以土坯與碎石砌壁相隔,主室與側室間有通道相連。”
“簡單地說,就是每一間墓室都與主墓室相連,並且墓室的上方,用來封頂的全部都是棚木。”
“我們沒必要走墓門,隻需要將各個墓室上方封頂的棚木都取掉,然後像發掘土坑豎穴墓一樣,直接作業就行!”
理解!
孔建文點點頭。
這操作他熟啊!
就和發掘大部分先秦時期的墓葬一樣,直接從上往下挖,然後挖到頂蓋板後,掀開蓋板,就直接進入墓室,可以開工了!
這方麵,社科院考古所絕對夠專業。
“行,那就這麽辦吧!”
這座墓並不深,從地表到墓室棚木頂,大概也就隻有兩三米而已。
而墓室的深度,根據甬道和照牆的高度來判斷,大概也就在2米到2.26米左右。
這算是一座比較好挖的墓了。
得力於這是一座吐穀渾部落的墓,而非漢墓。
所以哪怕是吐穀渾部落的貴族,乃至王族,他們也沒有像中原貴族那樣的習慣,動輒就是往地下挖十幾米深。
嗯,可能也有沒那個技術有關係吧。
想要在地底十幾米深的地方,開鑿出一片一兩百平方米的中空墓室,這可是個技術活。
怎麽保證上麵十幾米厚的土層,能夠不塌陷?
這是一個極其考驗選址水平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麽古人看重“風水寶地”,一方麵是真的有玄學的加成。
一方麵也是要注意地形。
有的地形,你下挖十幾米,絕對會塌方的。
但是有的地形因為中間有岩石層承重,卻可以做到相安無事。
不是什麽地方都可以隨隨便便往下挖個十幾二十米,就能建個墓的。
像趙胡的南越國君墓,之所以能挖那麽深,就是因為他的墓一半都是建在岩石層裏。
是挖到了地下近二十米深的岩石層後,依靠著岩石層,往裏鑿出了個墓室,並且用了大量的石塊。
據統計,整個南越國君墓,用了七百多塊兩米長的巨石來做牆壁、承重、頂蓋,這才避免塌陷的危險,才能保存兩千年還那麽堅固。
即便如此,南越國墓的一半範圍,也是直接用的岩石層當承重。
對華夏人來說,這就是以千年為單位積累下來的施工經驗。
全世界,隻有華夏古代貴族的墓穴,能夠埋的這麽深。
帝王級別的陵寢,都是在15-20米的土層,甚至有的時候會深入到20多米!
這,都是曆代專門挖陵寢的人,一代代總結出來的經驗!
就是,這些會建帝陵的人才,到現在基本已經絕跡了,技術也早就全失傳了。
不過就算有技術,在現代也沒啥用了。
現在都是火化。
不管生前地位多顯赫,多牛逼。
死後隻有那個小盒子才是永遠的家。
最多,也就隻能選選死後葬在哪個公墓。
頂天了,算你是牛逼到不行,能葬進八寶山公墓,那墓地也就幾個平方。
而且下挖一米都不到。
這種在地下十幾米的地方建地宮的技術,在現代已經失去意義了。
“怎麽說,先清理主墓室嗎?”
“那必須的啊!”
柯教授與李春潮相似一笑。
一座墓室,肯定是主墓室最重要了!
李春潮幹咳了一聲,故作嚴肅的說道:“考慮到這座墓遭受到了嚴重盜掘,被盜了七百多件文物,主墓室絕對是重災區。”
“所以我們先發掘主墓室吧!”
“大家都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