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10月18號,一大早象崗工地上,就一片忙碌的景象。
兩輛液壓鑿石機,已經鑿穿了南越王墓東耳室頂部的原岩。
“一二三,鑿!”
“一二三,鑿!”
在機器的幫助下,原本靠人力可能需要十幾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隻用一個上午,就完成了。
一個東西長2米,南北寬2米的洞口,被從室頂開鑿了出來,直通底下的東耳室。
東耳室是個長方形的樣式,有一個過道和前室直接向通。
在洞口被開鑿出來之後,現場的施工人員,也不走那個過道,直接在身上係著保護帶,就從上麵的洞口直接降了下去。
還好,因為在地底修建墓室的難度比較大,所以南越王墓的高度並不高,都在一米八到兩米之間。
前室的高度最高,有兩米多點。
而東耳室隻有一米八三高,陳翰這樣的大高個走進去,都需要稍微彎一彎腰,才能順利通過。
這樣的高度,倒也不算危險。
工程隊人員鑽進東耳室後,麻利的將倒塌在耳室內的頂蓋石綁上吊車的大鉤子後,斷落的石塊,很快就被吊起,轉移到了工地的空地上。
碎成兩半的頂蓋石,也不過花了十來分鍾,就被吊走了。
至此,室內清理工作就可以展開了。
在李教授一聲令下之後,陳翰與林雅、莊雲鵬就立馬從前室內,通過過道走入了東耳室內。
借助那個大洞帶來的光線,東耳室內的情況立馬映入他們眼簾。
“有提筒、編鍾和編磬!”
“臥槽,銅的、石的、漆的、各種材質的樂器都有!”
“東耳室應該是專門放置宴樂用具的!”
入目所見,簡直琳琅滿目!
不算大的東耳室內,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樂器,雖然其中有很多木質的樂器,已經嚴重腐朽了。
但是也能夠看出,原本應該是瑟、琴之類的彈奏樂器。
除此之外,最顯眼的,就是一排依舊整齊擺放排列在北牆壁下的鈕鍾。
陳翰飛速的數了一遍,一共14件鈕鍾,從小大大,從左到右,有序擺放。
14件鈕鍾的形製相同,方環狀鈕,口部作弧形,鍾體橫斷麵呈搠圓形,枚上有旋渦紋,鉦部無紋飾。
整體看起來,是比較古樸莊重的風格,沒有花裏胡哨的紋飾。
很有秦國那種莊重嚴肅的感覺,滿滿的秦風!
陳翰忍不住越過了一些陪葬品,小心翼翼的走到了這組鈕鍾麵前,伸手輕輕撫摸,甚至微微用力敲擊了幾下。
清脆又帶有一些厚重感的鍾鳴聲,在不大的耳室內響徹,甚至傳到了地麵上。
頭頂,孔建文和李教授的腦袋,立馬就從那個直徑兩米的大圓洞探了進來,急切的喊道:“有編鍾?!”
陳翰欣喜的點點頭,探出身子喊道:“就在北牆壁下,有一組鈕鍾!”
“在鈕鍾底下,我還看到了甬鍾!”
“除此之外,東耳室內放滿了各種樂器!”
“在耳室的後壁,還整齊擺放著一套勾鑃(diào)!太難得了!”
“其他樂器更是有一堆,很多我都不認識!”
鈕鍾、甬鍾相對來說都還比較常見,陳翰還算是能夠保持澹定。
但是當他看到勾鑃時,徹底無法澹定了。
勾鑃,是一種古吳越樂器,盛行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
勾鑃雖然長得和甬鍾有點相似,但是演奏的方法和鍾完全不一樣。
勾鑃不像甬鍾那樣,是懸掛在木架上進行敲擊彈奏的。
而是要倒插在木架座上,口部朝上,然後敲擊演奏。
而且勾鑃一般器體上非常光滑,不像鍾那樣,會有很多裝飾的鈕、紋路之類的。
通常都是一體光滑平整,摸起來滑溜溜的。
更重要的是,這玩意太少見了!
這是吳國和越國的傳統樂器,中原國家,甚至楚國都不會使用。
隻在長江下遊的吳越地區,偶爾出土過一些。
即便有出土的,也都是零星一兩件,從來沒有出土過完整的一套!
現在這南越國的大墓裏,居然有完整的一套勾鑃!
看來他們國名中的“越”字,還真是沒取錯啊。
並且,史書上關於嶺南百越,是曾經春秋時期越國的遺民和分支的相關曆史記載,也算是獲得了側麵的出土左證!
這套勾鑃的發現,意義不是一般的大!
在南越國存在的同期,南越以東還有閩越、東甌兩個同樣接受西漢中央王朝冊封的諸侯國。
這兩個國家的君主,都宣稱自己是戰國時期,越國最後一位君主無疆的後代,是正統越國的延續!
後來這兩個國家和南越國,可以說是一直相愛相殺,有的時候一起聯合起來對抗中央,有的時候互相之間攻伐。
最後他們仨都被漢武帝給滅國了,成為了漢武帝文治武功的一部分。
而南越國的國內,也有非常多越人後裔,或者說,越國和吳國,本就是百越族中,發展最好的兩個部落,建立的國家。
現在,勾鑃在南越國君墓中出土,更是為之提供了有利證明,嶺南的百越各族,和吳國、越國的國族,恐怕本就同為一家!
“太多了,東南角還堆滿了各種青銅容器,有的相互套疊壓在一起,有的散落一地,光是我能認出來的,就有提筒、壺、瓿、熏爐、銅鏡、銅戈、帶鉤等等。”
“老師,李教授,你們快下來看看吧!”
陳翰激動的唿喊著,惹得李教授和孔建文一顆心也火熱的不行。
兩人連前室都懶得走了,直接從東耳室上方的洞口,一躍而下。
一米八的高度差,雖然危險了一點,但是現在誰都管不上這一茬了。
兩人跳下來踉蹌了一下後,就立馬飛奔向了靠在北牆壁下的兩排鈕鍾和甬鍾。
“難得,實在是太難得了!”
“一組鈕鍾,一組甬鍾!”
“這在全國出土的漢墓裏,也非常少見啊!”
“保存的情況非常完好啊!”
“得給文化部藝術研究院那邊去個消息,讓他們那邊的音樂聲樂實驗室,派點人來給這兩套編鍾測音。”
“還有勾鑃,也需要測音,這方麵在出土了曾侯乙編鍾後,大家都有豐富經驗了!”
“對了,再找找,編鍾和勾鑃都有了,估計也會有“鐸”!”
李教授激動的不停環顧四周。
鐸,也是一種和編鍾長得差不多的樂器,不過比鍾小,而且在器身裏麵,有一個“舌”。
搖晃“舌”撞擊器身後,就會發出清脆的聲音。
其實就是個大鈴鐺,後來演變成了後世常見的鈴鐺。
這玩意是戰時樂器,是用來發號施令的。
南越國的主體貴族,都是來自秦軍的南征軍團,不應該沒有這種戰時樂器的。
可是,當陳翰他們按照李教授的要求,找了一圈後。
卻沒有發現鐸的身影,倒是又發現了很多其他樂器。
這就有些可惜了。
就在大家惋惜的時候,一直在打量那套勾鑃的陳翰,忍不住伸手,將一個勾鑃翻了過來。
他想要細細看看這種十分少見的吳越特色樂器,到底和中原常見的編鍾,有哪些區別。
“臥槽,有銘文!”
區別還沒來得及認仔細呢,陳翰就在這個勾鑃的背麵,看到了兩行八字銘文。
他飛速了掃了一眼後,立馬興奮的笑了起來,大聲喊道:“知道墓主人是誰了!”
“文帝九年樂府工造!”
“這是南越文王的墓!”
“沒想到,不隻是趙佗不顧西漢中央的臉麵,私自稱帝建製。”
“史書上對西漢中央忠心耿耿,在長安質子多年的趙胡,迴國繼位後,居然也同樣沿用了帝號啊!”
“還以為趙胡對西漢朝廷忠心耿耿呢。”
“果然政治人物,都是一群表麵一套,背地一套的變臉大師啊!”
</p>
10月18號,一大早象崗工地上,就一片忙碌的景象。
兩輛液壓鑿石機,已經鑿穿了南越王墓東耳室頂部的原岩。
“一二三,鑿!”
“一二三,鑿!”
在機器的幫助下,原本靠人力可能需要十幾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隻用一個上午,就完成了。
一個東西長2米,南北寬2米的洞口,被從室頂開鑿了出來,直通底下的東耳室。
東耳室是個長方形的樣式,有一個過道和前室直接向通。
在洞口被開鑿出來之後,現場的施工人員,也不走那個過道,直接在身上係著保護帶,就從上麵的洞口直接降了下去。
還好,因為在地底修建墓室的難度比較大,所以南越王墓的高度並不高,都在一米八到兩米之間。
前室的高度最高,有兩米多點。
而東耳室隻有一米八三高,陳翰這樣的大高個走進去,都需要稍微彎一彎腰,才能順利通過。
這樣的高度,倒也不算危險。
工程隊人員鑽進東耳室後,麻利的將倒塌在耳室內的頂蓋石綁上吊車的大鉤子後,斷落的石塊,很快就被吊起,轉移到了工地的空地上。
碎成兩半的頂蓋石,也不過花了十來分鍾,就被吊走了。
至此,室內清理工作就可以展開了。
在李教授一聲令下之後,陳翰與林雅、莊雲鵬就立馬從前室內,通過過道走入了東耳室內。
借助那個大洞帶來的光線,東耳室內的情況立馬映入他們眼簾。
“有提筒、編鍾和編磬!”
“臥槽,銅的、石的、漆的、各種材質的樂器都有!”
“東耳室應該是專門放置宴樂用具的!”
入目所見,簡直琳琅滿目!
不算大的東耳室內,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樂器,雖然其中有很多木質的樂器,已經嚴重腐朽了。
但是也能夠看出,原本應該是瑟、琴之類的彈奏樂器。
除此之外,最顯眼的,就是一排依舊整齊擺放排列在北牆壁下的鈕鍾。
陳翰飛速的數了一遍,一共14件鈕鍾,從小大大,從左到右,有序擺放。
14件鈕鍾的形製相同,方環狀鈕,口部作弧形,鍾體橫斷麵呈搠圓形,枚上有旋渦紋,鉦部無紋飾。
整體看起來,是比較古樸莊重的風格,沒有花裏胡哨的紋飾。
很有秦國那種莊重嚴肅的感覺,滿滿的秦風!
陳翰忍不住越過了一些陪葬品,小心翼翼的走到了這組鈕鍾麵前,伸手輕輕撫摸,甚至微微用力敲擊了幾下。
清脆又帶有一些厚重感的鍾鳴聲,在不大的耳室內響徹,甚至傳到了地麵上。
頭頂,孔建文和李教授的腦袋,立馬就從那個直徑兩米的大圓洞探了進來,急切的喊道:“有編鍾?!”
陳翰欣喜的點點頭,探出身子喊道:“就在北牆壁下,有一組鈕鍾!”
“在鈕鍾底下,我還看到了甬鍾!”
“除此之外,東耳室內放滿了各種樂器!”
“在耳室的後壁,還整齊擺放著一套勾鑃(diào)!太難得了!”
“其他樂器更是有一堆,很多我都不認識!”
鈕鍾、甬鍾相對來說都還比較常見,陳翰還算是能夠保持澹定。
但是當他看到勾鑃時,徹底無法澹定了。
勾鑃,是一種古吳越樂器,盛行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
勾鑃雖然長得和甬鍾有點相似,但是演奏的方法和鍾完全不一樣。
勾鑃不像甬鍾那樣,是懸掛在木架上進行敲擊彈奏的。
而是要倒插在木架座上,口部朝上,然後敲擊演奏。
而且勾鑃一般器體上非常光滑,不像鍾那樣,會有很多裝飾的鈕、紋路之類的。
通常都是一體光滑平整,摸起來滑溜溜的。
更重要的是,這玩意太少見了!
這是吳國和越國的傳統樂器,中原國家,甚至楚國都不會使用。
隻在長江下遊的吳越地區,偶爾出土過一些。
即便有出土的,也都是零星一兩件,從來沒有出土過完整的一套!
現在這南越國的大墓裏,居然有完整的一套勾鑃!
看來他們國名中的“越”字,還真是沒取錯啊。
並且,史書上關於嶺南百越,是曾經春秋時期越國的遺民和分支的相關曆史記載,也算是獲得了側麵的出土左證!
這套勾鑃的發現,意義不是一般的大!
在南越國存在的同期,南越以東還有閩越、東甌兩個同樣接受西漢中央王朝冊封的諸侯國。
這兩個國家的君主,都宣稱自己是戰國時期,越國最後一位君主無疆的後代,是正統越國的延續!
後來這兩個國家和南越國,可以說是一直相愛相殺,有的時候一起聯合起來對抗中央,有的時候互相之間攻伐。
最後他們仨都被漢武帝給滅國了,成為了漢武帝文治武功的一部分。
而南越國的國內,也有非常多越人後裔,或者說,越國和吳國,本就是百越族中,發展最好的兩個部落,建立的國家。
現在,勾鑃在南越國君墓中出土,更是為之提供了有利證明,嶺南的百越各族,和吳國、越國的國族,恐怕本就同為一家!
“太多了,東南角還堆滿了各種青銅容器,有的相互套疊壓在一起,有的散落一地,光是我能認出來的,就有提筒、壺、瓿、熏爐、銅鏡、銅戈、帶鉤等等。”
“老師,李教授,你們快下來看看吧!”
陳翰激動的唿喊著,惹得李教授和孔建文一顆心也火熱的不行。
兩人連前室都懶得走了,直接從東耳室上方的洞口,一躍而下。
一米八的高度差,雖然危險了一點,但是現在誰都管不上這一茬了。
兩人跳下來踉蹌了一下後,就立馬飛奔向了靠在北牆壁下的兩排鈕鍾和甬鍾。
“難得,實在是太難得了!”
“一組鈕鍾,一組甬鍾!”
“這在全國出土的漢墓裏,也非常少見啊!”
“保存的情況非常完好啊!”
“得給文化部藝術研究院那邊去個消息,讓他們那邊的音樂聲樂實驗室,派點人來給這兩套編鍾測音。”
“還有勾鑃,也需要測音,這方麵在出土了曾侯乙編鍾後,大家都有豐富經驗了!”
“對了,再找找,編鍾和勾鑃都有了,估計也會有“鐸”!”
李教授激動的不停環顧四周。
鐸,也是一種和編鍾長得差不多的樂器,不過比鍾小,而且在器身裏麵,有一個“舌”。
搖晃“舌”撞擊器身後,就會發出清脆的聲音。
其實就是個大鈴鐺,後來演變成了後世常見的鈴鐺。
這玩意是戰時樂器,是用來發號施令的。
南越國的主體貴族,都是來自秦軍的南征軍團,不應該沒有這種戰時樂器的。
可是,當陳翰他們按照李教授的要求,找了一圈後。
卻沒有發現鐸的身影,倒是又發現了很多其他樂器。
這就有些可惜了。
就在大家惋惜的時候,一直在打量那套勾鑃的陳翰,忍不住伸手,將一個勾鑃翻了過來。
他想要細細看看這種十分少見的吳越特色樂器,到底和中原常見的編鍾,有哪些區別。
“臥槽,有銘文!”
區別還沒來得及認仔細呢,陳翰就在這個勾鑃的背麵,看到了兩行八字銘文。
他飛速了掃了一眼後,立馬興奮的笑了起來,大聲喊道:“知道墓主人是誰了!”
“文帝九年樂府工造!”
“這是南越文王的墓!”
“沒想到,不隻是趙佗不顧西漢中央的臉麵,私自稱帝建製。”
“史書上對西漢中央忠心耿耿,在長安質子多年的趙胡,迴國繼位後,居然也同樣沿用了帝號啊!”
“還以為趙胡對西漢朝廷忠心耿耿呢。”
“果然政治人物,都是一群表麵一套,背地一套的變臉大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