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李教授麵對陳翰的提問,有一種老師迴答不上學生問題的尷尬感。


    但是陳翰卻一點都不覺得有啥好尷尬的,李教授不認識也很正常嘛!


    就算是現代漢字,大多數人也就隻認識那麽三五千字。


    但是比較常用的《新華字典》就收錄了一萬多個漢字。


    《中華字海》裏更是收錄了八萬多個漢字!


    哪怕是漢語言學家都不敢說認得全大部分漢字。


    更何況是這種晦澀難懂的小篆。


    要知道,比起東漢流行的隸書,西漢初期使用的秦篆(小篆),顯然是更加難懂的。


    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書同文”統一全國文字後,誕生的一種字體。


    是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書基礎上,進行簡化得來的一種“簡體字”。


    而大篆,又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體,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


    大篆繼承了濃鬱的華夏原始象形文字風采。


    簡單地說就是非常的難懂,說是字,倒不如說是“看圖說話”。


    在大篆的基礎上簡化得來的小篆,雖然說更加簡潔,筆畫也更加橫平豎直,圓勁均勻,不再是像“畫”,而是硬朗的方塊字了。


    但是實際上和現代漢字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想要辨別很困難。


    而且直到現在,學者們也沒弄清楚所有小篆字的意思。


    更別提時不時的還會從一些秦漢時期的竹簡上發現從未發現的“新”字。


    不認識可太正常了。


    實際上很多篆書字在發現後,到底這字念什麽,是什麽意思,都要靠語言學家們慢慢去研究和定義。


    “那就辛苦李教授了,不行的話等竹牘修複好後,拍照讓院裏那些研究古文字的去琢磨。”


    孔建文揮了揮手,打個哈哈便略過了這個話題,振奮的說道:


    術業有專攻,他們是幹考古的,又不是幹古文字研究的,不需要在這一兩個不認識的字上耽誤功夫。


    “一兩個字看不懂不礙事,這篇告地書的內容信息量還是很大的!”


    “可以確定,這位168號墓的墓主人,應該是在漢文帝十三年五月下葬的,甚至日期能精確到庚辰,也就是五月的第十七天!”


    “這個信息非常重要啊!”


    “果然是漢文帝時期的人!”陳翰在心裏歡唿道。


    之前發現出土的那些漆器,器身書寫了一些“仁”字時,陳翰就在心裏猜測,會不會很漢文帝有關。


    畢竟在西漢提到“仁”,必定會想到漢文帝,想到他以仁孝治國的理念。


    果然,現在確定了,這位墓主人確實是漢文帝十三年去世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還發現了一些漢半兩來著!


    想起這事,陳翰立馬拉住了孔建文的胳膊,和他說了下這事。


    “什麽?你找到了一些半兩錢?確定是漢半兩?!”


    這個消息再次讓孔建文大吃一驚。


    難不成今天還能順道解決一個困擾華夏史學家們兩千年的問題?!


    “孔老師,我這也清理出了十多枚漢半兩!”


    聽到陳翰和孔建文聊天內容的蘇颯,連忙加入了話題。


    蘇颯是最先清理完竹笥的,她找到的竹笥非常小,裏頭隻有一些半兩錢和一些不知道用來做什麽的銅環。


    也是因為這個,她才早早清理完成,繼續在邊箱裏發掘,這才找到了這片竹牘。


    陳翰和蘇颯連忙拉著孔建文去看了下他們清理出來的半兩錢。


    雖然這些銅錢都已經不可避免的生鏽變綠、變黑了。


    但是這背平素,麵有外輪之形製的半兩錢,一眼就能認出是漢半兩!


    準確的說,是靠史料無法確定到底是誰鑄的漢四銖半兩!


    西漢半兩有很多種的,前前後後鑄行過五次。


    有劉邦鑄的,重不到一銖,但是卻厚著臉皮說這是半兩的【榆莢半兩】。


    也有呂後為了拯救被劉邦亂發錢幣而搞崩的幣製,鑄造的八銖錢和五分錢。


    還有漢昭帝劉弗陵不知道怎麽想的,拿鐵鑄造的鐵質半兩。


    再加上這不知道到底是鑄造的四銖半兩。


    五種西漢前期的貨幣,在幣麵上全都是刻的“半兩”二字。


    但是前四種都能確定是誰主導鑄造的,隻有最後這種四銖半兩,在史學界一直爭論不休。


    現在,這個爭論終於可以停歇了。


    拿著一枚泛著綠鏽色的四銖半兩,孔建文摩挲著這枚銅幣,感受著青銅那特別的質感,感歎道:“既然可以確定這座168號墓的下葬年代是漢文帝十三年。”


    “那這四銖半兩到底是誰鑄造的,也同樣可以確定了。”


    “必然是《漢書·食貨誌》中所記載的漢文帝五年鑄四銖錢為真。”


    “這也代表著,漢武帝三銖錢二度鑄行論,和教科書上漢武帝先後進行了六次幣製改革的事,都是錯的,要全部修改了。”


    “想來,班固應該是在寫《漢書·武帝紀》的時候,將“建元五年春二月行三銖錢”,寫成了建元元年,這才導致了後麵的記載全都亂掉了。”


    “正確的曆史應該是漢文帝五年開始鑄造四銖半兩使用,到漢武帝建元五年,漢武帝改鑄三銖錢。”


    “最後到元狩五年,漢武帝廢三銖錢,改鑄五銖錢。”


    “如此才邏輯合理且通順。”


    “在那個出門全靠走,找人全靠吼的年代,一切中央政策的實施都是緩慢的。”


    “一套幣製至少也需要十幾年的反饋,才會進行大的更改,不可能像後世記載的那樣,漢武帝在元狩四年和元狩五年兩年間多次更改幣製。”


    “一年時間,都還不夠把幣鑄造出來大規模發行呢,怎麽可能就又改幣製。”


    “皇帝都不敢如此朝令夕改的!”


    孔建文哈哈一笑,有些調侃意味的對陳翰和蘇颯說道:“可以啊,小陳、小蘇,你倆這個發現,可以說是改寫了曆史教科書的重大發現啊!”


    “從今以後,曆史書裏關於漢武帝幣製改革的記載和教材,都會因為你們今天的這個發現而更改咯!”


    “你們老師我,幹了這麽多年考古,都還沒有過推翻曆史記載的考古大發現呢!”


    陳翰撓了撓頭,憨憨一樂:“我也沒想到一切會這麽順利,恰好發現了漢半兩,恰好這座墓的墓主人確定是漢文帝時期的人。”


    “一個困擾曆史學界兩千年的問題,就這麽輕鬆被解決了。”


    孔建文欣慰的點點頭:“雖然我們是唯物主義者,但是我不得不說,幹考古真的是一件很看運氣的事情。”


    “小陳,看來你的運氣非常好啊。”


    陳翰笑的更加開心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級考古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顧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顧屈並收藏滿級考古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