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顏文字到底算不算文字。


    這也就是個逗樂的提問而已。


    但是這個提問,卻給現場的專家們帶來了很多思考。


    原始的文字,或許也就是和顏文字一樣,隻能簡單的表達一些「情景」,借用其來表達想要說的話。


    雖然這種「字符文字」很原始,但是又不能說不是文字,因為其已經具備了文字的部分用處和重要性。


    參加了這場有頭無尾的討論會,讓陳翰十分感慨。


    雖然,到最後也沒討論出來,良渚到底有沒有文字,這不是一個一場討論會就能討論出結果的話題。


    但是在參會的過程中,陳翰卻感受到了良渚給所有考古學家們帶來的魅力。


    正如良渚文明的發現者施昕更先生在那個混亂年代寫的《良渚考古報告》卷首語說的那樣。


    「我們上古的祖先,堅忍的開辟這廣袤的土地,創下了彪炳千秋的文化,我們今日追朔過去,應當如何兢兢業業的延續我們民族的生命與光榮的文化呢?」


    「可是,我們現在的子孫,眼看到這祖先開辟遺下的國土,一天天的淪亡,我們的文化,也被敵人瘋狂的摧殘,這正是存亡絕續的重大關頭。」


    「然而華夏絕對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了的,曆史明明告訴我們,正因為有淵源悠久,博大堅強的文化,所以我們生存在這艱巨偉大的時代,更要以最大的努力來維護來保存我國固有的文化,不使毀損毫厘,才可使每一個人都有了一個堅定不拔的信心!」


    隨著對良渚文明了解的進一步深入,良渚文明理應迴歸到她在華夏曆史中正常位置並成為全華夏人的驕傲。


    從目前考古成果來看,良渚是5000年前中華大地上唯一的國家!


    5000年前,中華大地文化多如繁星,但國家隻有一個,就是良渚文明。


    長期以來,國際學術界一些人認為,中華文明始於距今約3500年殷商時期(國家文明)。


    而良渚遺址的陸續揭露,卻意味著中華文明起源、國家形成於5000年前一事,正在確鑿。


    為什麽是良渚?


    良渚如何印證中華五千年文明?


    大量考古發現顯示,良渚作為一個國家已經具備了可以討論其形態的成熟條件。


    不僅精美的玉器、漆器、絲綢、象牙器、陶器,以及高超的木作建築,意味著良渚的社會分工十分發達,農業和手工製造業之間存在確鑿的分工。


    眾多墓葬資料也反映了良渚社會分層十分明顯,已經是階級社會。


    包括良渚古城和水壩在內的一係列新發現,更是大大豐富了對良渚社會發展狀況的認識。


    良渚擁有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深徹的社會動員能力和高效的組織管理能力,明確的城鄉差別,良渚古城與周圍廣大地區結成了不可分割的經濟體。


    雖然,按照西方所謂的文明三要素,良渚還沒有發現青銅器。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良渚絕對已具備文明的標準——國家的形態。


    西方人認為進入青銅時代,才是「文明」的標準。


    這隻是他們站在自己的角度,沒有見識過沒進入青銅時代,就已經有國家形態的文明而已。


    文明三要素,已經是一個過時的說法了。


    按照《全球通史》的說法,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製度確立的國家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築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


    而良渚文明無疑都符合這些特征的。


    最重要的是,良渚古城由莫角山遺址、良渚古城區和外


    郭區等部分構成,麵積達8平方公裏。


    而著名的蘇美爾人烏爾古城麵積僅0.6平方公裏。


    蘇美爾都能是文明,城市遠比蘇美爾龐大十倍還要多的良渚,難道不是文明?


    這點任何西方考古學者,都沒辦法反駁。


    我們的良渚實在是太硬了。


    良渚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社會發展高度。


    良渚分布的環太湖地區,聚落等級清晰,以玉器為核心的宗教信仰及禮製係統具有廣泛的一致性。


    因此,學界普遍認為良渚社會基本符合中國考古學對於「文明」社會的定義,形成了比一般「古國」更加成熟、可以稱作「早期國家」的高級政體。


    而且,華夏文明是良渚文明的直接延續。


    從現有的證據加上一定的推理,很容易得出良渚文明是目前可追朔的最早的中華文明。


    其中最重要的證據,其實來自於一句話。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出於《左傳·成公十三年》,意思是:國家的重大事務,在於祭祀與戰爭,左傳是四書五經之一,是華夏民族的精神內核之一。


    這是自提出後就被華夏各朝各代所接受的「公理」。


    換句話說,祀與戎是中華文明的主要本質或者說特征,是判斷是否是中華文明正朔的主要指標。


    祭天祭地從常識來說是最重要的祀,重要性應該至少不弱於其他祀加在一起。以琮璧祭天地是周禮所定的,而琮璧目前公認是良渚發明。因此,從祀的角度來說,良渚對中華文明有最大的貢獻,是中華文明的正朔。


    在周禮中,玉鉞是軍權的主要代表,而玉鉞也是良渚最發達。因此,從戎的角度來說,良渚對中華文明也是有最大的貢獻,是中華文明的正朔。


    綜上兩點,幾乎不可能存在另一個文化從祀與戎或者說國家的角度來說,對中華文明有更大的影響,也就是說最遲到周代良渚就已經被確立了正朔的地位,盡管周人很可能並不知道良渚文化。


    嚴格來說,良渚文明肯定不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地,也不是華夏文明後來的主體文明。


    或許學術界還在爭議,崧澤文化是否是華夏文明的起源,還是賈湖文化,又或者是紅山文化,總之肯定不會是良渚文明。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良渚文明承擔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他們下承華夏早期的原始部落文明,下接「炎-黃」體係的華夏主體文明,是華夏文明發源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而「祀與戎」在良渚文化最重要的體現,就在於祭壇。


    陳翰接下來,便要去良渚文明的祭壇,一探究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級考古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顧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顧屈並收藏滿級考古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