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六位武聖支持北涼使節進入京畿星域後,大宋江湖的異動忽然間變得極度沉寂。


    幾乎每個人都能看出,大宋朝廷對北涼的立場近乎零容忍,這已是常態。


    趙氏家族對武將、邊疆星域的防範,自古以來便是慣例,無可厚非。


    在局勢未明朗之前,那些曾活躍的武林人士紛紛隱蔽,選擇繼續旁觀。


    此時的楊昭,乘坐著星際金雕來到了兩淮星區。


    新安郡,位於吳楚交界,兩淮星係的核心地帶。


    一座巨大的江南水鄉風格學府屹立在城外翠綠的山嶺之上,白牆黑瓦,一條蜿蜒的石階長路尤為秀美。


    抵達新安郡後,楊昭並未攜帶任何人,獨自漫步在城外的石階小路上。


    細雨蒙蒙灑落在天空中。


    楊昭身著白色薄衫,手持一把精美的折疊傘,很快來到城外學府門前,輕輕敲響銅環門環。


    不久,一位身穿青衫的小廝打開了一扇門,好奇地打量著楊昭。


    楊昭和煦一笑,說:“看樣子,朱老夫子應該已經知道我這位公子的到來,對吧?”


    青衫小廝點點頭,說:“夫子正在內部授課,公子不妨去聽聽。”


    楊昭微笑著迴答:“義理之學,理氣論、動靜觀、格物致知、人性二元,夫子的講授,自然要認真聆聽。”


    “堂內的學生多嗎?勞煩小哥兒帶路。”


    此刻的楊昭,就像是一位溫和謙遜的求學者,絲毫沒有挑起爭端或暴力的氣息,反而透著幾分崇敬。


    青衫小廝撓了撓頭,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過,他接到朱熹的指示,不敢怠慢楊昭,迅速引導他進入學府,穿越重重庭院,來到一間寬敞明亮的石質樓閣中。


    這裏位於整個山頂學府的最高點,不古樸,卻典雅別致。


    石樓的大堂裏,二十多名聽課的學生散坐著,有的捧書研讀,有的揮毫疾書,全身心沉浸於各自的世界。


    隻有在大堂最上方,一位微微發福、蓄須的老者口誦經文,見到楊昭到來後,隔著空間向他微笑點頭示意。


    楊昭見狀,恭敬行禮,隨後入座。


    這一講,持續整整七天。


    大堂裏,從最初的二十多名學生,慢慢減少至十幾人,再減少到五六人,直到七天的講座結束,隻剩下楊昭一人。


    講座結束,充滿無窮天地人性哲理的聲音戛然而止。


    楊昭仿佛神遊天外,緩緩從無盡的知識海洋中抽離出來,臉上洋溢出領悟大自在的喜悅。


    待楊昭整理並吸收了這七天所學所悟後。


    上首的朱熹微笑著撫須,問道:“小友,聽老夫一課,有何收獲?”


    楊昭鞠躬行禮,答道:“夫子才情卓絕,學生受益匪淺。”


    這一禮行得幹脆利落,更充滿了敬意。


    因為在七天的講座中,朱熹老夫子幾乎毫無保留地展現了他的學識、傳承、感悟和思想。


    作為理學的集大成者,後世甚至尊稱其為朱子。


    要知道,昔日陸地神仙趙普和初代儒家聖人張扶搖,楊昭隻需細心感知,就能看出他們的修為、學識和靈光的高度。


    然而在朱熹身上,楊昭第一次感受到了深不可測。


    如果說在修為上,楊昭隻覺得深不可測。


    在學識和思想上,楊昭則要感歎高山仰止。


    而從朱熹身上看到的越多,楊昭就越感到頭疼,甚至無法理解。


    按理說,達到朱熹思想境界的人,不應輕易卷入朝廷紛爭和人間爭霸。


    因為他們追求的是精神、升華和天地,而非權勢和財富。


    至於修為境界,朱熹與孔平仲那樣的偽儒聖不同。


    這位的存在,境界高於上陰學宮初代儒家聖人張扶搖,別說陸地神仙,就連昔日的太祖趙匡胤在純粹的道義認知上,也可能不及朱熹。


    修為、權勢、聲望、財富,朱熹樣樣具備。


    這也是楊昭無法理解朱熹為何支持北涼的原因。


    如果僅僅是因為西楚末代公主薑妮的請求,和昔日西楚王朝遺留的恩惠,那就更加靠不住了。


    楊昭反複思考,說道:“朱師,為何涉足人間爭霸?”


    朱熹淡笑著瞥了楊昭一眼,說:“小友聽我七天講述,可知道老夫所求為何?”


    楊昭答道:“朱師所求,乃天命之性、氣質之性,天授人理之道。”


    “正是如此!”


    朱熹的笑容更加欣慰,說:“我追求天命,但若順從天命,遼宋之爭、金破宋都、宋滅歸元,與當下的人間之爭有極大的衝突。”


    “億萬生靈當前,大宋千年有望,老夫豈能因一己私欲而阻撓,故求解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乃明教大宗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氣風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氣風發並收藏我乃明教大宗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