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垚其實不反感知青,而是反感知青迴去之後搞什麽狗屁傷痕文學。
什麽農村的日子讓你傷痕累累雲雲,那每天生活在農村的數億人豈不是整日遍體鱗傷?
農村人可能沒多少見識,但很大程度上應該無法讓這些有見識的知青受傷,他們隻是在麵對不公的時候沒有展現出應該有的勇氣或者應有的才智。
而是不該慫的時候慫了,擺脫了之後又可以站在道德和見識的高地上對著自己的過往指手畫腳。
同樣的,如果繼續生活在城市,他們似乎也不見得就比在農村過的更好,要不然,你大老遠的去做什麽知青呢?
但往往,農村很難誕生什麽意見領袖,也沒有什麽因緣際會的際遇會寫一些什麽受到知青欺騙感情的小說小報之類的。
道理這個東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說的那個最慘,別人還以為你沒有過什麽苦難。
李劍垚找牛倌借了一套最破舊的棉襖,和一個被刮破了皮的狗皮帽子,再穿上自己最老舊的一雙棉鞋,還貼心的在灶坑蹭了一點鍋底灰,坐上了去公社的牛車。
十大爺也是深刻理解李劍垚的小心思,穿上了自己最老舊、洗的發白、有些抽絲了的依稀能看出來是軍綠色的棉襖,大紅的襪子包著褲腿兒,襪子上的補丁確是真的,裏三層外三層的。
農村人哪有什麽正經的交通工具,去哪隻要不太遠就會用自己的鐵腳板走,上山下地也是如此,家裏差不多的倒是都有自行車,可那玩意遠一點還行,村裏溜達幾分鍾就到的地方也犯不上騎一趟,沒準一會兒直接上山去劃拉一捆柴火迴家呢,自行車是騎還是不騎是個哲學問題。
“咱這麽樣去就能劃拉幾個踏實的知青?”
“知青嘛,城裏孩子,哪個不喜歡去一些富裕點的地方插隊,你這大隊長都穿成這樣了,村子裏能有啥前途?
有門路有心眼的還不直接要求換地方啥的?
那剩下的是不是都算是隨遇而安,差不多就行,或者真能吃苦的?”
“你這麽說也有點道理,你這心眼子都用到這個上了?
給村裏琢磨琢磨有啥掙錢的活啊,眼瞅著財路斷了啊!”
“慌啥,總得先挺一挺,村裏老少也不都是鐵板一塊,正好借這個由子看看誰是白眼狼啊,你看瞅著咱家縣裏沒人了,有沒有跳出來比比劃劃的,找個小本本給他記上,又掙錢的買賣咱也不帶著他就是了。”
“你小子小時候也沒這些心眼子,念書都念成這樣了?”
李厚河點了根遼河,斜著眼睛瞟了李劍垚一眼。
“十大爺,你這抽著我的煙,然後埋汰起我來一點都不含糊啊?”
“當侄兒的給大爺口煙抽你還得念叨幾遍是不?別說,這煙卷就是比旱煙味兒好,就是勁兒小了點。”
“等我迴家找我三爺聊聊去,就說咱家有人欺負小輩,我三爺那拐杖能掄起來不?”
“咳咳~你可拉倒吧,你三爺都多大歲數了,你小子這麽愛記仇呢!”
倆人嘀嘀咕咕,牛車速度也不快,接來的棉襖還有點漏風,倒是給李劍垚凍的夠嗆,好歹晃悠到了公社。
大院裏,宋展明已經等了好一陣子了,一看這爺倆這造型就翻了個白眼,用屁股想都明白這是怕整幾個事兒媽迴去,但也很配合的沒有拆穿。
轉過身去招唿一個屋子裏的一大票男男女女們,
“葫蘆大隊的接人來了,要去葫蘆大隊的知青們,帶著自己的行李趕緊跟人家走!
有想換個地方插隊的來這邊打申請,我迴頭報到知青辦去走個手續就行了!”
六男七女抱著行李出來看了一眼,一個破牛車,一個歲數大的小老頭外加一個個子高大但穿的賊破爛臉都不知道洗的年輕人。
頓時有兩個女的和兩個男的跑到宋展明那邊要求去換地方了。
李劍垚也樂得如此,招唿著剩下的幾位,
“把行李丟到車上,以後就在俺們大隊插隊了,都別嫌棄哈!”
剩下九個人也沒囉嗦,直接往牛車上堆東西,木板車,要說紮秸稈那能堆的老高了,但是堆行李就顯得不是那麽能裝,很快就給堆滿了。
宋展明那邊給四個人登記了一下,不想去的那幾個隻能等下一個大隊來跟著走或者幹脆等到最後一個大隊給接走,反正想迴家是不可能的。
但每個大隊的名額還是要填滿的,在人群裏宣傳了一下,
“有願意去葫蘆大隊的,還有四個名額,願意去的來我這登個記就行了!”
這種東西就像是等待誰先跳的問題,人都是沒什麽耐心的動物,這不就有兩男兩女等不及了,反正都是插隊,去哪還不一樣?
於是四個人直接把行李往牛車上一丟,然後就去登記去了。
這邊看人手齊活了,李劍垚拿著牛車上的繩子直接攏了幾下,把行李固定在牛車上。
“迴家!”
然後爺倆往宋展明那邊搖了搖手,意思是我們跑路了。
爺倆一人坐主駕,一人坐副駕上了牛車。
十三個知青也要往牛車上爬。
“哎,你們都上來牛能受得了嗎?地上走,跟著車就是了!”
一個丫頭嘴快,張嘴就問道,
“那你們倆為啥要上車?”
“廢話,你會趕車啊!?”
小丫頭撅著嘴,跟個柴火妞似的,倒也沒再說啥,畢竟不是自己的地盤,想擺譜也沒人搭理她。
李劍垚一拍牛屁股,老牛哞的一聲甩開蹄子慢悠悠的開路。
十幾個知青在後麵亦步亦趨,他們要再使點勁肯定能超過牛。
李劍垚幹脆靠在行李堆上,也不知道是誰的飯盒還是什麽物件,硌得慌,害的李劍垚還調整了好幾個姿勢才舒服點。
幾個人開始跟李劍垚爺倆打聽村裏的情況。
“還不知道你怎麽稱唿呢,你是車把式嗎?”
“我不是車把式啊,我是過來打醬油的!”
“那你醬油瓶子呢?”
“忘拿了,對了,你們都來自哪啊,介紹介紹自己唄,我跟你們說,走路渾身熱乎,省的冷,不像我,這坐到家裏都得凍透了。”
有人認同李劍垚的說法,覺得這人還怪好心的嘞。
有的人則嗤之以鼻,認為自己要是坐到他那個位置上去就算凍透了也比支著兩條腿走路要強。
什麽農村的日子讓你傷痕累累雲雲,那每天生活在農村的數億人豈不是整日遍體鱗傷?
農村人可能沒多少見識,但很大程度上應該無法讓這些有見識的知青受傷,他們隻是在麵對不公的時候沒有展現出應該有的勇氣或者應有的才智。
而是不該慫的時候慫了,擺脫了之後又可以站在道德和見識的高地上對著自己的過往指手畫腳。
同樣的,如果繼續生活在城市,他們似乎也不見得就比在農村過的更好,要不然,你大老遠的去做什麽知青呢?
但往往,農村很難誕生什麽意見領袖,也沒有什麽因緣際會的際遇會寫一些什麽受到知青欺騙感情的小說小報之類的。
道理這個東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說的那個最慘,別人還以為你沒有過什麽苦難。
李劍垚找牛倌借了一套最破舊的棉襖,和一個被刮破了皮的狗皮帽子,再穿上自己最老舊的一雙棉鞋,還貼心的在灶坑蹭了一點鍋底灰,坐上了去公社的牛車。
十大爺也是深刻理解李劍垚的小心思,穿上了自己最老舊、洗的發白、有些抽絲了的依稀能看出來是軍綠色的棉襖,大紅的襪子包著褲腿兒,襪子上的補丁確是真的,裏三層外三層的。
農村人哪有什麽正經的交通工具,去哪隻要不太遠就會用自己的鐵腳板走,上山下地也是如此,家裏差不多的倒是都有自行車,可那玩意遠一點還行,村裏溜達幾分鍾就到的地方也犯不上騎一趟,沒準一會兒直接上山去劃拉一捆柴火迴家呢,自行車是騎還是不騎是個哲學問題。
“咱這麽樣去就能劃拉幾個踏實的知青?”
“知青嘛,城裏孩子,哪個不喜歡去一些富裕點的地方插隊,你這大隊長都穿成這樣了,村子裏能有啥前途?
有門路有心眼的還不直接要求換地方啥的?
那剩下的是不是都算是隨遇而安,差不多就行,或者真能吃苦的?”
“你這麽說也有點道理,你這心眼子都用到這個上了?
給村裏琢磨琢磨有啥掙錢的活啊,眼瞅著財路斷了啊!”
“慌啥,總得先挺一挺,村裏老少也不都是鐵板一塊,正好借這個由子看看誰是白眼狼啊,你看瞅著咱家縣裏沒人了,有沒有跳出來比比劃劃的,找個小本本給他記上,又掙錢的買賣咱也不帶著他就是了。”
“你小子小時候也沒這些心眼子,念書都念成這樣了?”
李厚河點了根遼河,斜著眼睛瞟了李劍垚一眼。
“十大爺,你這抽著我的煙,然後埋汰起我來一點都不含糊啊?”
“當侄兒的給大爺口煙抽你還得念叨幾遍是不?別說,這煙卷就是比旱煙味兒好,就是勁兒小了點。”
“等我迴家找我三爺聊聊去,就說咱家有人欺負小輩,我三爺那拐杖能掄起來不?”
“咳咳~你可拉倒吧,你三爺都多大歲數了,你小子這麽愛記仇呢!”
倆人嘀嘀咕咕,牛車速度也不快,接來的棉襖還有點漏風,倒是給李劍垚凍的夠嗆,好歹晃悠到了公社。
大院裏,宋展明已經等了好一陣子了,一看這爺倆這造型就翻了個白眼,用屁股想都明白這是怕整幾個事兒媽迴去,但也很配合的沒有拆穿。
轉過身去招唿一個屋子裏的一大票男男女女們,
“葫蘆大隊的接人來了,要去葫蘆大隊的知青們,帶著自己的行李趕緊跟人家走!
有想換個地方插隊的來這邊打申請,我迴頭報到知青辦去走個手續就行了!”
六男七女抱著行李出來看了一眼,一個破牛車,一個歲數大的小老頭外加一個個子高大但穿的賊破爛臉都不知道洗的年輕人。
頓時有兩個女的和兩個男的跑到宋展明那邊要求去換地方了。
李劍垚也樂得如此,招唿著剩下的幾位,
“把行李丟到車上,以後就在俺們大隊插隊了,都別嫌棄哈!”
剩下九個人也沒囉嗦,直接往牛車上堆東西,木板車,要說紮秸稈那能堆的老高了,但是堆行李就顯得不是那麽能裝,很快就給堆滿了。
宋展明那邊給四個人登記了一下,不想去的那幾個隻能等下一個大隊來跟著走或者幹脆等到最後一個大隊給接走,反正想迴家是不可能的。
但每個大隊的名額還是要填滿的,在人群裏宣傳了一下,
“有願意去葫蘆大隊的,還有四個名額,願意去的來我這登個記就行了!”
這種東西就像是等待誰先跳的問題,人都是沒什麽耐心的動物,這不就有兩男兩女等不及了,反正都是插隊,去哪還不一樣?
於是四個人直接把行李往牛車上一丟,然後就去登記去了。
這邊看人手齊活了,李劍垚拿著牛車上的繩子直接攏了幾下,把行李固定在牛車上。
“迴家!”
然後爺倆往宋展明那邊搖了搖手,意思是我們跑路了。
爺倆一人坐主駕,一人坐副駕上了牛車。
十三個知青也要往牛車上爬。
“哎,你們都上來牛能受得了嗎?地上走,跟著車就是了!”
一個丫頭嘴快,張嘴就問道,
“那你們倆為啥要上車?”
“廢話,你會趕車啊!?”
小丫頭撅著嘴,跟個柴火妞似的,倒也沒再說啥,畢竟不是自己的地盤,想擺譜也沒人搭理她。
李劍垚一拍牛屁股,老牛哞的一聲甩開蹄子慢悠悠的開路。
十幾個知青在後麵亦步亦趨,他們要再使點勁肯定能超過牛。
李劍垚幹脆靠在行李堆上,也不知道是誰的飯盒還是什麽物件,硌得慌,害的李劍垚還調整了好幾個姿勢才舒服點。
幾個人開始跟李劍垚爺倆打聽村裏的情況。
“還不知道你怎麽稱唿呢,你是車把式嗎?”
“我不是車把式啊,我是過來打醬油的!”
“那你醬油瓶子呢?”
“忘拿了,對了,你們都來自哪啊,介紹介紹自己唄,我跟你們說,走路渾身熱乎,省的冷,不像我,這坐到家裏都得凍透了。”
有人認同李劍垚的說法,覺得這人還怪好心的嘞。
有的人則嗤之以鼻,認為自己要是坐到他那個位置上去就算凍透了也比支著兩條腿走路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