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奸臣毒計害忠良
重生北宋之我師兄嶽飛 作者:海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封城北門外,姚平仲和金兀術雙斧並舉,戰在一處。
這姚平仲也當真是一員猛將,十八歲時就參與了大宋和西夏的戰事,一場大戰斬獲頗多,當時的宣撫使童貫有心將他收歸麾下。奈何姚平仲少年英雄,又是世代鎮守西陲的將門之後,怎麽肯投靠奸臣。童貫因此心生不悅,竟然直接抹去了他在西夏之戰的功勞。後來睦州有賊寇,徽宗命童貫征討,童貫雖然不喜姚平仲的脾氣,但是也知道他武藝不凡,因此召他入軍,果然是百戰百勝,平滅了賊寇。戰後童貫二次招攬,姚平仲答:“平仲不願得賞,願一見上耳”。這可氣壞了童貫,二次抹了他的功勞。因此這位本該在徽宗時期揚名天下的武將,直到欽宗登基,下旨親召,方能有資格立於朝堂之上。
姚平仲這杆大斧,在北宋如今這群武將中足以拔得頭籌了,可是遇上金兀術依舊不是對手。戰場之上,猛攻了三十幾個迴合,這還是因為金兀術有心相讓,想要一看南朝斧法的結果,兀術一看他斧法重複了,心知他招式用盡,隨即手上加力,口中說道:“多謝姚將軍,讓本王一觀這南朝斧法,果然玄妙非常,衝著這點,孤王今日留你一命。”
姚平仲咬牙罵道:“呸,哪個要你相讓,有能耐你就劈了你爺爺。”
金兀術此時見了南朝斧法,心下高興,聽姚平仲罵自己,也不生氣,隻是手上又加了三分力。這姚平仲雖說力氣也不小,不然不能用最大號的斧子啊。可和金兀術力拋鐵龍的怪力相比,那就不是個了,隻短短三招,兩斧相交“嘡”的一聲響亮,就見姚平仲雙手虎口震裂,此時勉強握住大斧。
金兀術笑道:“姚將軍,還不速速逃命去,難道真要做我斧下亡魂?”
姚平仲心知不是對手,急忙撥轉馬頭,強行舉起斧子:“撤,速撤。快開城門啊。”
欽宗正要傳令開門,不想這時張邦昌說道:“陛下,不能開門,這金人狡詐,放姚將軍逃命,分明是想借姚將軍騙開城門,他好一擁而上啊。”
欽宗聞言點點頭:“那依丞相之見呢?”
張邦昌急忙手扶垛口,高唿道:“姚將軍,金兵虎視眈眈,這城門卻是不敢再開,我觀將軍,武力非凡,如今又有三千生力軍未動,不如就請將軍,馬踏連營,去迎那勤王大軍啊。”
欽宗聞言,也是想起來,心說:“姚平仲武藝不弱,金營裏總不可能各個都是金兀術吧,想來殺出去應該可以。”隨即也高聲說道:“姚將軍,丞相言之有理,事已至此,就請你殺出金營,聯係九路勤王大軍,到時候好用那夾擊之策。”
此言一出,城下兩個人都傻眼了。姚平仲心說:“張邦昌啊,張邦昌,小爺怎麽得罪你了,你要如此害我性命,莫說金兀術如今半點沒有追擊的意思,就算他有,大隊人馬入城,落下千斤閘也就是了。竟然逼我前去馬踏連營。”
他哪裏知道,今日他出戰可是壞了張邦昌的投降計,這老賊哪裏還能容他,剛才在城頭上,張邦昌可沒少在心裏為金兀術加油打氣。
金兀術在城下聽著君臣二人的喊話,也是搖頭苦笑心說:“大宋有此君臣,安能不亡,這姚將軍也算一員虎將了,可惜啊。”
姚平仲咬咬牙,顧不上虎口的傷勢,將大斧握的更緊了:“眾軍可有膽乎?”
這三千兵馬也知道自己入京成了棄子,這一戰是跑不了了,齊聲高唿:“敢不效死!”
姚平仲眼含熱淚,這可都是好兵啊,要是用的好了,能扭轉戰局,可今日都要命喪於此了:“眾軍隨我斫營而出!”說著一馬當先,直衝金兵三十萬大營。
金兀術見此,不由得歎道:“大宋君臣皆如此,我何能到此地!”說完也無心佯攻或是真攻北門了,當即揮揮手,示意眾軍收兵迴營,兀術也是有心放姚平仲一馬,因此沒有刻意組織大軍防守。
就算如此,三千人衝擊這金兵連營也是死傷慘重,等姚平仲衝出金兵大營,身邊隻剩下百餘騎了:“姚將軍,咱們怎麽辦,去找勤王大軍嗎?”
姚平仲此時渾身是血,雙手再也拎不住大斧,將大斧子橫擔在馬鞍橋上:“有這昏君奸臣,恐怕不等勤王大軍到,這城也就破了。如今金兵沿黃河南下,我有心北上陝西,募兵抗金,你們可願意?”
眾軍經過這一場廝殺,可謂是患難之交,當即紛紛點頭應允,這一行百餘騎就此北上陝西。
開封城中,欽宗也領著文武百官迴了大殿,大殿之上一時氣氛低沉到極點,許久欽宗才開言道:“事到如今,諸位有何辦法。”
張邦昌顫顫巍巍,出班說道:“依老臣拙見,不如選太上皇一位子嗣,就說陛下如今還未有子嗣,這位王爺就是太子,權且送去金營,等勤王大軍來到,咱們再揮軍去救。”
欽宗怒道:“張邦昌,不論送那位王爺前去,那可都是朕的親生兄弟啊!”
張邦昌急道:“陛下,事急從權,要是不順了金兀術的性子,他引大軍來攻,到那時可就不是一位王爺了,而是玉石俱焚,神廟崩塌啊!”
欽宗愣了愣,緩緩說道:“等我去後宮問問父皇意見。”
張邦昌急忙道:“陛下,那畢竟是太上皇親子,血脈親情啊,恐太上皇不舍啊。”
欽宗也止住自己的身形,坐在龍椅上愣了片刻,才緩緩說道:“來人啊,請趙王入宮上殿。”說完就緊閉雙眼,不再多言。
滿朝文武,也都不知說些什麽,紛紛低頭不語,正在這時,文科班走出一人:“陛下,這金營之中,兇險萬分,臣願隨趙王殿下,一起入金營,保護殿下安全。”
欽宗睜開雙眼,想下看去,眾朝臣也紛紛側目,原來是新科進士秦檜。這秦檜一身才學不弱,更兼寫的一手好字,頗受欽宗器重,如今官拜禦史中丞。欽宗見是秦檜,點點頭:“若得愛卿同去,自然甚好,等勤王大軍到來,愛卿隨趙王還朝,朕必加封高官。”
說話間,趙王也來到大殿之上,這位趙王名完,如今不過十五歲,欽宗看著還麵帶稚氣的弟弟,不由得心生愧疚,可又怕城破國亡。當下起身,衝這位趙王施禮道:“王弟啊,愚兄無能,致使金兵圍城,如今那金兀術提出要求,要太子為質。愚兄如今沒有子嗣,因此想封你為太子,入金營為質。”
趙王聽聞此言,嚇得跌坐在地,連連擺手。此時欽宗的心情也平複一些:“王弟放心,這太子之位,朕當真封給你,等到勤王大軍到來,殺敗兀術,救你還朝,你就是我大宋的太子。”
說完也不在看趙王,轉而看向張邦昌:“丞相,扶太子出城,另外國庫中剩下的銀兩你這次都帶去,萬萬要求的金兀術退兵。”
張邦昌當即領命,喚過秦檜一起攙起這位趙王太子,走下大殿,趕奔金營議和。
這姚平仲也當真是一員猛將,十八歲時就參與了大宋和西夏的戰事,一場大戰斬獲頗多,當時的宣撫使童貫有心將他收歸麾下。奈何姚平仲少年英雄,又是世代鎮守西陲的將門之後,怎麽肯投靠奸臣。童貫因此心生不悅,竟然直接抹去了他在西夏之戰的功勞。後來睦州有賊寇,徽宗命童貫征討,童貫雖然不喜姚平仲的脾氣,但是也知道他武藝不凡,因此召他入軍,果然是百戰百勝,平滅了賊寇。戰後童貫二次招攬,姚平仲答:“平仲不願得賞,願一見上耳”。這可氣壞了童貫,二次抹了他的功勞。因此這位本該在徽宗時期揚名天下的武將,直到欽宗登基,下旨親召,方能有資格立於朝堂之上。
姚平仲這杆大斧,在北宋如今這群武將中足以拔得頭籌了,可是遇上金兀術依舊不是對手。戰場之上,猛攻了三十幾個迴合,這還是因為金兀術有心相讓,想要一看南朝斧法的結果,兀術一看他斧法重複了,心知他招式用盡,隨即手上加力,口中說道:“多謝姚將軍,讓本王一觀這南朝斧法,果然玄妙非常,衝著這點,孤王今日留你一命。”
姚平仲咬牙罵道:“呸,哪個要你相讓,有能耐你就劈了你爺爺。”
金兀術此時見了南朝斧法,心下高興,聽姚平仲罵自己,也不生氣,隻是手上又加了三分力。這姚平仲雖說力氣也不小,不然不能用最大號的斧子啊。可和金兀術力拋鐵龍的怪力相比,那就不是個了,隻短短三招,兩斧相交“嘡”的一聲響亮,就見姚平仲雙手虎口震裂,此時勉強握住大斧。
金兀術笑道:“姚將軍,還不速速逃命去,難道真要做我斧下亡魂?”
姚平仲心知不是對手,急忙撥轉馬頭,強行舉起斧子:“撤,速撤。快開城門啊。”
欽宗正要傳令開門,不想這時張邦昌說道:“陛下,不能開門,這金人狡詐,放姚將軍逃命,分明是想借姚將軍騙開城門,他好一擁而上啊。”
欽宗聞言點點頭:“那依丞相之見呢?”
張邦昌急忙手扶垛口,高唿道:“姚將軍,金兵虎視眈眈,這城門卻是不敢再開,我觀將軍,武力非凡,如今又有三千生力軍未動,不如就請將軍,馬踏連營,去迎那勤王大軍啊。”
欽宗聞言,也是想起來,心說:“姚平仲武藝不弱,金營裏總不可能各個都是金兀術吧,想來殺出去應該可以。”隨即也高聲說道:“姚將軍,丞相言之有理,事已至此,就請你殺出金營,聯係九路勤王大軍,到時候好用那夾擊之策。”
此言一出,城下兩個人都傻眼了。姚平仲心說:“張邦昌啊,張邦昌,小爺怎麽得罪你了,你要如此害我性命,莫說金兀術如今半點沒有追擊的意思,就算他有,大隊人馬入城,落下千斤閘也就是了。竟然逼我前去馬踏連營。”
他哪裏知道,今日他出戰可是壞了張邦昌的投降計,這老賊哪裏還能容他,剛才在城頭上,張邦昌可沒少在心裏為金兀術加油打氣。
金兀術在城下聽著君臣二人的喊話,也是搖頭苦笑心說:“大宋有此君臣,安能不亡,這姚將軍也算一員虎將了,可惜啊。”
姚平仲咬咬牙,顧不上虎口的傷勢,將大斧握的更緊了:“眾軍可有膽乎?”
這三千兵馬也知道自己入京成了棄子,這一戰是跑不了了,齊聲高唿:“敢不效死!”
姚平仲眼含熱淚,這可都是好兵啊,要是用的好了,能扭轉戰局,可今日都要命喪於此了:“眾軍隨我斫營而出!”說著一馬當先,直衝金兵三十萬大營。
金兀術見此,不由得歎道:“大宋君臣皆如此,我何能到此地!”說完也無心佯攻或是真攻北門了,當即揮揮手,示意眾軍收兵迴營,兀術也是有心放姚平仲一馬,因此沒有刻意組織大軍防守。
就算如此,三千人衝擊這金兵連營也是死傷慘重,等姚平仲衝出金兵大營,身邊隻剩下百餘騎了:“姚將軍,咱們怎麽辦,去找勤王大軍嗎?”
姚平仲此時渾身是血,雙手再也拎不住大斧,將大斧子橫擔在馬鞍橋上:“有這昏君奸臣,恐怕不等勤王大軍到,這城也就破了。如今金兵沿黃河南下,我有心北上陝西,募兵抗金,你們可願意?”
眾軍經過這一場廝殺,可謂是患難之交,當即紛紛點頭應允,這一行百餘騎就此北上陝西。
開封城中,欽宗也領著文武百官迴了大殿,大殿之上一時氣氛低沉到極點,許久欽宗才開言道:“事到如今,諸位有何辦法。”
張邦昌顫顫巍巍,出班說道:“依老臣拙見,不如選太上皇一位子嗣,就說陛下如今還未有子嗣,這位王爺就是太子,權且送去金營,等勤王大軍來到,咱們再揮軍去救。”
欽宗怒道:“張邦昌,不論送那位王爺前去,那可都是朕的親生兄弟啊!”
張邦昌急道:“陛下,事急從權,要是不順了金兀術的性子,他引大軍來攻,到那時可就不是一位王爺了,而是玉石俱焚,神廟崩塌啊!”
欽宗愣了愣,緩緩說道:“等我去後宮問問父皇意見。”
張邦昌急忙道:“陛下,那畢竟是太上皇親子,血脈親情啊,恐太上皇不舍啊。”
欽宗也止住自己的身形,坐在龍椅上愣了片刻,才緩緩說道:“來人啊,請趙王入宮上殿。”說完就緊閉雙眼,不再多言。
滿朝文武,也都不知說些什麽,紛紛低頭不語,正在這時,文科班走出一人:“陛下,這金營之中,兇險萬分,臣願隨趙王殿下,一起入金營,保護殿下安全。”
欽宗睜開雙眼,想下看去,眾朝臣也紛紛側目,原來是新科進士秦檜。這秦檜一身才學不弱,更兼寫的一手好字,頗受欽宗器重,如今官拜禦史中丞。欽宗見是秦檜,點點頭:“若得愛卿同去,自然甚好,等勤王大軍到來,愛卿隨趙王還朝,朕必加封高官。”
說話間,趙王也來到大殿之上,這位趙王名完,如今不過十五歲,欽宗看著還麵帶稚氣的弟弟,不由得心生愧疚,可又怕城破國亡。當下起身,衝這位趙王施禮道:“王弟啊,愚兄無能,致使金兵圍城,如今那金兀術提出要求,要太子為質。愚兄如今沒有子嗣,因此想封你為太子,入金營為質。”
趙王聽聞此言,嚇得跌坐在地,連連擺手。此時欽宗的心情也平複一些:“王弟放心,這太子之位,朕當真封給你,等到勤王大軍到來,殺敗兀術,救你還朝,你就是我大宋的太子。”
說完也不在看趙王,轉而看向張邦昌:“丞相,扶太子出城,另外國庫中剩下的銀兩你這次都帶去,萬萬要求的金兀術退兵。”
張邦昌當即領命,喚過秦檜一起攙起這位趙王太子,走下大殿,趕奔金營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