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
重生北宋之我師兄嶽飛 作者:海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斌見父親說的口幹舌燥,急忙招唿一旁的暗衛,端來一杯熱茶:“父親,喝杯茶,潤潤嗓子吧。”
趙安接過茶杯喝了一口,繼續說道:“如今我兒可懂了這皇家恩怨,可懂了我為何要你低調行事?”
趙斌先是點點頭,繼而搖搖頭:“似懂似不懂,有道是‘自古無情帝王家’,可總感覺父親你講的故事裏缺了些什麽。”
趙安看著神龕之中的牌位說道:“左右不過四個字,嫡傳血脈!當年我祖父本就是太祖親命的太子之位,都是王繼恩那奸賊,召趙光義入宮,奪了咱家天下,雖說他是親弟弟,可那個位置,古往今來,引的多少父子反目。再後來宮中又傳出燭影斧聲一事,他那位置愈發的不穩了,因此才在金殿之上逼死了二爺爺德昭。真宗在位時,見暗殺不了祖父,就明派禦醫入府,美其名曰為王爺王妃調理身體,實際上卻多次暗下毒藥,祖父謹慎沒吃,但祖母卻沒躲過去,三次懷胎三次被那禦醫暗下墮胎散,正因如此才有了蘇州一遊。”
趙安越說越氣,站起身來:“咱家養的起暗衛,宮裏更養的起,世人都以為狸貓換太子一案,真宗被蒙在鼓裏毫不知情,可是那陳琳是誰的人?他趙恆不是沒有親兄弟,他為何獨召祖父進宮,是真的要過繼咱們太祖一脈的子嗣?他那是知道自己親兒子就在咱家,祖父要是送了他親兒子進宮,那相安無事,證明祖父對皇位沒了心思。可當時祖父要是起私心,送了惟憲叔叔入宮,那狸貓換太子一案也輪不到包龍圖揚名了,真宗自己就破了,到那時咱家恐怕死無葬身之地。”
趙斌聽著也是心頭火起,又看到趙從梁和趙從柱的牌位,不由得心下一驚:“難道?兩位伯父也是被宮裏害死的?”
趙安點點頭:“兩位兄長當時隻是偶染小疾,可經過禦醫的妙手醫治,相繼一命嗚唿,你祖父正是察覺此事,因此才請旨離京,在暗衛的保護下當了個富家翁,要是你祖父當時沒有察覺此事,恐怕也就沒為父和你什麽事了,太祖一脈也就此銷聲匿跡了。”
“可孩兒遇到的趙子偁一家是怎麽迴事?他家如今能多傳這麽多代,想來應該沒遭到什麽毒手暗害吧?”
趙安沉思片刻,捋了捋思緒說道:“確實如此,從鬱賢弟一脈,人丁興旺,可是這人丁越興旺,血脈也就越稀薄,到之後就算有一二傑出子弟,也不過再出個劉備罷了,亂世還能有所作為,盛世之下,皇權穩固的情況下,掀不起什麽風浪。因此官家對他們一脈盯得鬆些,可也並非完全放任自流,你所見那人現在算來是太祖皇帝的六世孫,隻能做個縣丞之位,可見還是有些許打壓的。況且,咱家是嫡傳一脈,德芳祖父留下的人脈勢力都被咱們掌握著,官家也知道這事,因此自然是著重盯著我們。”
趙斌點點頭,繼續問道:“孩兒出去遊曆這幾年,發現很多朝中老臣似乎都認識我,而且有幾位還叫出了父親你的名字,難道他們都是先祖留下的勢力?可算來時間不對啊,他們出世時,先祖恐怕早去世了吧。”
趙安此時激動的心情稍微平複了一些,坐迴太師椅上繼續說道:“說這事之前,為父先問問你,你可知太宗皇帝定下最重要的一條國策是什麽嗎?”
趙斌沉思一會說道:“這大宋最重要的國策孩兒倒是說的上來,應該是那重文抑武吧?至於是不是太宗皇帝定下的,孩兒就不知道了。”
趙安點點頭:“正是此事,世人謬傳太祖皇帝因為陳橋之事,唯恐黃袍加身這事再次發生,因此大力打擊武將。想太祖爺當年一條盤龍棍,打遍天下四百州郡,德芳祖父一身武藝不說萬馬軍中來去自如,但也算的上是一流武將,況且當時天下尚未一統,太祖怎麽會自斷臂膀,打壓武將呢?”
趙安喝口茶繼續說道:“其實重文抑武這條國策發生在太宗兩次征遼失敗之後,那時他也知道自己軍事才能不足,況且當時支持德芳先祖的也多是朝中武將,所以這才定下此策,既有利於自己後代統治,又打壓了咱們這一脈在朝中的勢力。”
“那不對啊,李綱老太師可是文臣,那河間張叔夜見我也變顏變色的,卻是為何?”
趙安看著自己兒子,搖搖頭道:“你這孩子別著急啊,這武將和文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對待戰爭的態度,武將講究的是自古功名馬上取,因此大多主戰好戰,而文人卻講究教化天下,養民生息,因此大多主和。經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支持咱家的人也就漸漸從武將變成所有主戰派的朝臣。官家也因此一直在打壓這主戰派的勢力,你看那開國四大將門,如今還見幾人在朝?”
趙安接過茶杯喝了一口,繼續說道:“如今我兒可懂了這皇家恩怨,可懂了我為何要你低調行事?”
趙斌先是點點頭,繼而搖搖頭:“似懂似不懂,有道是‘自古無情帝王家’,可總感覺父親你講的故事裏缺了些什麽。”
趙安看著神龕之中的牌位說道:“左右不過四個字,嫡傳血脈!當年我祖父本就是太祖親命的太子之位,都是王繼恩那奸賊,召趙光義入宮,奪了咱家天下,雖說他是親弟弟,可那個位置,古往今來,引的多少父子反目。再後來宮中又傳出燭影斧聲一事,他那位置愈發的不穩了,因此才在金殿之上逼死了二爺爺德昭。真宗在位時,見暗殺不了祖父,就明派禦醫入府,美其名曰為王爺王妃調理身體,實際上卻多次暗下毒藥,祖父謹慎沒吃,但祖母卻沒躲過去,三次懷胎三次被那禦醫暗下墮胎散,正因如此才有了蘇州一遊。”
趙安越說越氣,站起身來:“咱家養的起暗衛,宮裏更養的起,世人都以為狸貓換太子一案,真宗被蒙在鼓裏毫不知情,可是那陳琳是誰的人?他趙恆不是沒有親兄弟,他為何獨召祖父進宮,是真的要過繼咱們太祖一脈的子嗣?他那是知道自己親兒子就在咱家,祖父要是送了他親兒子進宮,那相安無事,證明祖父對皇位沒了心思。可當時祖父要是起私心,送了惟憲叔叔入宮,那狸貓換太子一案也輪不到包龍圖揚名了,真宗自己就破了,到那時咱家恐怕死無葬身之地。”
趙斌聽著也是心頭火起,又看到趙從梁和趙從柱的牌位,不由得心下一驚:“難道?兩位伯父也是被宮裏害死的?”
趙安點點頭:“兩位兄長當時隻是偶染小疾,可經過禦醫的妙手醫治,相繼一命嗚唿,你祖父正是察覺此事,因此才請旨離京,在暗衛的保護下當了個富家翁,要是你祖父當時沒有察覺此事,恐怕也就沒為父和你什麽事了,太祖一脈也就此銷聲匿跡了。”
“可孩兒遇到的趙子偁一家是怎麽迴事?他家如今能多傳這麽多代,想來應該沒遭到什麽毒手暗害吧?”
趙安沉思片刻,捋了捋思緒說道:“確實如此,從鬱賢弟一脈,人丁興旺,可是這人丁越興旺,血脈也就越稀薄,到之後就算有一二傑出子弟,也不過再出個劉備罷了,亂世還能有所作為,盛世之下,皇權穩固的情況下,掀不起什麽風浪。因此官家對他們一脈盯得鬆些,可也並非完全放任自流,你所見那人現在算來是太祖皇帝的六世孫,隻能做個縣丞之位,可見還是有些許打壓的。況且,咱家是嫡傳一脈,德芳祖父留下的人脈勢力都被咱們掌握著,官家也知道這事,因此自然是著重盯著我們。”
趙斌點點頭,繼續問道:“孩兒出去遊曆這幾年,發現很多朝中老臣似乎都認識我,而且有幾位還叫出了父親你的名字,難道他們都是先祖留下的勢力?可算來時間不對啊,他們出世時,先祖恐怕早去世了吧。”
趙安此時激動的心情稍微平複了一些,坐迴太師椅上繼續說道:“說這事之前,為父先問問你,你可知太宗皇帝定下最重要的一條國策是什麽嗎?”
趙斌沉思一會說道:“這大宋最重要的國策孩兒倒是說的上來,應該是那重文抑武吧?至於是不是太宗皇帝定下的,孩兒就不知道了。”
趙安點點頭:“正是此事,世人謬傳太祖皇帝因為陳橋之事,唯恐黃袍加身這事再次發生,因此大力打擊武將。想太祖爺當年一條盤龍棍,打遍天下四百州郡,德芳祖父一身武藝不說萬馬軍中來去自如,但也算的上是一流武將,況且當時天下尚未一統,太祖怎麽會自斷臂膀,打壓武將呢?”
趙安喝口茶繼續說道:“其實重文抑武這條國策發生在太宗兩次征遼失敗之後,那時他也知道自己軍事才能不足,況且當時支持德芳先祖的也多是朝中武將,所以這才定下此策,既有利於自己後代統治,又打壓了咱們這一脈在朝中的勢力。”
“那不對啊,李綱老太師可是文臣,那河間張叔夜見我也變顏變色的,卻是為何?”
趙安看著自己兒子,搖搖頭道:“你這孩子別著急啊,這武將和文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對待戰爭的態度,武將講究的是自古功名馬上取,因此大多主戰好戰,而文人卻講究教化天下,養民生息,因此大多主和。經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支持咱家的人也就漸漸從武將變成所有主戰派的朝臣。官家也因此一直在打壓這主戰派的勢力,你看那開國四大將門,如今還見幾人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