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趙安的講述,趙斌這才知道當年舊事。


    原來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之時,當時的宋皇後急命內侍王繼恩,召當時的太子趙德芳入宮,可誰曾想這王繼恩卻拿著遺詔去找了當時身為晉王的趙光義。


    趙匡胤本有四子,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夭,二子趙德昭也在太平興國四年時受太宗訓斥,自殺而死。唯餘四子趙德芳,而且趙德芳也是對太宗皇位威脅最大的人,一來有太子的身份在,朝中有一批老臣支持,二來趙德昭當日自殺,是當著太宗皇帝和眾朝臣的麵,碰柱而亡,要是四子再死了,從此絕了太祖一脈的子嗣,那終究是難看了些。


    因此太宗加封當時二十歲的趙德芳為王,唯恐百官還有異議,特加封趙德芳為保國王,護國王,殿前王,殿後王,殿左王,殿右王,上殿不參王,下殿不辭王,八大王位是為八賢王。言說這一個王爺是一千歲,又賜凹麵金鐧一根,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為一千歲,賜金鑲白玉鎖,從此沒有砍你的刀,沒有斬你的劍,也是一千歲,這樣算下來趙德芳也相當於萬歲。隨後又許下諾言,說是兄終弟及,叔死侄及,這樣大宋從此將再無主少國疑之禍。


    這才安撫了百官,但同時也斷絕了暗下殺手的可能性,畢竟這八個王位的俸祿在手,趙德芳別的幹不了,建立一支勢力保護自己還是可以的,而這支人馬正是暗衛的前身。


    太宗在位二十一年,期間收了楊業一家,又統一了中原,憑著功績漸漸壓下了朝內支持太祖一脈的聲音。因此去世前並未依照前言,傳位給自己侄子趙德芳,而是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趙恆,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


    真宗即位之後自知理虧,因此又命內侍監重新鑄金鐧一根,鐧身上有一龍三鳳一百單八個孔,並且立下一道聖旨,添入祖訓當中,言說此鐧殺一個皇上摘一個龍,滅一個娘娘去一個鳳,斬一個奸臣填一個孔。賜下南清宮一座,規格隻比皇宮低半成,歸趙德芳一家世代居住。


    趙德芳原本還有心爭一爭皇位,奈何自己一直沒有後人,就算爭來了皇位也沒人繼承,到時候是要過繼太宗一脈的後人來,索性也就不爭了。誰知到了五十一歲時狄王妃竟然身懷有孕,此時真宗已經即位十三年了,可謂權勢穩固,趙德芳索性帶著夫人,去蘇州休養,也算是遠離朝政。誰曾想夫婦二人遊船之時,竟然產下一枚肉卵,八王將其拋入河中。胎兒被以打魚為生的王彩夫婦所救,取名王華。


    趙德芳鬱鬱之下,也無心留在蘇州,轉而帶著自家夫人迴了汴京。誰知迴府沒幾天就遇上狸貓換太子一案,趙德芳苦笑一聲,卻也接了陳琳送來的嬰兒,養在南清宮中。次年狄娘娘二次有孕在身,產下一子,趙德芳依字輩,起名趙惟憲。再後來送子進宮,仁宗即位,後宮鬧鬼,包拯下陳州,迎迴李妃。


    這之後趙惟憲心生不滿,起兵造反,被包拯平定,在仁宗和滿朝大臣威逼之下,趙德芳無奈,揮淚借金鐧傳旨,命包拯秉公斷案,斬了自己親生兒子。這時節趙德芳也已經八十高齡,每日在宮中哭自己一脈子嗣稀薄,皇室無情。正在悲哀之時,有能人異士暗入南清宮,言說王爺有後,流落在蘇州地區。


    這才有趙德芳二下蘇州,十字街頭十兩紋銀自賣自身,被王華買迴家中。再後來,父子相認,趙德芳將王華接入南清宮中,依照族譜字輩,起名趙惟敘。而趙惟敘在民間時本就育有二子,因此依字輩起名趙從梁、趙從柱,後來又尋迴趙惟憲留在民間的血脈,八賢王給這孩子取名趙從鬱。


    再後來,趙德芳去世,仁宗不知是有意裝傻,還是故意為之,並未提八賢王這王位繼承一事,隻是任由趙惟敘一家住在南清宮中。緊接著好景不長,趙從梁、趙從柱相繼病死。趙惟敘也反應過來這京中的兇險,當即送走了自己侄子趙從鬱,又進宮請了一道聖旨,言說自己寒苦出生,在民間長大,如今在京中諸多不習慣,特此請命,遠離京中,迴鄉下過活。


    仁宗自然是樂得同意,趙惟敘有心迴蘇州,可仁宗唯恐天高皇帝遠,他在南方折騰出什麽變故來,因此隻準他在四京之地內擇地定居。趙惟敘無奈,隻得選了大名府,為了讓仁宗安心,還做起了買賣,當了商人。也正是因為從商,趙惟敘才安穩的活過了英宗一朝,並且老來得子,在神宗年間得了一子,取名趙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北宋之我師兄嶽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旭並收藏重生北宋之我師兄嶽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