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作者菌正躺在陳某人身邊呢,哈哈!)


    “啪!“鄧鐸鼓了一聲掌。


    “啪啪!”戴譽鼓了二三聲。


    “啪啪啪!”鍾規同樣不甘人後。


    “啪啪啪啪!”鍾矩不但鼓掌,還加了一個“搖頭歎惋”的動作,表示他對陳成此作的讚賞!


    流暢呀!


    太流暢了!


    這種大話連篇、天上地下、憶昔撫今、暢想未來的寫作方式,一開口就是老吹牛精、大話王了!


    七少說陳成不打草稿?


    搞笑吧!


    吹牛還需要打什麽草稿!


    這就好像你去坐最便宜的綠皮火車,甚至都不是“k”字頭或是“t”字頭的,直接就是速度最慢、沒有空調暖氣、數字開頭編號的慢車,車廂裏麵人滿為患,許多站票,對麵有一個四五十歲的大叔,胡茬唏噓,脫了鞋子,摳著腳丫,對著麵前的你語重心長道:“想當年啊,我在雁門關射虎的時候,那家夥,那叫一個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啊!紅旗招展,爆竹齊鳴,相當雄壯啊……”


    他說得盡興,周圍人聽的開心,站票的人全聚攏過來了,後座的人撇過身子,麵含笑意地傾聽來了,對麵的你且聽且讚,不時附和,心中卻在想:


    射什麽?


    射老虎?


    雁門關外有老虎嗎?


    山西有老虎嗎?如果有的話,是不是叫“山西虎”呢?


    雁門關外不是蕭遠山帶著他的媳婦迴娘家,懷裏抱著一個小南營,名曰“蕭峰”咩?


    當你眉頭一皺的時候,對麵的大叔便察覺到你“口惠而實不至”的詐意,不悅地放下黑色襪子的汗腳,手指在坐墊上抹了抹,然後道:“小兄弟,雁門關怎麽會沒有老虎呢?你呀,還是太年輕啊!”


    早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時候,大敗林胡、樓煩,建立了雲中、雁門、代郡。以後常駐雁門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李牧,匈奴數歲無所得,趙軍則“大破匈奴十餘萬騎。”


    早在秦始皇“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之前,李牧就已經讓“十餘年匈奴不敢寇趙”了。後人在雁門建“靖邊寺”,正是說他戍邊保民的戰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並且修築了萬裏長城。這是漢家兵威正盛之時!


    到漢武帝繼位後,是漢家兵威的第二次極盛,元光五年(前130),漢武帝下詔整修雁門關,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


    李廣在做代郡、雁門、雲中太守時,先後與匈奴交戰數十次,被匈奴稱為“飛將軍”!(哦,是迷路將軍李廣啊,那看來仗打得不怎麽樣。)


    昭君從雁門出塞和親後,“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幹戈之役”,天底下就再也沒有妖怪,啊不,就再也沒有戰爭啦……


    “不對啊!”你終於忍不住再次質疑大叔:“‘雁門關’,不是我大唐才有的嗎?”


    你說前朝的這麽多故事,跟雁門關,跟老虎,又有什麽關係?


    雁門關都沒有,哪來的雁門關射虎?


    “你看看,你又調皮了不是?”大叔不悅道:“這‘射虎’,實則是比喻嘛!”


    就好像蘇軾,“西北望,射天狼”,他還能一箭射到小天狼星嘛?


    他又不是後羿!哈利波特!(小天狼星布萊克:“……”孽障!你怎麽敢射你教父?)


    天狼,契丹也!


    虎!突厥是也!


    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正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故而大唐駐軍於雁門山,於製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


    《新唐書·地理誌》說:“東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立西陘關,亦曰雁門關!”


    所以,“雁門”與“雁門關”,就好像是“桂林”和“桂林郡”。不要計較“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你隻要知道,這裏是兵家要地,能保護我們萬世太平,就足夠了!


    “另外,我還要糾正你一點。”博學的大叔嚴肅道:“誰給你說晉地(山西)沒有虎?”


    不但有,還多著呢!


    宋以前,山西一帶的確是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地。宋代以後,才相對地落後了。人多,經濟繁榮,城池堅固,自然就不擔心虎患。然而明清時期因為不斷增長的人口,山地與邊疆土地的大開發。人類寸土必爭,以山區為生存基地的猛虎、禽獸逐漸消滅。但在老虎消亡的同時,虎患發生的幾率也是最大的,正是人地矛盾的突出表現。後來是因為老虎射殺得多了,才徹底滅絕的。“萬山中,最多虎。故居民能以一人殺一虎”……


    竟然說山西沒有老虎,搞笑呢!你以為華北虎說的是哪裏?


    “好了好了,大叔,是我錯了,是我孤陋寡聞,咱們……”好像離題了吧?


    “還不是你先跑偏的?”大叔吹胡子瞪眼,然後感慨道:“當年在雁門外射虎,我一個人就射了三百多隻,僅次於其他人射殺的總和!”


    “但是我人到中年,壯心不改!現在,又登上了虎頭山!也就是上個星期的事情吧。英雄氣概仍在,可是已經多了幾多悲天憫人的氣度啦!”


    “大叔,啥叫‘虎頭山’呢?”


    “‘農業學大寨’你聽說過嗎,就是那個‘大寨’……”


    “……”(好吧,其實大寨以前也叫“虎頭山”,各地叫“虎頭山”的地方也不少,確實有很多都跟老虎有關係。)


    拍拍自己僵硬的雙腿,大叔繼續感慨道:“年輕的時候,我胸有大誌!憑借著射虎的吉尼斯世界記錄,也想帶領大軍蕩平扶桑,踏平漂亮國。並且寫詩為證: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呃,大叔,這不是陸遊寫的嘛?”


    “……”大叔:“被你聽出來了!反正是這麽個意思吧!”


    盡管我這麽有本事,又胸懷大誌,可就跟諸葛亮、陸遊、辛棄疾、嶽飛、鄭成功、李定國等人一樣,壯誌難酬,並沒有獲得國家的重用。


    到如今,f22戰鬥機沒有坐上,兩棲登陸艦沒有登上,坦克、軍用卡車都沒有坐上!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隻能憑借著一雙腿,在兩川(東川、西川)之間來迴奔走,甚至不如諸葛亮,諸葛亮還“六出祁山”呢!


    你:“……”什麽叫“還不如諸葛亮……”諸葛丞相很拉胯嘛?你跟他比?


    不過兩川之前來迴走,這麽遠,難怪閣下的腳這麽有“男人味”……


    “你知道金馬碧雞嘛?”大叔撓撓腳,男人味更濃烈,又問道。


    “不大了解。”你遲疑著:“可是金發的馬子,碧綠眼睛的‘雞’?”


    國外的風俗服務業嗎?


    “無知!”


    《漢書·郊祀誌下》:“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蘸祭而致。”


    當年,漢武帝夜夢彩雲,他聽信方士的說法,認為雲嶺之南有神雞,毛羽青翠,能破石淩空飛翔,光彩奪目,其聲悠長,遣使追夢,在今祥雲縣境追到彩雲,因置雲南縣。(和後來的“雲南”也有一個“由小變大”的過程。)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裏也提到大姚禺同山有金馬碧雞“光彩候忽,民多見之”,所以後來昆明東有金馬山,西有碧雞山,雲南大姚也有“金馬碧雞坊”,都想往這神話傳說上靠。


    “所以大叔你說‘金馬碧雞’的意思是——”


    你想修仙?


    “對,也不全對。”大叔一派豁達高人的笑意:“我也不是那種腳不點地、不食人間煙火的人。”


    現實的問題,我也關心。


    “銅梁玉壘,你知道嘛?”


    “這個我知道!”為了不在大叔麵前露怯,必須給他露一手!


    銅梁,就是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重慶西北部,介於東經105°46′22″至106°16′40″,北緯29°31''10“至30°5′55″之間,盆中旋轉構造帶與盆東南弧形構造帶之間的過渡區!


    玉壘,就是傳說中古蜀王杜宇(所謂“望帝春心托杜鵑”的那位“望帝”),派鱉靈治水之地為岷江上遊的玉壘山!後人多作成都的代稱。


    至於銅梁玉壘並稱,主要是因為這倆一個“銅”,一個“玉”,看起來就挺“般配”的樣子,在一起連用。


    既然一個是四川盆地的凸起,一個是成都的代稱!


    那這個詞就和“金馬碧雞”指代“雲南”一樣,“銅梁玉壘”就是指代“四川”!


    所以“眼中金馬碧雞路,坐上銅梁玉壘灘”這句詩就是說,眼中看著通往雲南的路,已經坐在了四川某條河流(甚至是都江堰那邊的岷江)!


    那麽一路上會經過哪裏呢?


    貴州、廣西……


    所以,這就是“大西南遊記”呀!大叔,你看我說得對不對?


    大叔讚許地點點頭:“其實呢,我也沒有多想,就是這兩句看起來比較對仗罷了。”


    表達一種“得隴望蜀”“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七擒孟獲”“三戰南詔”的美好願景嘛!


    無論前麵的是否了然了,最後這個“丈夫萬事付前定,長嘯往來天地間”,意思卻是再明顯不過!


    大丈夫一生的功業,莫不前定!


    有的事情,得到得不到,即便刻意追求,也不一定能實現!


    隻需內心坦蕩,縱情長嘯,在天地間浩然行走!


    這種話,想來不會從虛構的“綠皮車大叔”的口中說出,但是這等瀟灑氣度,著實令在場的青年心折!


    按說“萬事付前定”,不是很消極嘛?


    既然都注定了,那還努力有什麽用?


    但問題是,後世大家敬仰的,卻都是那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英雄豪傑!


    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可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


    嶽飛立誌“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可最終卻“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孤臣孽子鄭成功、兩厥名王李定國,在大明江山注定無法挽迴,“血淹沒人間,安得太平美滿”的情況下,卻矢誌不降滿清,“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其實反清複明再過五百年,也不可能實現啊!因為早就“換了人間”了。


    但是,這不妨礙,他們有堅持。


    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這就叫——”陳成一字一頓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綠皮車大叔最終撕毀了偽裝,從一個邋遢惡臭油膩的中年人,變成了年少有為、帥氣逼人的帥小夥!


    帥小夥出口成章,講著祖逖、諸葛亮等人的事跡(沒辦法,鄭成功張煌言史可法李定國柳如是他們不知道啊),格外振奮人心!


    我們不會因為一件事情成敗與否去決定做事,我們隻會為自己的信念來做事!


    “一往無前虎山行,


    撥開雲霧見光明!


    夢裏花開牡丹亭,


    幻象成真歌舞升平!”陳成說著說著,歌性大發,便唱起《中國有嘻哈》的名曲《虎山行》來。


    “哇,夢見哥你唱得真好聽啊!”七少由衷地讚美道。


    “你說丈夫萬事付前定,長嘯往來天地間——長嘯的就是這首歌嗎?”小六問道。


    “那倒不是。”陳成道:“我長嘯的是——


    老子一抬手就摸得到天!


    看白雲青山跟嫋嫋的煙!


    在苦海尋歡雖迴頭無岸,


    我瀟灑坦蕩行走在天地間!”


    gai:“……”


    眾人:“……”


    你的吊歌還真多,一首接著一首!


    “我怎麽感覺,我怎麽感覺,”郭小四喃喃道:“你這首詩,跟一個人好像啊!”


    “哦?”陳成頗感興趣,難道你也看過《中國有嘻哈》?


    你也知道我剛剛唱的這兩首歌都是gai演唱的?


    “沒錯!我也覺得像!”王小五附和道。


    “我也是!”


    “附議!”


    “那你們說的這人是——”眾人疑惑地看著他們幾個。


    “天下第一!”始安七少異口同聲道:“李白!”


    陳成:“……”


    好吧,你們還是不了解hiphop……


    但是要說著詩裏瀟灑不羈、天地間倜儻行走的勁頭,還真的和李白挺像。


    譬如《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當他“拔劍心茫然”的時候,仍然有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的信念,相信自己可以“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豈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