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取名好麻煩的再次打賞和推薦票!^-^)


    “不因為什麽,我們一讀,就感覺不甚了了的樣子……”


    “你的對仗看起來匠氣十足,隻想著把兩句對上,完全沒有想過精妙不精妙。”


    “總之一句話,還是不走心!”


    始安七少七嘴八舌地痛斥陳成,讓陳成剛剛通過“六人斬”恢複的信心,再次士氣低沉下去。


    “我就不信邪了!來呀!我要再比!兄台幾段?比我低兩段?沒關係,我贏了沒搞頭,我也要跟你比!七律七律!來來來!”陳成老大不高興道。


    片刻之後。


    “陳郎君說一不二,一口唾沫一個釘!真奇男子也!”又一位詩師與陳成比完七律之後喜氣洋洋,恭維了幾句之後,滿意而去。


    “這次又是什麽問題呢?”陳成盯著自己中間的兩聯:“


    星鬥每從天上浴,波瀾不受世間驚。


    蕭晨乍欲數峰隔,殘夜猶聞雙杵鳴。


    這兩聯寫得的確不錯啊,沒有其他形式那麽精妙,可非要說強行對仗,也說不上,還算蠻自然的!


    見他自我感覺良好,完全看不出自己的問題,始安七少氣道:“那你這最後兩句‘隻有仙姑心獨苦,過來過去總傷情’,寫得也太隨意了吧?而且你要看看,你現在所在的,究竟是誰家的地盤!”


    在仙姑寨,站在劉仙姑的地盤上,你說“仙姑心裏苦”,這不是找抽嗎?


    陳成訥訥的:“可是我這裏說的‘仙姑’,指的是每年隻有七月七日才能渡過銀河與丈夫見麵的織女啊!”


    而不是本寨的“鎮寨之寶”劉仙姑啊!


    我這首詩,名曰“銀河”,形容的不就是牛郎織女不如人間夫妻的辛酸嘛,人間雖然“殘夜雙杵”,但是夫唱婦隨,相濡以沫,十分溫情。


    我上來就寫“四時常晦七夕明,耿耿依依空際橫”,不就是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個星空,唯有七夕這一天的銀河最明亮嘛!


    這很好理解啊,怎麽會把“織女”和“劉仙姑”弄混淆呢!


    我之所以寫“仙姑”,而不寫“織女”,還不是因為這裏的平仄要求!


    當然,我也承認,這裏用“仙姑”其實是一語雙關,展現我的惡趣味和活潑可愛的詩風,理應算一種增益,而不至於讓觀眾都覺得我寫得不行吧!


    “你是誰啊!七律的渣渣!基礎動作做不好,還想秀花活?”


    “好好寫都寫不過人家!還在這裏玩‘一語雙關’,還活潑可愛!呸!”


    “你再可愛,有我們七個人可愛嘛?”


    陳成:“……”


    的確是讓人無言以對!


    “這樣吧,既然你寫景,言情,賣萌都不行!那下一首你還是‘詠史’吧!”小六建議道:“之前和雷神論玄武門,與路師兄談秦皇漢文,你不都寫得不錯嘛。試試用七律來詠史?”


    陳成一尋思,這也是個辦法!


    試試?


    ……


    篤定了要寫一首“七律詠史詩”之後,陳成也是牟足了勁頭!


    不攢勁不行啊,寫七律都連敗兩場了,而且這一局的對手還是一位通過第五次評比、有正規段位的高手!


    詩師三段,田州苗期!


    別看隻是詩師三段,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對方和陳成一樣,是全場取得勝局最多的一位!同為六場!


    而且,對方是從詩士七段一路升級打怪上來的!


    而且,對方一直在寫七律詩!


    陳成的四場敗局,全為七律所賜;人家呢,贏得不費吹灰之力!


    在陳成看來,會寫七律的“詩師三段”,就和“詩師八段”乃至大詩師一個級別啊!


    “越級挑戰”,加上七律的詛咒!


    當真是輸不起啊!


    從目前看來,他們兩個就是今天“海選”的兩匹黑馬了。(詩師三段以上的,都不能算黑馬)


    為了不讓始安七少看不起,為了展現自己的七律上也是有造詣的!


    陳成不得不拿出自己壓箱底的本事了!


    說我沒有寫過好的七律?


    在宣城的時候,麵對“宣城四秀”王三秀,我就寫出過兩首絕佳的七律,《金陵》!


    “春煙粉黑重生葑,暮雨灰紅半拆桃!”


    “今日故都何處問,東風應長對江濤!”


    何等慷慨氣象!


    何等下筆如神!


    加上這首詩寫的是他名義上的老祖宗陳霸先,陳朝後裔現身說法,有理有據,一時人人稱頌,讓陳成獲得一次碾壓的大勝!


    詠史!我可以!


    而且,我這次還要選用我最熟悉的本書絕佳男配!


    梁武帝!(乾隆也可以,但問題是這幫土包子不知道十全老人的事跡!)


    陳成將全部氣力灌注到筆端,揮毫擬下詩題:


    梁武!


    筆走龍蛇,王氣畢顯!


    一行行瀟灑的文字從他筆端顯現!


    詩曰:


    同泰一人歸佛地,壽陽千騎渡江波。


    盟成自取金甌缺,蔬絕空陳雞子多!


    五月誰勤君父難?七官先反弟兄戈!


    江淮廢後襄陽促,秋草台城放橐駝!


    始安七少說陳某人不會對仗!陳某人不但不減少對仗,還要從第一句開始就對仗!


    “哎,先別急著罵!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想拉什麽屎!”陳成毛筆一指,喝住已經打算用“一人”“千騎”攻擊他偷懶的周小三!


    數字不能用嗎?


    當然不是啊!


    雖然“一……千……”是我最先大力抨擊的“固定模板”,可是有的時候,固定模板是能彰顯出巨大的對比差距的!


    梁武帝和侯景的故事,已經說過很多次了,無需贅述。“同泰”就是梁武帝四次舍身出家的同泰寺,“一人”自然是梁武帝這一個人,隻不過他同時也是“天下一人”(半個天下)。


    壽陽便是侯景的根據地,他以南豫州牧的身份鎮守壽陽,廢除了梁朝的市場稅和田租,很是收買了一番人心,使百姓都來參與叛軍,使壽陽成為一個大軍營(似曾相識)。


    投降梁朝不過經過數月的準備,侯景便起兵於壽陽,兵力約8000人,開啟“侯景之亂”。


    梁武帝一個人歸佛寺,引來壽陽八千叛軍的渡江而擊——


    對比和等鮮明!給人的教訓又何等慘烈!


    當然,如果你說“對比是鮮明”了,可這兩句看似毫無邏輯聯係啊!


    不然,看似毫無聯係,實則根源深遠。


    梁武帝不知道是不是學佛學過了頭,小腦袋瓜被衝昏,對待侯景這樣早有謀反跡象的逆臣,“慈悲為懷”!侯景屢屢向梁廷索求錢財武器,而且要錢的言辭也一次比一次傲慢,但梁武帝真的就像“舍身飼鷹”的佛陀一樣,從未拒絕,一味姑息,給侯景運輸物資的“信使相望”,我幫助你來打我——慈悲不慈悲?如來不如來?


    蕭範、羊鴉仁、元貞、裴之悌等人相繼向朝廷報告侯景欲謀反的消息,梁武帝也不以為意。侯景正是利用“佛爺”梁武帝昏庸的綏靖政策迅速壯大起來。


    而且小陳我寫梁武,就當真是說他一個人嘛?


    當今天子寵愛安祿山,何嚐不是一模一樣?


    日後引發的動亂,又是如出一轍!


    隻不過,這個時候的安祿山怕李林甫怕得要死,還沒有後來那麽野心外露而已。


    前車之鑒梁武帝造成的結果就是,一方麵他自己認為“盟成自取金甌缺”,但另一邊的野心家卻已經“侯景不怕渡江難”了。


    後人常說“金甌無缺”這個成語,看著等霸氣的詞語,多認為是秦漢漢武唐太宗這樣的雄主說的,最不濟,也得是乾隆這種沾沾自喜的自大狂說的。


    可其實呢,這個成語就是梁武帝同誌發明的。


    而且,就是在侯景這位“宇宙大將軍”投降南朝時說的。


    那是一個清新的早晨,梁武帝念完經之後起來散步,來到武德合口(小門口),一個人自言自語:“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承平若此,今便受地,詎是事宜?脫至紛紜,悔無所及。”大意是:我打梁朝十分強大,疆土完固,國家太平無事,接受侯景的投奔,此事再好沒有了。倘若被朝臣的意見誤了事,豈不是後悔無及?(快接收!快接收!去晚了就接收不了啦!)


    誰知道,當初被梁武帝視為“補齊最後一塊短板”的侯景,成了漏水的那一塊呢?


    等到“鍾山風雨起蒼黃,八千雄師過大江”之後,梁武帝隻能“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佛道也滄桑”了!


    困在台城,所謂“蔬絕空陳雞子多”是也!


    這個時候,到底是誰先來“勤王”呢?


    還沒看到忠臣良將,反而是“七官先反弟兄戈”!


    梁武帝手下的這些大臣,乃至諸王,別看一開口就是“聖明禦宇,上應蒼玄,北土遺黎,誰不仰慕?”(大貪官朱異名言名句)但是沒一個是省油的燈。


    群臣就是各種投降,群王就是各種自立為帝。


    最後,如果不是我們家的大英雄陳霸先蕩平侯景,安定江南,這南朝,早就完啦!(有你家大英雄陳霸先,陳朝不還是亡了?)


    總之陳成的這首詩看起來,延續了他在“陳武帝釣魚”一詩中的藝術特色,有理有據,卻又不予置評,全用史實說話。


    各種當年的事件組織在一起,對比鮮明,格外引人深思!


    而且,因為陳成對梁武帝“愛之深”,所以就“責之切”,把他“金甌無缺”“江山永固”之類的名言夾雜其中,現實又是“秋草台城”、“蔬絕空陳”那種嘲弄中帶著憐憫的語氣當真是一絕!


    你們都說我寫不了七律詩,現在怎麽樣?


    我與梁武帝強強聯手,奉獻出這樣一首佳作,你們這些人總不會還說我“各種體裁神如龍,七律寫得像乾隆”了吧?(“乾隆”就是一種重詞濫調的形容詞唄!)


    陳成矜持著背著手,正等著眾人都誇獎他,可是一貫拍他馬屁的始安七少這次卻人人沉默,不置一詞。


    “你們怎麽不說話啊?”陳成奇怪:“郭小四!你給評價一下!”


    我這首詩,難道還不值得一張“s卡”?


    “呃,”郭小四訥訥道:“我覺得吧,你這詩有問題。”


    “有什麽問題?”陳成自己打量了一下,我可是“梁武帝”專家,每一筆都有來曆!絕不會犯事實錯誤!


    你要是有,你給我指出來!


    “就好比是這一句吧!”郭小四指著“蔬絕空陳雞子多”道。


    “蔬菜已經沒有了,雞蛋還挺多,所以梁武帝最後餓死台城——”陳成納悶:“很好理解啊,有什麽問題?”


    “這都沒有問題嗎?”郭小四抬高的調門:“既然‘雞蛋還很多’,那為什麽不吃雞蛋呢?”


    雞蛋難道不比蔬菜有營養?


    你是不是看不起雞蛋?


    我們雞蛋怎麽著你了,你要這樣歧視雞蛋?


    我們“愛雞蛋保護協會”的人,堅決不答應!


    憑什麽不吃雞蛋!


    不吃雞蛋,就沒有蛋白質和鈣,容易長不高,你知不知道?


    小朋友發育不良,你負責?


    陳成:“……”


    操……


    我怎麽感覺你這無理取鬧的勁頭,跟我知道的某位郭導演一毛一樣?


    郭導演是一個很懂話術的人,可以在和其他人的辯論中,抓住別人的小漏洞,無論對方的論點和依據多麽強大,都能以洞察入微的能力,進行辯駁。“偷換概念”那是基本操作,用一整套長長的理論,來支撐自己的論點,在他長篇大論後,你甚至已經忘記了最初的論題是什麽,在你還沒有迴過神的時候,他在氣勢上,已經悄然的打敗你!


    不行!我就要跟你就事論事!


    先不要說“小朋友發育不良”的問題,就說“梁武帝餓死了但雞蛋很多”這個問題!


    侯景叛軍攻入建康外城之後,蕭衍隻能堅守宮城(台城),被叛軍斷絕了內外供給。南梁各地的宗室、大臣帶兵“勤王”是假,觀望裝樣子居多,因此很快被侯景各個擊破。在叛軍合圍之前,守衛台城的大臣們倒是儲備了不少糧食,但是卻沒有準備足夠的柴火,也沒有鹽和副食品。


    這時候,梁武帝蕭衍陛下的日常飲食就很成問題了。因為他老人家信佛,是不吃葷的。鹹肉保質期長,不好意思吃啊!而台城被叛軍團團包圍,哪裏去找新鮮蔬菜啊?自己種也不行啊!沒辦法,隻有醃製的雞蛋可以保存久一點。


    你知道那些艱難歲月,梁武帝老人家是怎麽過來的嗎?


    就是靠醃雞蛋過來的。


    幸虧當年老人家開了金口,沒把雞蛋也算進“葷菜”,要不然這就很尷尬了。


    雞蛋好吃不假,但問題是,天天吃雞蛋,你也想吐啊!


    不想來兩口蜜水?


    所以,我這麽寫,有什麽問題?


    快給我s卡!別的免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