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取名好麻煩的再次打賞和推薦票!^-^祝願各位書友中秋佳節快樂,闔家幸福!中秋自古有之,但是大肆慶祝還是從中唐之後的。因為李隆基過八月初五的千秋節,李亨過九月初三“地平節”,太麻煩,折中一下就是中秋節了。這可不是長慶胡說喲!)
看到了吧!
百代都行秦政法!
中國一直是一個“類秦朝”的大一統帝國!
否認秦始皇對華夏的貢獻,那就是徹底的曆史虛無主義!
不過這一點雖然大家知道,但是你讓大唐承認是從秦始皇那裏繼承的國祚,他們肯定是不肯的。
“墟墓亦無憑”更加不值一哂,秦始皇陵那麽大墳包,我懷疑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都能看得見。(阿姆strong:???)
寶藏已經被發掘出來了?
騙鬼去吧!
現代人都不到的事情,古人是怎麽做到的?
司馬遷編纂《史記》,距秦始皇入葬僅百餘年,《史記》中有專門篇章論述秦始皇陵墓,但對陵墓可能被盜掘一事隻字未提。
後人卻屢屢流傳秦始皇陵被盜,被毀的故事。
比如說《漢書·劉向傳》記載,有一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結果有一隻羊掉入地洞中,小孩子打著火把到地洞中去尋找,不料竟然走進了秦陵地宮,引發大火,將秦始皇的棺槨燒掉了。(秦始皇:??我可謝謝你啊!)
這說法十分荒誕不經,可卻被曆代引用,連六百年後,口碑非常好的酈道元都在《水經注》裏說得煞有介事“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真令人啼笑皆非!
你以為秦始皇陵是胡八一盜的野人溝遼墓啊,一把火就能燒掉?
還是你們穿越了,看了《古今大戰秦俑情》?
現代一般還是認為,秦始皇陵基本完好。
好就好在,他那奢侈的“泉宮”。
全是水銀啊!
能保持不被盜墓,因為水銀實在是太毒了!現代人都扛不住啊!
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
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曆代基本上不采信。
因為水銀雖然不是“銀”,但也很費錢啊!
後世化工那麽發達了,純度99%的水銀的價格是840元每公斤,純度一般的起碼也要六七百塊!
秦始皇要用水銀做成河流,不說多,100噸水銀,要不要?
100噸水銀,那得多少錢!自己算吧!
而且那個時候的提煉工藝,可能嗎?
司馬遷,你就替秦始皇吹吧!
隻可惜……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驗證秦陵地宮埋水銀這一千古懸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題條件,經過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通過物探證明,秦陵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
而且汞分布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
如果以水銀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話,這正好與中國渤海、黃海的分布位置相符!
考慮到秦始皇是一個優秀的“手辦玩家”(兵馬俑),用水銀複刻一下渤海黃海那也隻是小case啦!
而且,司馬遷也有話說!
你以為我“吹牛不打草稿”嗎?
不,我是有草稿的!
《史記·貨殖列傳》專門記敘從事商業活動的傑出人物!
而巴寡婦清是唯一一個因經營丹砂入選的人!
堪比貴陽老幹媽!
巴寡婦清的丹砂生意,就像老幹媽一樣暢銷全國,為修仙愛好者們提供不死不滅的服務。(水銀超標死的人,爛不掉的,微生物都被毒死了。)
有能力提供這100噸以上水銀的人,大概就是這位四川寡婦了。秦始皇與巴寡婦清之間有著良好的關係,本來這些水銀是準備給秦皇修仙的,結果徐福不爭氣,沒帶迴靈藥秦始皇就嗝屁了,剩下的水銀實在沒處用,隻能在地宮灌一片渤海,再灌一片黃海了!
要不然後人怎麽老說司馬遷是“小說家”,寫的曆史像小說呢。
人家“草蛇灰線”,到處埋伏筆,你以為他自相矛盾的時候,他就自圓其說了呢!
司馬遷是“曆史發明家”的另一個因素,在於“人魚燈”,用人魚熬製成的油膏,放在地宮中供照明之用。
但人魚是指什麽魚呢?
現代發現並沒有美人魚,隻有“醜人魚”儒艮,這玩意的確可以榨油,但似乎也不大耐用。
路承允也對這個進行了嘲諷,認為有月亮爬上來看看你就知足吧!
倒是《異物誌》上說“人魚”是這樣的:“不堪食。皮利於鮫魚,鋸材木入。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
似乎像是……鯨魚啊。
鯨魚不是魚,更別提人魚——秦始皇肯定不知道的,老子說你是“人魚”,你就是人魚。
據《太平禦覽》引《三秦記》載:“始皇塚……燃鯨魚膏為燈。”
由此推測,秦始皇陵地宮中照明所用的是,就是以鯨魚腦油製成的蠟燭!
鯨魚那麽大個頭,以鯨魚腦油製成的蠟燭,其能量每小時可燃7.78克!
每立方米的鯨魚腦油可燃五千天!
足夠保證地宮中“不滅者久之”的需要!
但你要問,西安的秦始皇陵怎麽會有“鯨”?
別急,司馬遷早想到到了,仍然有解釋!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徐福出海遇到大魚擋道,就匯報給始皇帝陛下,秦始皇大怒:好你個吊魚,敢擋老子求神仙!
“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
“罘”就是山東芝罘山,秦軍從琅邪北追捕海魚至榮成山,都沒有見到大海魚,最終在芝罘山遇到一頭大魚,並射殺之。
這條大魚搞不好就是一頭藍鯨……
但是殺了也沒有用,蓬萊三山沒找到,徐福倒是找到了霓虹國。
可憐的秦始皇隻能帶著他射殺的大魚,拉迴鹹陽做成長明燈了……
司馬遷:我就看看你們怎麽反駁我!
雖然太史公有這樣的底氣,可是一心想給大詩師找茬的陳成卻沒有。
因為他即便告訴眾人秦陵地宮有水銀河流,有鯨魚油膏做成的長明燈——
他們也不信。
怎麽的,你去地底下看見過,那麽肯定?
這些現代人都還拿不準的東西,古人更加不以為然。
你甚至告訴他門,秦陵附近還有很多陪葬坑,埋著始皇帝心愛的手辦,他們也肯定不相信的。
別說千軍萬馬了,本朝太宗皇帝的昭陵,雕了六匹馬,曰“昭陵六駿”,已經巧奪天工,十分不易了。
你說秦始皇的那什麽“兵馬俑”有上萬真人大小的陶俑,上千輛戰車,上百戰馬——
絕對是鬼扯!
也就騙騙始安七少這樣的小孩子,想騙我們成年人,門都沒有!
所以,前六句過去,陳成依然沒有辦法有力地將路承允一擊駁倒!
別急,這不還有最後兩句嘛。
秦始皇陵,千年之後已經無人問津,的確是事實。
一個大墳包,兵馬俑也沒發現,完全不能開發成旅遊景區,毫無吸引力。
有的無知百姓甚至連秦始皇是誰都不知道。
但問題是——
漢文帝當真就“人人說”了嗎?
我連秦始皇都不知道,我怎麽會知道漢文帝?
普遍愚民的古代,當今天子是哪位都不一定說得清呢!
然後就是漢文帝比秦始皇好的論據——
根據霸陵未被盜挖,可秦始皇陵同樣沒被挖掘啊!是否真的是他廣施仁政,也不好講。
漢文帝是好皇帝嗎?當然是。
君王能到他這種口碑,當真是很難得了。
但問題是,盜墓賊的眼中,隻有錢。隻要能挖到寶貝,我管你好皇帝還是壞皇帝?
隋煬帝的墓,直到被地產開發商楊勇從揚州挖掘出來,也沒有人盜過。是因為他好嗎?
自然是墳裏麵沒油水。
如果他死後葬在長安或者洛陽已經修好的陵墓裏,你看盜墓賊挖不挖!
唐太宗昭陵都照挖,別說你隋煬帝了!
故而,漢文帝不被挖墳掘墓的原因,可能真的是他太窮了,“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史記·卷十》
陪葬器皿一律使用瓦器,地宮內部不進行豪華裝飾——那就完全沒有搞頭了啊!
另外,漢文帝不立墳頭,因山為陵,也增加了盜墓的難度。
熟悉帝王喪葬的朋友都知道,中國經曆了秦漢“方上”、隋唐“因山為陵”、明清“寶城寶頂”的演化過程。
唐太宗的昭陵,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都是因山為陵的代表作。
乾陵一直未被盜掘,正是依賴這種機製。
依山鑿挖墓室,使得地宮無封土可尋。如此一來,雖然工程量浩大,但卻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陵墓被盜掘。
黃巢動員了40萬大軍前來掘墓,結果花了大量時日愣是沒挖到陵墓的入口;
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真正意義的“掘墓專家”,據說他在挖掘乾陵之前就已經挖掘了17座唐朝的皇陵。麾下更有數萬人馬前來掘墓,可三次都無功而返;
民國時期的孫連仲亦前來光顧,他動員了一個現代化的整編師,用了現代的機槍大炮準備炸山掘墓,結果卻沒有比幾位前輩的“傳統技藝”好到哪去。
當無數盜墓好手蟄伏在武則天奶奶的墳頭時,應該想到,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男人。
隻是這個男人這一次並不是李治,而是漢文帝劉恆。
霸陵是史上第一座“因山為陵”的陵墓,並為後世唐朝帝王所效仿。
可能當時漢文帝也覺得自己是個小機靈鬼,曾自信滿滿的說道:“用北山的石頭做棺槨,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堵住縫隙,再用漆粘塗在上麵,難道還能有人打開嗎?”
群臣聽後紛紛稱是,唯有中郎將張釋之說道:“如果陵墓中有能引起人們貪欲的東西,即使封鑄南山做棺槨,也會有縫隙;如果裏麵沒有引發人們貪欲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槨,也不必憂慮。”漢文帝聽後大驚,但很快便覺得張釋之所言極是。
從這個故事看來,漢文帝也不是一開始就打算如此“高風亮節”的,雖然他陪葬品不多,可修建還是還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的。
於是,盜墓難度極大,也沒什麽油水,漢文帝就舒舒服服趟兩千年了。
他老爸劉邦的長陵,孫子劉徹的茂陵,則被數十萬赤眉軍洗劫一空。
……
如此一來,“漢文帝為何沒被盜墓者寫到筆記裏”的謎團就解開了。
可是陳成依然有話說。
秦始皇、武則天的墳裏都有無數的奇珍異寶。
可同樣沒被盜。
古代人、現代人都沒轍。
這說明……
用北山的石頭做棺槨,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堵住縫隙,再用漆粘塗在上麵,特麽就是沒有人能打開……
思緒打定,陳成已經整理好全部用來駁斥路承允大詩師的論點論據,可以向大詩師猛烈開火了!
他抖抖衣袖,鄭重其事地來到眾人中間!
我要告訴你們!
秦王掃六合!
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
諸侯盡西來!
始皇帝陛下的豐功偉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的王朝沒有傳遞千世萬世!
但是他的影響的確延續了千世萬世!
任何人,都不能抹殺這個暴君對華夏的貢獻!
看他臉上堅定決絕的樣子,始安七少無不虎軀一震——
這是夢見哥哥即將火力全開的標誌啊!
難道他真的如此英勇,即便麵對大詩師也敢捋虎須,拍老虎的屁股嗎?
路承允也兩眼一眯,釋放精光。
杠精路大詩師也遇到過很多,並不擔心要和這樣的小年輕進行激辯!
“大詩師詩藝高妙,讓人大開眼界!”陳成叉手道:“這一局晚生受教良多,輸得心服口服!”
始安七少狂暈!
你認輸幹嘛擺出那麽拽的樣子來!
還以為你要像以前質疑五律派一樣質疑他們的掌門人呢!
陳成無奈,雖然他的確是一個超級杠精,抬杠的依據也早已經準備充足。
可是話到嘴邊,還是被他咽下去了。
因為他看著路承允大詩師的這首五律,就不由得想到另一位中晚唐大詩人許渾的一首七絕,詩名《途經秦始皇墓》: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和路承允的大作對比起來,何等仿佛相似!
就連他們批判秦始皇的口氣、用來打壓秦始皇“不行”的參考係(漢文帝),都一模一樣!
這是巧合嗎?
恐怕是。
因為許渾還要再過50年才出生呢!(許渾是武後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因為李白娶了許圉師孫女,他倆還算親戚呢!不過許渾的詩卻與杜甫齊名。)
如果路承允的詩寫於許渾之後,那陳成還可以嘲笑他“拾古人牙慧”,東施尿頻。
可問題是,從時間順序上看,隻能是許渾借鑒路承允,而不是路承允借鑒許渾啊!
看到了吧!
百代都行秦政法!
中國一直是一個“類秦朝”的大一統帝國!
否認秦始皇對華夏的貢獻,那就是徹底的曆史虛無主義!
不過這一點雖然大家知道,但是你讓大唐承認是從秦始皇那裏繼承的國祚,他們肯定是不肯的。
“墟墓亦無憑”更加不值一哂,秦始皇陵那麽大墳包,我懷疑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都能看得見。(阿姆strong:???)
寶藏已經被發掘出來了?
騙鬼去吧!
現代人都不到的事情,古人是怎麽做到的?
司馬遷編纂《史記》,距秦始皇入葬僅百餘年,《史記》中有專門篇章論述秦始皇陵墓,但對陵墓可能被盜掘一事隻字未提。
後人卻屢屢流傳秦始皇陵被盜,被毀的故事。
比如說《漢書·劉向傳》記載,有一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結果有一隻羊掉入地洞中,小孩子打著火把到地洞中去尋找,不料竟然走進了秦陵地宮,引發大火,將秦始皇的棺槨燒掉了。(秦始皇:??我可謝謝你啊!)
這說法十分荒誕不經,可卻被曆代引用,連六百年後,口碑非常好的酈道元都在《水經注》裏說得煞有介事“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真令人啼笑皆非!
你以為秦始皇陵是胡八一盜的野人溝遼墓啊,一把火就能燒掉?
還是你們穿越了,看了《古今大戰秦俑情》?
現代一般還是認為,秦始皇陵基本完好。
好就好在,他那奢侈的“泉宮”。
全是水銀啊!
能保持不被盜墓,因為水銀實在是太毒了!現代人都扛不住啊!
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
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曆代基本上不采信。
因為水銀雖然不是“銀”,但也很費錢啊!
後世化工那麽發達了,純度99%的水銀的價格是840元每公斤,純度一般的起碼也要六七百塊!
秦始皇要用水銀做成河流,不說多,100噸水銀,要不要?
100噸水銀,那得多少錢!自己算吧!
而且那個時候的提煉工藝,可能嗎?
司馬遷,你就替秦始皇吹吧!
隻可惜……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驗證秦陵地宮埋水銀這一千古懸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題條件,經過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通過物探證明,秦陵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
而且汞分布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
如果以水銀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話,這正好與中國渤海、黃海的分布位置相符!
考慮到秦始皇是一個優秀的“手辦玩家”(兵馬俑),用水銀複刻一下渤海黃海那也隻是小case啦!
而且,司馬遷也有話說!
你以為我“吹牛不打草稿”嗎?
不,我是有草稿的!
《史記·貨殖列傳》專門記敘從事商業活動的傑出人物!
而巴寡婦清是唯一一個因經營丹砂入選的人!
堪比貴陽老幹媽!
巴寡婦清的丹砂生意,就像老幹媽一樣暢銷全國,為修仙愛好者們提供不死不滅的服務。(水銀超標死的人,爛不掉的,微生物都被毒死了。)
有能力提供這100噸以上水銀的人,大概就是這位四川寡婦了。秦始皇與巴寡婦清之間有著良好的關係,本來這些水銀是準備給秦皇修仙的,結果徐福不爭氣,沒帶迴靈藥秦始皇就嗝屁了,剩下的水銀實在沒處用,隻能在地宮灌一片渤海,再灌一片黃海了!
要不然後人怎麽老說司馬遷是“小說家”,寫的曆史像小說呢。
人家“草蛇灰線”,到處埋伏筆,你以為他自相矛盾的時候,他就自圓其說了呢!
司馬遷是“曆史發明家”的另一個因素,在於“人魚燈”,用人魚熬製成的油膏,放在地宮中供照明之用。
但人魚是指什麽魚呢?
現代發現並沒有美人魚,隻有“醜人魚”儒艮,這玩意的確可以榨油,但似乎也不大耐用。
路承允也對這個進行了嘲諷,認為有月亮爬上來看看你就知足吧!
倒是《異物誌》上說“人魚”是這樣的:“不堪食。皮利於鮫魚,鋸材木入。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
似乎像是……鯨魚啊。
鯨魚不是魚,更別提人魚——秦始皇肯定不知道的,老子說你是“人魚”,你就是人魚。
據《太平禦覽》引《三秦記》載:“始皇塚……燃鯨魚膏為燈。”
由此推測,秦始皇陵地宮中照明所用的是,就是以鯨魚腦油製成的蠟燭!
鯨魚那麽大個頭,以鯨魚腦油製成的蠟燭,其能量每小時可燃7.78克!
每立方米的鯨魚腦油可燃五千天!
足夠保證地宮中“不滅者久之”的需要!
但你要問,西安的秦始皇陵怎麽會有“鯨”?
別急,司馬遷早想到到了,仍然有解釋!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徐福出海遇到大魚擋道,就匯報給始皇帝陛下,秦始皇大怒:好你個吊魚,敢擋老子求神仙!
“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
“罘”就是山東芝罘山,秦軍從琅邪北追捕海魚至榮成山,都沒有見到大海魚,最終在芝罘山遇到一頭大魚,並射殺之。
這條大魚搞不好就是一頭藍鯨……
但是殺了也沒有用,蓬萊三山沒找到,徐福倒是找到了霓虹國。
可憐的秦始皇隻能帶著他射殺的大魚,拉迴鹹陽做成長明燈了……
司馬遷:我就看看你們怎麽反駁我!
雖然太史公有這樣的底氣,可是一心想給大詩師找茬的陳成卻沒有。
因為他即便告訴眾人秦陵地宮有水銀河流,有鯨魚油膏做成的長明燈——
他們也不信。
怎麽的,你去地底下看見過,那麽肯定?
這些現代人都還拿不準的東西,古人更加不以為然。
你甚至告訴他門,秦陵附近還有很多陪葬坑,埋著始皇帝心愛的手辦,他們也肯定不相信的。
別說千軍萬馬了,本朝太宗皇帝的昭陵,雕了六匹馬,曰“昭陵六駿”,已經巧奪天工,十分不易了。
你說秦始皇的那什麽“兵馬俑”有上萬真人大小的陶俑,上千輛戰車,上百戰馬——
絕對是鬼扯!
也就騙騙始安七少這樣的小孩子,想騙我們成年人,門都沒有!
所以,前六句過去,陳成依然沒有辦法有力地將路承允一擊駁倒!
別急,這不還有最後兩句嘛。
秦始皇陵,千年之後已經無人問津,的確是事實。
一個大墳包,兵馬俑也沒發現,完全不能開發成旅遊景區,毫無吸引力。
有的無知百姓甚至連秦始皇是誰都不知道。
但問題是——
漢文帝當真就“人人說”了嗎?
我連秦始皇都不知道,我怎麽會知道漢文帝?
普遍愚民的古代,當今天子是哪位都不一定說得清呢!
然後就是漢文帝比秦始皇好的論據——
根據霸陵未被盜挖,可秦始皇陵同樣沒被挖掘啊!是否真的是他廣施仁政,也不好講。
漢文帝是好皇帝嗎?當然是。
君王能到他這種口碑,當真是很難得了。
但問題是,盜墓賊的眼中,隻有錢。隻要能挖到寶貝,我管你好皇帝還是壞皇帝?
隋煬帝的墓,直到被地產開發商楊勇從揚州挖掘出來,也沒有人盜過。是因為他好嗎?
自然是墳裏麵沒油水。
如果他死後葬在長安或者洛陽已經修好的陵墓裏,你看盜墓賊挖不挖!
唐太宗昭陵都照挖,別說你隋煬帝了!
故而,漢文帝不被挖墳掘墓的原因,可能真的是他太窮了,“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史記·卷十》
陪葬器皿一律使用瓦器,地宮內部不進行豪華裝飾——那就完全沒有搞頭了啊!
另外,漢文帝不立墳頭,因山為陵,也增加了盜墓的難度。
熟悉帝王喪葬的朋友都知道,中國經曆了秦漢“方上”、隋唐“因山為陵”、明清“寶城寶頂”的演化過程。
唐太宗的昭陵,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都是因山為陵的代表作。
乾陵一直未被盜掘,正是依賴這種機製。
依山鑿挖墓室,使得地宮無封土可尋。如此一來,雖然工程量浩大,但卻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陵墓被盜掘。
黃巢動員了40萬大軍前來掘墓,結果花了大量時日愣是沒挖到陵墓的入口;
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真正意義的“掘墓專家”,據說他在挖掘乾陵之前就已經挖掘了17座唐朝的皇陵。麾下更有數萬人馬前來掘墓,可三次都無功而返;
民國時期的孫連仲亦前來光顧,他動員了一個現代化的整編師,用了現代的機槍大炮準備炸山掘墓,結果卻沒有比幾位前輩的“傳統技藝”好到哪去。
當無數盜墓好手蟄伏在武則天奶奶的墳頭時,應該想到,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男人。
隻是這個男人這一次並不是李治,而是漢文帝劉恆。
霸陵是史上第一座“因山為陵”的陵墓,並為後世唐朝帝王所效仿。
可能當時漢文帝也覺得自己是個小機靈鬼,曾自信滿滿的說道:“用北山的石頭做棺槨,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堵住縫隙,再用漆粘塗在上麵,難道還能有人打開嗎?”
群臣聽後紛紛稱是,唯有中郎將張釋之說道:“如果陵墓中有能引起人們貪欲的東西,即使封鑄南山做棺槨,也會有縫隙;如果裏麵沒有引發人們貪欲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槨,也不必憂慮。”漢文帝聽後大驚,但很快便覺得張釋之所言極是。
從這個故事看來,漢文帝也不是一開始就打算如此“高風亮節”的,雖然他陪葬品不多,可修建還是還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的。
於是,盜墓難度極大,也沒什麽油水,漢文帝就舒舒服服趟兩千年了。
他老爸劉邦的長陵,孫子劉徹的茂陵,則被數十萬赤眉軍洗劫一空。
……
如此一來,“漢文帝為何沒被盜墓者寫到筆記裏”的謎團就解開了。
可是陳成依然有話說。
秦始皇、武則天的墳裏都有無數的奇珍異寶。
可同樣沒被盜。
古代人、現代人都沒轍。
這說明……
用北山的石頭做棺槨,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堵住縫隙,再用漆粘塗在上麵,特麽就是沒有人能打開……
思緒打定,陳成已經整理好全部用來駁斥路承允大詩師的論點論據,可以向大詩師猛烈開火了!
他抖抖衣袖,鄭重其事地來到眾人中間!
我要告訴你們!
秦王掃六合!
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
諸侯盡西來!
始皇帝陛下的豐功偉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的王朝沒有傳遞千世萬世!
但是他的影響的確延續了千世萬世!
任何人,都不能抹殺這個暴君對華夏的貢獻!
看他臉上堅定決絕的樣子,始安七少無不虎軀一震——
這是夢見哥哥即將火力全開的標誌啊!
難道他真的如此英勇,即便麵對大詩師也敢捋虎須,拍老虎的屁股嗎?
路承允也兩眼一眯,釋放精光。
杠精路大詩師也遇到過很多,並不擔心要和這樣的小年輕進行激辯!
“大詩師詩藝高妙,讓人大開眼界!”陳成叉手道:“這一局晚生受教良多,輸得心服口服!”
始安七少狂暈!
你認輸幹嘛擺出那麽拽的樣子來!
還以為你要像以前質疑五律派一樣質疑他們的掌門人呢!
陳成無奈,雖然他的確是一個超級杠精,抬杠的依據也早已經準備充足。
可是話到嘴邊,還是被他咽下去了。
因為他看著路承允大詩師的這首五律,就不由得想到另一位中晚唐大詩人許渾的一首七絕,詩名《途經秦始皇墓》: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和路承允的大作對比起來,何等仿佛相似!
就連他們批判秦始皇的口氣、用來打壓秦始皇“不行”的參考係(漢文帝),都一模一樣!
這是巧合嗎?
恐怕是。
因為許渾還要再過50年才出生呢!(許渾是武後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因為李白娶了許圉師孫女,他倆還算親戚呢!不過許渾的詩卻與杜甫齊名。)
如果路承允的詩寫於許渾之後,那陳成還可以嘲笑他“拾古人牙慧”,東施尿頻。
可問題是,從時間順序上看,隻能是許渾借鑒路承允,而不是路承允借鑒許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