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取名好麻煩的再次打賞和推薦票!^-^)
驚心動魄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建成、元吉三兄弟複雜的情感糾葛,在陳成抽絲剝繭地講解下,愈發讓各位聽眾對那場百年前殘酷紛爭身臨其境。
波瀾壯闊的曆史背景下,任何人都是無比渺小的。
縱然是太宗皇帝,也無法取得最完美的結局,終究還是在史書上留下了巨大爭議。
雖然大家都覺得陳成的講述非常精彩,忍不住為他的犀利目光叫好——
可麵對“國朝之恥”,鼓掌喝彩似乎不那麽恰當。
“啪啪啪!”
一串突兀的掌聲傳來,卻是來自“雷神”的鼓勵。
“精彩!陳夢見的講解的確精彩!”雷拓依然那副拽拽的表情:“不過嘛,我這就是一首普通的詩,你完全用不著將它往玄武門那事上麵引。”
陳成:“……”
言下之意,犯忌諱的是解讀者陳成,而不是詩作者雷拓!
陳夢見啊,你呢,過分解讀啦!
陳成心中暗罵這雷拓果然雞賊!
他這詩寫得分明就是太宗兄弟決裂始末,可他自己不說,借小陳我的嘴來說!
說完之後,還要撇清關係,置身事外!
但又有什麽辦法呢?
除了“高陽”“隱塚”這兩個詞可以令人浮想聯翩之外,別的地方,都含含糊糊,這麽講也行,那麽講也行。
但雷拓的關注點也正在這倆詞上麵,他挑眉問陳成道:“剛剛陳郎君對高陽原的形勢,故息隱王墓地的狀況,說得詳細備至,宛在眼前——若不是親臨現場,恐怕很難對那裏如此明了吧?”
陳成心中暗罵自己多嘴:像他們這種前世幹服務業的,總是滿嘴跑火車。你說那個地方啊?我去過,那是五六年前了。你說的那個人我也認識,酒桌上喝過兩杯。
見始安七少對李建成墓那麽感興趣,陳成忍不住舊病複發,興致勃勃地詳細描繪李建成墓的頹廢荒涼之貌,讓幾個小家夥對李建成更加同情。
殊不知,他是展示了自己的廣博見聞了,可是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啊!
他到嶺南,對於自己的來曆從來遮遮掩掩,可是自己的履曆實在是太廣了,吳越去過,襄漢旅居,東都洛陽就是他的家,來到嶺南人人誇。
如今,連長安城外高陽原上的幾百塊墳地都了如指掌!
你還說你不是陳十一郎?
當然,並不是說旅遊經曆豐富就是陳十一郎,起碼他現在拙劣不堪的詩藝,讓旁人實在無法將他與天下聞名的潁川神童陳萇聯係起來。
可是,隻要聯係起來,那又壞了!
前麵“複辟陳朝”的事情還沒有完結,現在又加上了一條“妄議玄武門之變”、“歪曲國朝正史”、“為隱太子翻案”,你到底還想不想翻身了?
對於雷拓想反潑給自己的髒水,陳成堅決拒絕!
“雷神兄說笑了!”陳成一攤手:“我對高陽原、隱太子墓的形勢的想象,完全是因為看了兄台‘高陽坡上草離離,隱塚依稀映墨池’之後的想象嘛!若不是閣下詩句如此生動傳神,我自然也說不了那麽動聽。”
把皮球又踢迴給了雷拓。
你說我講得好,因為我去過高陽原;
我說是你的詩好,我才知道高陽原啥樣子;
為什麽你的詩好,那自然是因為你去過高陽原;如果你沒有去過高陽原,那麽你也不會覺得我“想象”中的高陽原那麽像你親眼見過的高陽原。
兩個人把皮球踢來踢去,唯恐粘上了李建成這個“大麻煩”,把“成則君王敗則賊”演繹得淋漓盡致。
最後陳成忍不住道:“好啦好啦!我倆都不要爭了!雷神兄的詩雖然續得不錯,畢竟依據的是鍾矩兄的底稿!你有沒有解讀對他的意思,仍然值得商榷。正好,你和泰迪兄補詩的時候,我也沒閑著,給補了一首!倒不如諸君都來聽聽我的詩補得如何?”
始安七少一聽陳成也補了一首,終於精神有點恢複:就說你不至於幾天不寫詩,就突然頹廢嘛!
鍾矩笑道:“陳兄弟樂意補詩,鍾矩榮幸之至。”
雷拓撇嘴:“那你來吧!”
隻有泰倫淚流滿麵:你才泰迪!
陳成其實一開始並沒打算幫助鍾矩補詩,因為小鍾的脾性他也有點了解了,玩一個“自拋自扣”而已。
他要補詩,純粹不想再糾纏玄武門的話題了。
這問題說大可大,說小也小,畢竟這時候還是大唐,不像明清以後,一波接一波的文字獄,讀書人完全被禁錮。唐人說“玄武門”,那是很正常的,要不然怎麽連七個小家夥都對細節了如指掌,誰殺了誰,用什麽兇器殺的,都一清二楚呢?
宋人同樣對“斧聲燭影”,即趙光義涉嫌弑殺其兄趙匡胤一事眾說紛紜,寫在各種筆記小說中。
也沒有說把司馬光、僧文瑩、李燾等人以“泄露國家機密”的名義捕殺啊!
不談李大李二,趙大趙二,但就詩論詩——
雷拓的詩,無論背景是啥,精彩定然是精彩的。
可是主旨必然是錯謬的!
起碼與原作者鍾矩的創作初衷是相違背的!
雷拓仍然是“你的瓶裝我的酒”,寫虛情假意、惺惺作態的“兄弟之恨”!
可是鍾矩,跟他大哥鍾規好得簡直像同一個人似的!
他會寫一首詩,暗示自己想把自己的親大哥做掉,讓他“忘川歸思同雲遠,冥水孤帆帶月移”?
別胡扯了好吧!
陳成我雖然沒有信心片刻之間把這首詩補得比雷拓還好,可是起碼我能把鍾矩想表達的理念說個大概其出來!
主意打定,陳成裝腔作勢道:“嗯,我給這首詩補的是——
茂林坡上草離離,彩石依稀映墨池。
昭州山川宜寫照,鍾氏兄弟盡能詩。
秋風歸思同雲遠,夜半孤帆帶月移。
若遇隋堤楊柳色,欣然又折向南枝。”
吟完之後,陳成得意洋洋問眾人道:“怎麽樣?我補的詩不錯吧?”
始安七少:“……”
連我們都看得出來,你這首詩的成色好像連泰倫都不如!
更不要說和雷神驚天地泣鬼神的“玄武門之變”奇詩相媲美了!
尤其是“若遇隋堤楊柳色,欣然又折向南枝”,如果……那麽……的用法,就是大家一直批評的萬能句式,如此偷懶!
唯一值得玩味的就是詩中的頷聯:
昭州山川宜寫照,鍾氏兄弟盡能詩——
直接把原作者兄弟二人都嵌入進去了,你這未免也太會“拍馬屁”了吧!
我們鄙視你!
大大的鄙視你!
鍾規鍾矩看到這一聯,卻都忍不住哈哈大笑:“陳兄弟著實謬讚了!謬讚了!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要這樣!不要這樣!”
雖然嘴上說“不要不要”,可是這兄弟二人快慰無比的樣子,分明是格外受用,簡直現在就忍不住要給陳成“滿分好評”了!
看到不光是複聯的人看不大上,就連陳成的小弟們都不以為然,鍾矩忍不住笑道:“陳兄弟詩才之敏捷,點睛之妙筆,是我格外佩服的。不說別的,單把這頸聯‘秋風歸思同雲遠,夜半孤帆帶月移’拿出來,說是古人奇句,如何不可?鍾矩原句子隻是平常,倒叫陳兄弟寥寥四個字,全盤皆活了!”
小鍾既然這麽說,始安七少便重新去看這兩句詩,細細品味。
的確越讀越覺得這兩句著實精妙,技巧、情感純熟無比!
“秋風歸思”,自然就是“蓴鱸之思”。
說的是西晉張翰的典故,“蓴”,指的是蓴菜,在南方沼河塘中都有生長,尤以江浙一帶為多,每年陽春三月和秋天都是采摘蓴菜葉的最佳時節。
“鱸”,指的是鱸魚,鮮嫩味美,多食宜人,作膾尤佳。
張翰字季鷹,蘇州吳江莘塔人氏,父親是三國孫吳的大鴻臚張儼。張儼死後不久,東吳就被西晉所滅,作為亡國之人的張翰雖然有才華,善於寫文章,但是身受亡國之痛,佯狂避世,不願意受禮法約束,恃才放曠,很像曹魏時放蕩不羈的阮籍,甚至和阮籍的綽號“阮步兵”相似,當時人也稱張翰為“江東步兵”。(陳成:我還是比較喜歡q兵。含蓄。)
有一年秋天,張翰在洛陽家中和朋友小聚,正在熱鬧之時,忽然刮來陣秋風。於是,張翰就想起了老家蘇州的蓴菜羹和鱸魚膾,他跟朋友們說:“人這一輩子,最快樂的,莫過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哪能為了高官厚祿,為了一個好名聲,而在遠離家鄉的千裏之處做官呢?這些年來,我一直不明白這一點,現在我終於想明白了。”
張翰說走就走,第二天他就上書辭官迴鄉,過上了他理想中的生活。
臨別寫下一首著名的《思吳江歌》: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三千裏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後來辛棄疾大大寫《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裏的“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正是說的這件事。
陳成把“秋風歸思”和“遠處的雲”聯係起來,其實就是“故鄉的雲”咯!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
它不停的向我召喚!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
有個聲音在對我唿喚!
歸來吧!歸來喲!
浪跡天涯的遊子!
歸來吧!歸來喲!
別再四處飄泊……
下麵這句“夜半孤帆帶月移”又是神來之筆。
月亮是由西向東的圍繞地球運行的,但由於地球由西向東自轉(約24小時一周),看起來每一天月亮都是經過南天東升西落。
這種恍然在夜半時分忽然發覺自己和月亮都移動了,動靜刹那間區分的感覺,格外靈動。
鍾矩不說陳成自己沒覺得,現在說得他都覺得這句當真絕妙——
一下子就想到陳與義那首著名的《襄邑道中》: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裏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躺在船上看那滿天雲彩,一動不動,船行百裏,竟沒有覺察到雲彩和乘船人都在向東。船上觀景,看天上雲彩是一種感受,看兩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
這首詩陳成其實不是在語文課上學的,反而是在高一物理學“位移”的時候知道的。
這種采取不同參考係,動靜不同的感覺,著實有意思。
“這一首詩,便是隻有這二句,也足以吟詠不絕矣!”鍾矩慨歎道,對陳成的才華佩服死了。
陳成完全沒料到自己臨時瞎編的兩句竟然能起到這種效果,隻是一味憨憨的傻笑。
說實話,寫這兩句的時候,全憑語感。
前一句他想到的是辛棄疾的“盡西風”,後一句想到的是張繼《楓橋夜泊》的“夜半鍾聲到客船”,又有“夜半”,又有“客船”(孤帆),又有“月”,甚至還有“鍾氏兄弟”的“鍾”!
那麽補齊“孤帆帶月移”,不用“夜半”,還用什麽呢?
哪知道一結合竟然出現這麽絕佳的句子來!
陳成笑得簡直合不攏嘴了!
始安七少不知道他這兩句壓根是胡謅的,還道是他的匠心構思如此,對於陳成的崇拜更上了一層樓!
眼看弟弟把陳成誇上了天,大鍾鍾規也不甘示弱,指著陳成並不出彩的首聯道:“也真是怪,陳兄弟寫我們兄弟隱居的那處,當真是茂林修竹,芳草萋萋!就連我們洗筆的墨池,都是滿是彩色的小石頭!天意啊!天意!”
鍾氏兄弟無恥吹捧陳成的做法,簡直要把複聯的人氣死了!
什麽“天意啊天意”!
什麽“四個字點石成金”,成就兩句吟詠不絕的“金句”!
依我們看,你們兄弟倆傻憨憨,就是被對方隨口寫的“昭州山川宜寫照,鍾氏兄弟盡能詩”這兩句粗淺的馬屁話衝昏了頭腦!
忘乎了所以吧!
雷拓冷眼旁觀,這時候終於開口道:“陳夢見前兩句詩,‘無形’契合實際情況?”
鍾規點點頭:“對的。”
“三四句詩,歌頌了鍾氏兄弟能詩善文,家鄉環境優美?”
始安七少紛紛點頭:“沒錯。”鍾氏兄弟的才華他們幾個都很清楚,而且上次去昭州,也的確挺美。
“五六兩句,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
鍾矩作為這兩句的腦殘粉,頭點的飛快:“再正確也沒有了!”
“那好!”雷拓把雙手一攤,對陳成道:“那現在請你給我解釋解釋,你這詩最後兩句的隋堤楊柳,到底是什麽情況!”
“可以啊,當然可以。這個這個……”陳成望著自己的萬能句式,一時間腦袋短路,竟不知如何來解釋。
靠!都怪鍾矩!
沒事幹嘛非要在這裏安插一個千裏之外的隋堤啊!
泰倫被難倒了!連我也不知道怎麽搞了!
驚心動魄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建成、元吉三兄弟複雜的情感糾葛,在陳成抽絲剝繭地講解下,愈發讓各位聽眾對那場百年前殘酷紛爭身臨其境。
波瀾壯闊的曆史背景下,任何人都是無比渺小的。
縱然是太宗皇帝,也無法取得最完美的結局,終究還是在史書上留下了巨大爭議。
雖然大家都覺得陳成的講述非常精彩,忍不住為他的犀利目光叫好——
可麵對“國朝之恥”,鼓掌喝彩似乎不那麽恰當。
“啪啪啪!”
一串突兀的掌聲傳來,卻是來自“雷神”的鼓勵。
“精彩!陳夢見的講解的確精彩!”雷拓依然那副拽拽的表情:“不過嘛,我這就是一首普通的詩,你完全用不著將它往玄武門那事上麵引。”
陳成:“……”
言下之意,犯忌諱的是解讀者陳成,而不是詩作者雷拓!
陳夢見啊,你呢,過分解讀啦!
陳成心中暗罵這雷拓果然雞賊!
他這詩寫得分明就是太宗兄弟決裂始末,可他自己不說,借小陳我的嘴來說!
說完之後,還要撇清關係,置身事外!
但又有什麽辦法呢?
除了“高陽”“隱塚”這兩個詞可以令人浮想聯翩之外,別的地方,都含含糊糊,這麽講也行,那麽講也行。
但雷拓的關注點也正在這倆詞上麵,他挑眉問陳成道:“剛剛陳郎君對高陽原的形勢,故息隱王墓地的狀況,說得詳細備至,宛在眼前——若不是親臨現場,恐怕很難對那裏如此明了吧?”
陳成心中暗罵自己多嘴:像他們這種前世幹服務業的,總是滿嘴跑火車。你說那個地方啊?我去過,那是五六年前了。你說的那個人我也認識,酒桌上喝過兩杯。
見始安七少對李建成墓那麽感興趣,陳成忍不住舊病複發,興致勃勃地詳細描繪李建成墓的頹廢荒涼之貌,讓幾個小家夥對李建成更加同情。
殊不知,他是展示了自己的廣博見聞了,可是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啊!
他到嶺南,對於自己的來曆從來遮遮掩掩,可是自己的履曆實在是太廣了,吳越去過,襄漢旅居,東都洛陽就是他的家,來到嶺南人人誇。
如今,連長安城外高陽原上的幾百塊墳地都了如指掌!
你還說你不是陳十一郎?
當然,並不是說旅遊經曆豐富就是陳十一郎,起碼他現在拙劣不堪的詩藝,讓旁人實在無法將他與天下聞名的潁川神童陳萇聯係起來。
可是,隻要聯係起來,那又壞了!
前麵“複辟陳朝”的事情還沒有完結,現在又加上了一條“妄議玄武門之變”、“歪曲國朝正史”、“為隱太子翻案”,你到底還想不想翻身了?
對於雷拓想反潑給自己的髒水,陳成堅決拒絕!
“雷神兄說笑了!”陳成一攤手:“我對高陽原、隱太子墓的形勢的想象,完全是因為看了兄台‘高陽坡上草離離,隱塚依稀映墨池’之後的想象嘛!若不是閣下詩句如此生動傳神,我自然也說不了那麽動聽。”
把皮球又踢迴給了雷拓。
你說我講得好,因為我去過高陽原;
我說是你的詩好,我才知道高陽原啥樣子;
為什麽你的詩好,那自然是因為你去過高陽原;如果你沒有去過高陽原,那麽你也不會覺得我“想象”中的高陽原那麽像你親眼見過的高陽原。
兩個人把皮球踢來踢去,唯恐粘上了李建成這個“大麻煩”,把“成則君王敗則賊”演繹得淋漓盡致。
最後陳成忍不住道:“好啦好啦!我倆都不要爭了!雷神兄的詩雖然續得不錯,畢竟依據的是鍾矩兄的底稿!你有沒有解讀對他的意思,仍然值得商榷。正好,你和泰迪兄補詩的時候,我也沒閑著,給補了一首!倒不如諸君都來聽聽我的詩補得如何?”
始安七少一聽陳成也補了一首,終於精神有點恢複:就說你不至於幾天不寫詩,就突然頹廢嘛!
鍾矩笑道:“陳兄弟樂意補詩,鍾矩榮幸之至。”
雷拓撇嘴:“那你來吧!”
隻有泰倫淚流滿麵:你才泰迪!
陳成其實一開始並沒打算幫助鍾矩補詩,因為小鍾的脾性他也有點了解了,玩一個“自拋自扣”而已。
他要補詩,純粹不想再糾纏玄武門的話題了。
這問題說大可大,說小也小,畢竟這時候還是大唐,不像明清以後,一波接一波的文字獄,讀書人完全被禁錮。唐人說“玄武門”,那是很正常的,要不然怎麽連七個小家夥都對細節了如指掌,誰殺了誰,用什麽兇器殺的,都一清二楚呢?
宋人同樣對“斧聲燭影”,即趙光義涉嫌弑殺其兄趙匡胤一事眾說紛紜,寫在各種筆記小說中。
也沒有說把司馬光、僧文瑩、李燾等人以“泄露國家機密”的名義捕殺啊!
不談李大李二,趙大趙二,但就詩論詩——
雷拓的詩,無論背景是啥,精彩定然是精彩的。
可是主旨必然是錯謬的!
起碼與原作者鍾矩的創作初衷是相違背的!
雷拓仍然是“你的瓶裝我的酒”,寫虛情假意、惺惺作態的“兄弟之恨”!
可是鍾矩,跟他大哥鍾規好得簡直像同一個人似的!
他會寫一首詩,暗示自己想把自己的親大哥做掉,讓他“忘川歸思同雲遠,冥水孤帆帶月移”?
別胡扯了好吧!
陳成我雖然沒有信心片刻之間把這首詩補得比雷拓還好,可是起碼我能把鍾矩想表達的理念說個大概其出來!
主意打定,陳成裝腔作勢道:“嗯,我給這首詩補的是——
茂林坡上草離離,彩石依稀映墨池。
昭州山川宜寫照,鍾氏兄弟盡能詩。
秋風歸思同雲遠,夜半孤帆帶月移。
若遇隋堤楊柳色,欣然又折向南枝。”
吟完之後,陳成得意洋洋問眾人道:“怎麽樣?我補的詩不錯吧?”
始安七少:“……”
連我們都看得出來,你這首詩的成色好像連泰倫都不如!
更不要說和雷神驚天地泣鬼神的“玄武門之變”奇詩相媲美了!
尤其是“若遇隋堤楊柳色,欣然又折向南枝”,如果……那麽……的用法,就是大家一直批評的萬能句式,如此偷懶!
唯一值得玩味的就是詩中的頷聯:
昭州山川宜寫照,鍾氏兄弟盡能詩——
直接把原作者兄弟二人都嵌入進去了,你這未免也太會“拍馬屁”了吧!
我們鄙視你!
大大的鄙視你!
鍾規鍾矩看到這一聯,卻都忍不住哈哈大笑:“陳兄弟著實謬讚了!謬讚了!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要這樣!不要這樣!”
雖然嘴上說“不要不要”,可是這兄弟二人快慰無比的樣子,分明是格外受用,簡直現在就忍不住要給陳成“滿分好評”了!
看到不光是複聯的人看不大上,就連陳成的小弟們都不以為然,鍾矩忍不住笑道:“陳兄弟詩才之敏捷,點睛之妙筆,是我格外佩服的。不說別的,單把這頸聯‘秋風歸思同雲遠,夜半孤帆帶月移’拿出來,說是古人奇句,如何不可?鍾矩原句子隻是平常,倒叫陳兄弟寥寥四個字,全盤皆活了!”
小鍾既然這麽說,始安七少便重新去看這兩句詩,細細品味。
的確越讀越覺得這兩句著實精妙,技巧、情感純熟無比!
“秋風歸思”,自然就是“蓴鱸之思”。
說的是西晉張翰的典故,“蓴”,指的是蓴菜,在南方沼河塘中都有生長,尤以江浙一帶為多,每年陽春三月和秋天都是采摘蓴菜葉的最佳時節。
“鱸”,指的是鱸魚,鮮嫩味美,多食宜人,作膾尤佳。
張翰字季鷹,蘇州吳江莘塔人氏,父親是三國孫吳的大鴻臚張儼。張儼死後不久,東吳就被西晉所滅,作為亡國之人的張翰雖然有才華,善於寫文章,但是身受亡國之痛,佯狂避世,不願意受禮法約束,恃才放曠,很像曹魏時放蕩不羈的阮籍,甚至和阮籍的綽號“阮步兵”相似,當時人也稱張翰為“江東步兵”。(陳成:我還是比較喜歡q兵。含蓄。)
有一年秋天,張翰在洛陽家中和朋友小聚,正在熱鬧之時,忽然刮來陣秋風。於是,張翰就想起了老家蘇州的蓴菜羹和鱸魚膾,他跟朋友們說:“人這一輩子,最快樂的,莫過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哪能為了高官厚祿,為了一個好名聲,而在遠離家鄉的千裏之處做官呢?這些年來,我一直不明白這一點,現在我終於想明白了。”
張翰說走就走,第二天他就上書辭官迴鄉,過上了他理想中的生活。
臨別寫下一首著名的《思吳江歌》: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三千裏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後來辛棄疾大大寫《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裏的“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正是說的這件事。
陳成把“秋風歸思”和“遠處的雲”聯係起來,其實就是“故鄉的雲”咯!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
它不停的向我召喚!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
有個聲音在對我唿喚!
歸來吧!歸來喲!
浪跡天涯的遊子!
歸來吧!歸來喲!
別再四處飄泊……
下麵這句“夜半孤帆帶月移”又是神來之筆。
月亮是由西向東的圍繞地球運行的,但由於地球由西向東自轉(約24小時一周),看起來每一天月亮都是經過南天東升西落。
這種恍然在夜半時分忽然發覺自己和月亮都移動了,動靜刹那間區分的感覺,格外靈動。
鍾矩不說陳成自己沒覺得,現在說得他都覺得這句當真絕妙——
一下子就想到陳與義那首著名的《襄邑道中》: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裏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躺在船上看那滿天雲彩,一動不動,船行百裏,竟沒有覺察到雲彩和乘船人都在向東。船上觀景,看天上雲彩是一種感受,看兩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
這首詩陳成其實不是在語文課上學的,反而是在高一物理學“位移”的時候知道的。
這種采取不同參考係,動靜不同的感覺,著實有意思。
“這一首詩,便是隻有這二句,也足以吟詠不絕矣!”鍾矩慨歎道,對陳成的才華佩服死了。
陳成完全沒料到自己臨時瞎編的兩句竟然能起到這種效果,隻是一味憨憨的傻笑。
說實話,寫這兩句的時候,全憑語感。
前一句他想到的是辛棄疾的“盡西風”,後一句想到的是張繼《楓橋夜泊》的“夜半鍾聲到客船”,又有“夜半”,又有“客船”(孤帆),又有“月”,甚至還有“鍾氏兄弟”的“鍾”!
那麽補齊“孤帆帶月移”,不用“夜半”,還用什麽呢?
哪知道一結合竟然出現這麽絕佳的句子來!
陳成笑得簡直合不攏嘴了!
始安七少不知道他這兩句壓根是胡謅的,還道是他的匠心構思如此,對於陳成的崇拜更上了一層樓!
眼看弟弟把陳成誇上了天,大鍾鍾規也不甘示弱,指著陳成並不出彩的首聯道:“也真是怪,陳兄弟寫我們兄弟隱居的那處,當真是茂林修竹,芳草萋萋!就連我們洗筆的墨池,都是滿是彩色的小石頭!天意啊!天意!”
鍾氏兄弟無恥吹捧陳成的做法,簡直要把複聯的人氣死了!
什麽“天意啊天意”!
什麽“四個字點石成金”,成就兩句吟詠不絕的“金句”!
依我們看,你們兄弟倆傻憨憨,就是被對方隨口寫的“昭州山川宜寫照,鍾氏兄弟盡能詩”這兩句粗淺的馬屁話衝昏了頭腦!
忘乎了所以吧!
雷拓冷眼旁觀,這時候終於開口道:“陳夢見前兩句詩,‘無形’契合實際情況?”
鍾規點點頭:“對的。”
“三四句詩,歌頌了鍾氏兄弟能詩善文,家鄉環境優美?”
始安七少紛紛點頭:“沒錯。”鍾氏兄弟的才華他們幾個都很清楚,而且上次去昭州,也的確挺美。
“五六兩句,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
鍾矩作為這兩句的腦殘粉,頭點的飛快:“再正確也沒有了!”
“那好!”雷拓把雙手一攤,對陳成道:“那現在請你給我解釋解釋,你這詩最後兩句的隋堤楊柳,到底是什麽情況!”
“可以啊,當然可以。這個這個……”陳成望著自己的萬能句式,一時間腦袋短路,竟不知如何來解釋。
靠!都怪鍾矩!
沒事幹嘛非要在這裏安插一個千裏之外的隋堤啊!
泰倫被難倒了!連我也不知道怎麽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