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到自己的詩是一首“男女青年的感情”的詩時,全場的人都大眼瞪小眼地看著他,氣氛陷入了微妙的尷尬。


    六少也看著陳成,有些手足無措地試探道:


    “那個,夢見哥,我們幾個……要不要迴避一下啊?”


    一般來說,陳成對於少兒不宜的內容管控是十分嚴格的,與七少的談話從來不開車,每次都順利抵達幼兒園。


    陳成想了想,道:“嗯,你們幾個……也可以聽一下。”


    反正你們幾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了,最小的蔣飛現在恰好不在,那就完全沒有問題。


    一聽到自己也能第一次當麵聽陳成講“男女青年的感情”詩,六個小可愛都有些激動,遇到“少兒不宜”還真是難得呀!


    “哼!我就要看看這廝又要搞什麽名堂!”王才子撇嘴。


    “別到時候又像之前在始安城一樣,犯眾所周知的低級錯誤,那可就貽笑大方了!”江師弟被陳成貶低得不輕,豈是心高氣傲的少年人所能忍受的!咬牙切齒要把陳成的所有毛病都大加撻伐一番!


    “放心吧,我以為是超不過王師弟這首詩的。”張師兄道,即便有王才子本人和江師弟拖後腿,可畢竟有他和吳師兄給這首詩打下的良好底子,他壓根不認為陳成的選材方向有什麽可取之處。


    吳師兄因為被陳成大加讚賞了他的“雲陰銜日黯,地氣接天黃”,心中美滋滋的,不僅飄飄然,所以他啥也沒說。


    “那各位準備好了喲,”陳成揮手道:“我有一詩,請諸君靜聽!”


    天仙姐姐看著他,眼睛裏亮晶晶的。她隱約感覺,陳成這首詩跟自己有些關係。


    隻見信步走到眾人麵前吟誦道:“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扛瓦罐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閻摩那,兩小無嫌猜。”


    嗯?


    陳成才念了兩句,眾人就都露出一臉“地鐵老人看手機”的表情:


    怎麽與想象的畫風不太對啊?


    而且是不是離題了?


    不光是與奎師那(克裏希那)看不出聯係,與你所說的“青年男女的感情”也不大相關吧?


    聽起來,好像是兩個幼稚兒童的故事:


    記得我頭發初到前額的時候,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門前嬉戲。


    郎君總是扛著瓦罐前來,而我就繞著交椅假裝去把玩青梅。


    長期來我倆一起住在閻摩那河邊,天真無邪相互從不猜疑!


    你看看,哪裏有天竺元素,哪裏有青年男女!


    分明是倆情竇初開的小屁孩嘛!


    不,應該隻有一個,女孩子像是情竇初開了,扛瓦罐的人像一個鐵憨憨。


    陳成沒想到自己抄襲李白大大的《長幹行》,竟然沒有一炮而響,也是有些汗顏。


    要知道,這首詩前六句可是名句迭出啊!


    尤其是“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直接就誕生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大成語,以後從小玩伴後麵結婚的都成“青梅竹馬”了。


    陳成也隻是稍微改動了一下,將“騎竹馬”變成了“扛瓦罐”,沒想到畫風區別這麽大,連他自己也有些冷汗。


    李白的這首詩呢,據估測可能是早年在金陵期間寫的,但貌似目前並沒有在世麵上流傳,陳成作為詩榜總主編也沒有收錄過這首詩,要是李白晚年裝嫩寫的,也不一定。


    不過嶺南的人沒有聽說過,那是絕對的,所以他把這詩在今晚拿出來,也完全不用擔心他們說他剽竊。


    可與剽竊相比,眾人更不接受的是他這令人一頭霧水的敘述,著實理解不能!


    麵對眾人的質疑聲太大,陳成隻能暫時停下吟誦,稍微解釋一下道:“好讓諸君了解一下,我這詩呢,並非是以奎師那的口吻說的,而是以與奎師那青梅竹馬的拉達的口吻寫的……”


    啊!


    他這麽一說,事情就說得通了!


    原來“妾發初覆額”的這個“妾”,是奎師那的女朋友拉達呀!


    奎師那與“拉達”(radha)之間的“愛情”還是蠻出名的,直到後世,依然被詩人、音樂家和劇作家們屢屢搬上舞台。


    五律派的這些人也是有所耳聞。


    傳說,閻摩那河中住著一隻五頭龍王,他所噴出的毒液,嚴重影響居民,牧童奎師那,自小就很是非凡,展現他的神威將這五首龍擊斃,然後他就出名了——


    有點哪吒鬧海的意思。


    小英雄自然受人青睞,誰先知道他的英雄事跡?


    當然是和他一起在閻摩那的牧牛女呀!


    原來陳成說的“青梅竹馬”是這麽來的啊!


    可是,按照你詩中的說法,不應該是“青梅瓦罐”麽!


    那突兀的“瓦罐”又是怎麽迴事呢?


    後世印度有疊羅漢砸破瓦罐的風俗,就是在慶祝“克裏希那誕辰日”。


    因為克裏希那雖然是小英雄,可也很調皮,趁著大人忙於農事,帶著他的朋友們到廚房偷吃,而裝著他最愛的牛奶、黃油的瓦罐常常掛在高處,於是他們架一個人梯來拿瓦罐。


    在他的誕辰日重現這一情節,就成了節日中最熱鬧的慶典活動。


    陳成這段說的好像是,奎師那某天扛著裝滿牛奶、黃油的瓦罐時,不巧被小小牧女拉達看見。


    拉達怎麽做的呢?去向大人舉報嗎?


    不,她是“繞床弄青梅”,假裝沒看到!


    那小頑童可不就扛著瓦罐飽餐一頓了嘛!


    聯想到這場景,眾人都忍不住會心一笑:


    就這麽一個簡單的細節,就能看到小姑娘對小英雄有點意思啦!


    “咳咳!”王才子咳嗽了一聲,示意眾人不要流露出任何讚許的意思,助長這小子的氣焰。


    於是五律派全員板著臉,聽他接下來怎麽說。


    奎師那長大以後,也成為出色的牧牛人,他也成為附近所有牧女們思慕的對象!


    他的身體黝黑,常穿一件半遮身體的黃色衣服,手持牧笛,和牧女們笑鬧嬉戲!


    但是!


    他是有底線的!


    萬花叢中過!


    片葉不沾身!


    他最喜歡的牧女,還是青梅竹馬拉達!


    雖然經常捉弄調戲她,可是誰都是從那個年齡過來的,小男孩為了取得喜歡的姑娘的注意,不都喜歡惡作劇嘛!


    拉達的心自然也思慕奎師那囉!


    於是,陳成繼續念到:“


    十四同君好,羞顏未嚐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迴。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四歲那年,我們成為了幸福的小情侶,得償所願,可是每次和你在一起,依然羞得我不敢把臉抬起。


    自己低頭麵向昏暗的牆角落,任你千唿萬喚我也不把頭迴。


    十五歲才高興地笑開了雙眉,誓與你白頭偕老到化為塵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堅守信約!我就怎麽也不會登上望夫台!


    奎師那常與拉達在圓月下共舞,為她吹奏牧笛,拉達會歡快地伴著舞,很多寶萊塢電影中都會致敬這一橋段,包括“三傻大鬧寶萊塢”、“寶萊塢生死戀”等電影中都出現過類似的場景。


    聽著這段甜甜蜜蜜的愛戀,眾人的心中又是挺舒坦,天仙姐姐心中感歎:想不到這小子對女孩子的心思如此了解!我也……


    也有六少這種有點小杠精潛力的,感歎說原來天竺人也知道尾聲和望夫台嗎?我大唐的文化影響力真是杠杠的呀!(尾生:《莊子·盜蹠》“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望夫台:說的是劉備入川後,孫夫人無時不想念自己的丈夫,時常派人打聽丈夫的行蹤和消息。每當天高氣爽或是喜鵲登枝時,她就登上宮後的東嶽山,踮腳向夫君遠去的方向了望。天長日久,石台被踏出一道深深的腳印,便稱為“望夫台”。)


    如果故事就停留在這裏的話,那大家覺得很蠻美好的。


    可是奎師那多麽風流,也是他們有所了解的。


    而且,拉達卻曾受命必須要嫁別人;


    奎師那,也有殺死國王的宿命。


    陳成語氣低沉下來,繼續吟道:“


    十六君遠行,一去不複迴。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十六歲那年,你離我出外遠去,要實現你的偉大理想!


    可誰知,一去就不再迴來!。


    五月猿猴在山頭嘶鳴悲淒,門前那些你緩步離去的足印,日子久了一個個都長滿青苔!


    苔蘚長得太厚怎麽也掃不了,秋風早到落葉紛紛把它覆蓋!


    這一句句細膩的感情描寫,潤物無聲地寫在每個人的心田上,尤其是天仙姐姐,更是感同身受!


    “這個奎師那,怎麽那麽壞呀!”小六感慨道:“他帶走她的愛,卻完全忘記了!帶走她的哀與愁!”


    嗯?陳成忍不住低頭看了他一眼:你這小鬼頭!


    怎麽還有點寫流行歌歌詞的潛質啊!


    正所謂:


    愛與哀愁對我來說像杯烈酒,


    美麗卻難以承受!


    點一根煙喝一杯酒能醉多久?


    醒來後依然是我……(童安格《愛與哀愁》,小六那兩句類似陳小雲《自行車之戀》)


    感慨完畢,發現五律派的人難得沒有一個人出來打岔質疑,破壞氛圍,陳成便繼續吟誦著“拉達與奎師那愛情”的結局道:“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恆河,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八月秋高,粉黃蝴蝶,雙雙飛過西園的草叢。


    纏纏綿綿翩翩飛……


    飛越這紅塵永相隨……


    等到秋風起,秋葉落成堆!


    能陪你一起枯萎,也無悔……(感情龐龍、牛朝陽《兩隻蝴蝶》是抄的李白的這段)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傷心痛絕!


    終日憂愁太甚,紅顏也自此衰老了!


    遲早有一天你從聖潔的恆河水順流二來,應該寫封信報告我寄到家來!


    為了迎接你,拉達我不怕路途遙遠,哪怕風沙萬裏,我也在所不惜!


    陳成的《印度生死戀》的詩,到拉達老去後獨白的這一段,戛然而止!(主要是因為李白的《長幹行》就寫到這裏。)


    故事的最後,拉達究竟有沒有等到奎師那的迴來,誰也沒有答案。


    可是大家卻不難猜出標準答案。


    沒有。


    拉達是奎師那的戀人,但不是風流的奎師那的妻子。


    就連印度人自己也很清楚——


    他們會在電影中致敬二人圓月下共舞、愛人跟別人結婚所以要搶親的橋段。


    可是在“寶萊塢”的“拉達與奎師那”的敘事中,男女主角基本上都不會是好的結局。


    寶萊塢生死戀電影的男主角最後沒搶婚成功,流連花場後還被一個妓女愛上,最後孤獨死去。


    片中的“kaahechhedmohe”這首歌直接就寫出奎師那調戲拉達,然後取去她的純真,卻又玩玩概不負責……


    這些都在暗示這場愛情並沒有好的結局。


    可能也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裏,阿米爾汗的那一對似乎還成了,但由於時間過去太久,陳成已經不大肯定了。


    倒是阿米爾汗另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偶滴神啊》中,雖然沒有致敬“拉達與奎師那”愛情,但是奎師那自己本人(本神)就出現了!


    那裏麵阿米爾汗是一個古董商,低價購進看起來年代久遠的宗教神像,再以原價格的10倍賣出去。突然有一天,地震毀了他的古董店,他開始不信神了。結果克裏希那神化身凡人,出其不意地到阿米爾汗家走訪來了,並發生了一係列滑稽的事情。


    這個故事中,雖然克裏希那也蠻可愛,但是你可以發現,都已經到了現代了,克裏希那依然沒老婆,也就是說拉達等到2015年都沒有等來戀人……


    太苦了……


    雖然奎師那既超凡神聖又平凡示人,廣受愛戴。可是畢竟他還是對不起一個女子,即便他對得起任何人,尤其是阿米爾汗……


    “吧嗒!”忽然間,天仙姐姐掉落了兩滴清淚,原來聽到癡情女子最終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讓她無限同情,忍不住掉下淚來。


    雖然始安六少並不大了解感情,可仍然對那裏麵“負心男”的形象深惡痛絕!


    “你這個故事,怎麽說呢。”五律派也專心聽完了,可總覺得陳成的故事聽起來跟國產的有些像,沒那麽有印度風情。


    所以,江師弟第一個判斷:陳成在鬼扯。


    “我鬼扯什麽。”陳成聳聳肩:“不信,你們往我身後看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