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倫貶斥完陳成和戴譽的詩作都不行之後,心中十分快慰,眾人也把注意力全放在他身上,得意洋洋。
誰知道——
“我可去你的吧!”鄧鐸啐了一口:“你寫一首差不多的來看看?”
泰倫:“……”
畢竟不像人家陳成,每次放出大話之後,都能說出個道道來,而且他自己也能交出作品。
泰倫和眾人交手的次數多了,他有幾分成色大家清楚得很,哪輪得到他說三道四呢?
“我不管!我寫不出來,我就不能覺得他倆的詩不好了嗎?”泰倫一副耍無賴的樣子。
眾人都忍不住衝他翻翻白眼,不想搭理他了。
金曉客也拉了拉泰倫的衣袖,示意他要是沒有琢磨好可以挑刺的點,就不要急著跳出來發表意見。
陳成的這詩和戴譽的表達了差不多的情緒,但相對來說,陳成更像是第三方的視角,不像戴譽的那麽主觀,融入了很深的個人情緒。
所謂“兩江穿石壁”,便是指荔江、漓江相互交流,穿岩過壁,倒是很能表現本地喀斯特地貌的特點。
荔江、漓江、茶江匯於城西麵,便是桂江,自西北向西南縱貫全境。
被如此錯綜複雜的水係包圍,昭州城便像是一座孤島,依靠在層層疊疊的山峰上,是為“疊嶂倚孤城”。
如此壯觀的形勢,使得旅客來到這裏,行船就在猿的身邊馳過,經過一些立體式的地形,飛鳥反而像是在人(船)的下麵!
鄧鐸看到“舟向猿邊下,人於鳥上行”,眼前大亮,愛不釋手!
擊節讚歎“真為奇險之句也!虧陳兄弟能想得出來!”
戴譽、李靖康也對此聯讚賞有加,自歎是他們寫不出來了。
泰倫看到一群人真心實意地誇讚陳成的詩寫得好,不覺心中又酸溜溜的。
陳成卻並沒有對此聯的出彩感到意外,畢竟這又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作品。
這詩的句式實則仿效了王維老師的《周莊河》:
清風拂綠柳,白水映紅桃。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隻不過,其表達的意境卻是來自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就連首句描寫昭州城倚靠在層巒疊嶂之間,也未嚐沒有仿效李白寫白帝城之高,懸浮於“彩雲之間”的味道。
李白寫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舟疾人快,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順流直下、如脫弦之箭,已經撲麵而來。
陳成借用其意,用“猿”和“飛鳥”來襯托船勢之高,船速之快,在鄧鐸等沒有看過李白大作的人看來,格外神奇夢幻,真是耳目一新!
王維老師整齊的句式,加上李白雄奇瑰麗的想象,自然是雙劍合璧,天下無敵的存在!
後人評價,肯定要說此聯是“千裏江陵一日還“後之難得的生花妙筆了!
嗯,不對!
李白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三月,是他被流放夜郎幸運得到赦免的時候,離開白帝城乘舟順江而下抵達江陵時寫的。
所以,後人評價,該要說“千裏江陵一日還“是繼陳十一郎“舟向猿邊下,人於鳥上行”之後難得的生花妙筆了!哈哈哈!
說不定,後人還會說李白是抄的我的詩意呢!
泰倫說陳成的詩不好,陳成自己是不同意的。
但是他說戴譽的詩不好,陳成同意一半。
那一半就在於戴譽詩的後半段。
本來,戴譽隻寫“暝色散村渡,炊聲間舵樓。片雲山背雨,黃葉驛門秋”——
到這裏收筆,該表達的都已經表達了,至於詩作者究竟寂寞什麽,避開同船之人為的什麽,完全可以不寫!
交給讀者自己去判斷!
就好像孟夫子《宿建德江》那樣,一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之後,就此打住,不要去嘰嘰歪歪說我如何如何苦悶啊,懷才不遇啊,壯誌難酬啊。
太娘們。
戴譽感歎漂泊無定,感歎前程堪憂,尾句又是牢騷之語,顯得太小家子氣,陳成相信是他內心最真實的表達了,可是說出來了,就很影響前麵頗為神妙的兩聯了。
從他和鄧鐸比的時候寫的五言律詩,加上和自己時這首,再加上在路上寫的“崇岡帶連嶺,古廟枕寒溪”,陳成已經可以斷定他更適合作絕句,而不是律詩。
寫得越長,質量反而越下降。
與他優柔寡斷、婆婆媽媽的個性相關。
自認為更加超脫的陳成自然要避免他犯的錯誤,戴譽是由“大”變“小”,迴縮到個人的視角;
陳成便要離開個人眼界,將範圍更加擴大:
山穀中霧氣湧起,暮色垂下;
四野平闊,炊煙平靜。
一派靜謐之景象!
與景色相對應的,是作者自身內心的平靜!
在這個時候,城樓上胡笳聲起,在寂靜中迴蕩悠遠,原本各忙各的的旅客,一時都迴歸到了清明安寧的狀態中。
和詩作者一起,享受這一刻的寧靜。
(薄暮樓笳發,棲棲旅客清——棲棲,出自《詩·小雅·六月》,忙碌不安的樣子。)
不難看出,陳成的“剽竊大法”,再次上陣!
這句更加明顯,來自李益的代表作《夜上受降城聞笛》:
迴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作為“詩比人出名”的代表,之所以這首詩如此成功,就在於把詩中的景色、聲音、感情三者融合為一體,將詩情、畫意與音樂美熔於一爐,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意境渾成,簡潔空靈,而又具有含蘊不盡的特點。
在寂靜環境中的一段旋律,往往能引發一群人的共鳴,甚至及時讀詩的人並沒有聽到這段旋律,卻不自覺地感受到了詩中人的感受。
隻能說,這是利用到了大家共有的情懷。
總體看來,陳成的詩層次豐富,有張有弛——
從前麵那麽疾馳雄起的景象,切換到最後的眾生歸於平靜,切換自然,轉變合理!
最後的戛然而止,也給人無窮的聯想,真乃“繞梁三日而不絕”!
戴譽看看陳成的詩,再看看自己,忍不住長長一聲歎息:“觀陳郎此詩,此行昭州無憾!”
毫無疑問,那是擲子認輸了。
而且,輸得心服口服!
鄧鐸見當事人已經表了態了,也就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了:“當真絕妙!我雖然沒有參加此局,卻也是徹徹底底地服氣了!如今想來,卻是要感謝陳兄弟那天在逍遙樓手下留情,但凡表現出今日七成功力,何慮鄧鐸哉?”
“鄧兄言重了!言重了!哈哈!”陳成和對方相視大笑,胸中之前關於逍遙樓的不快,到此刻終於蕩然無存了!
“靠!”小六忍不住在陳成身邊叫了一聲,將陳成的詩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看了不知道幾遍,仍然看不出這詩到底有什麽絕妙的地方,值得鄧鐸、戴譽都讚不絕口。
最不能接受的是——
“我們來的路上,什麽時候像是你這詩裏麵寫的樣子了?”
小六吐槽的這一點,其他兄弟幾個人也有同感,從始安、陽朔,轉到昭州這裏時,明顯感覺景色秀麗的程度下降了不止一個層次!
山也沒有前麵的山潤了!
水也沒有前麵的水綠了!
“你們懂什麽!”陳成也小聲道:“這叫創作!這叫藝術發揮!要不然,你們怎麽就寫不出來我這樣的詩呢?”
坦率的說,即便有“藝術發揮”,可陳成要是沒有看過王維老師、李白、李益乃至後人的作品,他也同樣寫不出來……
好在他們的交談鄧鐸等人都沒聽見,大家依然處於其樂融融的狀態中。
就在這時,泰倫忽然大叫一聲:“我想到了!”
他這一驚一乍的聲響差點沒嚇眾人一跳。
想到什麽了這麽激動?
你以為你丫是阿基米德啊!
“我想到了,到底哪裏不好!哪裏不對勁了!”泰倫看著陳成,兩隻眼睛灼灼有光道。
真金不怕紅爐火,陳成感覺自己處於今日最佳的狀態中,並不怕他來尋釁滋事。
不過,泰倫卻不是針對陳成這首詩來的。
“各位想一想!”泰倫對著金曉客二人高聲道:“這家夥在來的路上,寫的那幾首詩,是不是隻有詩之力中初段的水平?”
陳成寫門樓啥的詩他倆都不大記得清了,隻是隱約記得好像是不怎麽出彩。
“然後,他與鄧鐸比詩的時候,寫的那什麽‘魏婆’之詩,也隻是平平無奇!依我看,至多詩士一段,超過三段就過分了!”
金曉客二人再次點頭,的確,那什麽“相憶王父事,王母笑伊伊”——寫的都是啥跟啥啊!
要我們看,詩之力九段夠嗆!
“在之後,便是與我比了!”泰倫道:“不過,在這裏,他的水平忽然上升,甚至有接近‘詩師’的水平了!”
雖然當時泰倫被陳成擠兌得不輕,可他也要承認,陳成那首詩寫的“市猶通嶺外,塵不到門前。竹雨寒侵牖,鬆雲晝掩關”還是相當不賴的。
原要說這詩有詩士七段的水平,可是泰倫自認為自身實力是詩士七段,自己要寫不出,豈不是說明詩力不濟?
所以抬高一點,“接近”詩師了。
這樣,贏了我泰倫也不奇怪嘛。
當然,前提是,這詩真是姓陳的寫的。
“最後,到了與戴——”泰倫剛想說“戴兄弟”,可想到戴譽是叛徒,是二五仔,便不去提他的名字:“這一局!你們問我,這詩我寫不寫得出來?”
“好,我泰倫現在就說:我寫不出來!”
“其他幾位!金兄,安兄,鄧某,戴某!也寫不出!”
“這詩,甚至已經有了詩師高段的水平!在嶺西,隻怕隻在四位大詩師之下了!”
今日一直在貶低自己的泰倫,竟然難得說了句“人話”,陳成有些受寵若驚,不知道要不要感謝一下。
“別急著謝我!”泰倫把手一推,“你別說話”的樣子:“試想,一個人的詩力,縱然有上下浮動,可是也不會相差太大!”
“怎麽可能,一會兒是詩之力,詩士,一會兒又接近詩師,乃至近逼大詩師?”
“按照詩榜,橫跨十個段位,已然是不可能的!”
“而他這,差不多橫跨了三十個段位!這可能嗎?啊?我就問問各位,這合情合理嗎?”泰倫擲地有聲道!
他的意思,大家也都聽明白了!
陳成的詩,良莠不齊!品質上下落差太大!
既有不入流的幼兒習作之詩,也有超神發揮的妙品!
這種異常,隻能說明,他是在剽竊!
不是他真正的水平!
他真正的水平,應該就是和大家一起進村時的那兩首詩的樣子!
泰倫的質疑,聽在陳成的耳中,竟然有種“你說得都對”的感覺。
是啊,“魏婆”剽竊自周傑倫的“外婆”,眼前這首大放異彩的“舟向猿邊下,人於鳥上行”也是借鑒了王老師、李太白、李益等人的作品,還真就是入村的那兩首,完全沒想著要借鑒誰,隨口編的!
甚至像“古村居”那首,“屋後桑麻四五區,屋前榆柳八九株!”隨口把李瑜小郡主和柳繪小娘子的名字都串進來了。(李瑜、柳繪:你想幹什麽?)
可小陳的下意識反應!
“咳咳,”麵對泰倫的質疑,陳成一副淡定的樣子:“你問陳某的水平飄忽不定,是否合理?我自己倒是覺得……”
“挺合理啊!”
“本來嘛,我就是早上起來的時候狀態不怎麽好,到了午後,好一些,越到晚上,越好!到了夜裏!嘿!你猜怎麽著?超神了!”
泰倫、金曉客、安若素:“……”
鄧鐸、戴譽、李靖康:“……”
始安七少:“……”
“今天寫了五首詩,一首比一首好,一次比一次的狀態要好,這不是很正常嗎?”陳成一臉理所當然的樣子:“我今天是不寫了,要是還寫的話,你信不信,下一首,比現在這一首還要好!”
泰倫認真地看著陳成,重重地搖頭!
我不信!
信你妹!
比這一首還要好?
這一首已經接近大詩師了,那豈不是說,下一首,直接就超越大詩師的境界了?
要是還寫,今天讓你寫上十首的話,你直接就超過天下第一的李太白了?
怎麽可能!
誰知道——
“我可去你的吧!”鄧鐸啐了一口:“你寫一首差不多的來看看?”
泰倫:“……”
畢竟不像人家陳成,每次放出大話之後,都能說出個道道來,而且他自己也能交出作品。
泰倫和眾人交手的次數多了,他有幾分成色大家清楚得很,哪輪得到他說三道四呢?
“我不管!我寫不出來,我就不能覺得他倆的詩不好了嗎?”泰倫一副耍無賴的樣子。
眾人都忍不住衝他翻翻白眼,不想搭理他了。
金曉客也拉了拉泰倫的衣袖,示意他要是沒有琢磨好可以挑刺的點,就不要急著跳出來發表意見。
陳成的這詩和戴譽的表達了差不多的情緒,但相對來說,陳成更像是第三方的視角,不像戴譽的那麽主觀,融入了很深的個人情緒。
所謂“兩江穿石壁”,便是指荔江、漓江相互交流,穿岩過壁,倒是很能表現本地喀斯特地貌的特點。
荔江、漓江、茶江匯於城西麵,便是桂江,自西北向西南縱貫全境。
被如此錯綜複雜的水係包圍,昭州城便像是一座孤島,依靠在層層疊疊的山峰上,是為“疊嶂倚孤城”。
如此壯觀的形勢,使得旅客來到這裏,行船就在猿的身邊馳過,經過一些立體式的地形,飛鳥反而像是在人(船)的下麵!
鄧鐸看到“舟向猿邊下,人於鳥上行”,眼前大亮,愛不釋手!
擊節讚歎“真為奇險之句也!虧陳兄弟能想得出來!”
戴譽、李靖康也對此聯讚賞有加,自歎是他們寫不出來了。
泰倫看到一群人真心實意地誇讚陳成的詩寫得好,不覺心中又酸溜溜的。
陳成卻並沒有對此聯的出彩感到意外,畢竟這又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作品。
這詩的句式實則仿效了王維老師的《周莊河》:
清風拂綠柳,白水映紅桃。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隻不過,其表達的意境卻是來自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就連首句描寫昭州城倚靠在層巒疊嶂之間,也未嚐沒有仿效李白寫白帝城之高,懸浮於“彩雲之間”的味道。
李白寫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舟疾人快,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順流直下、如脫弦之箭,已經撲麵而來。
陳成借用其意,用“猿”和“飛鳥”來襯托船勢之高,船速之快,在鄧鐸等沒有看過李白大作的人看來,格外神奇夢幻,真是耳目一新!
王維老師整齊的句式,加上李白雄奇瑰麗的想象,自然是雙劍合璧,天下無敵的存在!
後人評價,肯定要說此聯是“千裏江陵一日還“後之難得的生花妙筆了!
嗯,不對!
李白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三月,是他被流放夜郎幸運得到赦免的時候,離開白帝城乘舟順江而下抵達江陵時寫的。
所以,後人評價,該要說“千裏江陵一日還“是繼陳十一郎“舟向猿邊下,人於鳥上行”之後難得的生花妙筆了!哈哈哈!
說不定,後人還會說李白是抄的我的詩意呢!
泰倫說陳成的詩不好,陳成自己是不同意的。
但是他說戴譽的詩不好,陳成同意一半。
那一半就在於戴譽詩的後半段。
本來,戴譽隻寫“暝色散村渡,炊聲間舵樓。片雲山背雨,黃葉驛門秋”——
到這裏收筆,該表達的都已經表達了,至於詩作者究竟寂寞什麽,避開同船之人為的什麽,完全可以不寫!
交給讀者自己去判斷!
就好像孟夫子《宿建德江》那樣,一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之後,就此打住,不要去嘰嘰歪歪說我如何如何苦悶啊,懷才不遇啊,壯誌難酬啊。
太娘們。
戴譽感歎漂泊無定,感歎前程堪憂,尾句又是牢騷之語,顯得太小家子氣,陳成相信是他內心最真實的表達了,可是說出來了,就很影響前麵頗為神妙的兩聯了。
從他和鄧鐸比的時候寫的五言律詩,加上和自己時這首,再加上在路上寫的“崇岡帶連嶺,古廟枕寒溪”,陳成已經可以斷定他更適合作絕句,而不是律詩。
寫得越長,質量反而越下降。
與他優柔寡斷、婆婆媽媽的個性相關。
自認為更加超脫的陳成自然要避免他犯的錯誤,戴譽是由“大”變“小”,迴縮到個人的視角;
陳成便要離開個人眼界,將範圍更加擴大:
山穀中霧氣湧起,暮色垂下;
四野平闊,炊煙平靜。
一派靜謐之景象!
與景色相對應的,是作者自身內心的平靜!
在這個時候,城樓上胡笳聲起,在寂靜中迴蕩悠遠,原本各忙各的的旅客,一時都迴歸到了清明安寧的狀態中。
和詩作者一起,享受這一刻的寧靜。
(薄暮樓笳發,棲棲旅客清——棲棲,出自《詩·小雅·六月》,忙碌不安的樣子。)
不難看出,陳成的“剽竊大法”,再次上陣!
這句更加明顯,來自李益的代表作《夜上受降城聞笛》:
迴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作為“詩比人出名”的代表,之所以這首詩如此成功,就在於把詩中的景色、聲音、感情三者融合為一體,將詩情、畫意與音樂美熔於一爐,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意境渾成,簡潔空靈,而又具有含蘊不盡的特點。
在寂靜環境中的一段旋律,往往能引發一群人的共鳴,甚至及時讀詩的人並沒有聽到這段旋律,卻不自覺地感受到了詩中人的感受。
隻能說,這是利用到了大家共有的情懷。
總體看來,陳成的詩層次豐富,有張有弛——
從前麵那麽疾馳雄起的景象,切換到最後的眾生歸於平靜,切換自然,轉變合理!
最後的戛然而止,也給人無窮的聯想,真乃“繞梁三日而不絕”!
戴譽看看陳成的詩,再看看自己,忍不住長長一聲歎息:“觀陳郎此詩,此行昭州無憾!”
毫無疑問,那是擲子認輸了。
而且,輸得心服口服!
鄧鐸見當事人已經表了態了,也就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了:“當真絕妙!我雖然沒有參加此局,卻也是徹徹底底地服氣了!如今想來,卻是要感謝陳兄弟那天在逍遙樓手下留情,但凡表現出今日七成功力,何慮鄧鐸哉?”
“鄧兄言重了!言重了!哈哈!”陳成和對方相視大笑,胸中之前關於逍遙樓的不快,到此刻終於蕩然無存了!
“靠!”小六忍不住在陳成身邊叫了一聲,將陳成的詩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看了不知道幾遍,仍然看不出這詩到底有什麽絕妙的地方,值得鄧鐸、戴譽都讚不絕口。
最不能接受的是——
“我們來的路上,什麽時候像是你這詩裏麵寫的樣子了?”
小六吐槽的這一點,其他兄弟幾個人也有同感,從始安、陽朔,轉到昭州這裏時,明顯感覺景色秀麗的程度下降了不止一個層次!
山也沒有前麵的山潤了!
水也沒有前麵的水綠了!
“你們懂什麽!”陳成也小聲道:“這叫創作!這叫藝術發揮!要不然,你們怎麽就寫不出來我這樣的詩呢?”
坦率的說,即便有“藝術發揮”,可陳成要是沒有看過王維老師、李白、李益乃至後人的作品,他也同樣寫不出來……
好在他們的交談鄧鐸等人都沒聽見,大家依然處於其樂融融的狀態中。
就在這時,泰倫忽然大叫一聲:“我想到了!”
他這一驚一乍的聲響差點沒嚇眾人一跳。
想到什麽了這麽激動?
你以為你丫是阿基米德啊!
“我想到了,到底哪裏不好!哪裏不對勁了!”泰倫看著陳成,兩隻眼睛灼灼有光道。
真金不怕紅爐火,陳成感覺自己處於今日最佳的狀態中,並不怕他來尋釁滋事。
不過,泰倫卻不是針對陳成這首詩來的。
“各位想一想!”泰倫對著金曉客二人高聲道:“這家夥在來的路上,寫的那幾首詩,是不是隻有詩之力中初段的水平?”
陳成寫門樓啥的詩他倆都不大記得清了,隻是隱約記得好像是不怎麽出彩。
“然後,他與鄧鐸比詩的時候,寫的那什麽‘魏婆’之詩,也隻是平平無奇!依我看,至多詩士一段,超過三段就過分了!”
金曉客二人再次點頭,的確,那什麽“相憶王父事,王母笑伊伊”——寫的都是啥跟啥啊!
要我們看,詩之力九段夠嗆!
“在之後,便是與我比了!”泰倫道:“不過,在這裏,他的水平忽然上升,甚至有接近‘詩師’的水平了!”
雖然當時泰倫被陳成擠兌得不輕,可他也要承認,陳成那首詩寫的“市猶通嶺外,塵不到門前。竹雨寒侵牖,鬆雲晝掩關”還是相當不賴的。
原要說這詩有詩士七段的水平,可是泰倫自認為自身實力是詩士七段,自己要寫不出,豈不是說明詩力不濟?
所以抬高一點,“接近”詩師了。
這樣,贏了我泰倫也不奇怪嘛。
當然,前提是,這詩真是姓陳的寫的。
“最後,到了與戴——”泰倫剛想說“戴兄弟”,可想到戴譽是叛徒,是二五仔,便不去提他的名字:“這一局!你們問我,這詩我寫不寫得出來?”
“好,我泰倫現在就說:我寫不出來!”
“其他幾位!金兄,安兄,鄧某,戴某!也寫不出!”
“這詩,甚至已經有了詩師高段的水平!在嶺西,隻怕隻在四位大詩師之下了!”
今日一直在貶低自己的泰倫,竟然難得說了句“人話”,陳成有些受寵若驚,不知道要不要感謝一下。
“別急著謝我!”泰倫把手一推,“你別說話”的樣子:“試想,一個人的詩力,縱然有上下浮動,可是也不會相差太大!”
“怎麽可能,一會兒是詩之力,詩士,一會兒又接近詩師,乃至近逼大詩師?”
“按照詩榜,橫跨十個段位,已然是不可能的!”
“而他這,差不多橫跨了三十個段位!這可能嗎?啊?我就問問各位,這合情合理嗎?”泰倫擲地有聲道!
他的意思,大家也都聽明白了!
陳成的詩,良莠不齊!品質上下落差太大!
既有不入流的幼兒習作之詩,也有超神發揮的妙品!
這種異常,隻能說明,他是在剽竊!
不是他真正的水平!
他真正的水平,應該就是和大家一起進村時的那兩首詩的樣子!
泰倫的質疑,聽在陳成的耳中,竟然有種“你說得都對”的感覺。
是啊,“魏婆”剽竊自周傑倫的“外婆”,眼前這首大放異彩的“舟向猿邊下,人於鳥上行”也是借鑒了王老師、李太白、李益等人的作品,還真就是入村的那兩首,完全沒想著要借鑒誰,隨口編的!
甚至像“古村居”那首,“屋後桑麻四五區,屋前榆柳八九株!”隨口把李瑜小郡主和柳繪小娘子的名字都串進來了。(李瑜、柳繪:你想幹什麽?)
可小陳的下意識反應!
“咳咳,”麵對泰倫的質疑,陳成一副淡定的樣子:“你問陳某的水平飄忽不定,是否合理?我自己倒是覺得……”
“挺合理啊!”
“本來嘛,我就是早上起來的時候狀態不怎麽好,到了午後,好一些,越到晚上,越好!到了夜裏!嘿!你猜怎麽著?超神了!”
泰倫、金曉客、安若素:“……”
鄧鐸、戴譽、李靖康:“……”
始安七少:“……”
“今天寫了五首詩,一首比一首好,一次比一次的狀態要好,這不是很正常嗎?”陳成一臉理所當然的樣子:“我今天是不寫了,要是還寫的話,你信不信,下一首,比現在這一首還要好!”
泰倫認真地看著陳成,重重地搖頭!
我不信!
信你妹!
比這一首還要好?
這一首已經接近大詩師了,那豈不是說,下一首,直接就超越大詩師的境界了?
要是還寫,今天讓你寫上十首的話,你直接就超過天下第一的李太白了?
怎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