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取名好麻煩再次打賞!)
說實話,看著陳成口若懸河地滔滔不絕,眾人都覺得他所述的曆史恰恰與他的觀點是相悖的。
按陳成的意思,應該是說值得用“千金”購買的鄰居,就是蕭銑這位梁武帝孫子的孫子的兒子。
這特麽不是在瞎雞兒搞笑麽!
亂世崇尚強者,自然是與大英雄、大豪傑綁在一條船上,傾覆的可能才會更低一些。
不找高祖、太宗父子,也得是杜伏威、李密、竇建德那種稱霸一方的吧?
暫且不說你這“村民都是隋末亂黨之後”的猜想是否成立,就算退一萬步,你真是明察秋毫,難道在這裏建村子不是就近原則,隨便住下的麽!
與蕭銑有個屁關係!我敢打賭,你出去問問村民,壓根都不知道有這號人物!
……
觀隋末天下大勢,翟讓、李密的瓦崗軍,竇建德的河北義軍,三為杜伏威、輔公祜的江淮義軍,涿郡羅藝,朔方梁師都,馬邑劉武周,金城薛舉,武威李軌,太原李淵,巴陵蕭銑,吳興沈興法,嶺南決盎……
群豪並起,熱鬧程度,不下於三國末年。
隻不過,除了李淵父子,劉黑闥,竇建德等,大部分割據勢力都是打醬油的,不會真有人覺得他們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吧?
這裏麵像蕭銑,包括之前陳成在臨溪接觸過的沈家的沈法興,都屬於很不靠譜的那種。
史書中稱蕭銑的手下是烏合之眾,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並非虛言。
本來嘛,蕭銑雖為梁朝皇室後裔,可到隋末的時候,中間都隔著隋、陳兩個朝代了,能有多大號召力?擁戴他的那些人,也不過是想借他這塊招牌擴大造反隊伍,一旦勢力坐大,便擁兵自重,不聽使喚。
就比如被蕭銑封為車騎大將軍的沈柳生,擔心與嶽州軍會合後自己在軍中的地位會受影響,直接把前來迎接自己的嶽州軍將領徐德基扣押殺害。這打天下都還沒有影的事呢,上來先殺隊友——
這樣的烏合之眾都能成功的話,那可真都服氣了!
陳成看到幾乎所有人都反對自己的觀點,也是無奈。沒想到自己隨便一句感歎引發大家對於天下大勢這般相左的意見。
可這恐怕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都想著慧眼如炬,抱上強人的大腿,從而一勞永逸,快快樂樂地度過一生。
實際就真的這樣嗎?
你在三國,孫曹劉,魏蜀吳,站哪一個?
隋末,“十八路反王”,站哪一個?
元末,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亦或是元朝廷,站哪一個?
其實最好一個都不站,因為這些有能耐一統江山的勢力,為了達成夙願,必將大打出手,所到之處,盡為焦土。
明朝的“江西填湖廣”,清朝的“湖廣填四川”,被填的那個地方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幾方勢力不斷進行拉鋸戰,導致人口一空,才不得不從別的地方遷移人口去恢複生機。
人們隻看到三國末年英雄輩出,這其間被各路英雄屠戮的普通人又有幾多!
曹操先生“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就是最真實的寫照!(問題是他雖然發此感概,可屠城的事情幹得比誰都多。)
迴過頭來,迴到隋末那個時代,你是一位領袖,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帶著家族和鄉親們遷徙何處?
你說我開了天眼,就往關中去,抱李淵父子的大腿。
對不起,關中也不太平,突厥虎視眈眈,多次意圖不軌,劉黑闥臥榻之側,王世充、竇建德……李唐子民,未嚐不憂心忡忡,朝不保夕。
反觀嶺西這裏,當真是絕佳之地。與蕭銑當鄰居,也格外舒坦。
這裏並非蕭梁重點營建之地,伸手很少;也不擔心北方政權成年累月強攻。
最好的還是,無論哪個北方勢力得勢,要南下統一,都有巴陵的蕭銑作抵擋。
蕭銑既然沒有一統天下的實力,也就不擔心其得勢後再這裏橫征暴斂,強拉壯丁,然後去與北方豪強爭霸。(這一點也很關鍵,蜀漢就因為還有理想,在人口土地那麽少的情況下不斷北伐,想來生活也是十分困苦的)
這樣一個鄰居,不要求你複出,為你遮風擋雨,還不怕他到處惹禍後把災難引到你家裏來——
如此“千金買鄰”,你覺得虧嗎?
事實上,蕭梁的那幾年,內訌不斷,接二連三的內亂,根本沒機會好好經營(盤剝)自己的轄區。
武德四年,李淵以李孝恭為荊湘道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兼長史,集12總管之軍,分三路圍攻蕭銑。各路唐軍勢如破竹,蕭銑守將紛紛投降——此時江陵僅有數千守兵。
蕭銑在嶺南尚有十萬兵馬,無奈路途遙遠,遠水難解近渴,蕭銑自知已到窮途末路,被迫出城投降。等幾天後,嶺南十萬救兵趕到,得知蕭銑已降,便都歸順了唐朝。
等於說——雖然蕭某人在嶺南的實力還不錯,但跟別人打架的時候,都離開這裏,去別的地方打(雖然沒打成。)
如此“千金買鄰”,你覺得虧嗎?
眾人聽得目瞪口呆!
雖然心中隱隱仍然覺得陳成在胡說八道,可是心中竟然有幾分的相信。
難道我們以前的觀念都錯了?
選擇鄰居的時候,不選擇那些實力強大能罩著你的,反而要選那些牛皮很大,實力弱雞的?
曆史上那些仗打得很大的地方,很難攻下來的城池,老百姓並沒有得到太多好處,反而在城破之後被屠城,因為被攻城者痛恨很久。
就好像本地被李唐接受之後,因為蕭銑的十萬兵馬並沒有和李唐在兩廣大打出手,所以李唐也沒搞什麽“清洗良民”運動。
甚至在拿下嶺西之後,李靖還率其所部兵馬從桂州出發南巡,所經之處,親自“存撫耆老,問其疾苦”,“遠近悅服”。
到了昭州(那時候還隻是縣),李靖查看地形,見是荔江、漓江、茶江三江匯流之地,斷定這是很重要的軍事、經濟樞紐!應由縣升格為州!
這才有了設樂州,再由改樂州為昭州的過程!
試想,假如當時在嶺西的不是蕭銑的勢力,而是李靖這樣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以昭州、桂林為軍事基地,北方政權,能拿他怎樣?
到那時候,就是連年戰亂,再無寧日了!
被陳成這樣正反兩麵不斷舉例子地說明闡述,說得眾人都有些忍不住想要搬家到昭州來住了!
隻是如今不是隋末亂世,天下太平,貌似隨便住哪裏都沒有問題吧?(陳成:嗬嗬,你們還是太天真!)
帶著這樣的觀點,重新迴顧陳成的這首詩,“市猶通嶺外,塵不到門前”、“竹雨寒侵牖,鬆雲晝掩關”,簡直是容寫景、說禪、歌頌歸隱、論述天下大勢於一體,精彩到了極致了!
“嘶!”泰倫長長嘖聲道:“我覺得……你小子是不是隨便寫了個詩出來,然後跟我們有的沒的編排這麽一大推?”
從而過度解讀,提高這詩的技術含量?
這樣一首詩,打死泰倫都不相信會出在陳成這種人的手筆。
起碼也要是詩榜上排名天下前十,大宗師級別的詩人手中吧?(陳成:不好意思,我就是你所說的這種大宗師!)
“陳兄弟的故事講得還不錯,”安若素向來是有理有據的人,對於陳成這種東拉西扯的風格還是不大適應:“隻是設想得未免過於遙遠,不接地氣了。”
讓你寫山村好好寫就完事了,你特麽又是隋末,又是三國,這誰受得了啊!
我看你根本不應該寫詩,改行說書去吧!
“我也是,無論如何,我都很難相信,事實會是你說的這樣。”金曉客也連連搖頭道。
陳成被他三人不斷反對,卻是無所謂:“你們要我說我的構想,我就跟你們說啊!沒說你們一定要認可我的話。就比寫詩的話,你們憑良心講——”
泰倫的“紫燕堂前舞,黃鸝柳上吟。鄉農采碧藕,村女浣衣裙”,和我的“市猶通嶺外,塵不到門前。竹雨寒侵牖,鬆雲晝掩關”,到底誰的詩看起來更有逼格,更高級,更時尚?
泰倫:“……”
金曉客:“……”
安若素:“……”
無論如何都不能否認,的確是陳成的詩看起來更有牌麵啊!
先將對手的詩駁斥得體無完膚,再從形式、內容、思想三個方麵不停拔高自己的詩的高度——如此套路,一直能使陳成立於不敗之地!
哪怕沒有了思想,我不還有“形式”和“內容”嘛!
鄧鐸卻笑道:“我卻是覺得,是非無論,陳兄弟的猜想還挺有意思的。”
得,連陳成奇葩的思想都有人站台!
這樣的話,泰倫幾個人怎麽還有臉說自己的作品更好呢?
金曉客和安若素顯然都放棄抵抗了,隻有泰倫還不甘心認輸:“任你巧舌如簧,我卻是半點兒也不信!真以為我們幾個都是三歲小孩,任你誆之騙之麽?要戳穿你很簡單,我去外麵找一個老鄉,拉來問問就知道你所言到底有幾分真假了!哼哼!”
陳成一聽這人還是執著偏執,有些心虛:
畢竟有時候想過過名偵探的癮,大打嘴炮——可不代表自己的構想就真的正確啊!
萬一與自己說的的確毫無關聯,那可就笑掉眾人大牙了!
泰倫啊泰倫!比詩就比詩,不就完了了,講故事隻是我免費奉送的橋段,你那麽認真幹嘛……
可世上的事情就怕認真二字,一根筋的泰倫捋起袖子就要出去找人,金曉客二人也勸不住。
泰倫剛走出鄧鐸客居的這家茅屋的衡門,打開柴扉,就愣了愣,停住了腳步。
眾人不知道他看到了什麽,也都跟過去看。
這一去看不要緊,陳成一行人也都是目瞪口呆,驚駭莫名!
屋外不知道什麽時候,聚集了比裏麵更多的人,看起來都是青年鄉勇,臂闊腰圓,打著綁腿,目露兇光!
裏麵的人要出來,一群鄉勇邁前一步,舉手手中的……
弓箭!
拉弓上矢!箭頭寒芒!
驚得陳成等人又忍不住退了兩步,隻有泰倫仍然呆立在前,不敢動彈,虛汗叢生。
“裏麵的人聽著,你們已經被我們包圍了,不要輕舉妄動!放下所有武器,投降是你們唯一的出路!”
如此“親切”的話語聽在陳成耳中,差點淚奔,就要脫口而出:阿sir手下留情,我是無辜的!
鄧鐸就在身邊,陳成咬牙小聲對他道:“鄧兄!你住的這到底是什麽鬼地方!”
怎麽還有非法武裝?
我這是大唐治下的嶺西沒有錯吧?
媽媽,我要迴家!
這時候,從弓箭手後麵走出一個瘦削的青年,示意眾人按下手中的箭矢,打量著陳成眾人,皺眉道:“你們是什麽人?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到我們山塘村,究竟有何目的?”
呃,你這一上來就哲學三大終極問題,我們該怎麽迴答你……
“我桂州的。”
“陽朔。”
“柳州。”
“我不是嶺南人,北邊來的。”眾人七嘴八舌地答話,惹得青年頗有些不悅:“怎麽這麽多地方?”
不過陳成是見過大世麵的,主動出列道:“好漢哥哥勿怒,我們到貴寶地,隻是走親訪友,談詩論文,如果有什麽得罪的地方,千萬不要動手,啥事情都好商量!”
陳成的法寶就是裝乖賣萌,先不能激起對方的怒氣。
之前的估計有誤,這村子怕都是一群山賊盤踞,攔路打家劫舍,這才看著眾人有點錢財就想著打劫了……
隻要錢的話好商量,千萬別射我們一臉……
“談詩論文?談詩論文到我們這裏幹什麽?”青年說著打量著複聯、鄧鐸、陳成、始安七少、七少帶來的仆人……
眉頭又是一皺:“二十一呢?”
二十一?
什麽三七二十一?
眾人莫名其妙!
“這是他家!怎麽不見二十一人呢?”
搞了半天原來這個二十一是一個人的排行。
“噢噢!”鄧鐸忽然想起來什麽道:“你說的是……陳二十一麽?”
“他在哪裏?”
鄧鐸剛要說話,忽然想起來什麽:“呃,那個,其實,他就在家裏。”
“在家裏為什麽不出來說話?”青年奇怪,不耐煩道:“你讓他出來!”
“我……在呢!”屋內傳來一人的聲音。
磨磨蹭蹭地,陳二十一走了出來。
“怎麽是你!”看到來人,泰倫幾人都是大吃一驚!
說實話,看著陳成口若懸河地滔滔不絕,眾人都覺得他所述的曆史恰恰與他的觀點是相悖的。
按陳成的意思,應該是說值得用“千金”購買的鄰居,就是蕭銑這位梁武帝孫子的孫子的兒子。
這特麽不是在瞎雞兒搞笑麽!
亂世崇尚強者,自然是與大英雄、大豪傑綁在一條船上,傾覆的可能才會更低一些。
不找高祖、太宗父子,也得是杜伏威、李密、竇建德那種稱霸一方的吧?
暫且不說你這“村民都是隋末亂黨之後”的猜想是否成立,就算退一萬步,你真是明察秋毫,難道在這裏建村子不是就近原則,隨便住下的麽!
與蕭銑有個屁關係!我敢打賭,你出去問問村民,壓根都不知道有這號人物!
……
觀隋末天下大勢,翟讓、李密的瓦崗軍,竇建德的河北義軍,三為杜伏威、輔公祜的江淮義軍,涿郡羅藝,朔方梁師都,馬邑劉武周,金城薛舉,武威李軌,太原李淵,巴陵蕭銑,吳興沈興法,嶺南決盎……
群豪並起,熱鬧程度,不下於三國末年。
隻不過,除了李淵父子,劉黑闥,竇建德等,大部分割據勢力都是打醬油的,不會真有人覺得他們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吧?
這裏麵像蕭銑,包括之前陳成在臨溪接觸過的沈家的沈法興,都屬於很不靠譜的那種。
史書中稱蕭銑的手下是烏合之眾,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並非虛言。
本來嘛,蕭銑雖為梁朝皇室後裔,可到隋末的時候,中間都隔著隋、陳兩個朝代了,能有多大號召力?擁戴他的那些人,也不過是想借他這塊招牌擴大造反隊伍,一旦勢力坐大,便擁兵自重,不聽使喚。
就比如被蕭銑封為車騎大將軍的沈柳生,擔心與嶽州軍會合後自己在軍中的地位會受影響,直接把前來迎接自己的嶽州軍將領徐德基扣押殺害。這打天下都還沒有影的事呢,上來先殺隊友——
這樣的烏合之眾都能成功的話,那可真都服氣了!
陳成看到幾乎所有人都反對自己的觀點,也是無奈。沒想到自己隨便一句感歎引發大家對於天下大勢這般相左的意見。
可這恐怕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都想著慧眼如炬,抱上強人的大腿,從而一勞永逸,快快樂樂地度過一生。
實際就真的這樣嗎?
你在三國,孫曹劉,魏蜀吳,站哪一個?
隋末,“十八路反王”,站哪一個?
元末,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亦或是元朝廷,站哪一個?
其實最好一個都不站,因為這些有能耐一統江山的勢力,為了達成夙願,必將大打出手,所到之處,盡為焦土。
明朝的“江西填湖廣”,清朝的“湖廣填四川”,被填的那個地方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幾方勢力不斷進行拉鋸戰,導致人口一空,才不得不從別的地方遷移人口去恢複生機。
人們隻看到三國末年英雄輩出,這其間被各路英雄屠戮的普通人又有幾多!
曹操先生“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就是最真實的寫照!(問題是他雖然發此感概,可屠城的事情幹得比誰都多。)
迴過頭來,迴到隋末那個時代,你是一位領袖,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帶著家族和鄉親們遷徙何處?
你說我開了天眼,就往關中去,抱李淵父子的大腿。
對不起,關中也不太平,突厥虎視眈眈,多次意圖不軌,劉黑闥臥榻之側,王世充、竇建德……李唐子民,未嚐不憂心忡忡,朝不保夕。
反觀嶺西這裏,當真是絕佳之地。與蕭銑當鄰居,也格外舒坦。
這裏並非蕭梁重點營建之地,伸手很少;也不擔心北方政權成年累月強攻。
最好的還是,無論哪個北方勢力得勢,要南下統一,都有巴陵的蕭銑作抵擋。
蕭銑既然沒有一統天下的實力,也就不擔心其得勢後再這裏橫征暴斂,強拉壯丁,然後去與北方豪強爭霸。(這一點也很關鍵,蜀漢就因為還有理想,在人口土地那麽少的情況下不斷北伐,想來生活也是十分困苦的)
這樣一個鄰居,不要求你複出,為你遮風擋雨,還不怕他到處惹禍後把災難引到你家裏來——
如此“千金買鄰”,你覺得虧嗎?
事實上,蕭梁的那幾年,內訌不斷,接二連三的內亂,根本沒機會好好經營(盤剝)自己的轄區。
武德四年,李淵以李孝恭為荊湘道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兼長史,集12總管之軍,分三路圍攻蕭銑。各路唐軍勢如破竹,蕭銑守將紛紛投降——此時江陵僅有數千守兵。
蕭銑在嶺南尚有十萬兵馬,無奈路途遙遠,遠水難解近渴,蕭銑自知已到窮途末路,被迫出城投降。等幾天後,嶺南十萬救兵趕到,得知蕭銑已降,便都歸順了唐朝。
等於說——雖然蕭某人在嶺南的實力還不錯,但跟別人打架的時候,都離開這裏,去別的地方打(雖然沒打成。)
如此“千金買鄰”,你覺得虧嗎?
眾人聽得目瞪口呆!
雖然心中隱隱仍然覺得陳成在胡說八道,可是心中竟然有幾分的相信。
難道我們以前的觀念都錯了?
選擇鄰居的時候,不選擇那些實力強大能罩著你的,反而要選那些牛皮很大,實力弱雞的?
曆史上那些仗打得很大的地方,很難攻下來的城池,老百姓並沒有得到太多好處,反而在城破之後被屠城,因為被攻城者痛恨很久。
就好像本地被李唐接受之後,因為蕭銑的十萬兵馬並沒有和李唐在兩廣大打出手,所以李唐也沒搞什麽“清洗良民”運動。
甚至在拿下嶺西之後,李靖還率其所部兵馬從桂州出發南巡,所經之處,親自“存撫耆老,問其疾苦”,“遠近悅服”。
到了昭州(那時候還隻是縣),李靖查看地形,見是荔江、漓江、茶江三江匯流之地,斷定這是很重要的軍事、經濟樞紐!應由縣升格為州!
這才有了設樂州,再由改樂州為昭州的過程!
試想,假如當時在嶺西的不是蕭銑的勢力,而是李靖這樣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以昭州、桂林為軍事基地,北方政權,能拿他怎樣?
到那時候,就是連年戰亂,再無寧日了!
被陳成這樣正反兩麵不斷舉例子地說明闡述,說得眾人都有些忍不住想要搬家到昭州來住了!
隻是如今不是隋末亂世,天下太平,貌似隨便住哪裏都沒有問題吧?(陳成:嗬嗬,你們還是太天真!)
帶著這樣的觀點,重新迴顧陳成的這首詩,“市猶通嶺外,塵不到門前”、“竹雨寒侵牖,鬆雲晝掩關”,簡直是容寫景、說禪、歌頌歸隱、論述天下大勢於一體,精彩到了極致了!
“嘶!”泰倫長長嘖聲道:“我覺得……你小子是不是隨便寫了個詩出來,然後跟我們有的沒的編排這麽一大推?”
從而過度解讀,提高這詩的技術含量?
這樣一首詩,打死泰倫都不相信會出在陳成這種人的手筆。
起碼也要是詩榜上排名天下前十,大宗師級別的詩人手中吧?(陳成:不好意思,我就是你所說的這種大宗師!)
“陳兄弟的故事講得還不錯,”安若素向來是有理有據的人,對於陳成這種東拉西扯的風格還是不大適應:“隻是設想得未免過於遙遠,不接地氣了。”
讓你寫山村好好寫就完事了,你特麽又是隋末,又是三國,這誰受得了啊!
我看你根本不應該寫詩,改行說書去吧!
“我也是,無論如何,我都很難相信,事實會是你說的這樣。”金曉客也連連搖頭道。
陳成被他三人不斷反對,卻是無所謂:“你們要我說我的構想,我就跟你們說啊!沒說你們一定要認可我的話。就比寫詩的話,你們憑良心講——”
泰倫的“紫燕堂前舞,黃鸝柳上吟。鄉農采碧藕,村女浣衣裙”,和我的“市猶通嶺外,塵不到門前。竹雨寒侵牖,鬆雲晝掩關”,到底誰的詩看起來更有逼格,更高級,更時尚?
泰倫:“……”
金曉客:“……”
安若素:“……”
無論如何都不能否認,的確是陳成的詩看起來更有牌麵啊!
先將對手的詩駁斥得體無完膚,再從形式、內容、思想三個方麵不停拔高自己的詩的高度——如此套路,一直能使陳成立於不敗之地!
哪怕沒有了思想,我不還有“形式”和“內容”嘛!
鄧鐸卻笑道:“我卻是覺得,是非無論,陳兄弟的猜想還挺有意思的。”
得,連陳成奇葩的思想都有人站台!
這樣的話,泰倫幾個人怎麽還有臉說自己的作品更好呢?
金曉客和安若素顯然都放棄抵抗了,隻有泰倫還不甘心認輸:“任你巧舌如簧,我卻是半點兒也不信!真以為我們幾個都是三歲小孩,任你誆之騙之麽?要戳穿你很簡單,我去外麵找一個老鄉,拉來問問就知道你所言到底有幾分真假了!哼哼!”
陳成一聽這人還是執著偏執,有些心虛:
畢竟有時候想過過名偵探的癮,大打嘴炮——可不代表自己的構想就真的正確啊!
萬一與自己說的的確毫無關聯,那可就笑掉眾人大牙了!
泰倫啊泰倫!比詩就比詩,不就完了了,講故事隻是我免費奉送的橋段,你那麽認真幹嘛……
可世上的事情就怕認真二字,一根筋的泰倫捋起袖子就要出去找人,金曉客二人也勸不住。
泰倫剛走出鄧鐸客居的這家茅屋的衡門,打開柴扉,就愣了愣,停住了腳步。
眾人不知道他看到了什麽,也都跟過去看。
這一去看不要緊,陳成一行人也都是目瞪口呆,驚駭莫名!
屋外不知道什麽時候,聚集了比裏麵更多的人,看起來都是青年鄉勇,臂闊腰圓,打著綁腿,目露兇光!
裏麵的人要出來,一群鄉勇邁前一步,舉手手中的……
弓箭!
拉弓上矢!箭頭寒芒!
驚得陳成等人又忍不住退了兩步,隻有泰倫仍然呆立在前,不敢動彈,虛汗叢生。
“裏麵的人聽著,你們已經被我們包圍了,不要輕舉妄動!放下所有武器,投降是你們唯一的出路!”
如此“親切”的話語聽在陳成耳中,差點淚奔,就要脫口而出:阿sir手下留情,我是無辜的!
鄧鐸就在身邊,陳成咬牙小聲對他道:“鄧兄!你住的這到底是什麽鬼地方!”
怎麽還有非法武裝?
我這是大唐治下的嶺西沒有錯吧?
媽媽,我要迴家!
這時候,從弓箭手後麵走出一個瘦削的青年,示意眾人按下手中的箭矢,打量著陳成眾人,皺眉道:“你們是什麽人?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到我們山塘村,究竟有何目的?”
呃,你這一上來就哲學三大終極問題,我們該怎麽迴答你……
“我桂州的。”
“陽朔。”
“柳州。”
“我不是嶺南人,北邊來的。”眾人七嘴八舌地答話,惹得青年頗有些不悅:“怎麽這麽多地方?”
不過陳成是見過大世麵的,主動出列道:“好漢哥哥勿怒,我們到貴寶地,隻是走親訪友,談詩論文,如果有什麽得罪的地方,千萬不要動手,啥事情都好商量!”
陳成的法寶就是裝乖賣萌,先不能激起對方的怒氣。
之前的估計有誤,這村子怕都是一群山賊盤踞,攔路打家劫舍,這才看著眾人有點錢財就想著打劫了……
隻要錢的話好商量,千萬別射我們一臉……
“談詩論文?談詩論文到我們這裏幹什麽?”青年說著打量著複聯、鄧鐸、陳成、始安七少、七少帶來的仆人……
眉頭又是一皺:“二十一呢?”
二十一?
什麽三七二十一?
眾人莫名其妙!
“這是他家!怎麽不見二十一人呢?”
搞了半天原來這個二十一是一個人的排行。
“噢噢!”鄧鐸忽然想起來什麽道:“你說的是……陳二十一麽?”
“他在哪裏?”
鄧鐸剛要說話,忽然想起來什麽:“呃,那個,其實,他就在家裏。”
“在家裏為什麽不出來說話?”青年奇怪,不耐煩道:“你讓他出來!”
“我……在呢!”屋內傳來一人的聲音。
磨磨蹭蹭地,陳二十一走了出來。
“怎麽是你!”看到來人,泰倫幾人都是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