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取名好麻煩的再次打賞!)


    經過陳成的這麽一番解讀,七少年們恍然大悟,總算了解了這一首看似是“寫景詩”的背後所隱藏的事件,也著實稱讚了下鄧鐸巧妙的構思。


    可問題是……


    鄧鐸“訪莫廢柴而不遇”的事情,本身就不算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吧?


    畢竟不是有人來訪,必須規定好生接待!


    不見就不見唄,大不了去別的地方。


    何況後續的發展大家也都知道,詩榜評比的時候鄧鐸完爆了莫炎,以後發起組建的“正義聯盟”又重挫了莫炎的複仇者聯盟,還將莫炎這個“複聯元老”逼出了一手創立的“董事會”。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快意恩仇如此,鄧鐸還有什麽好介懷的?


    看著“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七少年,陳成感慨真是未諳世事。


    雖然陳成自己也覺得鄧鐸執著於這件事顯得小氣,換陳某人的話也不咋當迴事,畢竟衝著他而緊鎖的大門——實在是太常見了!


    去拜訪誰,誰家的門如果不鎖著,看門人不給陳某人臉色,那說明這家人的級別根本不值得陳成我拜訪!


    可是誰也不能用“事後諸葛亮”的眼光來看事情,鄧鐸認為自己當時受到很大刺激可以理解。


    同樣的事情,陳成大概可以用周傑倫和庾澄慶的一樁軼事來類比。


    在《中國好聲音》錄製的時候,每位導師說起自己當年的經曆,周傑倫笑談與前輩哈林在成名前的交集,聲稱當初默默無聞、沒有學曆的他在酒廊當琴師——


    有一天晚上,酒廊進來一位歌星,戴著禮帽,帽簷拉得低低的,這個人是何方神聖呢?


    自然就是庾澄慶。


    周傑倫見狀欣喜,便有毛遂自薦的心思,趕緊唱了一首庾澄慶的歌,試圖勾起對方的注意。


    “我心想你不會不理我吧?後來他果然抬頭了,但卻是在吃他的意大利麵!”


    “我麵前放個玻璃杯子,是讓大家放錢的——結果我唱完了,他走了,連一百塊都不肯給我!”


    周天王自揭其短,在場自然是爆發大笑,一席話說得哈林自然哭笑不得,無地自容。


    是的,等日後地位相當,甚至超過對方時,類似的事情就能當為揶揄對方的笑談,雙方也能都不傷顏麵。


    可問題是,周董這是後來走紅了,不開天眼的話,這“趣聞”中的經曆實則是讓一個有心氣的少年十分難堪的,而且容易產生自我懷疑的心理。


    對方為何理也不理我?


    一百塊也不給我?


    玩我騙我玩我玩騙我玩我,一百塊都不給我?


    是不是因為我琴技糟糕?


    他看不上眼?


    還是覺得我長得不行?眼睛小?


    憑我也配唱他的歌?


    如此種種,一下就能打碎一個滿懷夢想的青年人的所有美好憧憬!


    尤其在出道時周董的確有點小挫的前提下!


    古龍和成龍則是另一個鮮明的例子,在出演古龍《劍花煙雨江南》期間,參加古龍的酒局,古龍大俠竟然當麵直指成龍其貌不揚,稱“我的小說是寫給狄龍薑大衛這樣的人拍的,不是寫給你這樣的人拍的!”


    當年成龍在酒桌上感到十分的尷尬,卻還要繼續賠笑,擔憂失去角色,席間借著上廁所的名義去衛生間,一邊哭一邊吐。這事甚至幾十年成龍每次談起來,哪怕自己已是全球頂尖巨星,哪怕古龍已經作古,可依然忍不住心碎。(不過話說迴來,雖然作者菌是古龍大大的死忠粉,可古龍大大本人的長相,比沒拉雙眼皮之前的成龍還要挫得多吧?哈哈!)


    一個人在微末之時,總是格外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這個人還是成名大佬的時候。


    鄧鐸當時還隻是懵懂單純的鄉下少年,內向靦腆,缺乏自信,沒見過世麵,滿心熱忱,對於莫炎“百年來最年輕詩士”的名頭,被唬得不輕。尤其是桂州詩榜辦事處放出來的“煙霧彈”,說獲得段位的人在長安都能混得開,自然更加以為莫炎如何了不起——


    盡管他當時並沒有看過莫炎的詩,想象中恐怕都已經和“獨在異鄉為異客”“春眠不覺曉”那樣差不離了,真正意義上的“不明覺厲”。


    如此熱切、百折千迴、翻山越嶺的追尋,得到的不是相談甚歡的接待,反而對方的冷嘲熱諷!


    比之周董、成龍的遭遇恐怕還激烈一點吧?


    哈林雖然沒給周董一百塊,可也沒說你琴彈得真爛,人長得真醜;


    古龍也自戀地說成龍不適合他的電影(事實也沒有說錯),但是成龍可以去拍《醉拳》《a計劃》那樣的動作喜劇;


    拿到鄧鐸的詩稿,莫炎怎麽說的?


    我不跟文盲玩!


    甚至壓根看也沒看!


    家裏的下人都撤迴來,像是遇到得了瘟疫的人,隻留鄧鐸幾個大眼瞪小眼,在門外和禽畜對立!


    莫炎家莊園的裝修結構都看遍了,也沒見人影!


    鄉下的少年,不得不對自己的出身,自己可能拙劣到不能入人眼的詩文產生懷疑!


    自我幻滅!


    帶著這樣的情緒,迴過頭再去看“山斷浮雲續,林高落日低”、“閽人歸去久,獨鶴步橋西!”悲愴淒涼是不是已經躍然紙上了?


    寫得真好呀!


    的確,後來大家都知道莫柴廢是個不學無術的,鄧鐸也一躍從鄉下少年,隱隱成為桂州詩壇新秀先鋒,這事已經可以像周董揶揄庾澄慶那樣,說出來不但不丟鄧鐸的臉,反而讓人更加恥笑莫柴廢的狂妄愚蠢。


    但是,當時的感覺不會騙人。


    莫家門外,那隻孤獨的野鶴不會騙人。


    傷心,那就是真的傷心。


    鄧鐸用含蓄風流的筆寫出來,靈氣逼人,才情側漏,而且絲毫不見自怨自艾自賤,看得陳成真是激賞不已!


    哎呀,實話說,鄧鐸才是最適合引薦給王維老師的弟子人選啊!


    他現在就有這種程度,再讓王老師細心指點,前途不可限量啊!


    可以斷定將是一個能在中唐詩壇留下一筆的人物!


    隻可惜,在真實的曆史空間裏,陳成並沒有看到他的名字,想來是湮沒在曆史長河中了。


    在真實時空中,並沒有新岐王詩榜,也沒有“百年最年輕詩士”的噱頭——可依然不能保證,那裏的鄧鐸就沒有經曆相似的打擊,被現實教做人後自我拋棄,泯然眾人!


    “哎呀,丁幹說得沒錯,鄧鐸的水平,不給‘詩師’的評價都說不過去!而他現在完全不在意段位,詩士一段二段也樂嗬嗬,可見是完全擺脫了外人的看法,實現了自我價值的肯定,與之前沒見過世麵的鄉下少年,那是脫胎換骨了……”陳成且讚且歎,自己來桂州的第一敗是鄧鐸給的,現在想想,當真不虧!


    事實上鄧鐸這詩出來,泰倫幾個人也都沒話好說了,他們以為自己在第二層,鄧鐸在第三層,原來幾日不見,人家已經去了第四層,正往第五層爬……


    鄧鐸並不懷疑陳成能看懂他的詩,問題是,陳成的詩他的確是看不懂!


    光是陳成這首“傷心事”那“王母”的標題,就讓鄧鐸看得一頭霧水!


    王母?什麽王母?西王母麽?


    陳成都已經把鄧鐸的詩完整地剖解了,可是鄧鐸卻連題目都還沒懂,讓陳成大跌眼鏡。


    自己這首“詩”,已經通俗易懂到極點了好吧!


    “呃,我寫的不是西王母,誤會了哈!”陳成想著怎麽表達:“你們管外祖母叫啥?外婆?姥姥?”


    “這個‘王母’啊!”眾人恍然大悟!


    所謂“王母”,乃是對祖母、外祖母的尊稱,《爾雅·釋親》說:王母之母為曾王母——你看,王母可多著呢!


    “我們叫‘婆婆’啊!”小六道。


    “我喊‘奶奶’(nānā)呢!”蔣飛奶聲奶氣道,一聽這親近的語調可可見他對外婆的依戀。


    鄧鐸弄清楚狀況,改換思維去看陳成的詩:“我聽湘水那邊的人還喊‘娭毑’(āijiě)呢!)


    搞半天是寫外祖母的詩,鄧鐸下意識用《山海經》《漢武故事》中的橋段去套,卻並無所獲。


    現在能說通了。


    “靠!”七少年學著陳成那樣一起“靠”了一聲。


    鄧鐸用寫景的方式來敘事,已經夠扯淡;


    結果你竟然寫你的外祖母?那不是更扯?


    外祖母傷心在哪裏?難道你外祖母已經——


    “滾蛋!”陳成瞪眼,攔住這些口無遮攔的少年,我外祖母還年輕健康著呢!


    別說現在才五十歲,活到一百一,一點問題都沒有!


    那邊泰倫幾個人看到陳成這首詩竟然是寫的外祖母,可言語粗鄙,流俗不堪,音韻簡陋——


    完全符合他們對陳成詩力的認知!


    自然紛紛嗤笑起來!


    就這樣的詩,枉鄧鐸剛剛把你說得跟什麽一樣!


    原來和莫廢柴是一路貨色啊!


    隻見陳成的詩寫著:


    當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吾著古時衣,王母牽吾手。


    雕車兜兜風,且往稻埕去。


    憶敘王父事,王母笑依依。


    ……


    看到第一句,知道內幕的讀者大大們肯定要驚唿:


    啊!陳成這個不要臉的!


    要抄襲剽竊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了!


    這詩我們都熟啊!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當真是“傷心情事”的極品了!與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隻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詩(詞)寫出來,鄧鐸拿兩個頭也抵抗不了啊!


    的確,陳成也深知這一點,所以當然不可能直接上王炸讓鄧鐸吃癟!


    也起不到鍛煉自己詩才的作用!


    他的確是剽竊了,可剽竊的並不是《元夕》——


    隻有第一聯是歐陽修之句,而後麵全部都是……


    周傑倫作詞作曲的……“外婆”。(是周董粉絲的話,看到陳成如此亂改,恐怕要罵死了哈哈!)


    不信你看嘛,原詞是:


    今天是外婆生日,


    我換上複古西裝,


    載著外婆開著拉風的古董車兜兜兜風。


    車裏放著她的最愛,


    找迴屬於是她的時代。


    往大稻埕碼頭開去,


    把所有和外公的往事靜靜迴憶。


    外婆她臉上的漣漪,


    美麗但藏不住壓抑。


    改寫一下,可不就是“雕車兜兜風,且往稻埕去。憶敘王父事,王母笑依依”麽!


    可是在場的鄧鐸、泰倫、金曉客、安若素、七少們,人人都沒聽過周傑倫的歌,自然都把陳成這首詩當“正經的詩”看,看到他寫的“案有六百文,自以是孝順”(大人們以為出門之前,桌上放六百就算是孝敬),更加荒謬無比!


    這都是什麽跟什麽啊!


    因為這首歌的歌詞是周傑倫自己寫的,自然沒有方文山“一盞離愁浪跡天涯難入喉”那樣華麗,也不好改編。


    可的確不能怪周傑倫,陳成篡改的這首詩觀感的確就是不佳,甚至還不如他自己現在正常水平隨便寫寫的詩!


    當然,這裏麵是有講究的。


    2003年,周傑倫《八度空間》專輯在第十四屆金曲獎中獲得了幾項大獎提名,當時正逢他外婆生日,所以就帶著外婆去參加頒獎典禮,但是那一屆周傑倫沒有拿到獎。他覺得很對不起外婆。而沒得獎的原因是因為評委說他的音樂沒有改變,還是老腔老調……(但是話說迴來,現在來看周董《八度空間》這張專輯,簡直神到不能再神,半獸人,半島鐵盒,暗號,龍拳,分裂,爺爺泡的茶,迴到過去,最後的戰役——個個都是經典,果然那個時候的樂評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陳成絲毫不理會複仇者們對自己的譏諷嘲弄,反而沉下性子,像是迴到了2003年的金曲獎頒獎禮上,用沙啞詞性的語調敘述道:“記得有一年上元節,那天恰恰也是我外祖母的生日,我大哥帶我和外祖母參加,城中最最重視的‘詩、迷評比’……”


    眾人都入神地聽著,別以為陳成滿口跑火車,不僅剽竊周傑倫的歌,還要剽竊周傑倫的故事,但此事真有,而且就發生在陳成大紅大紫的開元二十四年的上元節!在那次燈節上,陳成遇到了到大唐來的第一尊詩巨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