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陳成說要把兩首詩誰更高明交由觀眾評判,可心中真實的想法卻覺得自己的作品更佳——
畢竟我這詩可是有千古名作打底,搭建的框架,肯定不會差到哪裏去。
可是看了對方的詩,陳成還是有些好笑。
自己寫“竹煙清”,對方便寫“檀香染”;
自己寫“幾處涼台”,對方便來“三麵山圍”;
自己寫“一汪暖水”,對方也有“一湖水抱”;
自己這邊正“響磬聲”,對方“午鍾聲落”;
自己寫“衲子(出家人)”讀楞伽經,對方就有和尚吟偈子。
詩中用到的元素還真的是“英雄所見略同”!
可是經過與李吉吉比拚的“菜園之詩”,已經證明了並不是元素容納得越多就越好;
相同的食材,在不同的廚師手裏,也能最終呈現完全不同的風貌,哪怕是最簡單的蛋炒飯。
陳成對自己這份“蛋炒飯”還是很有信心的。
他按兵不動,對麵那幫人卻已經飛快轉動腦筋,尋找論據要證明李大吉的“蛋炒飯”要比陳成的更香。
“我以為,大哥這首詩更佳。”李喆最先開口,依然是他那副“瞪大眼、眯小眼”嚴肅思考的模樣:“先前說好,這是一首吟詠‘佛寺’的詩,如何證明所寫的確是佛門清淨地?兄台的詩,若非最後一聯出現了‘耽幽衲子’,單看前麵六句,說是任何地方都沒毛病!可以是文人雅士之後園,也可是富貴豪門的私邸,甚至還能是荒郊野外!”
“反觀大哥的詩呢?僧榻、佛樓,是在寺中;嘉賓大殿燒香,是在寺中;滌塵妙偈,是在寺中!法門宗旨,是在寺中!後六句,句句扣住題眼!”
“何況首句也並非無‘佛’,‘午鍾聲落’,恰是佛寺之午鍾!‘行過西峰’,又正是說明西慶林寺在始安西嶺之方位!”
“麵麵俱到,纖細入微!”李喆用不容置喙的口氣道:“這一局當是六段的李大詩士勝!想來是顯而易見的!”
陳成:“……”
這小子又來了……
又來搞你那套“誰素材多誰取勝”的理論嗎?
炒飯時非要把看到的、拿到的所有食材全倒進去,搞一鍋大雜燴出來才好吃麽?
咱倆那局的敗仗你完全沒有吸取教訓啊!
還沒等陳成發話,那邊黃峻見了李吉吉吧啦吧啦說了一大堆,也趕忙站出來搖旗呐喊道:“李喆師兄所言極是!我觀陳郎君之詩,也疑慮是不是拿別的題材的詩修改來的!”
“這且不論,我認為在文字上,無疑也是李吉師兄的詩作更為考究、精到。且看‘三麵山圍僧榻靜,一湖水抱佛樓圓’!對得多麽工整!簡直絕了!反觀陳郎君,‘去來小蝶花間舞,斷續秋蟬葉底鳴’,‘去來’對‘斷續’,未嚐不可,卻有死板之嫌;‘小蝶’‘秋蟬’,看來就不甚恰當,‘小’應該對‘大’,‘秋’應該對‘春’才對……”
如此,黃峻又吧啦吧啦講了一通,都是在譴責陳成用詞毛糙,對仗隨意,聽得陳成忍不住直翻白眼。
“二哥和黃師弟的意見我認為都十分懇切,正中要害,”看他們說得差不多了,李嚞也適時幫腔,同樣是力挺大哥:“不過,我卻想換個角度來談一談我的看法。”
“那就是同樣是誦經禮佛,我認為大哥所作‘佛寺’中的僧人,修為理應高過陳兄台所作‘佛寺’中的僧人!”
陳成狂暈,這能看得出來嗎?
請問你是怎麽看出來的?
還真娘的是個人才!
“你們看啊,陳郎君詩中的‘衲子’,到了夕陽斜照時分,四卷本的楞伽經尚未誦完,‘未罷楞伽’,而‘響磬聲’!如此隨意敷衍的修佛心態,修為能高到哪裏去呢?”
陳成:“……”
我這隻不過是截取一個片段,搞不好這是他今天讀的第二十遍《楞伽經》呢?
李嚞卻對自己這一論斷十分看重:“反觀大哥詩中,高僧已進入滌盡塵氛、返璞歸真的境界!窺得佛家的法門宗旨!乘如實之道而來成正覺!可謂‘如來’!——即除天之外,於地上人類之中,以為最勝!”
陳成聽得目瞪口呆!
踏馬的!
什麽叫過分解讀!你這就是赤裸裸的現身說法!
給你說的,李大吉這詩裏的僧人,簡直成了如來佛祖的轉世靈童了!
長安城圓寂了75年的玄奘大師,去三哥那裏取得大乘佛教經典的一代宗師,都沒有你這麽會吹!
可這也怪不得李三吉,因為李大吉就是這麽寫的。
最後一句“法門宗旨證瞿曇”,所謂“瞿曇”,換個翻譯肯定一下子就能讓人明白了!
喬達摩!
佛祖釋迦摩尼本名是啥?
喬答摩·悉達多嘛!
“瞿曇”或者“喬達摩”,是印度第二層級“刹帝利”種姓之中的一個姓,瞿曇仙人之苗裔,也是佛祖所屬之本姓。
“證瞿曇”也就是要證明“佛祖說得對”,踐行光大佛祖無邊的佛法。
三吉老哥,你是不是理解錯了,你老大說的是向佛祖學習,可沒說人家已經修身成佛,擁有和釋迦摩尼一樣的見地了啊!
李嚞一副“我不聽我不聽”的樣子,反正就是認定了陳成寫的和尚沒啥子真本事:“同是衲子,如果陳兄台的詩裏寫的是‘小衲’的話,那大哥詩中想來一定是一位‘老衲’了!”
陳成:“……”我去點娘小說網找幾個狗屁寫手都沒有你這麽敢瞎編!
“七律派”退無可退,將全部的寶都壓在李大吉的身上,所有人都站出來從各種稀奇古怪的角度來解讀,竭力證明李大吉的詩寫得妙不可言,而陳成的詩是一坨翔。
在“三人成虎”的演繹下,好像陳成這首詩真的絲毫優點都沒有,確是一坨翔了。
“怎麽就沒有個人來幫我的腔呢?”陳成環視了一下始安七少,不是說好了,咱們今天達成了統一戰線,我挫敗七律派眾人,你們幫我搖旗呐喊嗎?
不過陳成的需求也是強人所難了,畢竟李吉可是詩士六段,陳成自己也是詩士三段還是四段了,這種級別已經輪不到他們這幾個“詩之力一段二段”的小可愛出來說話了。
何況,論起佛來,他們也不是很懂……
麵對陳成連連使眼色,小六隻能站出來,看著兩首詩想了一會兒,他還是對李三吉的“小衲”“老衲”之論頗感興趣,問道:“陳兄台表達的意思是小和尚念經貪玩,一天也讀不了半卷經;大哥寫的是老僧入定,已入‘法門’,是這個意思嗎?”
李三吉大笑:“對極了!來來來,六娃你來說說,還有著分輸贏嗎?”
陳成:“……”
我怎麽就成小和尚念經了!
完全是你在曲解!
瞪了一眼幫倒忙的小六,讓他退下——
這七少年都靠不住,見風使舵,指不定是不是真心站在自己這邊呢!
“我對你們上述的所有觀點!全!不!同!意!”陳成自己出列,大聲道。
沒有能依仗的人,隻能自己親自上了,沒風度就沒風度吧!
“全部——同意?”李喆幾個饒有興致地看著陳成。
“咳咳,”陳成搖晃著手指:“應該是說,我一條都不同意!”
我以為這兩首詩質量好壞明顯得很,完全沒必要爭論呢!
你們這屁股也坐得太歪了,吃相太難看了!
“那個那個,李吉吉兄怎麽說的?”陳成指點著李喆:“說我的詩沒有佛門的元素?可笑!我這第一句,‘秀色叢林’,一語雙關,不是已經交代了這是佛門了嗎?你自己看不懂就看不懂,哪能怪到我的頭上呢?”
李喆一時語滯,和蔬菜一樣,佛法也不是他主攻的方向啊!
“而且你這詩歌賞析的角度十分荒謬且古怪,如果你喜歡元素多的話,我建議去聽聽山民的山歌,什麽‘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蘭花盆裏裝,三月桃花連十裏,四月薔薇靠短牆……’,一次讓你聽過癮!”
“不用謝我,和剛剛的‘蔬菜歌’一樣,這首也是免費送給你的!”
陳成尖酸地擠兌完畢,又把目光放到了東道主黃峻的身上,銳利的眼神看得詩力最弱的黃峻心裏發毛。
冷笑一聲,陳成劈頭蓋臉道:“對仗,對仗,對仗!對你妹的仗!你學律詩幾天啊?就知道一個‘對仗’吧?什麽工整不工整,還不是你信口開河的?你說我的不工整,行!那你別雙標啊!‘三麵山圍僧榻靜,一湖水抱佛樓圓’——不錯是不錯,可按你的標準,難道不該是‘三麵山圍僧榻靜,一湖水抱佛樓動’?或者‘三麵山圍僧榻方,一湖水抱佛樓圓’?”
陳成的“動靜”之說和“方圓”之說忍不住逗得七少們人人哈哈大笑,前仰後合,連唿“在理!在理!”
“你可以工對、切對,也可以‘寬對’,‘半對半不對’,你說我說的對不對?”陳成歪著個腦袋看著他:“算了,我看你也就到這個水平了。跟你講當句對、隔句對、鼎足對、交股對、續句對和聯珠對——你肯定就更不懂了!迴去跟你家師傅還是師兄再學學基本功,再來大放厥詞吧!”
黃峻:“……”被陳成擠兌得完全說不上話。
但陳成這也是強人所難,律詩沒經過杜甫、李商隱這樣的大家探索,還處於比較寬容的階段,並沒有那麽講究,沒有後世理論家們搞出來的那套“定則”那樣嚴格。
“至於李三吉兄說的什麽‘小衲’‘老衲’,我覺得更是胡扯。”陳成說著自己都忍不住樂了:“這條完全都不值得我反駁你!”
就說你這位“法門宗旨證瞿曇”的“得道高僧”,他如何探究法門宗旨?如果他沒有自己開宗立派,原創一套經書出來,那他平日誦讀的,不還是《金剛經》、《四十二章經》、《圓覺經》、《楞嚴經》、《維摩詰》……這些佛家經典?
《楞伽經》已經屬於非常高深、晦澀的進階經典了!
輪得到你來看不起?
別說我詩裏寫的還是《楞伽經》,哪怕讀的是“般若波羅蜜”“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最普通《心經》,也沒理由說我的僧人修為低啊!
《西遊記》裏《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還是烏巢禪師特意傳授給唐僧的呢!
李嚞:“……”
你不是說不反駁我嗎?那你還嘰裏呱啦說了我這麽一堆?
李三吉都有些想哭了。
陳姓少年的嘴巴真是太毒了!
接連把七律派幾個人貶低自己、抬高李吉的理由全部駁斥了一遍,陳成皺著眉頭道:“李吉兄的詩,在我看來,沒什麽別的缺點,隻不過——”
不分主次!
沒有重點!
前後矛盾!
頭重腳輕!
詳略失當!
感慨無據!
空泛浮誇!
陳成口吐芬芳,聽得七律派人人色變,連一直沉穩的李吉都臉上難看,下巴上的美人溝擠出了更深的溝壑!
黃峻們也在暗暗心說:哪怕平鴻軒平日裏都沒有對李吉的詩作提出過如此嚴苛的批評!
陳成卻是滿臉的不在乎,他敢說,自然就有自己依據。
單把李大吉的詩意順下來:
中午的鍾聲在雲邊響起,走上桂州西嶺“別有洞天”——
三麵是山,一水環抱,佛樓聳起,僧榻清淨!
正是非常氣派典雅的佛寺景象!
話說陳成初看這四句,心中就頗為稱道,對方也不愧有這麽高的層級。
可是從頸聯開始,立馬就不行了:
滿大殿都是烏央烏央的香客,哪怕被檀香熏染,陳成也不會感覺“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反而感到……“煩”!
是的!厭煩!
佛門清淨地,搞這麽多燒香的人,幹嘛?
是要說明大寺香客雲集,格外氣派嗎?
說實話,我不但不讚歎,反而下意識就討厭這種環境!
接下來一顆參天老樹橫空出世,算是和前兩聯比較搭,可這句也未見出奇。
到了最後一聯,李大吉的詩徹底崩壞:
你前一聯都已經“嘉賓滿殿”,又如何“滌盡塵氛”?
寺裏搞這麽多香客來,不就是指望他們多捐香油錢麽?
他們在前殿說著“佛祖保佑,升官發財”,你們在僧榻吟著妙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不覺得格外諷刺、違和嗎?
最後一句“法門宗旨證瞿曇”更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或者“幸甚至哉歌以詠誌”的片湯話,讓人看了完全無感!
也不知道這些賺了很多錢的“老衲”“高僧”,忽然間就想起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了!
就這麽一首詩,你們誇得天女散花,陳成我不知道,到底是你們瞎,還是我瞎啊?
畢竟我這詩可是有千古名作打底,搭建的框架,肯定不會差到哪裏去。
可是看了對方的詩,陳成還是有些好笑。
自己寫“竹煙清”,對方便寫“檀香染”;
自己寫“幾處涼台”,對方便來“三麵山圍”;
自己寫“一汪暖水”,對方也有“一湖水抱”;
自己這邊正“響磬聲”,對方“午鍾聲落”;
自己寫“衲子(出家人)”讀楞伽經,對方就有和尚吟偈子。
詩中用到的元素還真的是“英雄所見略同”!
可是經過與李吉吉比拚的“菜園之詩”,已經證明了並不是元素容納得越多就越好;
相同的食材,在不同的廚師手裏,也能最終呈現完全不同的風貌,哪怕是最簡單的蛋炒飯。
陳成對自己這份“蛋炒飯”還是很有信心的。
他按兵不動,對麵那幫人卻已經飛快轉動腦筋,尋找論據要證明李大吉的“蛋炒飯”要比陳成的更香。
“我以為,大哥這首詩更佳。”李喆最先開口,依然是他那副“瞪大眼、眯小眼”嚴肅思考的模樣:“先前說好,這是一首吟詠‘佛寺’的詩,如何證明所寫的確是佛門清淨地?兄台的詩,若非最後一聯出現了‘耽幽衲子’,單看前麵六句,說是任何地方都沒毛病!可以是文人雅士之後園,也可是富貴豪門的私邸,甚至還能是荒郊野外!”
“反觀大哥的詩呢?僧榻、佛樓,是在寺中;嘉賓大殿燒香,是在寺中;滌塵妙偈,是在寺中!法門宗旨,是在寺中!後六句,句句扣住題眼!”
“何況首句也並非無‘佛’,‘午鍾聲落’,恰是佛寺之午鍾!‘行過西峰’,又正是說明西慶林寺在始安西嶺之方位!”
“麵麵俱到,纖細入微!”李喆用不容置喙的口氣道:“這一局當是六段的李大詩士勝!想來是顯而易見的!”
陳成:“……”
這小子又來了……
又來搞你那套“誰素材多誰取勝”的理論嗎?
炒飯時非要把看到的、拿到的所有食材全倒進去,搞一鍋大雜燴出來才好吃麽?
咱倆那局的敗仗你完全沒有吸取教訓啊!
還沒等陳成發話,那邊黃峻見了李吉吉吧啦吧啦說了一大堆,也趕忙站出來搖旗呐喊道:“李喆師兄所言極是!我觀陳郎君之詩,也疑慮是不是拿別的題材的詩修改來的!”
“這且不論,我認為在文字上,無疑也是李吉師兄的詩作更為考究、精到。且看‘三麵山圍僧榻靜,一湖水抱佛樓圓’!對得多麽工整!簡直絕了!反觀陳郎君,‘去來小蝶花間舞,斷續秋蟬葉底鳴’,‘去來’對‘斷續’,未嚐不可,卻有死板之嫌;‘小蝶’‘秋蟬’,看來就不甚恰當,‘小’應該對‘大’,‘秋’應該對‘春’才對……”
如此,黃峻又吧啦吧啦講了一通,都是在譴責陳成用詞毛糙,對仗隨意,聽得陳成忍不住直翻白眼。
“二哥和黃師弟的意見我認為都十分懇切,正中要害,”看他們說得差不多了,李嚞也適時幫腔,同樣是力挺大哥:“不過,我卻想換個角度來談一談我的看法。”
“那就是同樣是誦經禮佛,我認為大哥所作‘佛寺’中的僧人,修為理應高過陳兄台所作‘佛寺’中的僧人!”
陳成狂暈,這能看得出來嗎?
請問你是怎麽看出來的?
還真娘的是個人才!
“你們看啊,陳郎君詩中的‘衲子’,到了夕陽斜照時分,四卷本的楞伽經尚未誦完,‘未罷楞伽’,而‘響磬聲’!如此隨意敷衍的修佛心態,修為能高到哪裏去呢?”
陳成:“……”
我這隻不過是截取一個片段,搞不好這是他今天讀的第二十遍《楞伽經》呢?
李嚞卻對自己這一論斷十分看重:“反觀大哥詩中,高僧已進入滌盡塵氛、返璞歸真的境界!窺得佛家的法門宗旨!乘如實之道而來成正覺!可謂‘如來’!——即除天之外,於地上人類之中,以為最勝!”
陳成聽得目瞪口呆!
踏馬的!
什麽叫過分解讀!你這就是赤裸裸的現身說法!
給你說的,李大吉這詩裏的僧人,簡直成了如來佛祖的轉世靈童了!
長安城圓寂了75年的玄奘大師,去三哥那裏取得大乘佛教經典的一代宗師,都沒有你這麽會吹!
可這也怪不得李三吉,因為李大吉就是這麽寫的。
最後一句“法門宗旨證瞿曇”,所謂“瞿曇”,換個翻譯肯定一下子就能讓人明白了!
喬達摩!
佛祖釋迦摩尼本名是啥?
喬答摩·悉達多嘛!
“瞿曇”或者“喬達摩”,是印度第二層級“刹帝利”種姓之中的一個姓,瞿曇仙人之苗裔,也是佛祖所屬之本姓。
“證瞿曇”也就是要證明“佛祖說得對”,踐行光大佛祖無邊的佛法。
三吉老哥,你是不是理解錯了,你老大說的是向佛祖學習,可沒說人家已經修身成佛,擁有和釋迦摩尼一樣的見地了啊!
李嚞一副“我不聽我不聽”的樣子,反正就是認定了陳成寫的和尚沒啥子真本事:“同是衲子,如果陳兄台的詩裏寫的是‘小衲’的話,那大哥詩中想來一定是一位‘老衲’了!”
陳成:“……”我去點娘小說網找幾個狗屁寫手都沒有你這麽敢瞎編!
“七律派”退無可退,將全部的寶都壓在李大吉的身上,所有人都站出來從各種稀奇古怪的角度來解讀,竭力證明李大吉的詩寫得妙不可言,而陳成的詩是一坨翔。
在“三人成虎”的演繹下,好像陳成這首詩真的絲毫優點都沒有,確是一坨翔了。
“怎麽就沒有個人來幫我的腔呢?”陳成環視了一下始安七少,不是說好了,咱們今天達成了統一戰線,我挫敗七律派眾人,你們幫我搖旗呐喊嗎?
不過陳成的需求也是強人所難了,畢竟李吉可是詩士六段,陳成自己也是詩士三段還是四段了,這種級別已經輪不到他們這幾個“詩之力一段二段”的小可愛出來說話了。
何況,論起佛來,他們也不是很懂……
麵對陳成連連使眼色,小六隻能站出來,看著兩首詩想了一會兒,他還是對李三吉的“小衲”“老衲”之論頗感興趣,問道:“陳兄台表達的意思是小和尚念經貪玩,一天也讀不了半卷經;大哥寫的是老僧入定,已入‘法門’,是這個意思嗎?”
李三吉大笑:“對極了!來來來,六娃你來說說,還有著分輸贏嗎?”
陳成:“……”
我怎麽就成小和尚念經了!
完全是你在曲解!
瞪了一眼幫倒忙的小六,讓他退下——
這七少年都靠不住,見風使舵,指不定是不是真心站在自己這邊呢!
“我對你們上述的所有觀點!全!不!同!意!”陳成自己出列,大聲道。
沒有能依仗的人,隻能自己親自上了,沒風度就沒風度吧!
“全部——同意?”李喆幾個饒有興致地看著陳成。
“咳咳,”陳成搖晃著手指:“應該是說,我一條都不同意!”
我以為這兩首詩質量好壞明顯得很,完全沒必要爭論呢!
你們這屁股也坐得太歪了,吃相太難看了!
“那個那個,李吉吉兄怎麽說的?”陳成指點著李喆:“說我的詩沒有佛門的元素?可笑!我這第一句,‘秀色叢林’,一語雙關,不是已經交代了這是佛門了嗎?你自己看不懂就看不懂,哪能怪到我的頭上呢?”
李喆一時語滯,和蔬菜一樣,佛法也不是他主攻的方向啊!
“而且你這詩歌賞析的角度十分荒謬且古怪,如果你喜歡元素多的話,我建議去聽聽山民的山歌,什麽‘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蘭花盆裏裝,三月桃花連十裏,四月薔薇靠短牆……’,一次讓你聽過癮!”
“不用謝我,和剛剛的‘蔬菜歌’一樣,這首也是免費送給你的!”
陳成尖酸地擠兌完畢,又把目光放到了東道主黃峻的身上,銳利的眼神看得詩力最弱的黃峻心裏發毛。
冷笑一聲,陳成劈頭蓋臉道:“對仗,對仗,對仗!對你妹的仗!你學律詩幾天啊?就知道一個‘對仗’吧?什麽工整不工整,還不是你信口開河的?你說我的不工整,行!那你別雙標啊!‘三麵山圍僧榻靜,一湖水抱佛樓圓’——不錯是不錯,可按你的標準,難道不該是‘三麵山圍僧榻靜,一湖水抱佛樓動’?或者‘三麵山圍僧榻方,一湖水抱佛樓圓’?”
陳成的“動靜”之說和“方圓”之說忍不住逗得七少們人人哈哈大笑,前仰後合,連唿“在理!在理!”
“你可以工對、切對,也可以‘寬對’,‘半對半不對’,你說我說的對不對?”陳成歪著個腦袋看著他:“算了,我看你也就到這個水平了。跟你講當句對、隔句對、鼎足對、交股對、續句對和聯珠對——你肯定就更不懂了!迴去跟你家師傅還是師兄再學學基本功,再來大放厥詞吧!”
黃峻:“……”被陳成擠兌得完全說不上話。
但陳成這也是強人所難,律詩沒經過杜甫、李商隱這樣的大家探索,還處於比較寬容的階段,並沒有那麽講究,沒有後世理論家們搞出來的那套“定則”那樣嚴格。
“至於李三吉兄說的什麽‘小衲’‘老衲’,我覺得更是胡扯。”陳成說著自己都忍不住樂了:“這條完全都不值得我反駁你!”
就說你這位“法門宗旨證瞿曇”的“得道高僧”,他如何探究法門宗旨?如果他沒有自己開宗立派,原創一套經書出來,那他平日誦讀的,不還是《金剛經》、《四十二章經》、《圓覺經》、《楞嚴經》、《維摩詰》……這些佛家經典?
《楞伽經》已經屬於非常高深、晦澀的進階經典了!
輪得到你來看不起?
別說我詩裏寫的還是《楞伽經》,哪怕讀的是“般若波羅蜜”“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最普通《心經》,也沒理由說我的僧人修為低啊!
《西遊記》裏《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還是烏巢禪師特意傳授給唐僧的呢!
李嚞:“……”
你不是說不反駁我嗎?那你還嘰裏呱啦說了我這麽一堆?
李三吉都有些想哭了。
陳姓少年的嘴巴真是太毒了!
接連把七律派幾個人貶低自己、抬高李吉的理由全部駁斥了一遍,陳成皺著眉頭道:“李吉兄的詩,在我看來,沒什麽別的缺點,隻不過——”
不分主次!
沒有重點!
前後矛盾!
頭重腳輕!
詳略失當!
感慨無據!
空泛浮誇!
陳成口吐芬芳,聽得七律派人人色變,連一直沉穩的李吉都臉上難看,下巴上的美人溝擠出了更深的溝壑!
黃峻們也在暗暗心說:哪怕平鴻軒平日裏都沒有對李吉的詩作提出過如此嚴苛的批評!
陳成卻是滿臉的不在乎,他敢說,自然就有自己依據。
單把李大吉的詩意順下來:
中午的鍾聲在雲邊響起,走上桂州西嶺“別有洞天”——
三麵是山,一水環抱,佛樓聳起,僧榻清淨!
正是非常氣派典雅的佛寺景象!
話說陳成初看這四句,心中就頗為稱道,對方也不愧有這麽高的層級。
可是從頸聯開始,立馬就不行了:
滿大殿都是烏央烏央的香客,哪怕被檀香熏染,陳成也不會感覺“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反而感到……“煩”!
是的!厭煩!
佛門清淨地,搞這麽多燒香的人,幹嘛?
是要說明大寺香客雲集,格外氣派嗎?
說實話,我不但不讚歎,反而下意識就討厭這種環境!
接下來一顆參天老樹橫空出世,算是和前兩聯比較搭,可這句也未見出奇。
到了最後一聯,李大吉的詩徹底崩壞:
你前一聯都已經“嘉賓滿殿”,又如何“滌盡塵氛”?
寺裏搞這麽多香客來,不就是指望他們多捐香油錢麽?
他們在前殿說著“佛祖保佑,升官發財”,你們在僧榻吟著妙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不覺得格外諷刺、違和嗎?
最後一句“法門宗旨證瞿曇”更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或者“幸甚至哉歌以詠誌”的片湯話,讓人看了完全無感!
也不知道這些賺了很多錢的“老衲”“高僧”,忽然間就想起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了!
就這麽一首詩,你們誇得天女散花,陳成我不知道,到底是你們瞎,還是我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