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姐姐?”陳成一臉古怪。
難道是劉亦菲?
“是啊,”莫炎一臉感慨道:“自從我三歲記事第一次見到她,我就發誓長大了一定要娶她當媳婦!”
說起自己從小立下的誌向,少年眼中閃現出堅毅的神采。
“哇喔,不錯哦!”陳成點點頭,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就跟他和柳繪小娘子一樣。心想:我小時候也想娶劉亦菲呢!誰知道——
她以後長那麽胖……
相較之下,我還是喜歡賈玲……
“不不,”莫炎搖搖頭:“她那時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大姑娘啦!”
“等等——”陳成掐指一算:“我看你也有十七八歲了吧,三歲到現在——”
十幾年過去了,對方即便當初是十八九歲,那現在也是三十好幾的熟婦了!
兄弟,如果你的誌向是這樣的話,那我隻能說:
你是個猛男!
“不止呢,天仙姐姐快四十歲了吧!”莫炎道。
陳成:“……”越來越猛了……
“嗨!”莫炎一看就知道他想歪了:“應該是我的表述有問題,小時候啥也不懂,說長大要娶‘天仙姐姐’,可這都多少年了,我心怡的,實則是——”
“天仙姐姐”的女兒。
“哇!”陳成再次驚歎了:“還想母女通吃哇!”
莫炎:“……”
好吧,具體情況就是,這“天仙姐姐”年輕時候就是十裏八鄉芳名淵博的仙女,簡直迷倒眾生,不知幾多迷弟為她茶飯不思,神情恍惚。
可是仙女最後還是嫁人了,新郎也不是這些迷弟中的任何一個。
現在她的閨女也出落得亭亭玉立,貌美無雙,頗有其母當年風範。天道循環,當年那些迷弟的兒子們,又成了她閨女的迷弟,要想娶她的人都要把柳江塞滿了。
按道理,莫炎家在當地地位顯赫,相貌也算出眾,年齡相仿,在這麽多競爭者當中,應該是有優勢的。
可是“天仙妹妹”她媽,“天仙姐姐”說了:想娶她家的小仙女,要麽,有詩榜認證的“大詩師”段位——能到長安免費蹭吃蹭喝那種;
要麽,與她對唱山歌,唱贏了她才行!
唱山歌?陳成心想:大西南的鄉親們果然會玩!你以為你是劉三姐嗎?
“哎,原本我還是有些希望的,可是如今,不但‘詩士’的段位丟了,詩之力的評價也越來越低,想成為‘大詩師’,既無可能矣!”莫炎垂頭喪氣,意興蕭索。
天才少年淪為廢柴!
昔日手下敗將開啟群嘲!
女方家長,無情退婚!
小夥計!我很看好你,就是萬中無一的玄幻小說男主角!
怕是今天迴家就要撿到一個住在尿壺裏的老爺爺魂魄!
啞然失笑之餘,陳成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勸導一下這個誤入歧途的騷年,想走詩榜這條路是走不通的,當初能在參與者寥寥的情況下混一個“詩士”的段位,你就沒事偷著樂吧!
“她不是提了兩個要求麽,”陳成道:“你幹嘛不選第二條?”
陳成對於山歌的了解不是很多,難道是傳說中的“老司機帶帶我,我要去省城!阿裏裏!阿裏裏!阿裏阿裏裏!”?
“怎麽可能!”莫炎一臉震驚地看著陳成:“這天下,怎麽可能有唱歌能唱得過她的人存在?”
陳成張張嘴,不知如何迴答。
小老弟,睜開眼看看這大千世界吧!
我煌煌大唐,可不止你桂林、宜州這一畝三分地!
聽你的口氣,人家還以為這位唱歌的四十歲大媽是張韶涵、蔡依林、莫文蔚、蕭亞軒呢!
瞧瞧,就這幾個人,都紅成那樣了,競爭的還有孫燕姿、梁靜茹、徐懷鈺、she,頂峰之上還屹立著王菲大姐呢!
但是很顯然,相較於挑戰這位“縱橫嶺南三十年未逢敵手”的天後,莫炎還是覺得在詩榜上搏取“大詩師”段位更現實一點。
“於今之計,沒有辦法,隻能采取進行‘九死一生''的挑戰啦!陳兄在這裏,我要先去準備啦!”莫炎歎了一口氣。
“祝你成功。”陳成心中搖搖頭,很不看好。
……
所謂“挑戰”,也是出自陳總編的手筆。
每一季的“段位評比”完畢,肯定有人對自己獲得的段位不滿意,也有人覺得某某與自己實力明明相當,卻獲得了與實力不相匹配的高評價段位——
遇到這種情況,各位詩人就可以選擇對其他獲得了段位的詩人發起挑戰。
贏下挑戰的人可以提升段位,輸了的就要降級。
這種事看上去有一定的風險,所以被挑戰者也可以選擇不接受挑戰。
可是挑戰者一定要對方接受挑戰怎麽辦?
無恥的地方來了!
你可以——
向詩榜辦事處購買“官方指定挑戰書”!
收到“詩榜挑戰書”的,必須要接受對方挑戰!
你不服氣了:憑什麽啊!我不樂意不行嗎,為啥要必須接受別人的挑戰?我連這點自由都沒有嘛?
憑什麽?
就憑各位獲得了詩榜認證的“段位”之後,社會地位升高了,才名遠播了,去各地詩榜辦事處吃對應等級的套餐不要錢了!
這些好處都是大水衝來的嗎?
所以,你得接受。
除非放棄一切待遇。
既想保留待遇,又確實不想接受挑戰怎麽辦?
沒關係,詩榜辦事處還貼心地奉上了“免戰牌”,同樣需要……
花錢購買……
如果你打算成為高級會員的話,還可以享受七天內“高掛免戰牌”的貼心服務……
總之,這就是一個“免費遊戲,道具收費”的大型線下真人秀,先用部分體驗者收獲的美好體驗來吸引一堆人入局,然後立即提高門檻,避免高級段位泛濫似的段位貶值,再讓入局者相互內鬥營造出一派繁榮的景象,詩榜運營方就可以通過完美的成本控製、豐富的道具收入而健康地運營下去。
這些都是陳總編在走訪了各地的詩榜辦事處後,悉心編織的新詩榜運營套路。
中國人向來是聰明的,隻要給一個舞台,製定良好的規則,他們自己就能把各種事玩出花來。
對於陳總編來說,這些“詩之力三段”“詩之力五段”抑或是恐怖如斯的“詩士”之間的爭鬥,他完全不感興趣。
沒有“詩王”的爭霸,他是不屑於去參與的,能屈身下就,“與民同樂”,已經是他難得的“親民”行為了。
千裏迢迢到桂林來一趟很不容易,趁這功夫,多訪訪古跡,看看風光,也算不枉此行。
而且,在他的心中,還一直迴旋著沈白石言之鑿鑿的“大利西南”。
廣西的話,已經是大唐最“西南”了,如果都還不夠“西南”的話,那自己就必須要去隔壁的“南詔國”了。
雲南(南詔)是個好地方,隻可惜這段時間人家獨立了,暫時不是你大唐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說到古跡,眼前這尊“逍遙樓”,就是桂林未來持續千百年最重要的古跡。
大唐武德四年(621年),嶺南道撫慰大使、兼桂州總管、兼不是哪吒爸爸,李靖——以獨秀峰為中心修建“子城”。
而這逍遙樓就,位於子城東牆之上。
此刻,它與黃鶴樓、滕王閣、嶽陽樓等地理坐標並駕齊名,見證了大唐從初創到如今天下大治的盛世的過程。
就好像去武漢不去黃鶴樓,到南昌不登滕王閣一樣,逍遙樓在以後的數百年間都是達官貴人與文人騷客來桂林的必到之所。宋有範成大、劉克莊、方孚若、李彥弼、李曾伯、張栻,元有伯篤魯丁(迴迴詩人)、吳伯寅,明代楊芳等都到逍遙樓吟詩打卡。
隻不過,和大部分名樓終將湮沒曆史長河一樣,這“逍遙樓”也沒能避免會起的噩運,甚至比其他名樓更短命:
明崇禎十年(1637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同誌完成其一生最後一次旅行,作為旅遊業的鼻祖,他自然是對各地名勝早就了然於胸的。
可惜當他來到桂林東城,“登城樓,欲覓逍遙樓舊跡”時,卻遺憾地看到逍遙樓“已為守城百戶置家於中”。
“守城百戶”按明代兵製其實隻不過是一個負責守城的低級官員,一個低級官員何德何能能把一座名樓都放在自己家中呢?
顯然,此時的逍遙樓早已名存實亡,頹廢得僅存“舊跡”了吧!
而且,比起其他名樓,更慘的是,這座樓到陳成的時代都沒有要重建的意思。
沒辦法,給他寫過詩文的詩人們,“咖位”相較黃鶴樓的崔顥、李白,滕王閣的王勃,嶽陽樓的杜甫、範仲淹,實在是不夠大,名篇也不夠多。
最大的咖是誰呢?
宋之問。
王維老師倒是來過,可是他似乎並沒有要為此樓歌頌一番的打算。
“摩詰不在之問死,奈此百嶂千峰何!”陳成吟詠著自己的詩句,慨歎不已。
看著護城池,暢覽碧空,身處樓閣之上,近可觀漓江影倒橫流,遠可眺青峰此起彼伏,桂林老八景中的訾洲煙雨、東渡春瀾、堯山冬雪盡收眼底——
在小陳我看來,比之黃鶴樓、滕王閣等處的風景,非但不遜色,反而猶有過之!
怎麽這一個個的大才子,都沒有想到為此樓寫一篇好作品,讓後人銘記呢?
你們不寫,那小陳我可要寫了!
嘿嘿,畢竟此刻我“陳萇”的咖位,也在群星璀璨的盛唐,名列“天下第十”!
但凡搗鼓出一篇絕妙好文出來,既提高本樓的名氣,也為小陳我的履曆增光添彩,咱們雙贏,豈不美哉!
“嗯,開元二十九年夏,陳十一郎旅居桂林郡。滿目風光,天朗景明。乃獨登逍遙樓樓,賦詩於其上,作文以記之……”
他饒有興致地想創作(剽竊)出一篇《逍遙樓記》來,另一方麵也對其他人為何創作不出驚世名篇表示理解:
對此時的人們來說,桂林實在是太偏啦!
到這裏,往往都是流放罪人的身份,哪裏還有心思吟詩作文呢?
就說在小陳和王老師之前,上一個來這裏的詩壇大家——宋之問先生。
他來桂林就是心不甘情不願,登逍遙樓除了辛酸苦悶,也沒有多餘的想法。
且看他的兩篇大作——也算是逍遙樓最有名的篇章了: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遙樓
晦節高樓望,山川一半春。
意隨蓂葉盡,愁共柳條新。
投刺登龍日,開懷納鳥晨。
兀然心似醉,不覺有吾身。
有王嘟嘟一起,還算有點安慰。
再看《登逍遙樓》:
逍遙樓上望鄉關,綠水泓澄雲霧間。
北去衡陽二千裏,無因雁足係書還。
這就是想家想得不行了。
可是沒辦法,當時唐睿宗即位,因為宋之問曾依附張易之、武三思,睿宗討厭他討厭得不行,而將他貶至欽州(也在廣西),睿宗不死,看樣子是迴不去故鄉的,隻能“嶺外音書斷,經冬複立春”了。
結果呢,睿宗還沒死,就把位置傳給了當今天子了。
沒想到,李隆基比他老爸還要討厭宋之問,“老不死的去死吧”!
一道敕書,直接讓宋之問在桂林自盡了。
呃……
這種情境,宋老頭能有好心情就奇了怪了……
不過呢,他也還算是為本地做了些貢獻:
起碼,“桂林”這個名字就是從他這裏來的啊!
他是第一個把桂州始安稱為“桂林”的人。
哎不對啊,秦始皇平百越,就有桂林郡了啊!可是,“桂林”這個名稱與秦始皇設置桂林郡並沒有直接關係,自漢武帝平嶺南置零陵郡,設立始安縣,始安縣之稱一直使用到此時——這才是官方名稱。是宋之問流放寓居桂州,作詩《始安秋日》,首句“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才將秦留下的桂林之名與一個長期被稱為始安的地方聯係起來。
宋之問以後,雖然大家還是習慣叫桂州,但也使用了許多桂林之名,桂林名稱的地方指向已經轉移過來了。杜甫說“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寄楊五桂州譚》),白居易說“桂林無瘴氣,柏署有清風(《送嚴大夫赴桂州》)”,中晚唐人索性隻用桂林而不用桂州了,李商隱在桂林作的詩的詩題寫的都是“桂林”。
但是這個要說是“貢獻”也還是勉強,對陳成來說,還沒有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更能拉仇恨!你看了這句話,難道不想要現場看看是否名副其實嗎?
正感慨著,忽然有人叫道:“你是那個詩之力九段的陳某人麽?我要挑戰你!”
陳總編格外詫異,指著自己:“你?挑戰——我?”
難道是劉亦菲?
“是啊,”莫炎一臉感慨道:“自從我三歲記事第一次見到她,我就發誓長大了一定要娶她當媳婦!”
說起自己從小立下的誌向,少年眼中閃現出堅毅的神采。
“哇喔,不錯哦!”陳成點點頭,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就跟他和柳繪小娘子一樣。心想:我小時候也想娶劉亦菲呢!誰知道——
她以後長那麽胖……
相較之下,我還是喜歡賈玲……
“不不,”莫炎搖搖頭:“她那時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大姑娘啦!”
“等等——”陳成掐指一算:“我看你也有十七八歲了吧,三歲到現在——”
十幾年過去了,對方即便當初是十八九歲,那現在也是三十好幾的熟婦了!
兄弟,如果你的誌向是這樣的話,那我隻能說:
你是個猛男!
“不止呢,天仙姐姐快四十歲了吧!”莫炎道。
陳成:“……”越來越猛了……
“嗨!”莫炎一看就知道他想歪了:“應該是我的表述有問題,小時候啥也不懂,說長大要娶‘天仙姐姐’,可這都多少年了,我心怡的,實則是——”
“天仙姐姐”的女兒。
“哇!”陳成再次驚歎了:“還想母女通吃哇!”
莫炎:“……”
好吧,具體情況就是,這“天仙姐姐”年輕時候就是十裏八鄉芳名淵博的仙女,簡直迷倒眾生,不知幾多迷弟為她茶飯不思,神情恍惚。
可是仙女最後還是嫁人了,新郎也不是這些迷弟中的任何一個。
現在她的閨女也出落得亭亭玉立,貌美無雙,頗有其母當年風範。天道循環,當年那些迷弟的兒子們,又成了她閨女的迷弟,要想娶她的人都要把柳江塞滿了。
按道理,莫炎家在當地地位顯赫,相貌也算出眾,年齡相仿,在這麽多競爭者當中,應該是有優勢的。
可是“天仙妹妹”她媽,“天仙姐姐”說了:想娶她家的小仙女,要麽,有詩榜認證的“大詩師”段位——能到長安免費蹭吃蹭喝那種;
要麽,與她對唱山歌,唱贏了她才行!
唱山歌?陳成心想:大西南的鄉親們果然會玩!你以為你是劉三姐嗎?
“哎,原本我還是有些希望的,可是如今,不但‘詩士’的段位丟了,詩之力的評價也越來越低,想成為‘大詩師’,既無可能矣!”莫炎垂頭喪氣,意興蕭索。
天才少年淪為廢柴!
昔日手下敗將開啟群嘲!
女方家長,無情退婚!
小夥計!我很看好你,就是萬中無一的玄幻小說男主角!
怕是今天迴家就要撿到一個住在尿壺裏的老爺爺魂魄!
啞然失笑之餘,陳成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勸導一下這個誤入歧途的騷年,想走詩榜這條路是走不通的,當初能在參與者寥寥的情況下混一個“詩士”的段位,你就沒事偷著樂吧!
“她不是提了兩個要求麽,”陳成道:“你幹嘛不選第二條?”
陳成對於山歌的了解不是很多,難道是傳說中的“老司機帶帶我,我要去省城!阿裏裏!阿裏裏!阿裏阿裏裏!”?
“怎麽可能!”莫炎一臉震驚地看著陳成:“這天下,怎麽可能有唱歌能唱得過她的人存在?”
陳成張張嘴,不知如何迴答。
小老弟,睜開眼看看這大千世界吧!
我煌煌大唐,可不止你桂林、宜州這一畝三分地!
聽你的口氣,人家還以為這位唱歌的四十歲大媽是張韶涵、蔡依林、莫文蔚、蕭亞軒呢!
瞧瞧,就這幾個人,都紅成那樣了,競爭的還有孫燕姿、梁靜茹、徐懷鈺、she,頂峰之上還屹立著王菲大姐呢!
但是很顯然,相較於挑戰這位“縱橫嶺南三十年未逢敵手”的天後,莫炎還是覺得在詩榜上搏取“大詩師”段位更現實一點。
“於今之計,沒有辦法,隻能采取進行‘九死一生''的挑戰啦!陳兄在這裏,我要先去準備啦!”莫炎歎了一口氣。
“祝你成功。”陳成心中搖搖頭,很不看好。
……
所謂“挑戰”,也是出自陳總編的手筆。
每一季的“段位評比”完畢,肯定有人對自己獲得的段位不滿意,也有人覺得某某與自己實力明明相當,卻獲得了與實力不相匹配的高評價段位——
遇到這種情況,各位詩人就可以選擇對其他獲得了段位的詩人發起挑戰。
贏下挑戰的人可以提升段位,輸了的就要降級。
這種事看上去有一定的風險,所以被挑戰者也可以選擇不接受挑戰。
可是挑戰者一定要對方接受挑戰怎麽辦?
無恥的地方來了!
你可以——
向詩榜辦事處購買“官方指定挑戰書”!
收到“詩榜挑戰書”的,必須要接受對方挑戰!
你不服氣了:憑什麽啊!我不樂意不行嗎,為啥要必須接受別人的挑戰?我連這點自由都沒有嘛?
憑什麽?
就憑各位獲得了詩榜認證的“段位”之後,社會地位升高了,才名遠播了,去各地詩榜辦事處吃對應等級的套餐不要錢了!
這些好處都是大水衝來的嗎?
所以,你得接受。
除非放棄一切待遇。
既想保留待遇,又確實不想接受挑戰怎麽辦?
沒關係,詩榜辦事處還貼心地奉上了“免戰牌”,同樣需要……
花錢購買……
如果你打算成為高級會員的話,還可以享受七天內“高掛免戰牌”的貼心服務……
總之,這就是一個“免費遊戲,道具收費”的大型線下真人秀,先用部分體驗者收獲的美好體驗來吸引一堆人入局,然後立即提高門檻,避免高級段位泛濫似的段位貶值,再讓入局者相互內鬥營造出一派繁榮的景象,詩榜運營方就可以通過完美的成本控製、豐富的道具收入而健康地運營下去。
這些都是陳總編在走訪了各地的詩榜辦事處後,悉心編織的新詩榜運營套路。
中國人向來是聰明的,隻要給一個舞台,製定良好的規則,他們自己就能把各種事玩出花來。
對於陳總編來說,這些“詩之力三段”“詩之力五段”抑或是恐怖如斯的“詩士”之間的爭鬥,他完全不感興趣。
沒有“詩王”的爭霸,他是不屑於去參與的,能屈身下就,“與民同樂”,已經是他難得的“親民”行為了。
千裏迢迢到桂林來一趟很不容易,趁這功夫,多訪訪古跡,看看風光,也算不枉此行。
而且,在他的心中,還一直迴旋著沈白石言之鑿鑿的“大利西南”。
廣西的話,已經是大唐最“西南”了,如果都還不夠“西南”的話,那自己就必須要去隔壁的“南詔國”了。
雲南(南詔)是個好地方,隻可惜這段時間人家獨立了,暫時不是你大唐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說到古跡,眼前這尊“逍遙樓”,就是桂林未來持續千百年最重要的古跡。
大唐武德四年(621年),嶺南道撫慰大使、兼桂州總管、兼不是哪吒爸爸,李靖——以獨秀峰為中心修建“子城”。
而這逍遙樓就,位於子城東牆之上。
此刻,它與黃鶴樓、滕王閣、嶽陽樓等地理坐標並駕齊名,見證了大唐從初創到如今天下大治的盛世的過程。
就好像去武漢不去黃鶴樓,到南昌不登滕王閣一樣,逍遙樓在以後的數百年間都是達官貴人與文人騷客來桂林的必到之所。宋有範成大、劉克莊、方孚若、李彥弼、李曾伯、張栻,元有伯篤魯丁(迴迴詩人)、吳伯寅,明代楊芳等都到逍遙樓吟詩打卡。
隻不過,和大部分名樓終將湮沒曆史長河一樣,這“逍遙樓”也沒能避免會起的噩運,甚至比其他名樓更短命:
明崇禎十年(1637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同誌完成其一生最後一次旅行,作為旅遊業的鼻祖,他自然是對各地名勝早就了然於胸的。
可惜當他來到桂林東城,“登城樓,欲覓逍遙樓舊跡”時,卻遺憾地看到逍遙樓“已為守城百戶置家於中”。
“守城百戶”按明代兵製其實隻不過是一個負責守城的低級官員,一個低級官員何德何能能把一座名樓都放在自己家中呢?
顯然,此時的逍遙樓早已名存實亡,頹廢得僅存“舊跡”了吧!
而且,比起其他名樓,更慘的是,這座樓到陳成的時代都沒有要重建的意思。
沒辦法,給他寫過詩文的詩人們,“咖位”相較黃鶴樓的崔顥、李白,滕王閣的王勃,嶽陽樓的杜甫、範仲淹,實在是不夠大,名篇也不夠多。
最大的咖是誰呢?
宋之問。
王維老師倒是來過,可是他似乎並沒有要為此樓歌頌一番的打算。
“摩詰不在之問死,奈此百嶂千峰何!”陳成吟詠著自己的詩句,慨歎不已。
看著護城池,暢覽碧空,身處樓閣之上,近可觀漓江影倒橫流,遠可眺青峰此起彼伏,桂林老八景中的訾洲煙雨、東渡春瀾、堯山冬雪盡收眼底——
在小陳我看來,比之黃鶴樓、滕王閣等處的風景,非但不遜色,反而猶有過之!
怎麽這一個個的大才子,都沒有想到為此樓寫一篇好作品,讓後人銘記呢?
你們不寫,那小陳我可要寫了!
嘿嘿,畢竟此刻我“陳萇”的咖位,也在群星璀璨的盛唐,名列“天下第十”!
但凡搗鼓出一篇絕妙好文出來,既提高本樓的名氣,也為小陳我的履曆增光添彩,咱們雙贏,豈不美哉!
“嗯,開元二十九年夏,陳十一郎旅居桂林郡。滿目風光,天朗景明。乃獨登逍遙樓樓,賦詩於其上,作文以記之……”
他饒有興致地想創作(剽竊)出一篇《逍遙樓記》來,另一方麵也對其他人為何創作不出驚世名篇表示理解:
對此時的人們來說,桂林實在是太偏啦!
到這裏,往往都是流放罪人的身份,哪裏還有心思吟詩作文呢?
就說在小陳和王老師之前,上一個來這裏的詩壇大家——宋之問先生。
他來桂林就是心不甘情不願,登逍遙樓除了辛酸苦悶,也沒有多餘的想法。
且看他的兩篇大作——也算是逍遙樓最有名的篇章了: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遙樓
晦節高樓望,山川一半春。
意隨蓂葉盡,愁共柳條新。
投刺登龍日,開懷納鳥晨。
兀然心似醉,不覺有吾身。
有王嘟嘟一起,還算有點安慰。
再看《登逍遙樓》:
逍遙樓上望鄉關,綠水泓澄雲霧間。
北去衡陽二千裏,無因雁足係書還。
這就是想家想得不行了。
可是沒辦法,當時唐睿宗即位,因為宋之問曾依附張易之、武三思,睿宗討厭他討厭得不行,而將他貶至欽州(也在廣西),睿宗不死,看樣子是迴不去故鄉的,隻能“嶺外音書斷,經冬複立春”了。
結果呢,睿宗還沒死,就把位置傳給了當今天子了。
沒想到,李隆基比他老爸還要討厭宋之問,“老不死的去死吧”!
一道敕書,直接讓宋之問在桂林自盡了。
呃……
這種情境,宋老頭能有好心情就奇了怪了……
不過呢,他也還算是為本地做了些貢獻:
起碼,“桂林”這個名字就是從他這裏來的啊!
他是第一個把桂州始安稱為“桂林”的人。
哎不對啊,秦始皇平百越,就有桂林郡了啊!可是,“桂林”這個名稱與秦始皇設置桂林郡並沒有直接關係,自漢武帝平嶺南置零陵郡,設立始安縣,始安縣之稱一直使用到此時——這才是官方名稱。是宋之問流放寓居桂州,作詩《始安秋日》,首句“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才將秦留下的桂林之名與一個長期被稱為始安的地方聯係起來。
宋之問以後,雖然大家還是習慣叫桂州,但也使用了許多桂林之名,桂林名稱的地方指向已經轉移過來了。杜甫說“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寄楊五桂州譚》),白居易說“桂林無瘴氣,柏署有清風(《送嚴大夫赴桂州》)”,中晚唐人索性隻用桂林而不用桂州了,李商隱在桂林作的詩的詩題寫的都是“桂林”。
但是這個要說是“貢獻”也還是勉強,對陳成來說,還沒有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更能拉仇恨!你看了這句話,難道不想要現場看看是否名副其實嗎?
正感慨著,忽然有人叫道:“你是那個詩之力九段的陳某人麽?我要挑戰你!”
陳總編格外詫異,指著自己:“你?挑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