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腦海中無數精彩的情詩,都是看各種爛俗言情劇時被狂轟濫炸後記下的。
什麽“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什麽“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什麽“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大唐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沒有場合寫啊!
按說隨便挑一首給劉昭陽,都省得費心思。
可小陳現在並不是要泡人家,萬一又出現“人生若隻如初見”這種令小姑娘情根深種的詩,情況就越來越糟糕。
自己寫,一方麵有“誠意”,另一方麵也可以避免小陳的詩寫得太好,對方愛上自己嘛!
嘿!
對於小陳來說,進行了四五年的長期封閉訓練,原創出聲律和諧、像模像樣的詩,是可以做到的。
可想要和大唐土著一樣,寫得傳神寫出精彩,仍然困難。
但要是這種“藏頭詩”“打油詩”,那是分分鍾十首八首不在話下的。
隻要願意,可以無限地接著寫下去。
控製一個度,太長了就沒有意思了。
“小陳心中賽西施”後麵就沒有再寫。
劉昭陽看看詩下的一行字:昭陽妹子在陳萇心中不啻仙女,仙姿畢生難忘,不敢褻瀆。
祝:越來越美,開心每一天!洛陽見!笑臉笑臉笑臉
劉昭陽越看越是無語,對於小陳“棄她而去”的惱恨,總算是輕了一些。
斜倚欄幹,望著烏雲遮月,遐思千般。
洛陽見?
不知會是在什麽時候?到那時,又是怎樣的一副情景呢?
……
贈出了一首在表麵上看起來頗有料的“詩”,小陳煞是得意,意猶未盡。
劉昭陽要走,小陳贈了詩,而且真的是“原創”的;
季蘭姐姐也要走了,也給她來一首類似的?
呃……
還是算了吧!
季蘭姐姐這方麵是行家,小陳是不敢在她麵前獻醜露怯了。
不寫詩了,那還是講故事吧!
原本不是預告說要在怪談榜上連載正版“赤練仙子李莫愁”的故事嗎,看現在的形勢,這故事看來是胎死腹中,無法與金陵讀者見麵了。
私下裏還是能聊聊的。
……
“卻說那李莫愁手掌剛要碰到程英後心,一瞥間見她頸中係著一條錦帕,素底緞子上繡著紅花綠葉,正是當年自己精心繡就、贈給意中人之物!”
“不禁一呆,倏地收迴掌力,往日的柔情密意瞬息間在心中滾了幾轉,心想,陸展元這渣男雖與何沅君那小賤人成親,心下始終沒忘了我,這塊帕兒也一直好好放著。他求我饒他女兒,我卻是饒是不饒?”
小陳看到了好幾個穿越之後能全篇默寫《紅樓夢》的,很受大姑娘小媳婦喜愛,實話說嘛,《紅樓夢》這本皇皇巨著,小陳壓根沒看完……
好,肯定是極好的小說,甚至在中國來說,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但是紅樓夢上的那些詩,也真的是夠差勁的,不放在書裏,單拿出來讀,真是不行……
(喂,小子別狂妄啊!你不會倒背如流《紅樓夢》就實話說!扯什麽人家的詩不行?再不行也完爆你!)
相比古典名著,小陳更熟悉的肯定是金庸小說啊!
每個版本的演員表我都能給你細數出來。
書嘛,也沒咋看全……
不影響我講得好聽!畢竟我還能二次創作嘛!
陳成口中這位“赤練仙子”,明顯與李季蘭完全不同,惹得季蘭姐姐連連白眼。
這個李莫愁本想與陸展元共浴愛河,卻沒想到被陸展元狠心拋棄,自此身心大受打擊,因愛成恨,性情大變,幾乎殺盡陸家滿門——
哪有這樣的女道士?
完全是你胡編亂造的嘛!
胡編亂造也就罷了,偏偏還要用季蘭我心怡的化名,不是要我難堪嘛?
這臭弟弟去見了劉昭陽一麵,迴來對對方的評價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而季蘭姐姐我竟然——
淪為了反派???
看著季蘭姐姐氣鼓鼓的眼神,小陳一攤手:“不能怪我啊!這故事本來就是這樣的嘛!剛好名字跟你一樣——原本打算借你的‘名人效應’,反正你又不是真叫這個名字……”
李季蘭依然伐開心。
“其實呢,這位赤練仙子也是可憐喲!至情至性之人,終究走不出情網,成了偏激嗜血之人!”小陳感慨道:“有道是: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迴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這首《摸魚兒·雁丘詞》,長長出現在李莫愁的口中,是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詞。
他倆差不多是出於同一時期的人,看來李莫愁還挺趕時髦的。
傳說十六歲元好問,在赴並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隻被射殺後,另一隻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元好問被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並寫《雁丘》辭一闋,記述此事。
原本小陳贈給劉昭陽的詩很得意,可對比元好問名作,一下就被爆得渣都不勝,一時間十分沮喪。
想想元好問十六歲,自己也十四歲了——真實年齡,在世上已經前後活了四十年了,還不知道哪一天,能憑自己的實力,寫出萬人傳頌的詩句來呢?
他自己心知肚明,李季蘭卻反複念叨“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數遍,仿佛她真的是李莫愁化身,最後慨歎一聲:“端的好句!情思綿綿無盡矣!”
“是的!我也讚成!”
小陳向冷不丁說話的人看去,嚇一跳:“靠!老哥你啥時候跑來了?”
隻見李季蘭江森二人身後,“小紅帽頭號擁躉”不知已經站立多時了。
“我啥時候來的?”小紅帽哥自己也鬧不清:“從武三通愛上自己幹女兒的時候來的?”
陳成:“……”
你特麽聽得還挺全……
“不得不說,陳郎君每一次的故事雖然參差不齊,”小紅帽哥感慨道,在他看來除了“小紅帽”別的故事都不大好聽:“可是每一次講故事時念的詩都是極好的,堪稱‘念詩之王’!”
“噗!”小陳差點噴飯,念詩之王那不是趙本山嘛,“九八九八不得了”啥的。
還有,你小子別給小陳我亂扣帽子啊!我可是敏感人物,最煩跟這些“王”啊,“皇”啊的綽號聯係到一塊了。
聽完李莫愁的故事,小紅帽哥有些意猶未盡。
“也不知道那養雞的少年楊過,以後是怎樣的。”他道:“我有種感覺,他日後有一番作為。”
小陳心想:季蘭姐姐關心李莫愁的結局,偏江森和你都關心楊過的後續——果然男人和女人的心思就是不同的!
什麽“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什麽“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什麽“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大唐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沒有場合寫啊!
按說隨便挑一首給劉昭陽,都省得費心思。
可小陳現在並不是要泡人家,萬一又出現“人生若隻如初見”這種令小姑娘情根深種的詩,情況就越來越糟糕。
自己寫,一方麵有“誠意”,另一方麵也可以避免小陳的詩寫得太好,對方愛上自己嘛!
嘿!
對於小陳來說,進行了四五年的長期封閉訓練,原創出聲律和諧、像模像樣的詩,是可以做到的。
可想要和大唐土著一樣,寫得傳神寫出精彩,仍然困難。
但要是這種“藏頭詩”“打油詩”,那是分分鍾十首八首不在話下的。
隻要願意,可以無限地接著寫下去。
控製一個度,太長了就沒有意思了。
“小陳心中賽西施”後麵就沒有再寫。
劉昭陽看看詩下的一行字:昭陽妹子在陳萇心中不啻仙女,仙姿畢生難忘,不敢褻瀆。
祝:越來越美,開心每一天!洛陽見!笑臉笑臉笑臉
劉昭陽越看越是無語,對於小陳“棄她而去”的惱恨,總算是輕了一些。
斜倚欄幹,望著烏雲遮月,遐思千般。
洛陽見?
不知會是在什麽時候?到那時,又是怎樣的一副情景呢?
……
贈出了一首在表麵上看起來頗有料的“詩”,小陳煞是得意,意猶未盡。
劉昭陽要走,小陳贈了詩,而且真的是“原創”的;
季蘭姐姐也要走了,也給她來一首類似的?
呃……
還是算了吧!
季蘭姐姐這方麵是行家,小陳是不敢在她麵前獻醜露怯了。
不寫詩了,那還是講故事吧!
原本不是預告說要在怪談榜上連載正版“赤練仙子李莫愁”的故事嗎,看現在的形勢,這故事看來是胎死腹中,無法與金陵讀者見麵了。
私下裏還是能聊聊的。
……
“卻說那李莫愁手掌剛要碰到程英後心,一瞥間見她頸中係著一條錦帕,素底緞子上繡著紅花綠葉,正是當年自己精心繡就、贈給意中人之物!”
“不禁一呆,倏地收迴掌力,往日的柔情密意瞬息間在心中滾了幾轉,心想,陸展元這渣男雖與何沅君那小賤人成親,心下始終沒忘了我,這塊帕兒也一直好好放著。他求我饒他女兒,我卻是饒是不饒?”
小陳看到了好幾個穿越之後能全篇默寫《紅樓夢》的,很受大姑娘小媳婦喜愛,實話說嘛,《紅樓夢》這本皇皇巨著,小陳壓根沒看完……
好,肯定是極好的小說,甚至在中國來說,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但是紅樓夢上的那些詩,也真的是夠差勁的,不放在書裏,單拿出來讀,真是不行……
(喂,小子別狂妄啊!你不會倒背如流《紅樓夢》就實話說!扯什麽人家的詩不行?再不行也完爆你!)
相比古典名著,小陳更熟悉的肯定是金庸小說啊!
每個版本的演員表我都能給你細數出來。
書嘛,也沒咋看全……
不影響我講得好聽!畢竟我還能二次創作嘛!
陳成口中這位“赤練仙子”,明顯與李季蘭完全不同,惹得季蘭姐姐連連白眼。
這個李莫愁本想與陸展元共浴愛河,卻沒想到被陸展元狠心拋棄,自此身心大受打擊,因愛成恨,性情大變,幾乎殺盡陸家滿門——
哪有這樣的女道士?
完全是你胡編亂造的嘛!
胡編亂造也就罷了,偏偏還要用季蘭我心怡的化名,不是要我難堪嘛?
這臭弟弟去見了劉昭陽一麵,迴來對對方的評價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而季蘭姐姐我竟然——
淪為了反派???
看著季蘭姐姐氣鼓鼓的眼神,小陳一攤手:“不能怪我啊!這故事本來就是這樣的嘛!剛好名字跟你一樣——原本打算借你的‘名人效應’,反正你又不是真叫這個名字……”
李季蘭依然伐開心。
“其實呢,這位赤練仙子也是可憐喲!至情至性之人,終究走不出情網,成了偏激嗜血之人!”小陳感慨道:“有道是: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迴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這首《摸魚兒·雁丘詞》,長長出現在李莫愁的口中,是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詞。
他倆差不多是出於同一時期的人,看來李莫愁還挺趕時髦的。
傳說十六歲元好問,在赴並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隻被射殺後,另一隻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元好問被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並寫《雁丘》辭一闋,記述此事。
原本小陳贈給劉昭陽的詩很得意,可對比元好問名作,一下就被爆得渣都不勝,一時間十分沮喪。
想想元好問十六歲,自己也十四歲了——真實年齡,在世上已經前後活了四十年了,還不知道哪一天,能憑自己的實力,寫出萬人傳頌的詩句來呢?
他自己心知肚明,李季蘭卻反複念叨“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數遍,仿佛她真的是李莫愁化身,最後慨歎一聲:“端的好句!情思綿綿無盡矣!”
“是的!我也讚成!”
小陳向冷不丁說話的人看去,嚇一跳:“靠!老哥你啥時候跑來了?”
隻見李季蘭江森二人身後,“小紅帽頭號擁躉”不知已經站立多時了。
“我啥時候來的?”小紅帽哥自己也鬧不清:“從武三通愛上自己幹女兒的時候來的?”
陳成:“……”
你特麽聽得還挺全……
“不得不說,陳郎君每一次的故事雖然參差不齊,”小紅帽哥感慨道,在他看來除了“小紅帽”別的故事都不大好聽:“可是每一次講故事時念的詩都是極好的,堪稱‘念詩之王’!”
“噗!”小陳差點噴飯,念詩之王那不是趙本山嘛,“九八九八不得了”啥的。
還有,你小子別給小陳我亂扣帽子啊!我可是敏感人物,最煩跟這些“王”啊,“皇”啊的綽號聯係到一塊了。
聽完李莫愁的故事,小紅帽哥有些意猶未盡。
“也不知道那養雞的少年楊過,以後是怎樣的。”他道:“我有種感覺,他日後有一番作為。”
小陳心想:季蘭姐姐關心李莫愁的結局,偏江森和你都關心楊過的後續——果然男人和女人的心思就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