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這一站的題目非常難?
不至於啊,這才第三站呢,出特別難的題,後麵還怎麽比?難題不應該都放在後麵壓軸嗎?
正納悶著,又有探子從第三站傳迴了更精確的消息:
那邊的題目是一道“雞兔同籠”的算術題!
再聽對方複述了題麵,聽得小陳啼笑皆非:
不至於吧?
是古人啊,又不是傻子,這特麽有什麽好想的!
作為一個中學以後數學常年在及格線徘徊的我來說,這題不列方程也能脫口而出:
33x3=99
100-99=1
33-1=32
99-3=96
322=16
16x(3-1)=32
16x(3+1)=64
64+32=96
96+4=100
16+(16+1)=33
所以題目的答案是,籠子裏共有16隻雞,17隻兔子!
第四詩題點的觀眾們都還在思考著“難題”的解法,沒想到小陳張口就把答案說出來了!
真乃神人也!
隻是你說的這什麽三十三乘以三,什麽三十二除以二——
你這根據是什麽啊?
我們都聽不懂啊!
小陳:“……”
靠……
我竟然高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嗎……
呃……
據說歐洲中世紀的時候,也是到了大學,才會接觸除法。
可我們中國人聰明很多啊,這種弱智問題怎麽能不會算呢?
小陳瞬間化身為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老師,苦口婆心道:“各位同學不要把問題想得太複雜啊!咱們先假設它們全是雞,一隻雞幾條腿?對啦,真棒!根據雞兔的總數,就可以算出在假設下共有幾隻腳,把這樣得到的腳數與題中給出的腳數相比較,看看差多少,每差2隻腳就說明有1隻兔,將所差的腳數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隻兔!”
小陳已經盡可能說得淺顯了,可眾人還是似懂非懂,把小陳老師氣得又要肚子疼。
又費了一番口舌,終於把周圍聽他說話的幾個人全講懂了,紛紛豁然開朗的樣子。
“小朋友們太棒啦!”陳老師盛讚道:“類似地,也可以假設全是兔子,咱們用另一種方法來算一算,這樣以後遇到同類問題的時候就不會頭疼了……”
可是,令陳老師無比頭疼的是,把這些完全沒有算術基礎的大老粗們都講到可以“舉一反三”了,載有季蘭姐姐的花船還是不見影子!
呃,不至於吧?
小學三年級的應用題竟然把一船人都困在那裏了?
就算考慮到然後還要作詩,也不至於花這麽久啊。
小陳不知道自己是應該繼續守候在第四站,還是現在去第三站當這個“橫空出世”的大算術家。
猶豫不決間,一咬牙一跺腳:
還是去茅房轉轉吧!
……
第三站,劉昭陽並不去看籠中那一隻雞一隻兔子,而是氣定神閑地看著李季蘭。
並沒有計算問題或者作詩的意思。
李季蘭也是——
畢竟這什麽雞什麽兔子,根本套不上“人生若隻如初見”之類。
劉昭陽看了看周遭焦頭爛額的對手們,有些小得意,繼續挑釁似的衝李季蘭炫耀:“這題我早就算出來了!”
我就是不想這麽早出手而已。
你不出手,我也穩坐釣魚台。
李季蘭卻也是微微笑,顯然這題也沒有難倒她,答案同樣早就心裏有數。
“雞16!”
“兔17!”
兩個人各自用隻有對方聽得見的聲音說了其中一隻動物的數目——畢竟知道一種,另一種的數目就是40以內加減法的小學一年級難度了。
如此“艱深”的曠世難題,竟被兩位仙女一舉擊破,二人看著對方,都不禁有些惺惺相惜之感了。
“你還不賴嘛!”這話並沒說出口。
事實上,就算李季蘭是一個嚴重偏科的“文科才女”,那這題也難不倒,畢竟身邊還有一個江森呢!
森哥可是正正規規跟隨陳二公子學習到足足小學四年級數學的水平!
雞兔同籠怎麽會難倒他?
小陳教江森數學,純粹是在房陵沒事幹,另外作為一個“非種族主義者”,小陳對“黑人根本不會產生數學家”這種傲慢的偏見嗤之以鼻,所以他一度決定將江森培養成一位大數學家,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玩秦九韶算法的那種。
可是教著教著,發現江森的確很聰明,一教就會,最終小陳沒有繼續教下去,免得江森超越了自己,使得自己沒有麵子。
小陳對自己數學水平的評估,也就是五年級下學期的水準,往六年級他就有些不大能玩得轉了。
而且自從穿越之後,水平有逐年下降半學期的跡象——一開始他還能熟悉地使用勾股定理呢!
李季蘭二人英雄識英雄,江森當一個隱藏boss英雄的時候,終於有人把詩給唱出來了!
是的,畢竟這數字非常良好,你就是用“窮舉法”一個一個試也很容易就試出來了。
看來大家都是在用心寫詩啊!
寫出來的詩是這樣的:
八對雞雞籠裏歡,兔兒十七頗孤單。
誰人亂點鴛鴦譜?如此同居何以安!
一不留神,把“同居”都整出來了!
此“詩”清楚明白地交待了雞兔的數量,同時還發出了深刻的倫理拷問:
你們把這兩種玩意強行拉在一起,萬一他倆生出了不倫不類的玩意怎麽辦?
古人自然不知“生殖隔離”這種深奧的高中二年級生物問題的……
這道“難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有的人甚至現在還不知道到底是什麽算出來的。
農民老漢趕忙把兩隻禽獸拿出來,放迴各自的籠子裏,免得它倆作出不軌之事。
第三站也開始放行,花船在觀眾們的歡送之下,揚帆起航開往第四站!
花船抵達的時候,小陳恰巧離開剛沒多久。
因為第三站耽誤的時間太長了,第四站的人早就等不及了,還沒等船泊穩,直接掀開了擺放了第四道試題的布!
托盤上放著一把梳子!
那人拿起來,在頭上梳了兩下!
眾人再暈!
上一題太難,這一題的難度又忽然降下來了!
梳子作為青樓女子日常的必須之物,有的人甚至提前搞的題庫裏就有,直接喜滋滋地便套用了上來:
對鏡適侵曉,亂蓬遮蹙額。
可憐鬢半凋,髪不盈一握。
左挽平添愁,右挽翻窘色。
憶昔雲生輝,飄逸雙肩側。
譽美顧盼間,遭妒旦複夕。
萬物有榮枯,所恃非人力!
可沒想到,這詩一唱完,現場便是一通哈哈大笑!
沒有什麽原因,文不對題啊!
在場的十大仙女,無論姿色如何,起碼都有一頭烏黑的頭發!
可是這首詩,明顯是一個謝頂的有你中年人歎惋自身悲慘的遭遇啊!
你這抄得也太明顯了!
不多說!
我給0分!
妹子十分委屈,當場就哭了,可是花船卻不留情麵,你不會寫就不要搶,現在沒機會了吧?
我們可要到前麵去了!
小陳出來,又不見了花船的影子——
已經到第五站去了!
捶胸頓足,慌忙又追過去……
不至於啊,這才第三站呢,出特別難的題,後麵還怎麽比?難題不應該都放在後麵壓軸嗎?
正納悶著,又有探子從第三站傳迴了更精確的消息:
那邊的題目是一道“雞兔同籠”的算術題!
再聽對方複述了題麵,聽得小陳啼笑皆非:
不至於吧?
是古人啊,又不是傻子,這特麽有什麽好想的!
作為一個中學以後數學常年在及格線徘徊的我來說,這題不列方程也能脫口而出:
33x3=99
100-99=1
33-1=32
99-3=96
322=16
16x(3-1)=32
16x(3+1)=64
64+32=96
96+4=100
16+(16+1)=33
所以題目的答案是,籠子裏共有16隻雞,17隻兔子!
第四詩題點的觀眾們都還在思考著“難題”的解法,沒想到小陳張口就把答案說出來了!
真乃神人也!
隻是你說的這什麽三十三乘以三,什麽三十二除以二——
你這根據是什麽啊?
我們都聽不懂啊!
小陳:“……”
靠……
我竟然高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嗎……
呃……
據說歐洲中世紀的時候,也是到了大學,才會接觸除法。
可我們中國人聰明很多啊,這種弱智問題怎麽能不會算呢?
小陳瞬間化身為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老師,苦口婆心道:“各位同學不要把問題想得太複雜啊!咱們先假設它們全是雞,一隻雞幾條腿?對啦,真棒!根據雞兔的總數,就可以算出在假設下共有幾隻腳,把這樣得到的腳數與題中給出的腳數相比較,看看差多少,每差2隻腳就說明有1隻兔,將所差的腳數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隻兔!”
小陳已經盡可能說得淺顯了,可眾人還是似懂非懂,把小陳老師氣得又要肚子疼。
又費了一番口舌,終於把周圍聽他說話的幾個人全講懂了,紛紛豁然開朗的樣子。
“小朋友們太棒啦!”陳老師盛讚道:“類似地,也可以假設全是兔子,咱們用另一種方法來算一算,這樣以後遇到同類問題的時候就不會頭疼了……”
可是,令陳老師無比頭疼的是,把這些完全沒有算術基礎的大老粗們都講到可以“舉一反三”了,載有季蘭姐姐的花船還是不見影子!
呃,不至於吧?
小學三年級的應用題竟然把一船人都困在那裏了?
就算考慮到然後還要作詩,也不至於花這麽久啊。
小陳不知道自己是應該繼續守候在第四站,還是現在去第三站當這個“橫空出世”的大算術家。
猶豫不決間,一咬牙一跺腳:
還是去茅房轉轉吧!
……
第三站,劉昭陽並不去看籠中那一隻雞一隻兔子,而是氣定神閑地看著李季蘭。
並沒有計算問題或者作詩的意思。
李季蘭也是——
畢竟這什麽雞什麽兔子,根本套不上“人生若隻如初見”之類。
劉昭陽看了看周遭焦頭爛額的對手們,有些小得意,繼續挑釁似的衝李季蘭炫耀:“這題我早就算出來了!”
我就是不想這麽早出手而已。
你不出手,我也穩坐釣魚台。
李季蘭卻也是微微笑,顯然這題也沒有難倒她,答案同樣早就心裏有數。
“雞16!”
“兔17!”
兩個人各自用隻有對方聽得見的聲音說了其中一隻動物的數目——畢竟知道一種,另一種的數目就是40以內加減法的小學一年級難度了。
如此“艱深”的曠世難題,竟被兩位仙女一舉擊破,二人看著對方,都不禁有些惺惺相惜之感了。
“你還不賴嘛!”這話並沒說出口。
事實上,就算李季蘭是一個嚴重偏科的“文科才女”,那這題也難不倒,畢竟身邊還有一個江森呢!
森哥可是正正規規跟隨陳二公子學習到足足小學四年級數學的水平!
雞兔同籠怎麽會難倒他?
小陳教江森數學,純粹是在房陵沒事幹,另外作為一個“非種族主義者”,小陳對“黑人根本不會產生數學家”這種傲慢的偏見嗤之以鼻,所以他一度決定將江森培養成一位大數學家,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玩秦九韶算法的那種。
可是教著教著,發現江森的確很聰明,一教就會,最終小陳沒有繼續教下去,免得江森超越了自己,使得自己沒有麵子。
小陳對自己數學水平的評估,也就是五年級下學期的水準,往六年級他就有些不大能玩得轉了。
而且自從穿越之後,水平有逐年下降半學期的跡象——一開始他還能熟悉地使用勾股定理呢!
李季蘭二人英雄識英雄,江森當一個隱藏boss英雄的時候,終於有人把詩給唱出來了!
是的,畢竟這數字非常良好,你就是用“窮舉法”一個一個試也很容易就試出來了。
看來大家都是在用心寫詩啊!
寫出來的詩是這樣的:
八對雞雞籠裏歡,兔兒十七頗孤單。
誰人亂點鴛鴦譜?如此同居何以安!
一不留神,把“同居”都整出來了!
此“詩”清楚明白地交待了雞兔的數量,同時還發出了深刻的倫理拷問:
你們把這兩種玩意強行拉在一起,萬一他倆生出了不倫不類的玩意怎麽辦?
古人自然不知“生殖隔離”這種深奧的高中二年級生物問題的……
這道“難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有的人甚至現在還不知道到底是什麽算出來的。
農民老漢趕忙把兩隻禽獸拿出來,放迴各自的籠子裏,免得它倆作出不軌之事。
第三站也開始放行,花船在觀眾們的歡送之下,揚帆起航開往第四站!
花船抵達的時候,小陳恰巧離開剛沒多久。
因為第三站耽誤的時間太長了,第四站的人早就等不及了,還沒等船泊穩,直接掀開了擺放了第四道試題的布!
托盤上放著一把梳子!
那人拿起來,在頭上梳了兩下!
眾人再暈!
上一題太難,這一題的難度又忽然降下來了!
梳子作為青樓女子日常的必須之物,有的人甚至提前搞的題庫裏就有,直接喜滋滋地便套用了上來:
對鏡適侵曉,亂蓬遮蹙額。
可憐鬢半凋,髪不盈一握。
左挽平添愁,右挽翻窘色。
憶昔雲生輝,飄逸雙肩側。
譽美顧盼間,遭妒旦複夕。
萬物有榮枯,所恃非人力!
可沒想到,這詩一唱完,現場便是一通哈哈大笑!
沒有什麽原因,文不對題啊!
在場的十大仙女,無論姿色如何,起碼都有一頭烏黑的頭發!
可是這首詩,明顯是一個謝頂的有你中年人歎惋自身悲慘的遭遇啊!
你這抄得也太明顯了!
不多說!
我給0分!
妹子十分委屈,當場就哭了,可是花船卻不留情麵,你不會寫就不要搶,現在沒機會了吧?
我們可要到前麵去了!
小陳出來,又不見了花船的影子——
已經到第五站去了!
捶胸頓足,慌忙又追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