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江寧縣令周瑞強調了一下,盡管他是詢問了幕僚才剛剛知道的:“天子宮門,二台為闕!南朝偽陳,妄稱天數爾!豈可僭越?!”
小陳一個頭兩個大!
我不就是把劉禹錫的是順口一改嗎?
《西塞山懷古》說“故壘蕭蕭蘆荻秋”,西塞山是東吳故壘,可牛首山不是啊!
正好它當過南朝的雙闕,可不就是“故闕”了嗎?
問題是,人家隋唐不承認你的合法性啊!
東晉還馬馬虎虎,反正陳朝是絕不承認了,亂臣賊子謀朝篡位罷了!
盡管隋唐給梁、陳修了史書,算是正視這一曆史階段,可真要較真的話,隋唐還是認北朝為正朔。
比如王朝時代都一個“二王三恪”製度,一個正統王朝,都要封前朝的王室後裔爵位,稱為二王後、三恪,給予王侯名號,贈予封邑,祭祀宗廟,以示尊敬,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的合法性,標明正統地位。
“恪”,表尊敬之意。
漢武帝便封了周朝後裔姬嘉為周子南君,位比列侯,封邑三千戶。
曹魏代漢,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曹魏滅蜀漢後,也封蜀漢後主劉禪為安樂公。
到了小陳家的陳朝,也曾封梁敬帝為“江陰王”,再改封蕭季卿,以示梁朝傳國至陳朝——
南朝這一係列,都是從漢朝“禪讓”下來的。
隋朝,以北周、西魏兩朝後裔為“二王後”。
唐玄宗最愛將這些東西改來改去,一會兒是以北魏、北周、隋三朝之後為三恪,一會兒是商朝、周朝、漢朝為三恪,然後又改迴來。
總之,從來沒有認為陳朝是正朔過,也不承認你們合法性!
“僭越稱闕,大逆不道,此罪一也;”
“思念偽陳,不忠本朝,此罪二也;”
“‘如今四海為家日’,天子方以四海為家,著實狂悖無禮!此又一大罪,罪責三也!”
“如此,犯‘十惡不赦’之罪,不在八議論贖之限!”周縣令大聲恫嚇著:“可判你當即‘梟首’,立即執行!”
陳成一呆,靠!
老子撞在這小小縣令的手裏,這麽就要被……
當場砍頭了?
……
皇權時代,最怕的事便是“僭越”。
所謂僭越,便是超越本分,地位低下的冒用在上的名義或器物。
王維王老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按說他是狀元及第,又早早地名揚四海,怎麽官場數十年都混不出名堂?
這就是由於一場“黃獅子”事件。
王老師拿到狀元時,二十剛出頭,與眾多才華橫溢的人相聚岐王府,無數上流名士都被他的才華傾倒。“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寧王、薛王視為師友。”
岐王詩榜最高潮時,無人可威脅他榜首之位。
風光無限,可見一斑。
那時候他也是前途遠大之人,及第後任職“太樂丞”,從八品下,專門負責皇家歌舞音樂類事務。
這在別的朝代可能不算啥太好的職位,可是在隋煬帝朝和李隆基朝就相當吃香了。
因為兩個天子都愛好音樂,所以必然少不了經常見到天子,一來二去相熟了就有機會了。
隋煬帝時舉孝廉的王績,便是寫“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那位,就曾當過太樂丞。(還曾擔任過南京六合縣丞,他的經曆和王維王昌齡是一樣一樣的,隻是嫌當官給的酒少,以後就不幹了。)
對於精通音律的王維而言,起步的官職很不錯,加之與權貴們私交甚好,仕途無比光明。
可就在打算一展雄才時,“黃獅子”事件發生——
有人舉報說,王維在幫天子彩排《五方獅子舞》的時候,私自偷看了一眼手下的伶人舞黃獅子。
天子著赭黃袍,這事實際上是從唐朝才開始的。《新唐書·車服誌》說:“至唐高祖,以赭黃袍、巾帶為常服……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黃,遂禁臣民服。”
從李淵開始,民間老百姓就不能穿赭黃色了。
黃獅子呢,意味至尊。
此後也隻有皇帝到場的情況下,才可舞動。
此事一出,當即觸怒天子,王維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以後一直徘徊在低級官吏,直到受張九齡賞識才重迴中樞朝堂。
按理說,這也不是大破天的事,而舉報王維偷看了“黃獅子”的人,是不是順帶也看到了“黃獅子”?
就算以王維的人脈,不至於一下子被貶到遙遠的濟州。
可壞就壞在“人脈”上:皇帝對岐王的猜疑、對岐王黨同之間的防備、同僚對他的嫉妒時時刻刻等著站出來捅他一刀……
李隆基顯然也是一個對這方麵非常忌諱的人,所以此後盡管岐王去世,王維迴到了中樞,才名依然天下矚目,可有這事在,皇帝就是不會重用你,以此來警醒天下人,不要有越雷池一步的丁點想法!
同理,王大叔屢屢被貶謫,何嚐不是因為他“不護細行”呢?(王大叔擅長宮怨詩,經常描寫後宮的八卦,還傳得天下周知。)
總之,別看此時的集權政治還沒有發展到後世明清的巔峰,可陳成敢用這種“僭越皇權”的詞,那就是找死!
惹大麻煩了!
……
李季蘭和江森被周縣令的人傳遞了假消息,並不知道陳成身陷囹圄,還真以為他跟隨王維王昌齡尋訪古跡去了——昨日陳成就說過王維老師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瓦官寺裏觀摩顧愷之的《維摩詰像》。
到飯點了還不迴來,江森便道:“我知道了!二公子吃飯了還不迴來,指定是打算下午直接‘空降’演出現場了!重要的事,他是從來不會掉鏈子的,季蘭姐姐放心吧!咱倆不如先到現場去,早做準備!”說著,又笑道:“依我猜啊,說不定他還要將兩位王夫子都請過來,一同為季蘭姐姐做‘高參’呢!”
李季蘭一聽,認為不無道理,提前用餐之後,便和江森一同前往秦淮河畔的賽春樓,等陳成過來匯合。
經過昨日漂亮、沒有任何爭議的大勝,李季蘭的排名也來到第三位,隻落後前兩位劉昭陽、慕蓮兒一個點數了。
劉昭陽和慕蓮兒剛好打成平手,最後一輪依然占據優勢。
慕蓮兒昨日很快就向陳成和李季蘭投降,沒有進入最後一輪的比拚,但是好在她前麵的點數夠高,仍然沒有掉出榜首,十分高興。
提前迴去後也為今天的比賽做了充足的準備,胡媽媽已然放棄了對竇曼曼的支持,集中優勢兵力全力支持慕蓮兒爭冠。
小陳一個頭兩個大!
我不就是把劉禹錫的是順口一改嗎?
《西塞山懷古》說“故壘蕭蕭蘆荻秋”,西塞山是東吳故壘,可牛首山不是啊!
正好它當過南朝的雙闕,可不就是“故闕”了嗎?
問題是,人家隋唐不承認你的合法性啊!
東晉還馬馬虎虎,反正陳朝是絕不承認了,亂臣賊子謀朝篡位罷了!
盡管隋唐給梁、陳修了史書,算是正視這一曆史階段,可真要較真的話,隋唐還是認北朝為正朔。
比如王朝時代都一個“二王三恪”製度,一個正統王朝,都要封前朝的王室後裔爵位,稱為二王後、三恪,給予王侯名號,贈予封邑,祭祀宗廟,以示尊敬,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的合法性,標明正統地位。
“恪”,表尊敬之意。
漢武帝便封了周朝後裔姬嘉為周子南君,位比列侯,封邑三千戶。
曹魏代漢,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曹魏滅蜀漢後,也封蜀漢後主劉禪為安樂公。
到了小陳家的陳朝,也曾封梁敬帝為“江陰王”,再改封蕭季卿,以示梁朝傳國至陳朝——
南朝這一係列,都是從漢朝“禪讓”下來的。
隋朝,以北周、西魏兩朝後裔為“二王後”。
唐玄宗最愛將這些東西改來改去,一會兒是以北魏、北周、隋三朝之後為三恪,一會兒是商朝、周朝、漢朝為三恪,然後又改迴來。
總之,從來沒有認為陳朝是正朔過,也不承認你們合法性!
“僭越稱闕,大逆不道,此罪一也;”
“思念偽陳,不忠本朝,此罪二也;”
“‘如今四海為家日’,天子方以四海為家,著實狂悖無禮!此又一大罪,罪責三也!”
“如此,犯‘十惡不赦’之罪,不在八議論贖之限!”周縣令大聲恫嚇著:“可判你當即‘梟首’,立即執行!”
陳成一呆,靠!
老子撞在這小小縣令的手裏,這麽就要被……
當場砍頭了?
……
皇權時代,最怕的事便是“僭越”。
所謂僭越,便是超越本分,地位低下的冒用在上的名義或器物。
王維王老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按說他是狀元及第,又早早地名揚四海,怎麽官場數十年都混不出名堂?
這就是由於一場“黃獅子”事件。
王老師拿到狀元時,二十剛出頭,與眾多才華橫溢的人相聚岐王府,無數上流名士都被他的才華傾倒。“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寧王、薛王視為師友。”
岐王詩榜最高潮時,無人可威脅他榜首之位。
風光無限,可見一斑。
那時候他也是前途遠大之人,及第後任職“太樂丞”,從八品下,專門負責皇家歌舞音樂類事務。
這在別的朝代可能不算啥太好的職位,可是在隋煬帝朝和李隆基朝就相當吃香了。
因為兩個天子都愛好音樂,所以必然少不了經常見到天子,一來二去相熟了就有機會了。
隋煬帝時舉孝廉的王績,便是寫“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那位,就曾當過太樂丞。(還曾擔任過南京六合縣丞,他的經曆和王維王昌齡是一樣一樣的,隻是嫌當官給的酒少,以後就不幹了。)
對於精通音律的王維而言,起步的官職很不錯,加之與權貴們私交甚好,仕途無比光明。
可就在打算一展雄才時,“黃獅子”事件發生——
有人舉報說,王維在幫天子彩排《五方獅子舞》的時候,私自偷看了一眼手下的伶人舞黃獅子。
天子著赭黃袍,這事實際上是從唐朝才開始的。《新唐書·車服誌》說:“至唐高祖,以赭黃袍、巾帶為常服……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黃,遂禁臣民服。”
從李淵開始,民間老百姓就不能穿赭黃色了。
黃獅子呢,意味至尊。
此後也隻有皇帝到場的情況下,才可舞動。
此事一出,當即觸怒天子,王維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以後一直徘徊在低級官吏,直到受張九齡賞識才重迴中樞朝堂。
按理說,這也不是大破天的事,而舉報王維偷看了“黃獅子”的人,是不是順帶也看到了“黃獅子”?
就算以王維的人脈,不至於一下子被貶到遙遠的濟州。
可壞就壞在“人脈”上:皇帝對岐王的猜疑、對岐王黨同之間的防備、同僚對他的嫉妒時時刻刻等著站出來捅他一刀……
李隆基顯然也是一個對這方麵非常忌諱的人,所以此後盡管岐王去世,王維迴到了中樞,才名依然天下矚目,可有這事在,皇帝就是不會重用你,以此來警醒天下人,不要有越雷池一步的丁點想法!
同理,王大叔屢屢被貶謫,何嚐不是因為他“不護細行”呢?(王大叔擅長宮怨詩,經常描寫後宮的八卦,還傳得天下周知。)
總之,別看此時的集權政治還沒有發展到後世明清的巔峰,可陳成敢用這種“僭越皇權”的詞,那就是找死!
惹大麻煩了!
……
李季蘭和江森被周縣令的人傳遞了假消息,並不知道陳成身陷囹圄,還真以為他跟隨王維王昌齡尋訪古跡去了——昨日陳成就說過王維老師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瓦官寺裏觀摩顧愷之的《維摩詰像》。
到飯點了還不迴來,江森便道:“我知道了!二公子吃飯了還不迴來,指定是打算下午直接‘空降’演出現場了!重要的事,他是從來不會掉鏈子的,季蘭姐姐放心吧!咱倆不如先到現場去,早做準備!”說著,又笑道:“依我猜啊,說不定他還要將兩位王夫子都請過來,一同為季蘭姐姐做‘高參’呢!”
李季蘭一聽,認為不無道理,提前用餐之後,便和江森一同前往秦淮河畔的賽春樓,等陳成過來匯合。
經過昨日漂亮、沒有任何爭議的大勝,李季蘭的排名也來到第三位,隻落後前兩位劉昭陽、慕蓮兒一個點數了。
劉昭陽和慕蓮兒剛好打成平手,最後一輪依然占據優勢。
慕蓮兒昨日很快就向陳成和李季蘭投降,沒有進入最後一輪的比拚,但是好在她前麵的點數夠高,仍然沒有掉出榜首,十分高興。
提前迴去後也為今天的比賽做了充足的準備,胡媽媽已然放棄了對竇曼曼的支持,集中優勢兵力全力支持慕蓮兒爭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