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縣令側過頭,詢問了一下身邊的幕僚“周公瑾是誰”,對方說是三國時的周瑜,周縣令更加高興,周瑜他知道,是一個了不起的大“嘟嘟”,赤壁一戰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而且也和自己一樣在金陵創建了偉業。
了不起!
“寫得好,寫得好!”周瑞對“王昌齡”的詩大加讚賞,對方竟然將自己比作東吳都督周瑜,真是盛讚了,之前對王昌齡的怨念也減輕了不少。
小陳的一連串彩虹屁把周瑞誇得暈暈乎乎,看著周瑞臉上的喜色越來越盛,原本緊繃著的一張臉漸漸也舒展開了,陳成舒了一口氣,詢問道:“周明府,此前有人誣陷小子,詩中有什麽問題,不知具體是個什麽情況?”
“哦!你說這個啊,”周瑞稍稍收斂了喜色,恢複一點嚴肅的樣子道:“本官得報,昨日在水閣,你屢有不馴之詞,居心叵測,可有此事啊?”
昨日在水閣?
那就不是“商女不知亡國恨”的事了!自然也與李隆基無關了!
陳成半懸著的心一下子就放下了,隻要不是這個,別的事情自己不還是該怎麽忽悠,就怎麽忽悠?
隻是,我也沒覺得昨天寫的哪首詩有問題啊!
難道是寫“紅杏出牆”被人誣陷為當今天子“扒灰”?(原指偷錫,諧音“偷媳”,公公兒媳婦間的不軌)
“昨日在水閣聯句得太多了,”陳成誠懇道:“不知道是哪一首。”
“哼哼!”迴到案子上來,周縣令又變迴那種僵屍臉:“我看是有問題的太多了!”
陳成無奈:你他m有話就直說啊!怎麽就改不了這種故意誘人口供的壞習慣呢!
“懇請明府您明示!”
“那個,給我拿過來!”周瑞示意幕僚,將小陳那些有問題的詩都拿過來,展開一張,念道:“‘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十載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小陳一聽,嗯?《滿江紅》?
“如今太平盛世,”周瑞點著《滿江紅》:“好端端的,你有何‘怒’?又為何這個這個‘壯懷’什麽‘激烈’?‘莫等閑’,你是要急著去做什麽事?”
眼神不善地緊盯著小陳,“潁川神童陳十一郎”的大名,周縣令也有所耳聞,也聽說他“陳朝餘孽”“意圖不軌”的傳說,陳十一郎就是因為這些風言風語被踩落凡塵的。
如此激烈慷慨的雄詞,很難不讓人聯想起那些傳說,信其有不信其無,尤其是金陵還是陳朝故都,不可以排除此人以雄詩蠱惑人心,“此去金陵招舊部,旌旗十萬斬嘍囉”的可能。
小陳有些為難,似乎……
的確是有那麽點意思。
自己在“舊國”金陵這種地方,不知收斂!
但凡流露了一點“故國不堪迴首月明中”的意思,都會叫有心之人起疑,何況是《滿江紅》這種雄心萬丈,殺氣騰騰的詩詞呢?
都怪自己昨天熱血上頭,以為即將和紹生決一死戰,才脫口而出這等詞句來,也未曾細思!
可是人家這麽解讀了,小陳自然不能認:“明府誤會了,我此詩,是與我一位冤家好勇鬥狠所作——他抄襲了家師襄陽孟夫子的詩文,挪為己用,卑鄙無恥至極!我著實氣不過,才邀他決一死戰!大人若不信,且看下闕,‘壯誌饑餐文抄肉,笑談渴飲紹生血’便是!那無恥之徒,姓紹名生,是謂。”
“哦?”周瑞仔細端詳了一下這兩句:“原來‘紹生’是個人,我還以為——”
這兩句沒看懂,問幕僚也沒說清楚,正要批評,可一想在陳成麵前不能顯露他文墨不深的事實,就忍住了:“可這‘當年恥,猶未雪!陳萇恨,何時滅’,看著的確不像單純的私仇啊!”
而且你特麽還要“駕長車,踏破牛頭山缺”,牛首山招你惹你了?不是打仗又是什麽?
分明的謀反之心啊!
“明府明鑒啊!您看末句,我的確隻是想為恩師正名,‘收拾舊詩文’,來告慰他的靈魂啊!”小陳高唿:“前麵寫的,是誇張了一點。可寫詩不像作文,不就是要誇張一點嗎?我有可能是……誇張過了頭。”
“我看你是昏了頭!”周縣令哂笑:“不會寫就不要學別人胡亂寫,沾染這些不良習氣!”周縣令不以詩詞進身,也很反感別人舞文弄墨,仿佛每一次都在嘲弄他的才學——當然,像“王昌齡”寫的那種“我友周公瑾”還是很不錯的。
“就算你這首可以說得通,”周瑞信手又拈起來一張:“這篇又如何解釋?剛剛那篇如果說是‘鼓動謀反的檄文’的話,這篇簡直就是‘作戰計劃’了!這個這個,《牛首山懷古》。”
小陳一呆:靠,挨個來啊……
你要說是“作戰計劃”的話,那這篇問題的確很大: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這是戰略,凡是要拿下南京的,必然占領長江上遊的要塞,所以曆來荊州、襄陽的地理位置那麽重要,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走向衰落;轉過頭東吳失了上遊的壁壘,也很快就被陷落。
襄陽在宋元之間的戰爭中就發生了更多的故事,要不然郭靖一家也不用死守這裏了。
複興陳朝第一步:攻占長江上遊的要塞,以備來日順流而下。——陳十一郎在這裏“經營”數年,可疑。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這是戰術。
什麽戰術?
裏應外合啊!
“千尋鐵鎖”難道能自己沉到江底嗎?
“一片降幡”難道能自己出現在金陵城頭嗎?
都是人為的啊!
而且搞不好還是金陵城內的人所為!
陳朝餘孽以故都為基地,發展“人心思陳”的耆老、下線,聚集一波惡勢力,裏應外合,和江漢那邊的人一起把整座城拿下來啊!
作為金陵的地方長官,保衛金陵,與反動勢力做殊死地抵抗,是周縣令責無旁貸的啊!
最好的選擇,還是在仍然是萌芽的階段,就將其掐滅!
所以,一接到舉報,便引起了周縣令的高度警覺,迅速組織起領導班子,討論翦滅對策——沒有告訴與陳成相善的王縣丞。
陳萇是不是背後還有家族勢力支持?
他隻是前台人物?
因為年齡小不引起警覺?
對方有多少人?
是不是已經在別的地方有了基地?
當然,陳萇是一個少年,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所以得知在縣衙中,當即逮捕!
“你的問題是在這裏嗎?不不不!”周瑞眼神漸漸銳利:“故闕蕭蕭蘆荻秋——”
闕,天闕,隻有天子才可以有雙闕!
了不起!
“寫得好,寫得好!”周瑞對“王昌齡”的詩大加讚賞,對方竟然將自己比作東吳都督周瑜,真是盛讚了,之前對王昌齡的怨念也減輕了不少。
小陳的一連串彩虹屁把周瑞誇得暈暈乎乎,看著周瑞臉上的喜色越來越盛,原本緊繃著的一張臉漸漸也舒展開了,陳成舒了一口氣,詢問道:“周明府,此前有人誣陷小子,詩中有什麽問題,不知具體是個什麽情況?”
“哦!你說這個啊,”周瑞稍稍收斂了喜色,恢複一點嚴肅的樣子道:“本官得報,昨日在水閣,你屢有不馴之詞,居心叵測,可有此事啊?”
昨日在水閣?
那就不是“商女不知亡國恨”的事了!自然也與李隆基無關了!
陳成半懸著的心一下子就放下了,隻要不是這個,別的事情自己不還是該怎麽忽悠,就怎麽忽悠?
隻是,我也沒覺得昨天寫的哪首詩有問題啊!
難道是寫“紅杏出牆”被人誣陷為當今天子“扒灰”?(原指偷錫,諧音“偷媳”,公公兒媳婦間的不軌)
“昨日在水閣聯句得太多了,”陳成誠懇道:“不知道是哪一首。”
“哼哼!”迴到案子上來,周縣令又變迴那種僵屍臉:“我看是有問題的太多了!”
陳成無奈:你他m有話就直說啊!怎麽就改不了這種故意誘人口供的壞習慣呢!
“懇請明府您明示!”
“那個,給我拿過來!”周瑞示意幕僚,將小陳那些有問題的詩都拿過來,展開一張,念道:“‘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十載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小陳一聽,嗯?《滿江紅》?
“如今太平盛世,”周瑞點著《滿江紅》:“好端端的,你有何‘怒’?又為何這個這個‘壯懷’什麽‘激烈’?‘莫等閑’,你是要急著去做什麽事?”
眼神不善地緊盯著小陳,“潁川神童陳十一郎”的大名,周縣令也有所耳聞,也聽說他“陳朝餘孽”“意圖不軌”的傳說,陳十一郎就是因為這些風言風語被踩落凡塵的。
如此激烈慷慨的雄詞,很難不讓人聯想起那些傳說,信其有不信其無,尤其是金陵還是陳朝故都,不可以排除此人以雄詩蠱惑人心,“此去金陵招舊部,旌旗十萬斬嘍囉”的可能。
小陳有些為難,似乎……
的確是有那麽點意思。
自己在“舊國”金陵這種地方,不知收斂!
但凡流露了一點“故國不堪迴首月明中”的意思,都會叫有心之人起疑,何況是《滿江紅》這種雄心萬丈,殺氣騰騰的詩詞呢?
都怪自己昨天熱血上頭,以為即將和紹生決一死戰,才脫口而出這等詞句來,也未曾細思!
可是人家這麽解讀了,小陳自然不能認:“明府誤會了,我此詩,是與我一位冤家好勇鬥狠所作——他抄襲了家師襄陽孟夫子的詩文,挪為己用,卑鄙無恥至極!我著實氣不過,才邀他決一死戰!大人若不信,且看下闕,‘壯誌饑餐文抄肉,笑談渴飲紹生血’便是!那無恥之徒,姓紹名生,是謂。”
“哦?”周瑞仔細端詳了一下這兩句:“原來‘紹生’是個人,我還以為——”
這兩句沒看懂,問幕僚也沒說清楚,正要批評,可一想在陳成麵前不能顯露他文墨不深的事實,就忍住了:“可這‘當年恥,猶未雪!陳萇恨,何時滅’,看著的確不像單純的私仇啊!”
而且你特麽還要“駕長車,踏破牛頭山缺”,牛首山招你惹你了?不是打仗又是什麽?
分明的謀反之心啊!
“明府明鑒啊!您看末句,我的確隻是想為恩師正名,‘收拾舊詩文’,來告慰他的靈魂啊!”小陳高唿:“前麵寫的,是誇張了一點。可寫詩不像作文,不就是要誇張一點嗎?我有可能是……誇張過了頭。”
“我看你是昏了頭!”周縣令哂笑:“不會寫就不要學別人胡亂寫,沾染這些不良習氣!”周縣令不以詩詞進身,也很反感別人舞文弄墨,仿佛每一次都在嘲弄他的才學——當然,像“王昌齡”寫的那種“我友周公瑾”還是很不錯的。
“就算你這首可以說得通,”周瑞信手又拈起來一張:“這篇又如何解釋?剛剛那篇如果說是‘鼓動謀反的檄文’的話,這篇簡直就是‘作戰計劃’了!這個這個,《牛首山懷古》。”
小陳一呆:靠,挨個來啊……
你要說是“作戰計劃”的話,那這篇問題的確很大: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這是戰略,凡是要拿下南京的,必然占領長江上遊的要塞,所以曆來荊州、襄陽的地理位置那麽重要,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走向衰落;轉過頭東吳失了上遊的壁壘,也很快就被陷落。
襄陽在宋元之間的戰爭中就發生了更多的故事,要不然郭靖一家也不用死守這裏了。
複興陳朝第一步:攻占長江上遊的要塞,以備來日順流而下。——陳十一郎在這裏“經營”數年,可疑。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這是戰術。
什麽戰術?
裏應外合啊!
“千尋鐵鎖”難道能自己沉到江底嗎?
“一片降幡”難道能自己出現在金陵城頭嗎?
都是人為的啊!
而且搞不好還是金陵城內的人所為!
陳朝餘孽以故都為基地,發展“人心思陳”的耆老、下線,聚集一波惡勢力,裏應外合,和江漢那邊的人一起把整座城拿下來啊!
作為金陵的地方長官,保衛金陵,與反動勢力做殊死地抵抗,是周縣令責無旁貸的啊!
最好的選擇,還是在仍然是萌芽的階段,就將其掐滅!
所以,一接到舉報,便引起了周縣令的高度警覺,迅速組織起領導班子,討論翦滅對策——沒有告訴與陳成相善的王縣丞。
陳萇是不是背後還有家族勢力支持?
他隻是前台人物?
因為年齡小不引起警覺?
對方有多少人?
是不是已經在別的地方有了基地?
當然,陳萇是一個少年,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所以得知在縣衙中,當即逮捕!
“你的問題是在這裏嗎?不不不!”周瑞眼神漸漸銳利:“故闕蕭蕭蘆荻秋——”
闕,天闕,隻有天子才可以有雙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