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陳聽了王大叔現身說法,知道真的有這麽迴事,隻是在流傳過程中,到底唱的那幾首詩,長慶年間的薛用弱先生並沒有“長慶二年”菌這樣考證仔細,所以搞錯了。
很正常,現在問你周傑倫《星晴》《晴天》《天青色等煙雨》分別是哪一年寫的,老粉都不一定全能說清楚呢。
薛先生隻是表達個大概意思。
現在不需要薛先生寫了,小陳自己就準備把這個故事收錄在自己的《開元怪談榜》之中。
隻可惜,就在小陳讚歎著王之渙“六首唐詩打天下”時,王昌齡卻出人意料道:
“沒想到,最後那個歌女唱的詩,我三人沒有一個人料想得到!”
陳成一愣,特麽還有翻轉?
聽你這意思,肯定不是你三人中任何一個了!
那還能會是誰?
李白、王老師、孟夫子?
可如此一來,就沒有一個人唱王之渙的詩了,鑽石王老七先生真是可憐……
王昌齡關子賣夠了,才說出了那個意想不到的人。
……
當晚,陳成下榻在江寧縣衙內,迴想著這漫長一天來的經曆,感慨良多。
他忽然想到了為何王大叔要出手幫助劉昭陽了。
沒什麽,人家名字好,王大叔的名句“猶帶昭陽日影來”中,就帶有“昭陽”二字,想來王大叔看著覺得親切。
至於王大叔久別重逢,為何不“暢敘離情”,反而硬要拉著小兒輩聯句比詩呢?
不服氣啊!
“旗亭畫壁”的勝利者,竟然不是王之渙!
不是王昌齡!
不是高適!
甚至也不是小陳!
時間迴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的那個冬天。
酒樓上三大詩人“劍拔弩張”地聽著外麵的動靜。
史上最出名的一場“詩戰”。
王昌齡得了兩首,高適“蹭”王之渙《涼州詞》的熱度,得了一首,王之渙一首未得!
就和後人記載、王昌齡口述的一樣!
王之渙這時覺得沒麵子,就發了上麵那種狠話:
“到她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還要拜最後那個姑娘唱的詩的作者為師!如果是唱我的詩的話,二位就拜倒於座前,尊我為師好了!”
王昌齡和高適自然也有點緊張,讓他倆認朋友當“便宜老師”,麵子拉不下來。
王之渙信心滿滿認為是“黃河遠上白雲間”或者“黃河入海流”!
因為他這兩首詩都成了小朋友啟蒙的詩作了!
普及度絕對比王昌齡高適的詩要高!
他在開元二十八年岐王詩榜上的排名,也雄踞第二,比王昌齡、高適都要高!
還有得著選嗎?
我絕不是浪得虛名的!
最漂亮的姑娘開口,最後一隻曲子唱響!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三大詩人麵麵相覷!
這是什麽?
是“潁川神童”陳十一郎,在禦前的“成名之作”!
當然,這詩的原作者是蘇東坡先生,序以下,陳十一郎一個字都沒改他的——
當然也不敢改。
小陳的功勞是嗓子好,把這首歌唱“紅”了。
伴隨著陳十一郎名揚天下,蘇東坡的代表作也傳遍了天下,以致於在東都洛陽的小酒館裏,也有漂亮小姐姐唱著他的“詩詞”!
王之渙、王昌齡、高適三人,自恃都是成名已久的宗師,得知自己竟然輸給了一個“九歲的孩童”(名義上小陳九歲寫的),當然不服氣啦!
揚出真實身份後,三人“質問”唱“明月幾時有”的姑娘:
九歲小孩的詩有什麽好的,我們哪個人不比他要強!
憑什麽唱他的詩呢!
最後人家小姐姐說,因為——
聽說陳十一郎不僅詩作得極好,人還長得格外俊俏呢!
我們歌舞團裏,十七歲以下,唱的全是陳十一郎的詩!
高適:“……”
王昌齡:“……”
王之渙:“……”
對於他們來說,沒有經曆tfboys,肯定不懂世界上有一種叫“親媽粉”的東西。
也不知道詩好不好,跟人帥不帥有什麽關係。
但可以肯定的是,《明月幾時有》比《青春修煉手冊》要有技術含量。
陳成想起王大叔剛剛說到“旗亭畫壁勝者”時,笑著將手指著自己情景,仍然有些難以置信……
王昌齡王之渙高適三人比試,最終勝利者竟然是——蘇軾!
嗯,說也說得過去,畢竟蘇軾好像牌麵要比這三位還要大一點,但是光比“詩”的話,這三個人他未必都能比得下!
當然比詞、比書法、比文章,那東坡先生又要勝那麽一點點。
尤其是比“燒豬肉”的話,東坡肉的發明者蘇軾先生勝他們恐怕不止一點點。
王大叔絮絮叨叨地給他講了一整晚的故事,最後告訴小陳一個道理:
你小子很有天賦,好好混吧!
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的,但歸根結底——
大唐詩壇的未來,是你的!
小陳想想,既慚愧,又好笑。
我不過一個“文抄公”,自己寫的詩現在都拿不出手,何德何能能擔當“未來”呢。
很帥的小陳在江寧縣衙中胡思亂想了一夜,一想到那麽多支持他“重出江湖”的粉絲,感到責任沉甸甸的。
雖然疲倦不堪,卻又是失眠的一夜,也不知道幾時才得以入睡。
一覺就到了第二日天色大明,小陳還在迷糊酣睡著,恍惚間有人破門而入!
“嗨嗨,醒醒!醒醒!”來人大喝。
“別鬧!”小陳卷了卷被子,轉身向裏。
“嘿!陳萇!有人告你心懷叵測,意圖謀反!還不束手就擒!”
“又是謀反?”陳成迷迷糊糊地:“這特麽都我第幾迴謀反了?”
“好哇!你竟然還屢有謀逆之心!那不得不上家夥了!——來人呀,上枷鎖!”
接著就有人上手了,小陳在推搡之間終於醒了過來——
天色大亮,也不知道是什麽時辰了,日光刺得小陳睜不開眼,眯著眼才看見眼前幾位兇神惡煞的大漢,一身皂色威嚴衙役打扮,正語氣強烈地喝令道。
小陳笑了笑:嘿,真跟夢裏做的一樣!
自從那次“商女不知亡國恨”事件後,他就經常夢到李隆基派人來抓他的情景。
“心多大啊!”來人譏諷道:“你大禍臨頭了知不知道!”
小陳被打擾了懶覺,一片煩躁,幾番折騰,終於意識道這是現實,不是夢裏:“大禍?我犯了什麽禍!”
“水閣之上,吟反詩!”
“反詩”?那特麽不是宋江麽!
跟我陳十一郎有何幹!
正感到冤枉時,幾名大漢不由分說將他抓住,送歸法辦……
很正常,現在問你周傑倫《星晴》《晴天》《天青色等煙雨》分別是哪一年寫的,老粉都不一定全能說清楚呢。
薛先生隻是表達個大概意思。
現在不需要薛先生寫了,小陳自己就準備把這個故事收錄在自己的《開元怪談榜》之中。
隻可惜,就在小陳讚歎著王之渙“六首唐詩打天下”時,王昌齡卻出人意料道:
“沒想到,最後那個歌女唱的詩,我三人沒有一個人料想得到!”
陳成一愣,特麽還有翻轉?
聽你這意思,肯定不是你三人中任何一個了!
那還能會是誰?
李白、王老師、孟夫子?
可如此一來,就沒有一個人唱王之渙的詩了,鑽石王老七先生真是可憐……
王昌齡關子賣夠了,才說出了那個意想不到的人。
……
當晚,陳成下榻在江寧縣衙內,迴想著這漫長一天來的經曆,感慨良多。
他忽然想到了為何王大叔要出手幫助劉昭陽了。
沒什麽,人家名字好,王大叔的名句“猶帶昭陽日影來”中,就帶有“昭陽”二字,想來王大叔看著覺得親切。
至於王大叔久別重逢,為何不“暢敘離情”,反而硬要拉著小兒輩聯句比詩呢?
不服氣啊!
“旗亭畫壁”的勝利者,竟然不是王之渙!
不是王昌齡!
不是高適!
甚至也不是小陳!
時間迴到了開元二十八年的那個冬天。
酒樓上三大詩人“劍拔弩張”地聽著外麵的動靜。
史上最出名的一場“詩戰”。
王昌齡得了兩首,高適“蹭”王之渙《涼州詞》的熱度,得了一首,王之渙一首未得!
就和後人記載、王昌齡口述的一樣!
王之渙這時覺得沒麵子,就發了上麵那種狠話:
“到她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還要拜最後那個姑娘唱的詩的作者為師!如果是唱我的詩的話,二位就拜倒於座前,尊我為師好了!”
王昌齡和高適自然也有點緊張,讓他倆認朋友當“便宜老師”,麵子拉不下來。
王之渙信心滿滿認為是“黃河遠上白雲間”或者“黃河入海流”!
因為他這兩首詩都成了小朋友啟蒙的詩作了!
普及度絕對比王昌齡高適的詩要高!
他在開元二十八年岐王詩榜上的排名,也雄踞第二,比王昌齡、高適都要高!
還有得著選嗎?
我絕不是浪得虛名的!
最漂亮的姑娘開口,最後一隻曲子唱響!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三大詩人麵麵相覷!
這是什麽?
是“潁川神童”陳十一郎,在禦前的“成名之作”!
當然,這詩的原作者是蘇東坡先生,序以下,陳十一郎一個字都沒改他的——
當然也不敢改。
小陳的功勞是嗓子好,把這首歌唱“紅”了。
伴隨著陳十一郎名揚天下,蘇東坡的代表作也傳遍了天下,以致於在東都洛陽的小酒館裏,也有漂亮小姐姐唱著他的“詩詞”!
王之渙、王昌齡、高適三人,自恃都是成名已久的宗師,得知自己竟然輸給了一個“九歲的孩童”(名義上小陳九歲寫的),當然不服氣啦!
揚出真實身份後,三人“質問”唱“明月幾時有”的姑娘:
九歲小孩的詩有什麽好的,我們哪個人不比他要強!
憑什麽唱他的詩呢!
最後人家小姐姐說,因為——
聽說陳十一郎不僅詩作得極好,人還長得格外俊俏呢!
我們歌舞團裏,十七歲以下,唱的全是陳十一郎的詩!
高適:“……”
王昌齡:“……”
王之渙:“……”
對於他們來說,沒有經曆tfboys,肯定不懂世界上有一種叫“親媽粉”的東西。
也不知道詩好不好,跟人帥不帥有什麽關係。
但可以肯定的是,《明月幾時有》比《青春修煉手冊》要有技術含量。
陳成想起王大叔剛剛說到“旗亭畫壁勝者”時,笑著將手指著自己情景,仍然有些難以置信……
王昌齡王之渙高適三人比試,最終勝利者竟然是——蘇軾!
嗯,說也說得過去,畢竟蘇軾好像牌麵要比這三位還要大一點,但是光比“詩”的話,這三個人他未必都能比得下!
當然比詞、比書法、比文章,那東坡先生又要勝那麽一點點。
尤其是比“燒豬肉”的話,東坡肉的發明者蘇軾先生勝他們恐怕不止一點點。
王大叔絮絮叨叨地給他講了一整晚的故事,最後告訴小陳一個道理:
你小子很有天賦,好好混吧!
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的,但歸根結底——
大唐詩壇的未來,是你的!
小陳想想,既慚愧,又好笑。
我不過一個“文抄公”,自己寫的詩現在都拿不出手,何德何能能擔當“未來”呢。
很帥的小陳在江寧縣衙中胡思亂想了一夜,一想到那麽多支持他“重出江湖”的粉絲,感到責任沉甸甸的。
雖然疲倦不堪,卻又是失眠的一夜,也不知道幾時才得以入睡。
一覺就到了第二日天色大明,小陳還在迷糊酣睡著,恍惚間有人破門而入!
“嗨嗨,醒醒!醒醒!”來人大喝。
“別鬧!”小陳卷了卷被子,轉身向裏。
“嘿!陳萇!有人告你心懷叵測,意圖謀反!還不束手就擒!”
“又是謀反?”陳成迷迷糊糊地:“這特麽都我第幾迴謀反了?”
“好哇!你竟然還屢有謀逆之心!那不得不上家夥了!——來人呀,上枷鎖!”
接著就有人上手了,小陳在推搡之間終於醒了過來——
天色大亮,也不知道是什麽時辰了,日光刺得小陳睜不開眼,眯著眼才看見眼前幾位兇神惡煞的大漢,一身皂色威嚴衙役打扮,正語氣強烈地喝令道。
小陳笑了笑:嘿,真跟夢裏做的一樣!
自從那次“商女不知亡國恨”事件後,他就經常夢到李隆基派人來抓他的情景。
“心多大啊!”來人譏諷道:“你大禍臨頭了知不知道!”
小陳被打擾了懶覺,一片煩躁,幾番折騰,終於意識道這是現實,不是夢裏:“大禍?我犯了什麽禍!”
“水閣之上,吟反詩!”
“反詩”?那特麽不是宋江麽!
跟我陳十一郎有何幹!
正感到冤枉時,幾名大漢不由分說將他抓住,送歸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