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叔父!”小陳見劉昭陽還是進了決賽,頗有些無奈:“都怪你!明明我的競爭對手都要繳械投降了!你這番指點,讓她又起死迴生啦!”


    “怎麽能怨我呢?我之前又不知這裏麵的關節!”王昌齡大感冤枉:“再說啦,後麵明明我都沒有再出手了,人家女娃子能贏,也有自己的能耐!”


    小陳無法否認,在“freestyle”這一環節,劉昭陽表現要更好一些。


    或者說,相比劉昭陽最後的胡編亂造,竇曼曼的胡編亂造更讓觀眾受不了,已經失去了基本的邏輯。


    再說了,竇曼曼那麽多幫手,最後的“即興說唱”竟然“我愛易小川”都蹦出來了,太雷人,輸給孤軍奮戰的劉昭陽也符合觀眾們對“公平”的向往,而且劉昭陽唱得明顯比竇曼曼動聽多了。


    今日的勝者,在李季蘭、劉昭陽、易絲兒之間決出,易絲兒唱了快三十首詩,劉昭陽更是唱了四十多首,隻有李季蘭唱的最少,目前的嗓子條件肯定是最好的。


    但李莫愁發現陳成離開良久還不迴來,心中未免有些小慌張。


    這時聽到陳成的聲音在頭頂上,扭頭去看——卻見小陳不知何時跑到三樓“vip觀景包廂”去了,正衝自己揮手。心裏一下子就安定了不少,開始等待第三迴合的開始。


    第一迴合,唱的詩需要帶一個“韻”字。


    第二迴合,三個字裏起碼需要帶兩個了。


    以此類推,那是不是第三迴合就是四個字裏帶三個字,五個字裏帶四個字?


    恭喜聰明的你!雖然學會了搶答,卻還是猜錯了!


    今天的這場比賽,名為“瘋狂聯句大賽”啊!


    聯句,聯句,比賽比到現在都沒見到啊!


    名不符實!


    差評!


    第三迴合,是要規規矩矩來“聯句”了。


    那麽,什麽是“聯句”呢?


    在小陳與宣城四秀的對戰中,就曾諷刺過大秀王中流的“排律”根本不是律詩,“聯句”而已。


    一副一副沒啥關聯的對聯!


    嗯,與正確答案已經很接近了。


    遠在東晉、南朝宋時代,就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叫:“二句一聯,四句一絕。“


    意思是說:每二句為一聯,不管對不對,隻要每二句末協一個韻,就是一聯。


    每四句,即二聯二韻,就是一“絕”。“絕“的意思是斷絕,“四句一絕“便是用四句詩來完成一個思想概念和主題創作,古人稱為“立一意“。


    王大叔極其擅長,並且窮極一生都在創作、推廣的“絕句”,其名稱,即起源於此。


    “聯絕”便一直是詩的代名詞,比如宋明帝劉彧點評愛作詩的時人吳邁遠,就說他“此人連絕之外,無所複有“:


    這家夥除了做詩,啥玩意都不懂。


    這種人如果不生在愛好詩歌的大唐,那基本上可以說是“廢了”。(吳邁遠的確“很廢”,雖然詩寫得不錯,卻被君主一哂置之,不當迴事。隻能感歎自己生錯了時代。)


    在詩歌還不像大唐這般如此受重視的時代,權貴們往往將“聯句”作為宴席上行樂的一種形式,或者再直白一點,當做是一種文雅一點的“行酒令”。


    “聯句”又稱“柏梁體”,因為傳聞起源自漢武帝時的柏梁台賦詩,皇帝首先作了一句七言詩,親王、大將軍、丞相等按官位高低每人接下去作一句,都用皇帝所作第一句的韻腳,最後連成一篇。


    不過因為曆代一直質疑“柏梁詩”是偽作,所以不妨舉一個離小陳近一點的可考證的例子:


    《十月誕辰內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句》!


    那時候的皇帝是當今天子的伯父,唐中宗李顯,所以他自然當仁不讓地吟了第一句啦:


    潤色鴻業寄賢才,——李顯


    叨居右弼愧鹽梅。——李嶠


    運籌帷幄荷時來,——宗楚客


    職掌圖籍濫蓬萊。——劉憲


    兩司謬忝謝鍾裴,——崔湜


    禮樂銓管效涓埃。——鄭愔


    陳師振旅清九垓,——趙彥昭


    欣承顧問侍天杯。——李適


    銜恩獻壽柏梁台,——蘇頲


    黃縑青簡奉康哉。——盧藏用


    鯫生侍從忝王枚,——李乂


    右掖司言實不才。——馬懷素


    宗伯秩禮天地開,——薛稷


    帝歌難續仰昭迴。——宋之問


    微臣捧日變寒灰,——陸景初


    遠慚班左愧遊陪。——上官婕妤


    從這首“聯句詩”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熟人,除了皇帝李顯之外,還有當今天子很討厭、死在合肥的李嶠,李白老婆的爺爺宗楚客,大書法家薛稷,“害死外甥”宋之問(謠言),還有一代才女上官婉兒。


    這麽多大牛聯手寫了一首詩,不過這首詩的確還是……


    不咋滴。


    為了押韻,強行拚湊詞句,重詞濫調,溜須拍馬,能有什麽藝術價值呢?


    如此來說,再高的才華都很難在聯句上有所作為,所以這種文體可以放棄治療了。


    這也是小陳那天王中流的詩還沒有看完,就敢說他的詩“不行”的緣由。


    具體到今天的第三迴合,倒不是讓李季蘭三個人你一句我一句作一首聯句詩出來,畢竟這是選花魁比賽,又不是考狀元,搞那麽難就有點過分了。


    再說你一句一句的,拆得稀碎,姑娘們也沒有辦法唱啊!


    這畢竟名義上還是“歌曲類選秀節目”吧!


    不需要你唱一句,而是……


    唱四句!


    評委們會先從舊詩中挑兩句話出來,比如“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你自己再添兩句,湊成四句一整首,這樣就可以套進音樂裏開始唱了。


    你可以按照原本的主題,唱“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也可以沿用古人其他詩句,接“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這種技術難度可能有點大,大白鵝獨立完成不了,再說也不押韻啊!)


    還可以非常活潑地接“拔毛加瓢水,點火蓋上鍋。”


    甚至還可以接周星馳無厘頭的“落河捉鵝醫肚餓,吃完迴家玩老婆”——


    觀眾們不像轟竇曼曼那樣轟你,那也可以!


    總之,隻要能說得通,能成篇就行!


    這既能考驗姑娘們的唱功,還能考驗姑娘們對詩歌熟悉程度和掌握程度!


    小陳覺得這個形式不錯,強烈建議下一屆《中國詩詞大會》也采用這種賽製,不收你版權費!


    哎,這個聽著比那種單純背詩有意思多了,那未免不在第一迴合就采用這種賽製呢?


    那是因為,你要考慮到姑娘們的文化程度啊!


    不是每一位都是吟詩作賦、信筆拈來的好嗎!


    如果有的選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都接不上來的話,那比賽就沒有啥看頭了!


    但是,通過了前兩迴合考驗的選手,胸中的詩詞儲備量應當不少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確保這一迴合不至於冷場!


    更是全場比賽的精華所在!


    小陳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這正是他擅長的形式啊!


    不要說詩了,連聶政和嵇康毫無關聯的兩個人,他都能把他倆扯到一塊,組成cp好不好!


    但是開始之前,小陳嚴正“警告”了一下王大叔:


    不準再相助劉昭陽!


    你是七絕聖手,你老人家出手的話,那今天的比賽就不用比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