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帽!熱乎的!剛印出來!好看!倍兒恐怖!”


    “阿母,我也想看小紅帽!”


    “小紅帽是什麽?”


    “一個可好看的故事,印在一張紙上。”


    “咱家又沒有人認識字,聽阿母的,咱不看。”


    “我已經聽別人講過這個故事啦!可好聽啦!那紙上不但印了字,背麵還印了一隻大老虎呢!”


    “你都聽過了,還買什麽,誰再說,再聽人家說一遍好了。”


    小孩子怯怯的:“媽媽,人家說了,‘小紅帽’不要錢。”


    “嗯?不要錢?還能有這種好事?”小孩阿母琢磨過來,立馬改口爽快答應:


    “那咱也看!哪裏可以領?領,領趕緊的,兩份夠嗎?”


    孩子歡唿雀躍:“夠啦!謝謝阿母!阿母真好!”


    “我尋思著,要是都不要錢的話,多要一些迴來,還能糊窗戶……”


    “……”


    ……


    陳成完全沒想到自己突發奇想的《開元怪談榜》這才發布第一個故事呢,竟然如此受歡迎——


    尤其是深受小朋友們的歡迎。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第一個故事“小紅帽”是免費送所有人看的。


    昨日在秦淮花魁比拚中,陳成以一篇《聶政鬼怪與嵇中散》“驚豔”全場,金陵群眾都被他無厘頭的敘事風格和“旁征博引”的學識所折服,加之他昔日“潁川神童”的大名,今朝與“赤練仙子”的強強聯合——


    一時間,《開元怪談榜》成為金陵城中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聽陳郎君扯淡,不僅滑稽可笑,另一方麵還增長見識呢!


    就說他昨日那故事,聽完了之後是不是對戰國初期形勢、魏晉之交的刀光劍影、八王之亂、永嘉之亂……


    都有了大概的映像?


    甚至還增長地理知識呢,反正聽陳郎君講之前,我是不知道洛陽西邊就是宜陽縣,東邊走一段就到了嵩山少林寺,往南一點點就是他倆家潁川(禹州),再往南就是許昌、汝南(駐馬店)呢!


    基於這個故事的豐富(鬼扯)程度,大家越發對榜單中另外十個故事感興趣!


    如今是太平盛世,承平日久,大家太缺乏新鮮見聞啦!


    從流傳出來的故事名字來看,不僅有鬼故事,曆史故事,大唐時聞,還有大食那邊的奇聞呢!


    是的,雖然大唐人不大看得起外國人,但是對國外見聞的確非常感興趣。


    玄奘寫印度三哥見聞的《大唐西域記》、西安人杜環遊曆阿拉伯帝國所撰的《經行記》、日本新羅留學生書寫的東亞見聞的,都使得大唐人對外麵世界的了解,超越曆朝曆代。


    如果《西遊記》真的是唐朝人來寫而不是明朝人寫的話,就不至於在取經路上每一個所謂的“國家”看起來都像是中國的翻版了。(明朝鄭和見聞更廣啊,問題是老百姓不清楚他到底取過哪些地方,所以明朝人的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也有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描述。)


    因為急於知道陳十一郎的《怪談榜》中還有什麽稀奇古怪的東西,當天下午就有人去找了他所說的匠人,詢問“印刷”計劃。


    兩個大師傅挺為難——


    陳郎君的確要求他們先雕一塊版,讓他看看好不好。


    可是這小郎君要求挺高,區區幾百字的故事,兩個人輪流雕了一天了,還差一點沒完成呢。


    不急不急!


    等著你們雕!


    於是,當天下午,十幾名好事者守候在雕版工坊外,拿到了新鮮出爐的《怪談榜》的第一個故事,榜上排列第十一位的……


    《小紅帽》!


    陳成完全沒想到這故事竟然還挺受歡迎——


    當初,在房陵的時候,與世隔絕,完全沒有娛樂。大夏天的晚上,陳成便把流放之人家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給他們講《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舒克和貝塔》(這個故事有點高深莫測),小朋友們聽完還想聽,最後大家都開始主動記錄陳十一郎的這些故事,如今已經可以結集了。


    對於陳成來說,他們主動把這些故事“翻譯”成了文言文,正好免去了他費二次手腳。


    江森年齡不小了,可偏偏對於這些糊弄小朋友的故事十分喜愛,還專門在行囊中帶了一套,現在陳成拿來就用,十分方便。


    他把小紅帽放在第一位,純粹就是湊數,因為這故事三五百字就能講完,字雕得小一點,一張紙正反兩頁就可以印完了,很適合考驗工匠的手藝,又可以充當傳單。


    既然是傳單嘛,那就不要錢了!


    製版費,紙張費,油墨費,小陳我包了!


    領取的人,隻要重複一遍:


    下個月十五,陳十一郎三本書:


    《開元怪談榜》


    《孟夫子勁詩金句精選集》


    《陳十一郎出道十一年流金歲月複刻經典全收錄》


    結集發售!


    僅售一文錢!


    如果你家村子東頭廁所裏沒有紙了,你拿迴去擦屁股也挺好的啊!(當然,這個時候紙張尤其貴重,寫了字的紙用去擦屁屁更是一項罪責,不會有人這麽闊綽且以身試法的)


    你們看我的小紅帽,幫小陳我的詩集和孟夫子的精選集打廣告就行了!


    金陵人看到的小陳本土化的“小紅帽”開頭是這樣的:


    金陵山中,多虎,其老而牝者,或為人以害人。有山人幼女,小字“紅帽”者,攜一筐棗,問遺其外母。外母家去六裏所,日暮迷道,遇一媼問曰:“若安往?”曰:“將謁外祖母家也。”媼曰:“吾即是矣。”


    小紅帽曰:“兒憶母言,母麵有黑子七,婆不類也。”


    媼曰:“然。適簸糠蒙於塵,我將沐之。”遂往澗邊拾螺者七,傅於麵。


    ……


    這天晚上,陳成在路上就看到有個人拿了他《小紅帽》故事的人狂笑不止,問對方笑什麽——


    對方答道:陳十一郎的故事果然不出我所料,十分扯淡!


    “你猜他怎麽說?他說,我們這有很多老虎,有隻母老虎裝成小孩子的外祖母,小孩子說我外祖母臉上有七個痣,你不像啊!母老虎說:“是啊,剛才我篩簸,黑痣被糠秕灰塵蒙住了,我要洗一洗——”


    “結果跑去拿七個螺螄貼在臉上!問小孩說現在看見了嗎”


    “結果,結果……”這人簡直要笑岔了氣:“這孩子,這孩子——”


    “竟然信了她!信了!哈哈哈哈!”


    陳成:“……”


    靠,我怎麽沒感覺這裏有什麽好笑的……


    你們的笑點真的是好低啊……


    小紅帽故事中的反派是大灰狼,但是顯然大灰狼放在金陵有點不接地氣,陳成大筆一揮,改成老虎吧!


    可一改成老虎之後,再把小紅帽的故事一讀……


    這特麽不就是我國民間故事虎媼婆麽……


    比小紅帽的年代還早呢!


    說不定,這故事本來就是中國出口到歐洲,被法國人貝洛、德國人格林兄弟改編了他們的故事。


    然後,出口轉內銷的小陳又把故事搗鼓迴來了……


    “哎,你不就是陳十一郎嗎?”那人驚訝,到現在才發現問話的人就是“原作者”!


    寒暄之後,對方咂咂嘴:“我覺得啊,這個故事雖然恐怖(陳成:請問小紅帽哪裏恐怖了?),但是相比較聶政的故事,還是不夠味,太幼稚了。”


    陳成道:“沒事,你明天還可以繼續追金陵漁民和大家魚的故事。”嗯,普希金的故事也被小陳接地氣地漢化了。


    “不!”對方拒絕:“我想聽你親口給我講一遍,小紅帽的故事!”


    陳成:“……”


    靠,是誰說這故事幼稚的!


    你特喵的不是已經看過一遍了嗎!


    小陳第二次有成為“暢銷書作家”的感覺,上一次,還是在兩京,他還是“潁川神童”的時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