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陳十一郎之前給司馬亮潑的“強搶民女”的髒水,眾人聽這“淫王”死了,都十分解氣——


    實際上司馬亮也是無妄之災啊,他不過就是因為轄區駐馬店稍微比其他七個王爺靠近聶政墳那塊兒,就被小陳扣了一個“強搶民女”的帽子。


    當然,不用懷疑,這家夥類似的事……恐怕真幹過!


    裂土封王的,有幾個不是肆意妄為的呢?


    “還沒完呢!”小陳一臉笑意:“有誰記得,司馬亮死狀如何?”


    他不提示,眾人還都忘了!


    “我知道我知道!是——是——”人群中有看過史書,想要顯露自己本事的,可是太激動,就是說不出來。


    陳成知道這位仁兄領會了自己的意思,笑道:“沒錯!就是那樣!”


    “《晉書》上說,‘鬢發耳鼻皆悉毀焉’——你們看……”


    頭發耳朵鼻子都被毀壞掉了!


    那不就是——那不就是——


    跟聶政一模一樣嗎!


    在場聽眾,無不悚然一驚!


    汗毛倒豎,後背發涼!


    “冥冥中自有天注定!”


    “巧合至此!”


    “什麽巧合,就是聶政的鬼魂作祟,司馬昭殺了嵇中散,聶政士為知己者死,便要殺司馬昭兄弟、子孫、全家上下,攪得他們永不安寧!直至王朝傾覆!”有人一口咬定道。


    眾人驚悚地發現,八王之亂結束,衣冠南渡之後——


    司馬昭絕後了!


    東晉的第一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是司馬懿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


    並不是司馬昭後代!


    厲鬼索命!


    一條不留!


    恐怖!


    太恐怖啦!


    簡直堪稱古代山村老屍,男版楚人美啊!


    講到此處,《廣陵散》的故事就全部講完了,前後千年,出場人物眾多,你方唱罷我登場:


    戰國前夜,聶政父為人所殺,聶政入山學藝,由仙人處得劍法與琴譜;


    韓哀侯時期,大仇已報的聶政,為知己嚴仲子重出江湖,以“白虹貫日”擊殺俠累,葬在洛陽西宜陽;


    三國時期,魏國嵇康到洛陽西打鐵、彈琴,結識聶政鬼魂,得以傳授“神曲”,曲中歌頌任俠之風,取名《廣陵散》;


    魏國末年,嵇康為司馬昭殘殺;


    西晉前夜,聶政鬼魂嚇殺司馬昭,為其複仇司馬昭沒能成為西晉開國之君;


    西晉末年,聶政鬼魂見解引發司馬亮等“八王之亂”,西晉滅亡。


    這故事——


    扯淡是扯淡!


    可是!


    離奇啊!


    精彩啊!


    來龍去脈清晰啊!


    前後都能自圓其說啊!


    如果不是實實在在地發生過,究竟是怎樣的才華!


    才能編造出此等胡說八道、漏洞百出卻又熱鬧紛呈的長篇故事啊!


    說真的,在此時的大唐,老百姓真的沒聽過這種把各種人都編在一起的“大亂鬥”故事。


    眼看著陳成不繼續講下去了,眾人都十分失望——


    他們還指望聶政鬼魂再續寫新篇章呢!


    最好是大唐太宗也受到過聶政鬼魂的幫助,要不然他怎麽能在洛陽武牢關一戰(唐代避李虎諱,不稱虎牢關),一舉擊潰王世充軍、竇建德軍,從而一舉奠定大唐江山的根基呢!(如果真要繼續這麽編的話,那第一個擊潰的,便是作者“菌”。)


    更有甚者,說過段時間就要去宜陽,到聶政墳前拜一拜。


    “小郎君,真的沒有下文了嗎?”


    “是啊,類似的故事你還知道嗎?說來聽聽?”有無知民眾熱忱問道。


    “咳咳。”陳成咳嗽一聲,衝江森勾勾手指:“剛剛的故事還沒有聽夠嗎?”


    “還沒有過癮嗎?”


    “意猶未盡嗎?”


    “沒關係,今天,大家的機會來了!”


    陳成從江森手中接過一冊書:“這本書,名曰《開元詭怪榜》,正是小子所撰寫!”


    “上麵列舉了小陳平生所聽說過的詭怪故事,按照離奇程度,分名次排列!”


    “一共有奇聞怪談十一則!聶政、嵇中散、廣陵散的故事,也在其中!名列第七位!”


    “所以,如果還想知道其他十則奇聞怪談的,閱讀這本書就可以了!”


    你以為小陳我今天絮絮叨叨、裝瘋賣傻跟你們扯了半天,真是閑的沒事情做,要給你們講故事的?


    還是要給季蘭姐姐的《滄海一聲笑》搞一個故事背景,讓她得到高分評價的?


    都不是!


    小陳我今天來是宣傳自己的新書的!


    是來賣書的!


    全場嘩然!


    竟然還有其他更胡扯八道的故事!


    這也太棒了吧!


    我們本以為聶政鬼魂的故事已經夠扯淡了,沒想到竟然還有更扯淡的!


    如果這個故事在榜上排名第七,那就意味著前麵有六個故事,比這個故事更扯淡,更勁爆!


    簡直是太棒啦!


    “來,這位兄台,你可以拿去看看,我說的是不是假的。”陳成說著,遞了一本書給前排的一位公子哥,那人興衝衝地翻開書,看到有“目錄”一頁,上麵寫著:


    小紅帽的故事!


    農夫、金魚與老太婆的故事!


    辛伯達七次航海的故事!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阿裏巴巴和qq大盜的故事!


    ……


    一個個掃過,光是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每一個故事都相當扯淡啊!


    簡直是太棒了!


    大唐朝現在的“傳奇”,都是貓尾巴長一樣的故事,哪有眼前這種長度、情節引人入勝的!


    我要拿迴去看個一整夜!(前兩天有個讀者把長慶的老書《1936》用兩夜多全看完了,真是猛,哈哈!)


    其他人卻紛紛要求他把書給他們也看看。


    陳成笑道:“這位兄台,有沒有發現,我的書,與別人的書,有什麽不同啊!”


    有什麽不同?


    拿到他書的哥們看著手上這本的確很奇怪的書道:“很厚,字很多,而且……”


    看起來很方便!


    是的!


    非常方便!


    你可以一頁頁地翻著看!


    太神奇了!


    讀者要吐槽,這特麽有什麽神奇的——


    哪本書不是一頁頁翻著看的?


    還真不是。


    甲骨文時候就不提了。


    出現竹簡的時候,那是用竹片或木板,用牛皮索編串成冊,名之為“編”,或叫做“篇”,《孫子十三篇》便是這樣。


    等到後來使用了帛,發明了紙,便有卷軸式的書,便是是將帛或紙卷在一根木片上,每一篇帛書加軸後卷成一卷,用細絲繩捆紮,故而取名為“卷”。這才有了古籍中的“卷一卷二”。


    從漢末至唐代,紙寫的書籍的裝幀一直是“卷”。


    所以這個時候的人看書,都是一邊看一邊卷,一邊看,一邊卷——你如果房子不夠大,根本沒法鋪陳開來看。


    更沒有辦法捧在手上看!


    這也就是這位老哥說“太方便了”的由來!


    一頁頁翻,不占地方,捧在手裏,簡直神了!


    這本書我要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