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費了。


    一切心血都白費了。


    什麽“孟氏傳人”,什麽“天下第一詩道會”,一切的一切,都將隨著孟夫子的離開,化為一場泡影。


    但是陳成現在的心情,卻不全然在自己的付出和前程上。


    他想讓孟浩然活!


    一位他視之為師,一位博學、高尚、豁達、可親的尊長!


    陳成到古代來,自恃很高,莫說別人,就連聖天子李隆基,有時候他都不以為然——


    唯獨孟老師,他是真真切切地服氣,才華,氣度,境界,沒有哪一樣不是對自己全包圍!


    有什麽不知道的,他可以放心大膽地向孟老師詢問,他必然有答!


    以後,還可以去問誰呢?


    你啊你!


    怎麽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呢!


    陳成蹲下身去,忍不住渾身抽動,捂住嘴不讓發出“嗚嗚”聲,卻仍不爭氣地讓眼淚滾滾而出。


    王昌齡見子侄輩如此,自己也隨之潸然。


    腹中的酒水哪裏還有半分香氣,苦澀不斷地翻湧,自責懊惱充斥心扉。


    “十一郎,莫要哭了!”孟浩然示意孟儀甫服他起身,說話很吃力,唇上已血色,卻仍然強做歡笑:


    “有什麽好哭的呢?我雙親,都沒有活到我現在的歲數。”


    “我這一輩子,該做的事情我都做了,不該做的——也試過去做了。”


    “杯中物,我說過後悔過那麽兩次,這算第三次。”


    “但重來一次,要喝,還是喝!”


    “先前,背瘡尤痛,病情加重時疼痛難忍,總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我總是想,還不如就這麽死了!”


    “但死,我也想在酩酊大醉中死。”


    “這半年來,十一郎,郊兒,還有小江森,衣不解帶地服侍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孟老漢一生都未此等安逸日子,背瘡也未痛過,怎麽能說不享福呢!”


    “你儀甫大兄自食其力,媳婦也有了著落,我不擔心他。”


    “王大這家夥,別看他憤世嫉俗,有時言語又激烈,論做人,他比我會做。大官他怕是做不了,小官卻是不愁。餓不死他,就是莫要再跟那些‘憋子’爭論糾纏無謂的東西,容易被人打。”孟浩然不忘調侃王昌齡,還冒出一句當地方言,老王忍不住笑了下,擦下淚痕,連連擺手。


    “其他故友,眼下想來,過得都是不錯的。”


    “我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十一郎你了!”孟浩然說道這裏,也忍不住有些哽咽:“你說啊,孟老漢說了,要把一身的技藝全傳授與你,怎麽這小老兒說話就不算話呢?”


    “他不是不想啊,他現在……做不到啦!”


    陳成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


    孟浩然也眼帶淚花,努力平複自己:“我的全部詩文,還在的,以後都傳給你了。你儀甫大兄留著也無甚用。”


    “從臥病開始,我也無事做,作詩,也無心情。想寫一部‘藝論’,原計劃是寫十一篇的,現隻寫好了四篇,不敢說心得獨到吧,總歸是老漢一生都在琢磨的東西,你好好看看,終歸對得起咱爺倆這師生之義。”


    陳成哽咽著:“夫子且放心……十一郎……十一郎必潛心揣摩,不負夫子畢生心血,還要讓夫子文章播遍四海五湖,夫子大名,光照千秋華夏!”


    孟浩然輕輕一笑:“那些虛名,浮雲霧靄爾,何必掛心!”輕輕點著王昌齡:“王大!老哥哥先走啦!”


    “哪日到了地下,咱哥倆再像今日這般,喝頓美的!”


    “這,才是實在的。”


    王昌齡不住點頭。


    後世的人往往會鄙視古時這些“爛酒鬼”的經曆,也不覺得喝得爛醉有什麽“瀟灑”可言。


    但“醉月頻中聖”的孟夫子,的確瀟灑。


    他曾說,“兩次喝酒誤事”。


    一次是當玄宗麵頭鐵地吟“不才明主棄”。


    另一次,是襄州刺史兼山南東道采訪使韓朝宗想要舉薦他——正是“生不用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那位。


    韓朝宗與孟夫子一見如故,把酒言歡,深深為其折服。


    韓朝宗決定一定要找機會向朝廷舉薦孟浩然——即便“孟頭鐵”曾惹聖人不悅。


    孟浩然原本都已經對仕進不再掛心了,見對方如此熱忱,又是皇帝麵前紅人(看看李白如此溢美對方,渴求對方舉薦就知道了),終於答應了和韓朝宗一起再次進京謁見。


    但是等到韓朝宗進京的那天,坐等右等,孟浩然都不來。


    因為此時一群詩人朋友來了,他正陪朋友飲酒賦詩呢!


    告訴韓荊州,老子喝上頭了,不去啦!


    管他什麽鳥聖人!


    韓朝宗被放了鴿子,自然很不高興。


    後人說起這段故事,有時會質疑:


    喝酒的那些人是你朋友,韓朝宗就不是你朋友?


    為一個朋友,怠慢另一個朋友,有什麽可驕傲的呢?


    但這指責,卻並無道理。


    韓朝宗是“貴人”,孟老漢結交的,卻都是“閑人”。


    不以貧富貴賤來給人分三六九等,這是孟夫子廣交天下豪傑的原因。


    而且,公眾號之類津津樂道孟老漢“蔑視權貴”時,往往忽略這故事的後續。


    沒兩年,因為放任下屬官員任意苛稅,韓朝宗被貶為洪州刺史——


    韓荊州一旦官場失意,立馬就沒有之前“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的景象了。


    當孟浩然不然,視之如常。離開襄州時,還作了《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送給韓朝宗:


    “述職撫荊衡,分符襲寵榮。往來看擁傳,前後賴專城。


    勿翦棠猶在,波澄水更清。重推江漢理,旋改豫章行。


    召父多遺愛,羊公有令名。衣冠列祖道,耆舊擁前旌。


    峴首晨風送,江陵夜火迎。無才慚孺子,千裏愧同聲。”


    無才慚孺子。


    千裏愧同聲。


    一個人得意的時候,天下人全是他的“朋友”。


    可一旦稍有挫折,便冷暖立見,再加禍患,便立即樹倒猢散,門可羅雀。


    隻有此時的“朋友”才是你的“朋友”。


    天寶初年,韓朝宗貴為京兆尹,重新得勢,恐怕對世事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隻是這個時候,他的朋友孟老漢已經作古了。


    ……


    是夜,孟浩然逝世於襄陽城外澗南園家中,陪著他的有陳十一郎、王大昌齡、江森、愛子孟郊。


    以後,他將與他喜愛的峴山、漢水、鹿門、亡妻柳氏、龐德公、羊祜的墮淚碑永久相伴。


    他的子子孫孫也依然在這裏繁衍生息,聚成村落,人人都會自豪,他們是千三百年前,“襄陽孟夫子”的後人。


    後來,宜城王士源編纂《孟浩然集》時作序言說:


    (公)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


    開元而二十八年,王昌齡遊襄陽。時浩然疾疹發背,且愈。相得歡甚,浪情戲謔,食鮮疾動,終於冶城南園。


    公有弟子,陳姓,曰“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