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陛下,老臣以為,兩組詩上,王摩詰技藝為高,言辭懇切,詩更好——”
“但陳小友——境界更高,眼界更闊!”張九齡看著陳成,滿眼都是對“可造之才”的喜愛:“而且,年紀輕輕,已經探得文學大道的門徑!得到則天皇後朝陳拾遺九成風骨!”
“日後——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依老臣愚見,這場比試,應當是陳小友勝了!”
雖然前麵張老頭鋪墊了那麽一大堆,可當他宣布是陳成是最終贏家時,他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己竟然,勝了王維?
就憑借一首既不華麗,也不能感人肺腑的八句詩?
張九齡得出結論非常果斷,顯示出他文壇宗主說一不二的權威性——在場又有誰敢反駁呢?
即便是李隆基有不同意見,他也不會拆張九齡的台的。
王維輕輕搖頭,然後又釋然一笑,衝陳成叉手:“是王某輸了,心服口服!”
陳成稀裏糊塗又格外惶恐,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勝在哪裏,連忙躬身行了更深的一禮:“王師言重了!今晚實屬僥幸,學生想向王師請教的學問還有很多,希望王師能不吝賜教!”
王維爽朗一笑:“但有所知,豈有藏私之利耶?”並沒有要拒絕“腆著臉”想他學生的陳成的意思。
……
迴過頭來看,同樣是“幹祿”詩,王維列舉了古往今年一批又一批的名人高士,表示自己就像他們一樣,充滿了正氣與渴望建功立業、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態;
“陳萇”呢?
老子就是這麽高潔這麽拽!愛用不用!老子求你來重用我了麽?
小小年齡,真大名士風範也!
這也不能怪王維,雖然他詩寫得好,可他是學佛的,也知道六塵、六識、六根,是製造幻境的根本。
一旦有了執念,就很自然地落入了下乘。
如今的他對於仕途仍然又強烈的願望,沒有達到後期那種超脫境界。
真到了肅宗朝之後,半官半隱,超然出世,無論寫詩,還是做人,都已經到達天人合一的境地了。
比較可惜的是,他的好友孟浩然,反而沒有做到這一點,從而讓自己的“神格”降半,終究差了小老弟王維一線。——此處暫且不談。
陳成喜不自勝,反複琢磨張九齡誇獎自己的幾句話,對方說有“陳拾遺”的風骨,陳拾遺是誰——是自己家的親戚嗎?
正沉思著,卻聽小郡主向皇帝奏請:新詩榜的第一次記錄已經有了。
榜上共有兩人,兩人同場競技寫下的詩句也被記錄下來。
分別是:
舊榜首王維,和今晚新進的歧王詩榜榜首——
潁川陳萇!
李隆基哭笑不得:哪有榜隻排兩個人的!
但也理解了為何侄女此前說的是“重開詩榜”。
重開重開,一切重新開始是也。
這小丫頭還是很有想法和韌性的。
一想到自己“登頂”詩榜,陳成的虛榮心一下子得到了巨大的滿足:別看才兩個人,可是被我壓下去的那個人是誰?
那可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王維啊!
人生巔峰!人生巔峰!
李隆基禦音響徹:“既然一大一小兩位‘才子’都傾灑陸海,‘寡人’豈能吝惜賞賜?”
也賜王維十段——絲布二匹,?二匹,綾二匹,縵四匹,加俸半年!
如果不是王維這一年來升官很快,聖主甚至不介意再擢升他一級。
“陳萇呐,你說朕今晚所賜之厚——並未虧待於你吧?”李隆基笑眯眯道。
“陛下予我之恩,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
“好了好了!”李隆基無可奈何地打斷這個馬屁精:“金銀財物,朕與你已經夠多了!這樣,賜你‘尚善坊’宅院一座,你在裏麵好好讀書!”
“會昌郡主有令時,你離得近,也好去助她!”
皇帝出手好闊綽呀!
不過抄了幾首歪詩,好多還是他篡改過的——一套一線城市大別墅到手了!
以後丈母娘提要求,自己也有恃無恐了!
爽呀!
隻見武惠妃附耳於天子,竊竊說了些什麽,李隆基笑著點頭,衝高力士勾勾手,再對他道:“這樣,再特‘借’你‘銀魚袋’一枚,許你佳時節氣、郊遊持此入宮隨駕侍宴!你可願意?”
哎呀媽呀!
不會吧!
小陳一聽到“銀魚袋”三個字,兩眼一下子就放出光來——這就是牛逼物事了!從高宗永徽二年開始,賜五品以上官員魚袋,飾以金銀,內裝魚符,出入宮庭時須經檢查,以防止作偽。
這便是出入宮禁的通行證!
當然了,皇帝說的是“借”,並不是“賜”,不管他們是不是“糊弄小孩”的心思,反正自己賺了!大賺特賺!
他老爸那種縣官可沒有這種待遇,從這一點就可以說超越老爸了!
“陳萇謝主隆恩!小子生當隕首——”
“嗯?”李隆基一聽他口嘴裏吐不出象牙,冷哼一聲,嚇得小陳趕緊住嘴,不敢再胡說八道了。
“朕說與你知——”李隆基並未真的生氣,看著他的眼睛,微笑道:“你既然有慧心,便這樣繼續作下去,通儒、學道,再經名師指點,多加磨礪,十年之後,通過進士科考試,應也不難!到張相、李相都老了,說不定朕便也用你為相,以牧天下哩!”
滿座皆驚!
武惠妃笑:“三郎今日真是醉了,說的甚話!他才多大的孩子!——都不許再飲了!”
女主人發話,眾人自然不敢再喝了,紛紛向皇帝告退。
謝恩之後,開元二十四年的千秋節慶典圓滿落幕。
陳成走出紫微宮時,晃晃手中的“銀魚袋”,腦子裏甚至還是暈乎乎的。
李隆基說用自己為“相”?
什麽跟什麽!
看來自己喝多了,李隆基也喝多了。
迴家之後,小陳自然竭力吹噓了自己在宮中所見盛況,已經皇帝、娘娘對他的青眼,聽得書童江森一張黑臉上滿是豔羨之情。
陳成又詢問了老爸“誰是陳拾遺?是不是自家祖上誰誰誰?”
原本還覺得兒子牛逼大發了的陳兼一聽這話就差點崩潰:誰誰誰?能是誰誰誰!
那是陳子昂!
白癡!
哦哦,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那個是吧!
陳成還以為是誰誰呢,陳子昂,那也沒啥了不起的吧!
我今晚連王維都打敗了!
“但陳小友——境界更高,眼界更闊!”張九齡看著陳成,滿眼都是對“可造之才”的喜愛:“而且,年紀輕輕,已經探得文學大道的門徑!得到則天皇後朝陳拾遺九成風骨!”
“日後——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依老臣愚見,這場比試,應當是陳小友勝了!”
雖然前麵張老頭鋪墊了那麽一大堆,可當他宣布是陳成是最終贏家時,他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己竟然,勝了王維?
就憑借一首既不華麗,也不能感人肺腑的八句詩?
張九齡得出結論非常果斷,顯示出他文壇宗主說一不二的權威性——在場又有誰敢反駁呢?
即便是李隆基有不同意見,他也不會拆張九齡的台的。
王維輕輕搖頭,然後又釋然一笑,衝陳成叉手:“是王某輸了,心服口服!”
陳成稀裏糊塗又格外惶恐,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勝在哪裏,連忙躬身行了更深的一禮:“王師言重了!今晚實屬僥幸,學生想向王師請教的學問還有很多,希望王師能不吝賜教!”
王維爽朗一笑:“但有所知,豈有藏私之利耶?”並沒有要拒絕“腆著臉”想他學生的陳成的意思。
……
迴過頭來看,同樣是“幹祿”詩,王維列舉了古往今年一批又一批的名人高士,表示自己就像他們一樣,充滿了正氣與渴望建功立業、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態;
“陳萇”呢?
老子就是這麽高潔這麽拽!愛用不用!老子求你來重用我了麽?
小小年齡,真大名士風範也!
這也不能怪王維,雖然他詩寫得好,可他是學佛的,也知道六塵、六識、六根,是製造幻境的根本。
一旦有了執念,就很自然地落入了下乘。
如今的他對於仕途仍然又強烈的願望,沒有達到後期那種超脫境界。
真到了肅宗朝之後,半官半隱,超然出世,無論寫詩,還是做人,都已經到達天人合一的境地了。
比較可惜的是,他的好友孟浩然,反而沒有做到這一點,從而讓自己的“神格”降半,終究差了小老弟王維一線。——此處暫且不談。
陳成喜不自勝,反複琢磨張九齡誇獎自己的幾句話,對方說有“陳拾遺”的風骨,陳拾遺是誰——是自己家的親戚嗎?
正沉思著,卻聽小郡主向皇帝奏請:新詩榜的第一次記錄已經有了。
榜上共有兩人,兩人同場競技寫下的詩句也被記錄下來。
分別是:
舊榜首王維,和今晚新進的歧王詩榜榜首——
潁川陳萇!
李隆基哭笑不得:哪有榜隻排兩個人的!
但也理解了為何侄女此前說的是“重開詩榜”。
重開重開,一切重新開始是也。
這小丫頭還是很有想法和韌性的。
一想到自己“登頂”詩榜,陳成的虛榮心一下子得到了巨大的滿足:別看才兩個人,可是被我壓下去的那個人是誰?
那可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王維啊!
人生巔峰!人生巔峰!
李隆基禦音響徹:“既然一大一小兩位‘才子’都傾灑陸海,‘寡人’豈能吝惜賞賜?”
也賜王維十段——絲布二匹,?二匹,綾二匹,縵四匹,加俸半年!
如果不是王維這一年來升官很快,聖主甚至不介意再擢升他一級。
“陳萇呐,你說朕今晚所賜之厚——並未虧待於你吧?”李隆基笑眯眯道。
“陛下予我之恩,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
“好了好了!”李隆基無可奈何地打斷這個馬屁精:“金銀財物,朕與你已經夠多了!這樣,賜你‘尚善坊’宅院一座,你在裏麵好好讀書!”
“會昌郡主有令時,你離得近,也好去助她!”
皇帝出手好闊綽呀!
不過抄了幾首歪詩,好多還是他篡改過的——一套一線城市大別墅到手了!
以後丈母娘提要求,自己也有恃無恐了!
爽呀!
隻見武惠妃附耳於天子,竊竊說了些什麽,李隆基笑著點頭,衝高力士勾勾手,再對他道:“這樣,再特‘借’你‘銀魚袋’一枚,許你佳時節氣、郊遊持此入宮隨駕侍宴!你可願意?”
哎呀媽呀!
不會吧!
小陳一聽到“銀魚袋”三個字,兩眼一下子就放出光來——這就是牛逼物事了!從高宗永徽二年開始,賜五品以上官員魚袋,飾以金銀,內裝魚符,出入宮庭時須經檢查,以防止作偽。
這便是出入宮禁的通行證!
當然了,皇帝說的是“借”,並不是“賜”,不管他們是不是“糊弄小孩”的心思,反正自己賺了!大賺特賺!
他老爸那種縣官可沒有這種待遇,從這一點就可以說超越老爸了!
“陳萇謝主隆恩!小子生當隕首——”
“嗯?”李隆基一聽他口嘴裏吐不出象牙,冷哼一聲,嚇得小陳趕緊住嘴,不敢再胡說八道了。
“朕說與你知——”李隆基並未真的生氣,看著他的眼睛,微笑道:“你既然有慧心,便這樣繼續作下去,通儒、學道,再經名師指點,多加磨礪,十年之後,通過進士科考試,應也不難!到張相、李相都老了,說不定朕便也用你為相,以牧天下哩!”
滿座皆驚!
武惠妃笑:“三郎今日真是醉了,說的甚話!他才多大的孩子!——都不許再飲了!”
女主人發話,眾人自然不敢再喝了,紛紛向皇帝告退。
謝恩之後,開元二十四年的千秋節慶典圓滿落幕。
陳成走出紫微宮時,晃晃手中的“銀魚袋”,腦子裏甚至還是暈乎乎的。
李隆基說用自己為“相”?
什麽跟什麽!
看來自己喝多了,李隆基也喝多了。
迴家之後,小陳自然竭力吹噓了自己在宮中所見盛況,已經皇帝、娘娘對他的青眼,聽得書童江森一張黑臉上滿是豔羨之情。
陳成又詢問了老爸“誰是陳拾遺?是不是自家祖上誰誰誰?”
原本還覺得兒子牛逼大發了的陳兼一聽這話就差點崩潰:誰誰誰?能是誰誰誰!
那是陳子昂!
白癡!
哦哦,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那個是吧!
陳成還以為是誰誰呢,陳子昂,那也沒啥了不起的吧!
我今晚連王維都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