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宣讀完畢後,黃門侍郎將印綬一一交給在場諸人,並迴收諸人手中原有的印綬。


    至於未在場的呂布和張飛,則暫時交給了新任九原太守程則,讓其代為轉交。


    隨後林方帶諸人招待了黃門侍郎,夜宴之後在首相府為其安排了上好的住處。


    晚宴一結束結束,劉安就立刻派人火速召迴呂布。


    黃門侍郎隻在九原待了一天,第二日一早便帶人返迴了洛陽。


    當日傍晚時分,呂布趕迴九原。


    劉安立刻召集手下諸人,就朝廷的任命展開協商討論。


    呂布勇武冠絕天下,劉安是不希望他離開自己身邊太遠的,有他在,劉安感覺充滿了安全感。


    至少不用擔心戰場上被人單殺,而劉備,劉安也不太放心他一人前往新昌。


    新到任的縣令,免不了要與當地世家豪強爭權奪利,劉備一人,劉安擔心他應付不來。


    他的想法是,讓呂布和張飛辭去朝廷所任官職,改任涿縣縣尉和新昌縣縣尉。


    此外,劉安還準備讓林方舉孟蘭為孝廉,同時拿下九原縣丞一職。


    高順畢竟是個武將,劉安走後,需要有個人輔佐他治理九原。


    孟蘭的忠心毋庸置疑,頭腦和應變能力亦不錯,作為高順的輔助再合適不過。


    而且劉安始終感覺對其有愧,正好借此機會提拔他。


    客堂內,劉安將自己的想法說給諸人,詢問他們的意見。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將實現聚焦在呂布身上。


    劉安也看向呂布,此事主要看呂布和張飛的意見,北宮衛士令乃是六百石的京官,縣尉則隻是四百石的地方官,兩者孰好孰壞,眾人心中都清楚。


    所以就看呂布是更看重前程,還是更想追隨劉安左右。


    有死士卡的加成,劉安基本可以猜到結果,但他尊重呂布的意見,希望他能自己做出選擇。


    呂布沉吟片刻,拱手抱拳道:“任憑明公差遣。”


    劉安忙上前扶起呂布,道:“奉先之心,我以得見,諸位意下如何。”


    堂上議論紛紛,不消片刻,劉備上前拱手,道:


    “叔父高見,翼德之意,需他歸後我細問一下,望叔父見諒。但備有些擔心,朝廷任奉先翼德為北宮衛士令和羽林右監二職乃是看重兩人的勇武,如若推脫讓其跟隨你我叔侄二人,隻怕朝廷不允,望叔父提前做好打算。”


    說罷劉備便拱手迴位。


    劉安坐在主位細細思考劉備的提議,劉備說的確實沒錯。


    貿然駁迴朝廷任命已是不妥,再想將其二人調為兩地縣尉,朝廷更加不會同意。


    劉安正思索著應當如何解決此事時,林方出席表明他會盡快統計郡中詳情,安排計吏前往洛陽,同時為孟蘭舉孝廉。


    劉安聽後微微頷首示意。


    林方又道:“明公可是在思索奉先翼德二人之事?”


    “正是,我思索良久但都恐不行,也會浪費海量時間,守矩兄可有高見?”


    “不敢稱高見,隻是當今天子親近內臣,不若……”林方笑而不語。


    劉備聽到此言微微皺眉,他也清楚賄賂宦官能迅速得到結果,但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朝廷如今的局麵和宦官是脫不了關係,而且一和宦官沾上關係,那劉安就會落下一個閹黨臭名。


    這對劉安今後的大計非常不利。


    “太守此話不失為一策,但若是被他人知曉叔父和宦官有勾連,豈不是讓叔父被天下人讀書人所取笑,日後叔父又該如何麵對世人?”劉備看劉安有所意動趕忙起身提醒。


    林方也皺眉說到:“明公,玄德言之有理,為明公之名考慮應當謹言慎行,是在下唐突了。”


    劉安隻是哈哈一笑,示意劉備坐下後才緩緩開口:“諸位莫要擔心,我自有安排,無需多言。倒是有個問題需各位解惑,朝廷答應我以軍功換五原免賦三年,卻又將我遷為涿縣縣令,此舉是否擔心我在地方做大?”


    “確實如此,自古便有功高震主一說,叔父立下如此大功,又盡得五原民心,朝廷不可不防。”


    林方也道:“當今天子及朝廷諸公如此安排倒是情理之中,不過明公也不必擔心,五原民心已盡歸叔父,又有少典守理等人在此坐鎮,萬不會出現問題。”


    “嗯,如此我便放心了。諸位即將離別,今日當痛飲一番,速備酒席以慰眾人。”


    當日眾人便在縣衙杯影交錯,賓主俱歡。


    傍晚時分,一隻鴿子從縣衙飛出。


    劉安已給坐鎮洛陽的章遷寫信,讓他去甄逸那拿十份十三香、香皂、洗發水,以及十公斤白糖,再加上一百萬錢,分成兩份,秘密給張讓趙忠二人送去。


    信上劉安還言明,孟蘭舉孝廉後,希望將其任命為九原縣丞。


    如此大禮,隻是如此區區小事,相信張讓趙忠二人不會拒絕。


    隨後兩日,劉安開始為離開五原做準備。


    其實需要準備的也不多,如今郡中事物他基本都已安排下去,需要他親自操勞的還真沒什麽。


    除了支線任務,必須他親自安排。


    這幾日時間,第三個支線任務——經營木匠鋪也已完成,同時發布了新的支線任務,經營一家成衣鋪。


    果然接下來的支線任務都是各種店鋪,幸好劉安已有準備,提前建造來的店鋪,隻需要安排人去照看店鋪,並提供貨物來源即可。


    期間,前往洛陽送貨的張飛迴到九原,得知事情的前因後果後,他也表示願意跟隨劉備前往新昌。


    其後,兩人便先劉安一步離開了五原。


    劉安從那八百匈奴私兵中劃了二百人,又從自己親衛中選了四十人交給劉備,讓其與劉備一同前往新昌。


    經過半個月的建設,田園的飼養場也已經修建了一半多。


    不過如今要離開,劉安也隻能提前將所有家畜提取出來。


    其中寶馬是劉安除信鴿外最為看重的,五百匹寶馬,劉安單獨放置在了一個飼養棚中。


    其他家雞、肉牛、奶牛等則暫時混合放在幾個飼養棚中,反正都不是嬌貴的家畜,一起養也沒關係。


    之後劉安找到程則和高順,囑咐兩人不能放鬆對鮮卑的警惕。


    要時刻監視著鮮卑的動向,一旦鮮卑又南下的趨勢,立刻飛鴿傳書給他。


    劉安會看情況決定,要不要將呂布拍過來支援五原。


    從涿縣到九原,單騎速行的話,也就幾日的行程,如果情報迴報的及時,呂布是來得及趕到九原的。


    講這些事安排完後,劉安也準備離開了。


    不過他不是迴涿縣,而是護送林方一起前往涼州。


    當然隻是為了林方他不需要繞這麽遠的路,畢竟從九原南下西行至涼州,再返迴涿縣,可以說得上是橫跨大漢了。


    此番前去涼州,劉安主要是想去見一見涼州兩位文明後事的謀士,毒士賈詡賈文和,和李儒李文優。


    這兩人的智略皆是上等,如果能求得一人,對自己以後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好處。


    畢竟曹操的成功離不開荀攸荀彧郭嘉等一眾謀士的幫襯,劉備的成功也離不開諸葛亮的出山和法正的謀劃,孫家三代人也是靠周瑜才在江東站穩了腳跟。


    一個謀士在亂世的作用你是無法想象有多麽巨大的,有一個出色的謀士可勝十萬大軍和諸多猛將。


    而劉安如今麾下有呂布,張飛之勇武,高順等人的領軍,唯獨少了一個能把控走向的謀士。


    所以劉安決定哪怕橫渡大漢,甚至可能趕不上迴家過年,也要去涼州見上賈文和和李文優一麵,隻能希望李文優和賈文和還沒有被董卓那個丘八收去吧。


    不過劉安此後要在涿縣就任縣令,倒也不急於一時,畢竟迴到涿縣,就時刻都能向母親盡孝了。


    此外,劉安也覺得賈文和和李文優兩人算是最適合自己的謀士了。


    兩人中,其一是為了能活下去不擇手段,另一人則是希望自己能改變天下寒門的現狀而努力籌劃。


    兩人的誌向和劉安的誌向都不衝突,甚至說李儒想要改變寒門現狀的誌向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和劉安心意。


    世家把控天下太久了,地方豪門割據的局麵,若劉安有幸能夠完成大一統,他是一定要想辦法嚐試改變的。


    而賈文和擅長急智,不說他多次脫身亂軍,和勸著張繡一次看了曹老板的兒子和護衛一次直接投降。


    就說他被李傕和郭汜拿刀逼著都能立馬說出來反攻長安的謀劃,這份急智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而李文優也是一絕,他前期輔佐董卓安定涼州,中期進洛陽謀劃廢帝改革,後期甚至都有能穩坐關中的規劃據守一方。


    這種謀劃和穩定能力也是三國能排到前幾的存在。


    而當林方知道劉安要親自護送自己的時候,也是感動至極。


    兩人在出發前一晚秉燭夜談,劉安握著林方的手說:“守矩兄,涼州之環境比並州更加惡劣,羌漢混雜民風彪悍,動輒叛亂不服王化,之後就要分離望兄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林方聽到此話也是感慨至極,衣袖掩麵偷偷落淚。


    第二日,兩人騎馬帶著親衛私兵朝著涼州方向離去。


    正走到城門口,就看見烏泱泱的百姓堵住了城門口,幾位老者在前,一看到劉安的隊伍,一齊跪在了地上。


    他們都已經聽說了劉安以自己軍功換的他們免賦三年一事,本就對劉安這難得一見的好官感恩戴德,聽說此事後,更是將劉安當成了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天使。


    如今聽說劉安要走,便紛紛圍在城門口請命,希望劉安能夠留下來。


    “劉縣尊能走啊。”


    “縣尊留下來吧。”


    百姓開口閉口都是對劉安的挽留之言,幾位老者更是上前說到:“縣尊,九原縣地處偏僻之地,縣尊沒來之前,我等漢人備受欺辱,如今縣尊來了,大敗鮮卑,才讓我等安居樂業,縣尊要是走了,這可讓小老兒如何是好啊!”


    “是啊,縣尊,縣尊走了誰還能為我們做主啊!”


    “縣尊不要走啊!”


    劉安看著跪了一地的百姓一時有些頭疼,他也是第一次遇見這種情況,這些人是漢人也不能驅趕他們。


    林方衣袖掩麵小聲對劉安說:“依方之見,今日明公不勸服百姓,我等怕是出不了縣城了。”


    劉安看著這種情況也隻能下馬勸慰百姓,他一下馬,這些老者一個接一個跪在他麵前懇求他別走。


    “靜一靜!靜一靜!”劉安隻得一邊大喊一邊扶著這些老者起身。


    等到喧囂的場麵逐漸安靜下來後,劉安站在百姓麵前深吸一口氣。


    “鄉親們,起身吧,起身吧。你們如果還認我這個縣長,那就起來吧諸位。”


    劉安見民眾還是不肯起身,也不再強勸,隻能硬著頭皮道:


    “諸位,我知道諸位都很愛戴在下,希望在下能夠留下來,但為民請命本就是一個官員應做之事,在下如今所為,不過是做了該做的事而已。陛下既然調我為涿縣縣令,自有考量,在下不過一區區縣長,又豈可抗命而為。諸位此舉,豈不是陷劉某於不忠之地?


    且今天子既已答應劉某以軍功換五原免賦三年,各位更當抓緊時間休養生息,莫要辜負了陛下恩義,也莫要辜負了在下的一番心意啊!”


    聽著劉安的話語,百姓們羞愧於自己如今的所作所為,漸漸地,自發讓開了一條道路,但緊接著,一個接一個的包裹卻遞向了劉安。


    他們拿出自己珍藏的貴重物品,獻給他們所尊敬的縣尊,來為他送行。


    “帶著吧縣尊,路途遙遠。”


    “帶上吧縣尊。”


    劉安拒絕多次,百姓卻依舊不肯想讓。


    劉安知道,自己就要走了,百姓們一定要為他做點事,否則沒法心安。


    如果連臨行前的這份禮物都不接下,百姓們是肯定不會放他離開的,便不再拒絕,讓親衛一一接下百姓所贈之物。


    就這樣在百姓的相送下,劉安走出了九原縣的管轄範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獲得第一畝田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鹿鳴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鹿鳴9並收藏三國從獲得第一畝田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