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立花園是玉立員工的現代化宿舍,被譽為玉立公司員工的幸福園。
玉立花園與玉立塗附磨具城遙相唿應,中間隔著一條寬闊的玉立大道。
走進玉立花園,設計美觀大方的9棟高12層的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氣派非凡。玉立花園正在緊張的施工之中。玉立花園占地100畝,將建成18棟設計完全相同的12層居住樓。還將建設與之配套的車庫、娛樂、體育、服務、花圃、綠化設施。全部工程耗資1億元。完工後,可居住864戶4000餘人。每戶麵積165平方米。電梯、電燈、電話、電熱水器、閉路電視、天然氣管道配套,安裝好後交付使用。現在已有6棟投入使用。當你看到“玉立花園”的鳥瞰圖時,會不由自主地感慨道:“幸福園,玉立人的幸福園啊!”
黎珊玉作為玉立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卻沒住在這裏。他住在原砂布廠的一間辦公室改裝的宿舍裏,大約六七十平方米。
我們懷著一種疑惑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去瞧瞧。
走進老廠大門,迎麵就看見老砂布廠的兩層辦公樓。黎珊玉就住在改裝後的二樓。
秀水河清悠悠地依樓流淌,而後拐了一個小彎,穿過朗橋,“嘩嘩”地流向遠方。
通往二樓的是窄小的盤旋而上的樓梯,鍍鎳的欄杆熠熠發光。在服務公司張小玲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二樓。南側是一溜不規則的平台,邊沿設有防護欄。平台上種養了一些花草竹木,青枝蔓延,綠葉扶疏,花草芬芳。平台右邊頂端有一小巧玲瓏的四角小亭,傍著一泓清澈見底的橢圓形小魚池。幾尾活潑可愛的紅色小鯉魚,正在悠閑地遊戲,給人增添了幾分閑情逸致。
走進黎珊玉的客廳,一看,大約隻有20平方米,簡陋得讓人難以想象。這就是幾個億資產的老板的家?進門迎麵一道屏風,左牆角處置放一台彩電,彩電旁置一茶幾,靠茶幾是一平躺式布麵沙發,可供睡覺休息,已經有些歲月了。中間處用一木製簷門把客廳分為前後兩部分,後麵用三個長條布麵沙發圍著一個長條茶幾。這就是黎珊玉會客的地方。沙發兩端,一邊放著地球儀,另一邊放著幾隻紅木雕刻的犀牛。
從客廳右角房門進入臥室。臥室大約十來平方米,顯得十分簡陋和逼仄。中間靠牆放一張床,屋角一邊放一台彩電,另一邊放一副衣架。床頭上方掛一張黎珊玉自己的肖像和三張孫子的照片。
從臥室床頭的邊門往裏屋走,便進到了書房,與臥室一般大小。一張書桌占了書房1/3的地方。桌上放置著“龍騰四海”的水晶雕龍,兩頭擺放著黎珊玉和孫子的照片。桌麵上堆放著一些書籍,一本《毛澤東選集》第8卷攤開著。座椅背後牆上,掛著一幅《開國大典》圖畫,用玻璃鏡框鑲著。畫的左邊掛著“五•;一”勞模進京參觀團留影,右邊掛著黎珊玉與三位外商的合影。書桌前方對視處,是貼牆博古架,擺放了幾件古玩、山石,其中有如來佛、觀世音菩薩。一尊關雲長手執大刀的全身木雕像,坐落在博古架前的地上,分外醒目。書桌右邊牆上掛著一幅縣文聯贈送的對聯:
珊瑚在網開泰運
玉樹臨風見精神
書桌右邊是牆壁書櫃,上麵擺滿了書。有《四庫全書》、《中國皇帝全書》、《中藥學》、《辭源》、《資政聖典》、《毛澤東選集》1~8卷、《毛澤東研究全書》、《毛澤東生活檔案》、《在周恩來身邊的日子》、《西北坡人物》、馬恩列斯著作、中外文學名著等。
因房屋窄小,外麵走廊封閉起來進行利用。牆上掛著幾幅工藝小條幅,如:“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待人處事以誠為貴”,“家和萬事興”,“品味人生”等。
從走廊往左拐是改造過的廚房、餐廳和衛生間,也都十分簡陋。
玉立集團的董事長黎珊玉怎麽會住在這個地方呢?
服務公司張小玲介紹說:“一天,有一個人對我說,你們黎董事長吃的山珍海味,住的和皇宮一樣,聽說門就有七道。我聽了哭笑不得,他把黎董當作什麽人了?我曾經問過黎董,為什麽不搬到玉立花園去住?他說他離不開這裏,留戀秀水這片曾經頑強奮鬥過的熱土。故土難離啊!”
我們問:“那怎麽不重新再做一棟別墅呢?”
張小玲說:“我也問過他這類話,他聽後把臉沉下來了,反問我,我一個人住這麽大的房子難道不夠嗎?要那麽多房子幹什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啊!”
張小玲話鋒一轉,說:“黎董吃的更是簡單。每天早餐一杯牛奶,兩、三塊餅幹。中餐往往是兩個素菜,一個湯。晚上一兩大米粥,就著黴豆腐咽。黎董在穿的方麵,除出差接待外賓,或出席省、市、縣重大會議時講究一些外,平時上班隻要求服飾大方整潔就行了,還經常穿工作服上班。他有一件白汗衫,不知穿了多少年,背麵的紗薄得可以看到肉了,仍在穿。我實在看不過意,就對黎董說,‘黎董,這件汗衫莫再穿了,丟掉吧!’哪知黎董說,‘這件汗衫我舍不得丟啊!’我究其原因。他感慨地說,‘這件汗衫是1997年公司上砂帶時買的,它當時陪伴我幾十個日日夜夜啊!’一雙黃色皮鞋穿了四五年,後跟墊補了,又上了兩次線,還是舍不得丟。這次我不敢再叫他丟了,我猜測它的背後一定又有什麽故事哩!”
張小玲繼續說:“黎董有一個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黎董的書房陳列著古今中外許多名人的著作。他一看起書來,連鍾點都忘了。有一天晚上兩點多鍾了,我起來照料孩子時,無意中看到黎董的書房裏燈還亮著。我環視了一下所有的窗戶,都黑黝黝的,隻有黎董的書房是亮的。第二天早飯時,我問黎董昨晚是不是忘了關燈。黎董說,‘我在寫一篇文章呢!’黎董除了讀書、寫文章,再沒有其他愛好了。他這個人一不抽煙,二不喝酒,三不抹牌,四不唱歌,五不跳舞。聽別人說,他以前喜歡拉二胡,現在不拉了。有時候他的同學來家裏玩,同學打牌,他就坐在旁邊當服務員。關於黎董不抽煙,還有一個故事呢!1987年,有個農村女青年找黎董要求安排進廠工作,走時將一盒煙塞進他的口袋裏。黎董趕忙掏出來還給她。爭執中煙盒破了,黎董這才發現煙盒裏裝有2000元錢。黎董當即嚴肅地批評了她,並把錢退給了她。後來這件事在全廠傳開了。這就是黎董‘真煙不抽假煙也不抽’的故事。”
張小玲還向我們介紹:“黎董還經常坐公司的大巴去上班。當他在家裏換上粉紅色的工作服,認真地戴上廠牌出門的時候,那他一定是去坐大巴了。前幾年意大利專家來公司安裝砂帶生產線時,黎董的車經常讓給外國專家坐,自己就去坐大巴上班。他自己還有一輛摩托車,有時就騎著摩托車去上班。有一次天下起了雨,黎董騎摩托車迴來,整個人淋成了落湯雞。黎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玉立花園與玉立塗附磨具城遙相唿應,中間隔著一條寬闊的玉立大道。
走進玉立花園,設計美觀大方的9棟高12層的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氣派非凡。玉立花園正在緊張的施工之中。玉立花園占地100畝,將建成18棟設計完全相同的12層居住樓。還將建設與之配套的車庫、娛樂、體育、服務、花圃、綠化設施。全部工程耗資1億元。完工後,可居住864戶4000餘人。每戶麵積165平方米。電梯、電燈、電話、電熱水器、閉路電視、天然氣管道配套,安裝好後交付使用。現在已有6棟投入使用。當你看到“玉立花園”的鳥瞰圖時,會不由自主地感慨道:“幸福園,玉立人的幸福園啊!”
黎珊玉作為玉立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卻沒住在這裏。他住在原砂布廠的一間辦公室改裝的宿舍裏,大約六七十平方米。
我們懷著一種疑惑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去瞧瞧。
走進老廠大門,迎麵就看見老砂布廠的兩層辦公樓。黎珊玉就住在改裝後的二樓。
秀水河清悠悠地依樓流淌,而後拐了一個小彎,穿過朗橋,“嘩嘩”地流向遠方。
通往二樓的是窄小的盤旋而上的樓梯,鍍鎳的欄杆熠熠發光。在服務公司張小玲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二樓。南側是一溜不規則的平台,邊沿設有防護欄。平台上種養了一些花草竹木,青枝蔓延,綠葉扶疏,花草芬芳。平台右邊頂端有一小巧玲瓏的四角小亭,傍著一泓清澈見底的橢圓形小魚池。幾尾活潑可愛的紅色小鯉魚,正在悠閑地遊戲,給人增添了幾分閑情逸致。
走進黎珊玉的客廳,一看,大約隻有20平方米,簡陋得讓人難以想象。這就是幾個億資產的老板的家?進門迎麵一道屏風,左牆角處置放一台彩電,彩電旁置一茶幾,靠茶幾是一平躺式布麵沙發,可供睡覺休息,已經有些歲月了。中間處用一木製簷門把客廳分為前後兩部分,後麵用三個長條布麵沙發圍著一個長條茶幾。這就是黎珊玉會客的地方。沙發兩端,一邊放著地球儀,另一邊放著幾隻紅木雕刻的犀牛。
從客廳右角房門進入臥室。臥室大約十來平方米,顯得十分簡陋和逼仄。中間靠牆放一張床,屋角一邊放一台彩電,另一邊放一副衣架。床頭上方掛一張黎珊玉自己的肖像和三張孫子的照片。
從臥室床頭的邊門往裏屋走,便進到了書房,與臥室一般大小。一張書桌占了書房1/3的地方。桌上放置著“龍騰四海”的水晶雕龍,兩頭擺放著黎珊玉和孫子的照片。桌麵上堆放著一些書籍,一本《毛澤東選集》第8卷攤開著。座椅背後牆上,掛著一幅《開國大典》圖畫,用玻璃鏡框鑲著。畫的左邊掛著“五•;一”勞模進京參觀團留影,右邊掛著黎珊玉與三位外商的合影。書桌前方對視處,是貼牆博古架,擺放了幾件古玩、山石,其中有如來佛、觀世音菩薩。一尊關雲長手執大刀的全身木雕像,坐落在博古架前的地上,分外醒目。書桌右邊牆上掛著一幅縣文聯贈送的對聯:
珊瑚在網開泰運
玉樹臨風見精神
書桌右邊是牆壁書櫃,上麵擺滿了書。有《四庫全書》、《中國皇帝全書》、《中藥學》、《辭源》、《資政聖典》、《毛澤東選集》1~8卷、《毛澤東研究全書》、《毛澤東生活檔案》、《在周恩來身邊的日子》、《西北坡人物》、馬恩列斯著作、中外文學名著等。
因房屋窄小,外麵走廊封閉起來進行利用。牆上掛著幾幅工藝小條幅,如:“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待人處事以誠為貴”,“家和萬事興”,“品味人生”等。
從走廊往左拐是改造過的廚房、餐廳和衛生間,也都十分簡陋。
玉立集團的董事長黎珊玉怎麽會住在這個地方呢?
服務公司張小玲介紹說:“一天,有一個人對我說,你們黎董事長吃的山珍海味,住的和皇宮一樣,聽說門就有七道。我聽了哭笑不得,他把黎董當作什麽人了?我曾經問過黎董,為什麽不搬到玉立花園去住?他說他離不開這裏,留戀秀水這片曾經頑強奮鬥過的熱土。故土難離啊!”
我們問:“那怎麽不重新再做一棟別墅呢?”
張小玲說:“我也問過他這類話,他聽後把臉沉下來了,反問我,我一個人住這麽大的房子難道不夠嗎?要那麽多房子幹什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啊!”
張小玲話鋒一轉,說:“黎董吃的更是簡單。每天早餐一杯牛奶,兩、三塊餅幹。中餐往往是兩個素菜,一個湯。晚上一兩大米粥,就著黴豆腐咽。黎董在穿的方麵,除出差接待外賓,或出席省、市、縣重大會議時講究一些外,平時上班隻要求服飾大方整潔就行了,還經常穿工作服上班。他有一件白汗衫,不知穿了多少年,背麵的紗薄得可以看到肉了,仍在穿。我實在看不過意,就對黎董說,‘黎董,這件汗衫莫再穿了,丟掉吧!’哪知黎董說,‘這件汗衫我舍不得丟啊!’我究其原因。他感慨地說,‘這件汗衫是1997年公司上砂帶時買的,它當時陪伴我幾十個日日夜夜啊!’一雙黃色皮鞋穿了四五年,後跟墊補了,又上了兩次線,還是舍不得丟。這次我不敢再叫他丟了,我猜測它的背後一定又有什麽故事哩!”
張小玲繼續說:“黎董有一個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黎董的書房陳列著古今中外許多名人的著作。他一看起書來,連鍾點都忘了。有一天晚上兩點多鍾了,我起來照料孩子時,無意中看到黎董的書房裏燈還亮著。我環視了一下所有的窗戶,都黑黝黝的,隻有黎董的書房是亮的。第二天早飯時,我問黎董昨晚是不是忘了關燈。黎董說,‘我在寫一篇文章呢!’黎董除了讀書、寫文章,再沒有其他愛好了。他這個人一不抽煙,二不喝酒,三不抹牌,四不唱歌,五不跳舞。聽別人說,他以前喜歡拉二胡,現在不拉了。有時候他的同學來家裏玩,同學打牌,他就坐在旁邊當服務員。關於黎董不抽煙,還有一個故事呢!1987年,有個農村女青年找黎董要求安排進廠工作,走時將一盒煙塞進他的口袋裏。黎董趕忙掏出來還給她。爭執中煙盒破了,黎董這才發現煙盒裏裝有2000元錢。黎董當即嚴肅地批評了她,並把錢退給了她。後來這件事在全廠傳開了。這就是黎董‘真煙不抽假煙也不抽’的故事。”
張小玲還向我們介紹:“黎董還經常坐公司的大巴去上班。當他在家裏換上粉紅色的工作服,認真地戴上廠牌出門的時候,那他一定是去坐大巴了。前幾年意大利專家來公司安裝砂帶生產線時,黎董的車經常讓給外國專家坐,自己就去坐大巴上班。他自己還有一輛摩托車,有時就騎著摩托車去上班。有一次天下起了雨,黎董騎摩托車迴來,整個人淋成了落湯雞。黎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